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创业立志书籍 >

第464部分

创业立志书籍-第464部分

小说: 创业立志书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003年7月5日,孙大午被河北省徐水县检察院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逮捕入
狱。10月30日,孙大午案在河北徐水县法院开庭审理。法院经审理查明,大午集团未经人
民银行批准,经孙大午决策,大午集团招收代办员,设立代办点,于2001年1月至2003年
5月间,以高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承诺不交利息税等方式,向社会公众变相吸收存款1627
单,共计1300多万元,涉及611人。由此,徐水法院认定大午集团及孙大午“非法吸收公众
存款罪”成立,判处孙大午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
有人说:孙大午被抓,是因为他不会说话,不会办事,与地方政府关系闹得非常僵。企
业发展要用钱,而从银行和有关金融机构又贷不到钱,于是走上“非法集资”的道路。抛开
这些行政因素不谈,孙大午落入今日的局面,其自身的确也有不合法律行为的原因。
还有的老板自己不出面去干违法乱纪的事,却叫下面员工去做黑道赚钱之事,并说“出
了事,我全部兜着!”更有甚者,专门组织“智囊团”,研究“歪门邪道”赚钱之道。有句话
叫做: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样的老板迟早会出事。能战胜私欲的经营者,才能促使事业
兴盛繁荣。因此要摆正自身的位置,时刻惕厉自己不要偏离人间正道。5??择人任势,用人
之长
徽商之所以能在商界纵横驰骋400年,与他们知人善任、拥有正确的人才观念是分不开
的。清代徽商王茂荫说:“以商贾之道言之,大抵能创一肆守一业者,其人必工心计,习俭勤,
且旦夕以身入其中而又知人而善任,非是则败。”同时,他又说,一个商人业主纵然“有资本
巨万”,如果用人不当的话,“不数年而覆者矣”。商业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
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商业经营的成败。
孙子曰:“势者,因利而制权也。故善战者,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势。”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齐国的商人叫刁闲。当时的商人一般都不愿雇用头脑灵活的人做事,
唯独刁氏专门使用这种人,并给以丰厚的报酬和充分的信任,放手大胆地让他们去干,这些
雇工干得十分卖力,也非常出色。
徽商用人,大多遵循知人善任、因材器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人不疑的原则,充
分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促使各人各尽其才,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自身的才能。
徽商胡雪岩在用人上颇有裁缝量体裁衣的细心。他经营钱庄“知人善任,所有号友皆是
少年能干,精于会计者”。办胡庆余堂药店,重金聘请长期从事药业经营,熟悉药材业务,又
懂得经营管理的行家担任阿大(经理);聘请熟悉药材产地,生产季节和质量真伪优劣的人当
阿二(协理),作为阿大的副手,负责进货业务;还选取熟悉财务的人担任总账房。
以上三种人被列为头档雇员,称“先生”,他们能写会算,懂业务,善经营,属于穿长衫
的“白领”;因而一切待遇从优。先生以下,是被称为“师傅”的二档雇员,他们略懂药物知
识,会切药、熬药、制药,实践经验丰富,是穿短衣,在工场劳动的“蓝领工作者”,工资待
遇低于先生;师傅以下是末档帮工,他们是临时雇来的,主要从事搓丸药等简单的劳动,计
件付酬。由于分工明确,职位相称,酬劳合理,胡雪岩的钱庄、药号运转灵活,相互协调。
此外,胡雪岩在经营管理中非常善于用人之长,客观待人。《胡庆余堂:中药文化国宝》
一书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有一年,胡庆余堂负责进货的“阿二”千里迢迢到东北采购大批药
材。可当他风尘仆仆地回到杭州后,药号“阿大”见人参质量不如往年,价格却比过去高,
就埋怨阿二不会办事。阿二以质次价高是因为边境有战事之故而据理力争,两人一直吵到胡
雪岩处。
胡雪岩了解情况后,留他们吃饭,并特意向阿二敬酒,感谢他万里奔波,在货源短缺的
困难时期为胡庆余堂采购到大量紧俏的药品。用这些话打动阿大的心,让他也向阿二敬酒,
两人一笑泯怨怒。
饭后,胡雪岩吩咐阿大:“古人云,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商事如同战事,应当用人不
疑。以后凡采购的价格、数量和质量,就由阿二负责。”阿大怕这样做有了两个阿大会坏了店
规,胡雪岩说:“我们就叫阿二为‘进货阿大’。”从此,胡庆余堂便有了两个“阿大”,两位
阿大各司其职,把生意做得更红火了。
对于同一个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商场用人就得从做生意的角度去看人。在有些
老板眼里,人人有其短,所以人人不可信,不可用。于是我们看到今日许多公司,或者任人
唯亲,或者老板事必躬亲,其结局往往是管理混乱或者老板累死,手下闲死,事情办死。而
在另外某些老板眼里,却能见人之长、用人之长。所以,一个企业是否兴旺发达,老板的眼
光——识人、用人的标准起着决定性作用。
