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100位首富人物发迹史-第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办法,彭伯顿便不动声色地走进柜台,仔细查看用过的容器和量杯,然后又很快配制出一种酱色带泡饮料,递给了威尔克斯。威尔克斯一边喝一边夸奖说〃跟刚才那杯味道一样好。〃这样,彭伯顿最终找到了配制新饮料的标准方法:1份原浆掺兑65份苏打水。就这样,可口可乐诞生了。
可口可乐饮料问世后,阿萨便发现了这个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产品。但是他不动声色,决定用隐蔽手段从发明人彭伯顿手里收购可口可乐原始配方股权。而缺乏经商头脑的彭伯顿个人资金有限,于是便陆续拉朗兹、维纳布尔斯、沃克兄妹等人投资入股生产可口可乐。但是,这些人的投资主要用在了购置加工设备和宣传促销上,所以可口可乐饮料没能很快给他们带来可观的利润。
后来,做广告宣传的费用一时也凑不上来,沃克便着急地把阿萨·坎德勒介绍来投资入股。一直在窥探良机的阿萨·坎德勒高兴极了。阿萨胸有成竹,自己保存实力却一再鼓动其他合伙人加大投资。过不多久,绝大部分人对可口可乐项目投入多产出少的现状由不满最后发展到丧失信心,于是他们开始考虑出卖股权扔掉〃包袱〃。
这正是阿萨要等待的,于是阿萨开始暗中收购可口可乐配方股权。1888年春他假借〃沃克坎德勒公司〃的名义,个人出资550美元收购到彭伯顿手里保留的1/3股权。不久,他从沃克兄妹手里收购到1/3股权。到这年夏天他又出资1000美元再次从沃克兄妹那里收购到最后1/3股权。就这样,他用不到半年的时间共出资2300美元便买下了彭伯顿发明的可口可乐配方全部股权!阿萨·坎德勒轻而易举地成为可口可乐配方专利权的新主人。
好产品必须喊出好〃概念〃
1890年阿萨做出一项困难又重要的决定:放弃多种经营,集中精力和财力生产销售可口可乐。1891年秋,他把公司和药房从桃树街迁到迪凯特街一幢楼内。1892年,他把公司正式更名为〃可口可乐公司〃。
阿萨·坎德勒的确才干过人。在推销可口可乐的过程中,他很快领悟出把这种饮料的市场形象定位于〃药用饮料〃是不明智的,这样只会把产品的消费者局限在〃病人〃这样一个小范围内。如果改变促销宣传方向,把可口可乐定位于大众化的软饮料,人人皆可饮用,四季皆可饮用,不就可以打开可口可乐的销路了吗?
所以阿萨的促销广告宣传摇身一变,由〃神奇健脑液〃变成了后来人们熟悉的〃清香提神〃软饮料的广告词。汽水店、冷饮店是当时城市人最爱光顾的主要场所。夏季生意相当红火,但进入秋冬季节,生意便一落千丈,甚至关门歇业。阿萨看准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亲自上门促销,鼓动店主们摆卖可口可乐。
1899年,两名青年律师托马斯和怀特黑德主动恳请与可口可乐公司合作,采用瓶装技术扩大可口可乐饮料的销售。阿萨当即对他们表示:〃我对这种瓶装业务几乎没有什么信心。〃同时,他又表示,如果他们能够作出合格、安全的玻璃瓶,他还是愿意提供充足的原浆及饮料。两位律师使出浑身解数,终于说服阿萨跟他们签订了一份合同:托马斯和怀特黑德自筹资金建立瓶装厂,并保证只灌装可口可乐饮料。作为回报,阿萨则让他俩独享瓶装可口可乐专营权和商标权,并提供充足的饮料。
之后,阿萨朝他俩开玩笑说:〃小伙子,如果你们失败了,可别来我这里哭鼻子。〃但阿萨这次却估计错了。一纸合同,使托马斯他们轻而易举地取得了瓶装可口可乐饮料的专营权和商标权,最终成为百万富翁。当然,这个合同并非对阿萨只有损失没有实惠,让别人去冒险投资,推广自己的产品,而自己却能从没有直接投入一分钱的合同里坐享赚取数百上千万美元利润,何乐而不为呢?
