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曹仁超文集 >

第15部分

曹仁超文集-第15部分

小说: 曹仁超文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么孤单的感觉,又可以助你在〃钱找钱〃路上走得更稳更快,何乐而不为呢? 

  工具 

  投资有了目标,就好像出行有了目的地,然后就要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投资的世界,供大家选择的交通工具,形形式式、五花八门,繁浅不一,风险也不尽相同。总的来说还是那句老生常谈的话,预期高回报的,风险也自然高。所以要求愈快达成目标,风险自然愈大。不过要前往美国或欧洲,总不可能坐车坐船,在目标为本(management by objective)的指引下,高风险有时候也是一定要接受的选择,只有做好风险管理罢了。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确定投资目标和投资期后,应该点算三军未动就要先行的〃粮草〃,这些〃粮草〃是投资的本金,也是选择通往目的地交通工具的有限车资,它往往也规限了投资工具的选择。在车马费用容许的情况下,接着要做的是选择最合适的交通工具或是交通工具组合。比方说我们要往伦敦旅行,先乘飞机从香港出发到伦敦,再由伦敦机场转乘下铁(underground)到市区,然后再转乘伦敦的士前往下榻的旅店,中间未必是单一的交通工具就可以做得到,往往要采用一个交通工具组合才可以。投资未必只用一种工具如股票或债券,往往是一个组合,道理非常相似。 

  选择不同的工具,对大众读者而言,笔者有以下提示: 

  一、简单-不要挑选一些太复杂的投资,多合一的洗发水往往不如只有一样功能的好用和有效。自己都不太明白的产品应该避之则吉。 

  二、风险--不知道可以赚多少前,先问问自己能承受输多少的打击,再问问那项工具最差的情况下会输多少?有没有杠杆效应,千万别贪胜不知输,把风险控制在自己可以承受的范围内。记住:壮士可以断臂,但不可作无谓的牺牲。 

  三、特性-了解不同工具的特质,债券以赚取比银行存款高的利息收入为主,股票则以博取资本升值为主,切不可胡乱上车,否则悔之已晚。 

  四、相关性(correlation)-不同的投资工具表面上互不相关,事实未必。找出所挑选的工具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可以建立组合,分散风险。 

  五、组合(portfolio)-并不一定要有投资组合,假如单一的工具已可完全合适地去解决问题到达目的地,风险也可以接受的话,投资组合就未必需要。当然如果投资额巨大,投资期又长的话,不要把所有鸡蛋放进同一个篮子的建议就可以应用了,建立投资组合平衡风险吧。 

  六、投资金额-正如前文所言,有时本金的多少局限了工具的选择。例如要买一手汇丰的股票,所费就超过五万,本金不足者可能要选别的股票或者其他工具了。 

  七、弹性-有些工具有指定的参加期限,中间不能中断,否则招致很大的损失,例如保本基金或月供有年期限制的储蓄计划等。参加前请作出认真的考虑。 

  八、变现(liquidity)一一有些工具如港式小型存款债券,缺乏活跃的二手承接市场,要变现这些资产可能要花上一定的时间。楼宇也是一例,要把住宅物业成功转售,动辄花上以月计的时间才可成事,不可不察。 

  九、交易费和管理费-投资者往往都忽略了不同投资工具所涉及的各种交易费和管理费,它们是投资回报的寄生虫,可以减低投资得回的回报。不同的工具寄生着不同的寄生虫,有些无可避免,不过同类工具中,挑选费用低而回报相差不远,会是好建议。 

  投资路上崎岖难行,找到好的伙伴不只让你走得不再孤单,而且增强了胜利的机会;如果再加上能因应投资目的,因时因地而挑选了合适的工具或组合,必定能走出一条迈向财务自由的康庄大道。 

  电邮:stevencnhk@yahoo。。hk 

  陈鄂 

  认可财务策划师(CFPcm)、美国寿险管理学会院士(FLMI)
 
PDF原文:
  
原序号:6序号:
 6 
标题:
 末日博士与惊世预言 
来源:
 信报月刊 
发布日期:
 2005…11…01 
全文:
   〃末日博士〃麦嘉华(Marc Faber)经常语不惊人不罢休。他被冠以〃末日博士〃之名,当然不是浪得虚名:他不只是一位奥国学派的经济学博士,亦是往往在市场〃气氛融洽〃的时候,扫投资者的兴,可是不幸地,他的预测不中则已,一旦预测成真,往往血流成河。 

  麦博士生于瑞士苏黎世,二十四岁已经取得苏黎世大学(University of Zurich)经济学博士学历。不过,他并不是一位受困于象牙塔的学者,而是喜欢东方文明,不讳言自己喜欢透过出入色情场所,以〃了解经济寒暑〃的务实派学者。 

  麦嘉华博士对共产党,尤其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人物毛泽东,有深入的研究。他的办公室收藏了不少毛泽东肖像、《毛语录》、《共产党宣言》等。有说他是毛泽东信徒,不过从他的文章著作,我一点也看不出他有什么想法跟毛泽东有任何类同的地方。大概,他在办公室挂毛像,就像年轻人爱穿哲古华拉T恤一样,不过是为了表现个性,并不一定相信哲古华拉的极左革命思想。 

