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现代都市电子书 > 11-第十一章所得税会计 >

第2部分

11-第十一章所得税会计-第2部分

小说: 11-第十一章所得税会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般情况下,递延税款余额=时间性差异余额×现行所得税税率。
    采用债务法时一定时期的所得税费用包括:①本期应交所得税;②本期发生或转回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③由于税率变更或开征新税对以前各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账面余额的调整数。
    1、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影响所得税的金额,用现行税率计算。
    2、在税率变动的当年,要把递延税款调整成为用现行税率计算的余额。
    3、以前发生在本期转回的,用现行税率计算。
    4、递延税款的余额是真正意义上的资产和负债。
  在资产负债表上作为未来应付税款的债务或者作为代表预付未来税款的资产。
    采用债务法时一定时期的所得税费包括:
    ①、本期应交所得税;
    ②、本期发生或转回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
    ③、由于税率变更对以前各期确认的“递延税款”科目账面余额按新税率的调整数。
    从每一笔业务整个核算过程来看,其“递延税款”科目借、贷方一定相等。在做帐务处理时始终抱有这么一个思路的话,就不会出错了。
     借: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递延税款
        借或贷:递延税款=时间性差异×现行所得税税率±变更当期期初累计时间性差异×(现行所得税税率-原有所得税税率)
       贷:应交所得税=(利润总额±永久性差异±时间性差异)×现行所得税率
    视野网友“轻轻松松”总结的所得税的计算顺序八个步骤:
    会计利润
     ±永久性差异
     ±时间性差异
    应税所得
    税率
    应交税金—所得税
    递延税款
    所得税
    以上步骤要记也不难,只要多看几眼就可记住了,后三步不正是组成一个分录吗。
    计算以上两个差异还有一个小技巧:
    你养成一个习惯,永远都是用会计费用…税法费用,结果就有正负号,带符号填上以上的计算过程,这样你永远也不会算错。它还有一个好处:根据时间性差异的计算结果,是正数就在借方、负数就放在贷方。这样是应纳税时间性差异的影响、还是可抵减时间性差异的影响,也可作出判断了。

    六、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的特殊点
    1、债务法时,如已知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在今后转回时的税率,可按照预计税率计算,而递延法不行。
    递延法时,明知今后的转回税率,也得按现行税率计算。
    2、对于可抵减时间性差异而产生的递延税款借项,只有在预计未来(一般为3年)转回期内能有足够的应税所得予以抵减,才可确定。否则,应作为永久性差异处理
    3、对于经营性亏损,可用以后5年的税前利润进行补亏,在理论上属于可抵减时间性差异,但是我国目前不确认为递延税项借项
    4、从时间性差异产生至全部转回的整个期间看,无论采用应付税款法还是纳税影响会计法所计量的所得税费用总额是相同的,差异只在于两种方法下对各期所得税费用的计量不同。
    5、只有影响当期利润总额的时间性差异才会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此时可抵减或应纳税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额才能确认为递延税款的借项或贷项;而不影响当期利润总额的时间性差异不确认递延税款的借项或贷项
    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应当说明的几个问题
    (1)采用债务法时,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按照现行所得税率计算确认,但如果企业已知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在今后转回时的所得税率,则时间性差异可以按照预计今后的所得税率计算其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在采用递延法时,如果企业已知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在今后转回时的所得税率,也不按照今后转回时的所得税率计算其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仍然按照当期的所得税率计算确认递延税款金额。
    (2)通常情况下纳税影响会计法适用于所有的时间性差异。但是如果一定时期发生可抵减时间性差异,该可抵减时间性差异会产生递延税款借方金额。为了谨慎起见,如果本期产生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预计能在未来转回的时期内产生足够的应税所得,这个可抵减时间性差异才可以确认为一项递延借项或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反映在资产负债表;反之,则不能确认为一项递延借项或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
    (3)企业某一年度发生亏损,按税法规定可以用以后年度的税前利润弥补,这就产生了未来可抵减时间性差异。这项未来可抵减的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可视为亏损当期的所得税利益,但这项所得税利益能否实现需视企业在转回可抵减时间性差异的时期内是否有足够的应税所得。为了谨慎起见,我国目前尚未将应税亏损所产生的所得税利益计入递延税款借方。
    所得税费用的构成:
    1、递延法下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本期发生递延贷项-本期发生递延借项+本期转回递延借项-本期转回递延贷项=应交所得税+本期递延税款贷方发生额-本期递延税款借方发生额
    2、债务法下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本期发生递延所得税负债-本期发生递延所得税资产+本期转回递延所得税资产-本期转回递延所得税负债+税率变动调增递延所得税负债或调减递延所得税资产-税率变动调增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调减递延所得税负债=应交所得税+本期递延税款贷方发生额-本期递延税款借方发生额。

    七、资产减值涉及的所得税会计问题
  1、提取减值准备当期的处理
  产生原因是会计制度规定应该提取八项准备。
  税法:除坏账准备按5‰以下部分可扣除外,5‰以上部分及其它七项准备均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只能根据实际损失据实扣除。
   借: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递延税款借
     借或贷:递延税款=当期产生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现行所得税税率
     贷:应交所得税=(利润总额+当期产生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现行所得
    2、计提减值准备后资产的折旧或摊销额差异的处理
    会计制度:计提减值准备后,应当按照计提减值准备后的账面价值及尚可使用寿命或尚可使用年限(含预计净残值等的变更,下同)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折旧额或摊销额。
    税法:按提取减值准备前的账面价值确定可扣除的折旧额或摊销额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重新确定的折旧额或摊销额小于税法允许抵扣的折旧额或摊销额的差额,应作为转回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
     ②、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重新确定的折旧额或摊销额大于税法允许抵扣的折旧额或摊销额的差额,应作为产生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
    应交所得税=(利润总额-当期转回前期产生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当期产生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现行所得税税率
    递延税款借项=当期产生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现行所得税税率
    递延税款贷项=当期转回前期产生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现行所得税税率
    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递延税款借项+递延税款贷项
  3、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价值恢复的处理
    会计制度:如果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各项资产价值得以恢复,因资产价值恢复而转回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按照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的规定应计入当期损益,并增加企业的利润总额。
    税法:不理会会计处理的有关规定,按原不提减值准备时的情况处理。
    应交所得税=(利润总额-当期转回前期产生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现行所得税率
    递延税款贷项=当期转回前期产生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现行所得税税率
    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递延税款贷项
  4、处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的处理
    会计制度:企业处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各项资产,按照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规定确定的处置损益计入当期损益
    税法:不视减值准备的存在,按原不提减值准备时处理。
    应交所得税=(利润总额+因处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各项资产产生的纳税调整金额+(或-)处置当期按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规定确定的折旧额或摊销额等影响当期利润总额的金额与按税法规定确定的折旧额或摊销额等的差额)×现行所得税税率
    递延税款借项=当期产生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现行所得税税率
    递延税款贷项=当期转回前期产生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现行所得税税率
    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递延税款借项+递延税款贷项
 
老土制作
一杯好茶,一本好书,一个安静的夜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