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哈佛管理技能培训教程 全集 >

第174部分

哈佛管理技能培训教程 全集-第174部分

小说: 哈佛管理技能培训教程 全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己的持久性。

(3)积极利用与部属的接触机会。无法顺利地与部属沟通意见的第一个原因是,不能善于利用谈话的机会或没有创造机会。如果主动积极地与部属接触交谈,部属自然乐意谈话这么一来话题就会一直进展下去。这时,若能事先考虑该问部属什么事,该以什么事作为讨论的话题,不仅是语言上的对话,还能感觉出彼此的反应。此外,沟通的对象不可限定为某一特定部属,要克制喜恶情感与部属交谈。

(4)鼓励部属主动地前来讨论。部属即使想与上司交谈,但有时也很难开口。甚至有会说根本没有交谈的机会。身为管理者就应考虑到这一点,然后想办法诱导部属前来沟通商讨。不妨提供部属关心的话题或信息作为讨论的话题,或在休息时间与部属打成一片,设法排除难以开口的原因。

□与部属沟通诊断二

诊断目的

(1)让部属知道或让部属了解的事,不能只是形式上的传达。

(2)信息共有化,并研究行动执行的方法。

2。诊断说明

(1)不仅要将事项传达给部属,还要明白部属理解的程度,并重新评估传达方法。意见沟通上最重要的是应注意上情下达,下情上达,而管理者则正是处于中间连接点的位置。经营者所担心的事是,部属是否充分了解上情,能否贯彻到底,而下情是否在传达过程中曾被加油添醋。实际上是否能充分发挥这种功能?上情确实在形式上会利用例会时间传达给员工,但能否理解和贯彻到底,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2)管理者必须将传达事项彻底地传达给每位部属。事情一忙,传达的事项又多,就很容易流于表面化。因此虽然已经传达,但部属却不十分了解内容的原委,而且该做的没有做。所以必须确认以目前的做法,对方到底可以了解、贯彻到何种程度,并在方法上下工夫。例如按内容的不同,可在例会上公布,或以传阅来改变传达的方式。如果是传阅的方式,应该研究利用何种方法使部属们不致遗漏重要事项。

(3)信息、资料的共有化。管理者虽然很积极地传达信息、资料,但还必须确认部属是否都能了解内容,是否解释得很充分。由于并非只是“通知接纳理解”这种单纯的进展模式,若以为只要通知了就可以使之共有化,这就错了。应该确认传达的过程,重新评估传达的方法。信息共有化的目的在于理解信息,并善于利用。例如根据发生意外状况的资料显示,不只要知道过失的程度,还必须重新检讨过失细节,并根据资料共同研究防止过失的对策以求改善。若不能灵活运用情报,就失去了共有化的意义。管理者必须指导部属做到这种程度。甚至在取得部属提供的情报与资料之后,就应该积极地加以运用。

□与部属沟通诊断三

诊断目的

不能单纯下达命令或指示,要顾及如何鼓舞部属的工作士气。

为了避免让部属不知所措,指示时应力求明确、易懂。

 

2。诊断说明

(1)管理者必须下达有价值的命令、指示。命令、指示若不被执行的话,就毫无意义了如果没有执行,只不过是把事项传达给他人而已。这么一来,经营活动就停止了。那么,所谓有价值的命令、指示是指什么呢?有价值的命令、指示是指接受命令的人,即部属能理解其内容,并积极地实行。换一句话说,部属的反应可判断出命令、指示是否有价值。

(2)研究部属对命令和指示的反应方式。部属对命令、指示的反应,大致区分为“有冲劲,且有积极执行的意图”“对于执行方法会表达意见,并研究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有执行意图,且积极地接受”“不情愿地接受”“以不会或办不到等理由加以拒绝”。管理者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3)彻底了解内容,避免在执行上不知所措。应注意2、4、5、6等项,如果缺少这些内容,就很难正确地传达命令与指示,而且部属也很难了解命令的内容。此外,要确认部属是否真的理解(诊断7)。因为有人自以为充分说明过,对方应该明白了,或是有些人即使不了解,却也装出一副懂的样子。因此在说明中、说明之后,或在作业中,都要确认对方是否真的理解。

除了上列的重点之外,还希望部属能具备主角意识。因此必须给予自由思考的空间,明确地指出部属是执行命令、指示的主角。因此管理者就要毫不吝啬地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料并主动地征询别人的意见,重新评估下达方式,或指导部属注意事项(断诊9、10)。

□与部属沟通诊断四

1。诊断目的

接受报告是与部属沟通交流的机会,因此要积极利用这个机会,确实让部属提出报告,并提出适当的接受方法。

2。诊断说明

(1)指导部属制作一份好的报告。想要部属提出一份好的报告,就应指导部属报告的重要事项、报告的区分、报告的写作方法、报告的方式(适时适当的内容)(诊断1)。因此管理者应在向上司提出报告且取得上司的评价,如何重新利用报告,满怀信心地去指导部属。

(2)适时适当,提出报告。管理者必须让部属确实地提出报告。否则他们做起事来就会含混马虎。要部属有提出建设报告的意念,也就要①在下达命令指示和分派工作时,要暗示部属根据什么理由、在什么时候提出怎样的报告(诊断2)。②让部属觉得他的报告有价值③有效运用报告(如诊断7、9,部属若了解自己的报告被运用采纳,就会觉得自己的价值得到承认,也就会努力工作。④评价并肯定部属的报告(诊断6)。