徽商大贾们往往并不直接从事经营活动,而是聘请代理人或副手代替自己经营,自己只
管大的经营策略的制定,或者坐镇总店。为徽商主持经营的代理人或副手,在具体的商业经
营活动上一般不受店主限制,有着较充分的经营自主权。如歙县商人许翁在江浙两省开设有
典肆40余所,每个典肆都聘有专门经理从事管理,在具体经营活动上,经理不受雇主限制,
有着较充分的经营自主权,而许翁自己则长年憩居乡间。因上下同心,配合默契,典肆生意
非常兴隆。
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才观是徽商经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们能
在激烈的商场角逐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这种用人思想到现在仍是企业管理中的先进
理念,值得我们借鉴。
清华紫光集团总裁张本正常对集团各级管理人员说:“公司里凡是你们能解决的事,我张
本正绝不去干,不打‘双打’。企业家是要‘抓大放小’的,不可能什么都管死,因为很多事
情可能员工的决策比你的决策会好得多。所以我是个既忙又不忙的总裁,我只管原则问题,
不管一般问题;要说我忙,我一天到晚没事干;要说我闲,我一刻不停在想着那些大事:抓
大紫光,谋大战略,求大发展。”
张本正最怕的是集团里总裁干副总裁的活,副总裁干总经理的活,总经理干经理的活,
经理干普通员工的活,普通员工就没活可干了。这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浪费。最理想的状态是,
每一级都发挥潜力,经理能干总经理的活,总经理能干总裁的活,这样往上走,企业才最有
希望。
一个企业在用人上的正确与否,决定了一个企业的成败。只有“分工放权”,企业的管理
才有“纲举目张”,事业也才能蒸蒸日上。领导者是元帅,不需要去冲锋陷阵,但要学会选好
兵,用好将。这样的兵和将在你身边越多,那么你的发展就越没有限制。事业要发展,必须
要用人得当,没有人才的保障,就不可能一步一步把事业推向壮大。
万向集团老总,著名企业家鲁冠球说过:“出一流的产品,创一流的企业,关键是什么?
是人。”在生产力三要素中,人是第一位的,人是企业的主宰,直接影响着企业各项工作的开
展。在保证产品优质的同时,鲁冠球把聚焦点集中到“人”上。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是鲁冠球从企业经营实践中体会到的经验。搞好经济的关键
是人才,抓住经济就要抓住人才。作为企业领导人就要及时发现人才,善于使用人才,做到
知人善用。
在这方面,万向集团公司也有过经验教训。1987年,他们搞了一个养殖场,因为经营人
才不理想,连年亏损,集体资金流失407万元;1992年,选派了一位搞农业、养殖业有基础
的人去任场长,加强了管理,一年就扭亏为盈。养殖场其他条件都没有变,就是选择了一个
好的经营者。对有这样或那样缺点,但有一技之长的人应扬长避短,可以通过正面引导,交
派任务,大胆放手,检查督促的办法,让其做出贡献。
公司要做大,必须有一帮好手,保证有足够的人力资源才行。知人善用,识人才能用人。
经营者要真正做到“善任”,首先应该从事业的全局出发,充分考虑人才的具体特征,把他放
到合适岗位上。假如不把各人的才能用到最能发挥其作用的地方去,那对人才是一个压制,
对事业是一种极大的浪费。这就要求先把好脉,再对号入座。不了解一个人,就不能用好一
个人。这句话对任何一个老板而言,都是真理!唯其如此,才能力戒盲目用人。
正道取财,必能赢取商誉(1)
用商誉塑造品牌,打造百年老店
商业经营,信誉第一尤为重要,失掉了信誉,就失去了生命力。徽商绝大多数都注重商
业道德,很多人受儒家“民无信不立”思想的影响,把商业信誉和品牌看成比金钱更宝贵的
财富,往往集毕生之力来塑造品牌,像爱惜自己的毛发一样爱惜自己的商业信誉。由于徽商
有很好的品牌意识,注重这种无形资产的建立,涌现出一批“老字号”。
正道取财,必能赢取商誉
徽商将商誉看作商品价值的一部分,认为树立起良好的商业信誉,并以此获得顾客的充
分信赖才是商业兴旺发达的保证。因此,徽商大都通过长期艰苦的努力去建立起良好的商业
信誉,并极力维护这种信誉。这些思想在徽商的经营活动中处处可见。
作为一代徽商的领军人物,胡雪岩无疑是商业资本最巨、经商能力最强,覆盖商埠最多、
影响作用最大的佼佼者。他凭借自己的精明和睿智,叱宅商界,游刃官场,在造就一份煌煌
大业的同时,又形成一整套以正道取财、坚守信义、修合诚心、采办务真、修制务精、真不
二价、顾客至上为主要内容的“戒欺”观。尤其是由“戒欺”观形成的经营文化,也是其他
商帮难以企及的。
胡雪岩说的最多的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里所说的“道”,正如他所说的“要从
正道取财,不要有发横财的心思”。所谓“正道”,是指赚钱不违背良心,不损害道义、规矩
获利。胡雪岩正道取财的内容主要有:要留下余地,为人不可太绝,沿正路上走下去,绝不
做名利两失的傻事;做生意要把握分寸,不能见利忘义。
生意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无论竞争多么激烈的对手,竞争过后
都会有联合的可能。因此,在竞争的过程中,不要做得太绝,要给人留条活路。这就是俗话
说的“为人不可太绝”的道理。胡雪岩在做人方面有一点很令人钦佩,那就是即使完全有能
力置对手于死地,而且也有足够的理由这么做,他也绝不把事情做绝。
胡雪岩到苏州办事,临时到永兴盛钱庄兑换20个元宝急用,谁知这家钱庄不仅不给他及
时兑换,还凭白无故地诬指阜康银票没有信用。胡雪岩在这家钱庄无端受气,自然想狠狠整
它一把。
胡雪岩得知永兴盛在经营上有问题,他们为了贪图重利,虽然只有10万银子的本钱,却
放出20几万的银票,已经岌岌可危了。浙江与江苏有公款往来,胡雪岩可以凭自己的影响,
将海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