只要产品对路就会产生〃市场爆炸〃现象
第二年起,专门灌装可口可乐饮料的瓶装厂陆续在全美各地建成投产。阿萨经营的可口可乐通过瓶装技术,源源不断地销售到美国城乡各地。喝到原汁原味可口可乐饮料的人越来越多,可口可乐创造辉煌的时代终于到来了!1916年秋,决意退出商道的阿萨·坎德勒参加亚特兰大市市长竞选。1917年1月他成功地当选为市长。
同年,他把自己大半生心血创办起来的可口可乐公司作为〃圣诞礼物〃分赠给子女们。
然而,令他非常伤心痛苦的事发生了。佐治亚州信托公司总裁伍德拉夫用1500万美元现金和价值1000万美元的公司〃优先股〃,交换到阿萨珍爱的可口可乐配方专利权和公司独资的瓶装可口可乐商业网点。这些现金和〃优先股〃的价值在当时虽然是一笔很可观的数目,但阿萨本人及其子女绝没有预料到它会像可口可乐饮料杯里的气泡一样,越摇越多,最后会变成数以亿计的美元。根据美国纽约顾问公司Interbrand,2000年一份调查显示:〃可口可乐〃品牌的价值高达725亿美元,是全世界最值钱的商标。第二位为去年升了24%的〃微软〃,达720亿美元。
可口可乐第十二任掌门人积极施政
自从2004年2月份道格拉斯·达夫特宣布了即将退休归隐的消息后,谁将成为可口可乐的第十二任〃掌门人〃就成了热门话题。在通用电气为〃20世纪最伟大的CEO〃杰克·韦尔奇寻找接班人之后,可口可乐甄选首席执行官无疑成为企业界高层更迭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事件。
而对于可口可乐自己来说,找到一个适当的CEO当然有着更加实际的意义,现在的〃红色巨人〃如今是内外交困:内部缺乏增长动力,外部面临激烈竞争。因此,可口可乐公司组建了一个包括沃伦·巴菲特等6名董事在内的特别小组,负责搜寻〃新国王〃。这次甄选还有一个非凡之处…可口可乐首次对外公开〃招聘〃首席执行官。
可口可乐新掌门人艾斯戴尔近照2004年5月5日,可口可乐宣布内维尔·艾斯戴尔将成为公司新一任首席执行官。这位年老的新〃掌门人〃将担当起治愈可口可乐〃老年症〃的重任。
美国可口可乐公司从1979年进入中国市场至今,已经在中国大陆投资11亿美元。从2001年起,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均超过50%;领先于同类产品。到2006年可口可乐在中国的灌装工厂将增加到34个,几乎覆盖整个中国。
可口可乐也同样成长出一批大富翁。
066〃三个喜悦〃加〃三个尊重〃让本田走红全球
摩托大王本田宗一郎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修理工,竟完成了一番称霸世界大业。
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
他感到,产量越大,自己破产倒闭的可能性就越大。虽然有精良的技术,但没有经营管理和销售服务等方面的经验,也是不行的。公元1906年,在日本滨松市磐田郡光明村里,一个名叫本田仪平的铁匠家里,响起了婴儿的啼哭声。这个婴儿,就是日后在日本被誉为〃摩托大王〃的本田宗一郎。1922年,宗一郎的父亲由于劳累过度,损伤了肩膀,不能抡锤打铁了,于是改行买卖自行车。活儿多,16岁的宗一郎就去帮忙,他和父亲收留的几个徒弟一样,也遭到过斥骂,但是父亲其实在心里暗暗佩服儿子的手艺。
宗一郎小学毕业后到了东京,应聘在一家名叫技术商会的汽车修理厂工作。后来,宗一郎回乡办了一个自己的汽车修理厂。宗一郎27岁那年,和小学教师佐智结婚。结婚那天,他自己驾车去接新娘,在当地引起轰动。就在婚后的第二年,宗一郎突然关闭了生意兴隆、有50多名工人的修理厂。他认为修理业发展有限,应该向制造业这一领域迈进。
