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自动自发 >

第3部分

自动自发-第3部分

小说: 自动自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懒惰会吞噬人的心灵,使心灵中对那些勤奋之人充满了嫉妒。 
那些思想贫乏的人、愚蠢的人和慵懒怠惰的人只注重事物的表象,无法看透事物的本质 。他们只相信运气、机缘、天命之类的东西。看到人家发财了,他们就说:“那是幸运!” 看到他人知识渊博、聪明机智,他们就说:“那是天分。”发现有人德高望重、影响广泛, 他们就说:“那是机缘。” 
他们不曾亲眼目睹那些人在实现理想过程中经受的考验与挫折;他们对黑暗与痛苦视而 不见,光明与喜悦才是他们注意的焦点;他们不明白没有付出非凡的代价,没有不懈的努力 ,没有克服重重困难,是根本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任何人都要经过不懈努力才能有所收获。收获的成果取决于这个人努力的程度,没有机 缘巧合这样的事存在。 


拖拉和逃避是一种恶习

阿尔伯特·哈伯德
  如果那些一天到晚想着如何欺瞒的人,能将这些精力及创意的一半用到正途上,他们就 有可能取得巨大的成就。 
懒惰之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拖沓。把前天该完成的事情拖延敷衍到后天,是一种很坏 的工作习惯。对一位渴望成功的人来说,拖延最具破坏性,也是最危险的恶习,它使人丧失进取心。一旦开始遇事推拖,就很容易再次拖延,直到变成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解决拖拉的惟一良方就是行动。当你开始着手做事——任何事,你就会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处境正迅速地改变。 
习惯性的拖延者通常也是制造借口与托辞的专家。如果你存心拖延逃避,你就能找出成 千上万个理由来辩解为什么事情无法完成,而对事情应该完成的理由却想得少之又少。把“ 事情太困难、太昂贵、太花时间”等种种理由合理化,要比相信“只要我们更努力、更聪明 、信心更强,就能完成任何事”的念头容易得多。 
这类人无法接受承诺,只想找借口。如果你发现自己经常为了没做某些事而制造借口,或想出千百个理由为事情未能按计划实施而辩解,最好自我反省一番了。别再做一些无谓的 解释了,动手做事吧! 
拖延是对生命的挥霍。拖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如果你将一天时间记录下来,就会惊讶地发现,拖延正在不知不觉地消耗着我们的生命。 
拖延是因为人的惰性在作怪,每当自己要付出劳动时,或要作出抉择时,我们总会为自己找出一些借口来安慰自己,总想让自己轻松些、舒服些。有些人能在瞬间果断地战胜惰性 ,积极主动地面对挑战;有些人却深陷于“激战”泥潭,被主动和惰性拉来拉去,不知所措 ,无法定夺……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地浪费了。 
人们都有这样的经历,清晨闹钟将你从睡梦中惊醒,想着自己所订的计划,同时却感受着被窝里的温暖,一边不断地对自己说:该起床了,一边又不断地给自己寻找借口——再等 一会儿。于是,在忐忑不安之中,又躺了五分钟,甚至十分钟…… 
拖延是对惰性的纵容,一旦形成习惯,就会消磨人的意志,使你对自己越来越失去信心,怀疑自己的毅力,怀疑自己的目标,甚至会使自己的性格变得犹豫不决。 
拖延有时候也是由于考虑过多、犹豫不决造成的。 
适当的谨慎是必要的,但过于谨慎则是优柔寡断,何况诸如早上起床这样的事是没必要作任何考虑的。我们需要想尽一切办法不去拖延,在知道自己要做一件事的同时,立即动 手,绝不给自己留一秒钟的思考余地。千万不能让自己拉开和惰性开仗的架势——对付惰性 最好的办法就是根本不让惰性出现。往往在事情的开端,总是积极的想法先有,然后当头脑 中冒出“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的问题时,惰性就出现了,“战争”也就开始了。一旦开 仗,结果就难说了。所以,要在积极的想法一出现时,就马上行动,让惰性没有乘虚而入的 可能。 
人们如此善于找借口,却无法将工作做好,的确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如果那些一天到晚想着如何欺瞒的人,能将这些精力及创意的一半用到正途上,他们就有可能取得巨大的 成就。 
克服拖延的习惯,将其从自己的个性中根除。这种把你应该在上星期、去年或甚至十几年前该做的事情拖到明天去做的习惯,正在啃噬你的意志,除非你革除了这种坏习惯,否则你将难以取得任何成就。有许多方法可以克服这种恶习: 
第一, 每天从事一件明确的工作,而且不必等待别人的指示就能够主动去完成; 
第二, 到处寻找,每天至少找出一件对其他人有价值的事情,而且不期望获得报酬; 
第三, 每天要将养成这种主动工作习惯的价值告诉别人,至少要告诉一个人。 
现在就动手做吧! 
如果你想规避某项杂务,那么你就应该从这项杂务着手,立即进行,否则,事情还是会不断地困扰你,使你觉得烦琐无趣而不愿意动手。 