(3)高明地接受他人的报告。接受报告方式的好坏可影响部属报告的意愿。所以要注意某些重点,例如“对信息表示“关心(诊断3,禁止以敷衍的态度接受报告)”“仔细聆听报告的内容(诊断3、4,不能贸然下断语,要听完全部的报告,再提出质问确认内容。特别是事实与意见不要混为一谈)”不要只是听一听部属的意见,要有所回应,如果有自己的意见,就表达出来”“给予评价,并加以慰劳或启发(诊断6)等。而且还必须制造气氛,让部属能够轻松地表达出来(诊断5)。当然也要善于利用报告的内容,而报告本身的行为也应用于加深、指导与部属的相互理解之上(诊断8)

□与部属沟通诊断五

1。诊断目的部属间的意见沟通是部属相互坦诚相见、创造人际关系不可缺少的条件,所以应亲切且热情地沟通。

2。诊断说明

(1)使部属间的意见沟通活泼化。虽然管理者很关心上司与下属之间的意见沟通,设想也很多,但是由于部属成员的构成多样化,所以必须。首先找出障碍部属间意见沟通的障碍,并力求排除。

(2)创造任何人平等参与讨论的机会。目前由于职务分配的不同,部属之中除正规职员外,还包括兼职、打工者、临时或季节性人员等形形色色不同的从职者,而且年龄层次很广,身份、性别的差异也很大,这些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而这个问题不能因为棘手就丢着不管应深入检查才能解决。一般而言,形成这种障碍的原因,大多是彼此有成见或偏见。例如龄者与年轻人在年龄上有差别,意义或价值观也有差异。这时候很容易有一种倾向,就是高龄者与高龄者,年轻人与年轻人,兼职者与兼职者在一起。如果不改善这种情况,不但会中止部属间的意见沟通,也无法顺利地配合工作。

(3)避免造成成见、偏见,应提供共同的话题或信息。身为管理者应指导部属要仔细聆听对方的谈话,不能一开始就否定。利用这个机会并积极指导部属不可与特定的同事讨论而要与部门的其他人相互讨论,使信息能共有化。管理者也必须对每部属一视同仁地交谈、讨论。若能考虑上述的工作方面,也就能不分身份相互交换信息、联络、共同合作,而且也能决定并执行相互确认的联络与共同合作的方法。

□沟通行为诊断

1。沟通行为诊断目的

为了与相关小组的管理者、相关人员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应相互确认并做出必要的意见沟通。

2。沟通行为诊断说明

不仅在自己部门内要做到意见的沟通,也必须与相关部门的管理者、相关人员积极地沟通意见。一般的管理者都只着眼于自己的部门,因此很少与其他部门、相关人员进行意见的沟通。但是管理者必须明确,若是与其他人的关系密切,并且共同合作,其结果将是自己部门的成果,也是全体的成果。

(1)排除意见沟通上的障碍。一碰到沟通困难时,往往会认为原因在于对方,所以双方若能共同研究原因所在的话,就能发掘出很多的问题。因此应把它视为共同的问题,共同去解决。通过这种沟通,还可促进相互的理解。

(2)讨论意见沟通融洽的方法,决定后应付诸实现。讨论并具体地确认需要沟通的内容。以信息为例,就要相互确认彼此需要哪一种信息,并决定交换信息的方法。而且彼此都采取行动。特别是在商谈事项或解决共同的问题时,必须集思广益,所以更要确实地选择适当的方式。若能实际采取这种行动,就能使意见沟通更加融洽,而且也是一种良好的意见沟通式此外还应定期地集会,如能做到这种程度,不但能弥补上列的不足,而且还可以评价决定事项的实效。

(3)促使相关部门的成员与部属相互沟通意见。管理者彼此可以沟通意见,但部属之间会认为礼多必怪,而导致效果不佳。因此管理者必须让不同部门的部属彼此打招呼,并创造机会让部属一同讨论。此外也要注意相关人员与部属的交谈方式。

沟通能力诊断一

1。诊断目的在与部属沟通意见后,管理者都希望能评价部属的反应,以及沟通的成效。

借助确认的过程,可找出需要改进或加强的地方。

 

2诊断说明

(1)部属是否能将问题付诸实践。在认识并理解后,最后却不付诸行动,那么一切都将毫无意义。只靠语言交流很难掌其程度,因为质问或讨论只能确认到某种程度。至于付诸行动,则是管理者及部属的根本目标所在。

(2)对于说明的反应如何。管理者应留意避免单向式的沟通,应该引发部属对说明表示质问或意见。如果部属没有质问或意见,就以为他了解了,这样就是单向式的沟通。为了避免单向式的沟通,或因不懂而不知该提出怎样的问题,管理者就应调查部属平时提出问题、意见的反应。

(3)部属是否主动前来沟通意见。管理者都非常欢迎部属能主动地前来沟通意见。但事实上,大部分的部属都不会主动讨论。不仅限于特定的人员,其他的部属又能聊到怎样的程度(诊断5)?是否会以行动表示想与上司交谈的意愿?甚至是否不需要问,部属也会积极地表示意见、提供信息、提出提案(诊断6)?部属是否会告诉管理者不满或烦恼的事情?或许有人认为部属不来商量,是因为心存不满。这些情况管理者都应该考虑到。

□沟通能力诊断二

诊断表

2。诊断说明

(1)对于告知的信息、资料的理解程度如何。对于工作或职责的各项活动的必要信息资料,或是部属想知道的信息、资料,都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