  麦嘉华的投资分析,亦秉承了奥国学派经济学者的风格,不相信投资市场可以像研究自然科学一样,以统计学代替对人类历史及心理行本质进行研究分析。 

  环球资金仍然过剩 

  两、三年前,麦博士出版一本名为Tomorrow's Gold…Asia's Age of Discovery的书,预示着亚洲经济将走出亚洲金融风暴的困境,并成为下一浪环球经济的火车头,由于中国、印度及其他东南亚国家的需求持续增长,包括所有生产原材料在内的商品价格将急升;而原料价格急升,将可能引发利率急升、通胀重临,这对环球债券的价格,将造成沉重的压力。 

  麦博士的预言,不少已开始兑现-黄金、石油、黄铜、白金、铝等商品的价格,已经升至过去二十多年未曾见过的水平;南韩的Kospi指数,已突破金融风暴前的高位,创出历史新高;即使是最令人泄气的日本日经平均指数,亦已突破多年的技术性阻力。 

  不过,〃末日博士〃认为美国的国库债券、楼市及股票市场,将全面大崩围的情况,至今仍未出现。究竟是否因为他吓人的预测,只不过是为了引起投资者的注意,还是只是时机未到呢? 

  我认为问题的核心在于,即使美国联邦储备局去年至今加息十一次,环球资金仍然过剩,以致环球资产价格长期维持于历史性高位水平。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等新兴工业国家,工业生产产能过剩的问题日益严重,令厂家的议价能力一直处于下风,以致持续的生产成本急升,也不能对消费物价造成任何具杀伤力的影响。除非原料价格长年累月地持续急升,令生产商的边际利润被压至低无可低的水平,生产的成本因素无可避免地须要转嫁至消费者身上,令环球经济通胀急剧恶化。 

  以上的情况并非没有可能发生。截至10月14日,十期年美国国库债券价格,已经升至4。49%的水平,似有突破近半年闷局的势头〔图一〕。不过,如果以过去四十年的走势〔图二)看,则利率仍然维持于相对偏低的位置,而且未有明显的转势迹象。读者可能需要多一点的耐性,才能判断目前环球工业产能过剩导致消费物价持续维持偏低的局面,会否被高涨的原材料价格所扭转。 

  不过,除非原料价格急速回落,或国内紧张的劳动力、电力、水源供应,可以在短期之内得以舒缓,否则我并不相信厂商可以长期维持目前微不足道的利润水平,甚至甘冒出现亏损的风险,继续承接几乎无利可图的欧美订单。 

  高涨的生产成本,最终将会转嫁给消费者。美国正在想方设法,逼令人民币大幅升值。如果美国的计谋得逞的话,将加速环球消费通胀的来临。 

  提防恶性通胀重临 

  图三为美国国库债券的孳息曲线,目前两年期至三十年的债券息率,几乎没有分别,显示投资者对资金〃时间值〃的要求回报非常之低,一方面显示环球资金过剩的情况极之严重,另一方面亦可以解释为市场仍然普遍预期,美国的息率将不会轻易突破4。5%的水平,即使升至该水位,亦不会持续太久,否则我们很难解释,为什么投资者仍然肯接受十年期国库债券的价格,竟然可以维持于目前低于4。5%的水平。如果十年期美国国库债券在不久的将来一举升穿4。5%的水平,并持续攀升至5%或更高的水位,我们必须提高警觉,因为那可能是债券投资者认定恶性通胀重临的先兆。 

  正如笔者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及,通胀持续低企的原因是由于中国大陆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的门户开放政策,为全球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工-超过十亿人口的劳动力,要求每月薪酬回报,只及任何西方国家四分之一或更低的水平。 

  不过,人民币一旦大幅升值,将提升中国人民对进口货品的购买力,可能进一步刺激本已热力四射的中国内部需求增长。另一个高增长国家印度,内部消费需求亦同样以每年超过15%的速度增长。这两个沉睡多年的文明古国一旦被唤醒之后,其经济的增长动力将是一发不可收拾。这将一方面为环球企业带来新的机遇,但是对西方社会的劳工阶层,却是沉重的竞争威胁。我们将面对的情况,可能是西方国家的工资将长期停滞不前。在这个大前提之下,一旦西方社会出现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对西方社会的经济,将造成不可估计的杀伤力。 

  债券市场以外,我们要特别留意的是黄金价格的走势。如果《信报》著名专栏作家曹仁超对黄金长线走势的看法正确的话,我担心恶性通胀的日子,可能已距离我们不远。 

  一般的投资智慧告诉我们,高通胀的时代,投资者应持有有价资产。除了黄金之外,物业、股票等等,原则上表现都会跑赢现金。事实上,如果投资者将过去十年黄金、油价的走势,与本港的地产股,尤其是收租股作一个对照,大家可能会发现,原来它们的走势是同步进退。不过,那是过去几年发生的事情,在利率见底回升,除了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的劳动力工资有向上的动力外,环球工资市场未见任何起色的情况下,我担心终有一天,成熟市场的楼市,将未必可以承受得起利率一加再加的压力。 

  至于环球股市的表现,亦将因为通胀及利率的上升,提高投资者对股息回报的要求,令环球股票市场的平均市盈率有所回落。如果情形真的如此的话,我们将可能重现1965至1982年那接近二十年美国股市上下波幅不足30%的牛皮闷局〔图四〕。 

  林少阳 

  华富嘉洛资产管理董事
 
PDF原文:
  
原序号:7序号:
 7 
标题:
 香港中小企该成长了! 
来源:
 信报月刊 
发布日期:
 2005…06…01 
全文:
   中国经济发展愈来愈快,中港贸易也愈来愈紧密;内地的变化对香港有着既急速又深远的影响。上月欧盟宣布对中国纺织业设置限制,香港中小厂家业务备受冲击。中国入世多年,内地开放市场的时间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