全心全意,尽职尽责

阿尔伯特·哈伯德
   如果你能真正制好一枚别针,应该比你制造出粗陋的蒸汽机赚到的钱更多。 
一份英国报纸刊登一则招聘教师的广告:“工作很轻松,但要全心全意,尽职尽责。” 
事实上,不仅教师如此,所有的工作都应该全心全意、尽职尽责才能做好。而这正是敬业精神的基础。 
一个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该尽心尽责,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求得不断的进步。这不仅是工作的原则,也是人生的原则。如果没有了职责和理想,生命就会变得毫无意义。无 论你身居何处(即使在贫穷困苦的环境中),如果能全身心投入工作,最后就会获得经济自由。那些在人生中取得成就的人,一定在某一特定领域里进行过坚持不懈的努力。 
知道如何做好一件事,比对很多事情都懂一点皮毛要强得多。在德克萨斯州一所学校作演讲时,一位总统对学生们说:“比其他事情更重要的是,你们需要知道怎样将一件事情做 好;与其他有能力做这件事的人相比,如果你能做得更好,那么,你就永远不会失业。” 
一个成功的经营者说:“如果你能真正制好一枚别针,应该比你制造出粗陋的蒸汽机赚 到的钱更多。” 
许多人都曾为一个问题而困惑不解:明明自己比他人更有能力,但是成就却远远落后于他人;不要疑惑,不要抱怨,而应该先问问自己一些问题: 
——自己是否真的走在前进的道路上? 
——自己是否像画家仔细研究画布一样,仔细研究职业领域的各个细节问题? 
——为了增加自己的知识面,或者为了给你的老板创造更多的价值,你认真阅读过专业 方面的书籍吗? 
——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你是否做到了尽职尽责? 
如果你对这些问题无法作出肯定的回答,那么这就是你无法取胜的原因。如果一件事情是正确的,那么就大胆而尽职地去做吧!如果它是错误的,就干脆别动手。 
那些技术半生不熟的泥瓦工和木匠,将砖石和木料拼凑在一起来建造房屋,在这些房屋 尚未售出之前,有些已经在暴风雨中坍塌了;术业不精的医科学生不愿花更多的时间学好技 术,结果做起手术来笨手笨脚,让病人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律师在读书时不注意培养能力 ,办起案件来捉襟见肘,让当事人白白花费金钱……这些都是缺乏敬业精神的表现。 
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精通它。让这句话成为你的座右铭吧!下决心掌握自己职业 领域的所有问题,使自己变得比他人更精通。如果你是工作方面的行家里手,精通自己的全 部业务,就能赢得良好的声誉,也就拥有了一种潜在成功的秘密武器。 
某人就个人努力与成功之间的关系请教一位伟人:“你是如何完成如此多的工作的?” “我在一段时间内只会集中精力做一件事,但我会彻底做好它。” 
如果你对自己的工作没有作好充分的准备,又怎能因自己的失败而责怪他人、责怪社会 呢?现在,最需要做到的就是“精通”二字。大自然要经过千百年的进化,才长出一朵艳丽 的花朵和一颗饱满的果实。但是在美国,年轻人随便读几本法律书,就想处理一桩桩棘手的 案件,或者听了两三堂医学课,就急于做外科手术——要知道,那个手术维系着一条宝贵的 生命啊! 
学生时代一旦养成了半途而废、心不在焉、懒懒散散的坏习惯,运用一些小伎俩来蒙混 过关,欺骗老师,一旦步入社会,就不可能出色地完成任何任务。去银行办事时总是迟到, 人们会拒付他的票据;与人约会时总是延误,会让人大失所望。如果一个人认为小事情是不 值得认真对待的,那么如果他想著书立说,必定漏洞百出。一些人从来不会认真地整理自己 的论文和书信,所有的文稿和信件散乱地堆放在书桌上,办事时他就会缺乏条理,不讲究秩 序,思维也不周密,结果是连自己最基本的立场、原则和态度都会丧失,也会失去他人对自 己的信心。 
这种人注定会是失败者,家人和同事也会为他们感到沮丧和失望。如果这种人成为领导 ,将会造成更恶劣的影响,其下属也必定会受这种恶习的传染——当他们看到上司不是一个 精益求精、细心周密的人时,往往会群起而效仿。这样一来,个人的缺陷和弱点就会渗透到 整个事业中去,影响公司的发展。 
一位先哲说过:“如果有事情必须去做,便全身心投入去做吧!”另一位明哲则道:“ 不论你手边有何工作,都要尽心尽力地去做!” 
做事情无法善始善终的人,其心灵上亦缺乏相同的特质。他不会培养自己的个性,意志 无法坚定,无法达到自己追求的目标。一面贪图玩乐,一面又想修道,自以为可以左右逢源 的人,不但享乐与修道两头落空,还会悔不当初。从某种意义而言,全心追名逐利比敷衍修 道好。 
做事一丝不苟能够迅速培养严谨的品格、获得超凡的智能;它既能带领普通人往好的方 向前进,更能鼓舞优秀的人追求更高的境界。 
无论做何事,务须竭尽全力,因为它决定一个人日后事业上的成败。一个人一旦领悟了 全力以赴地工作能消除工作辛劳这一秘诀,他就掌握了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了。能处处以主 动尽职的态度工作,即使从事最平庸的职业也能增添个人的荣耀。 


每天多做一点

阿尔伯特·哈伯德
我们不应该抱有“我必须为老板做什么?”的想法,而应该多想想“我能为老板做些什 么?” 
全心全意、尽职尽责是不够的,还应该比自己份内的工作多做一点,比别人期待的更多一点,如此可以吸引更多的注意,给自我的提升创造更多的机会。 
你没有义务要做自己职责范围以外的事,但是你也可以选择自愿去做,以驱策自己快速 前进。率先主动是一种极珍贵、备受看重的素养,它能使人变得更加敏捷,更加积极。无论 你是管理者,还是普通职员,“每天多做一点”的工作态度能使你从竞争中脱颖而出。你的 老板、委托人和顾客会关注你、信赖你,从而给你更多的机会。 
每天多做一点工作也许会占用你的时间,但是,你的行为会使你赢得良好的声誉,并增 加他人对你的需要。 
卡洛·道尼斯先生最初为杜兰特工作时,职务很低,现在已成为杜兰特先生的左膀右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