当时,日本出兵侵占了中国东三省,又扶植了一个伪满洲国。国际联盟一致通过决议,谴责日本的军事入侵。日本以退出国联来对抗。此后,日本在国际上迅速陷入孤立局面。于是,日本政府奖励国产汽车。本田宗一郎这时候开始搞汽车工业,可以说是赶上了机遇。但是,资金和原料都存在不少问题。于是宗一郎决定改做活塞环,活塞环是汽车发动机中的关键零部件。
1937年,宗一郎终于如愿以偿地制造出了活塞环。这一年,丰田汽车工业公司成立,以生产卡车为主。宗一郎给自己的公司起名为〃东海精密机械公司〃,简称〃东海精机〃。东海精机的活塞环主要卖给丰田汽车工业公司。
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政府出于侵略战争的需要,对汽车的生产、配给和价格都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宗一郎的公司曾有2000人被充当征用工或义务劳动工。由于征兵,为了弥补男工被驱赶上战场后的人力不足,当局就征用大量女工顶替,东海精机被征用为军需工厂。
停战后,作为彻头彻尾的军需工厂的东海精机陷入了僵局,一筹莫展。
宗一郎将自己拥有的股份全部卖给了丰田汽车工业公司。钱到手后,他曾考虑过干一番事业,但是当时几乎所有物资都受美国占领军控制,若贸然从事,必遭失败。深思熟虑后的宗一郎决定制造纺织机器。他盖了座160平方米的房子,并挂起了〃本田技研所〃的牌子,着手改良织布机。但是,他很快就陷入了僵局。由于投资太大,卖股份所得的一笔资金已所剩无几了,而新织布机还没试制出来。他想到了汽车,但汽车比织布机更费资金。这时,他把目光投向了摩托车。当时,陆军通信设备上的微型发动机已经派不上用场了,都堆在仓库里。宗一郎立即廉价把它买来,作为动力安装到自行车上,推向市场。
当时交通十分混乱,火车和公共汽车又少又拥挤。机动自行车虽然开动起来噪音极大,黑烟直冒,但仍然很受欢迎,顾客从各地蜂拥过来,一时间产品供不应求。他们不到10人的技研所,可月产300辆机动自行车。机动自行车的月产量后来增到700辆。买来的微型发动机用完了,宗一郎就自己开始制造。
宗一郎终于制造出A型发动机。A型发动机的问世,使机动自行车月产量高达1000多辆。本田宗一郎只花了1年时间,终于崛起于战争的废墟上。
力赢冠军和商业信誉的双丰收
1947年底,宗一郎的本田技研工业总公司宣告成立。恰在此时,本田宗一郎认识了藤泽武夫。人称〃技术的本田宗一郎,经营管理的藤泽武夫〃终于开始合作了,从此,奠定了公司飞跃发展的基础。
当时他们需要面对的困难是:尽管产品供不应求,产量不断扩大,却没赚到钱,原因是不能如数收回货款。原来主顾是一些小自行车店和黑市投机商,还有一些是想骗钱挥霍一把的退伍军人。一些商店昨天还在营业,今天就关门倒闭了。店主和家人出逃,赖账者屡见不鲜。因此,宗一郎感到,产量越大,自己破产倒闭的可能性就越大。虽然有精良的技术,但没有经营管理和销售服务等方面的经验是不行的。藤泽果然具有真才实学,不久公司各项业务就走上了正轨。
宗一郎放手把管理的事让藤泽去干,自己则埋头和河岛共同研制出顶阀式发动机。两个月后,划时代的〃理想正型〃摩托车终于试车成功了。不久,他又推出了〃奔利〃、〃天使〃和〃佳普〃号。其中〃佳普〃型摩托车十分畅销。藤泽一方面扩大国内市场,一方面打开出渠道。到1952年为止,本田宗一郎共获得150多项专利。日本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