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现代都市电子书 > 世界五千年智慧故事总集7挪威瑞士等 >

第2部分

世界五千年智慧故事总集7挪威瑞士等-第2部分

小说: 世界五千年智慧故事总集7挪威瑞士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海有多深?快回答!” 

     教堂司事答道:“陛下,在海里投一块石子,海的深度正是石子从水面 

到海底的深度。” 

      “好。”国王说,“但是,再告诉我,我骑马绕地球一圈需要多长时间?” 

      “陛下骑马绕地球,只要从太阳升起时上马,24个小时就又回到太阳升 

起的地方,正好绕地球一圈。” 

      “那么,天地之间有多长的距离?” 

      “天地间相距是139872公里6。543米,不信可以去测量。” 

     国王笑哈哈地说:“牧师的学识真渊博啊!” 

     教堂司事说:“您弄错了,我不是牧师,我是教堂司事。” 

      “啊哈!那么您回家去吧!”国王说,“让你做牧师,让牧师当教堂司 

事!” 

     于是,就这么办了! 



                             易卜生智斗警察 



     挪威某城的警察局长好多次恶狠狠地声称:“这个易卜生,他不要敬酒 

不吃吃罚酒。他要真的给我拿到证据,看我怎么来惩治他吧!” 

     易卜生(公元1828—1906年)是挪威最有影响的戏剧家。他富有正义感, 

除了在自己的戏剧作品中,鞭挞和批判罪恶的社会制度外,还经常冒着生命 

危险帮助一些革命者,为他们传递信件,为他们提供秘密集会的场所等。他 

还与一些工人运动的领袖结成了好朋友。自然,易卜生的这些行动,遭到了 

反动当局的嫉恨。当局慑于他在人民中的威望,不敢贸然采取行动,只是先 


… Page 5…

后多次“好意劝告”他,“注意行止”,“切莫上当”。但易卜生对此置若 

罔闻,我行我素。 

     工人运动领导人阿特葛,是易卜生的好朋友。他和他的同志们经常在易 

 卜生的家中秘密开会,许多重要文件,也是易卜生帮助保管的。 

     1851年7月的一天,有人告诉易卜生说:“先生,阿特葛被捕了。上级 

让我通知您,把那些秘密文件销毁掉,警察可能要来搜查。” 

     这时,外面响起了一片嘈杂的脚步声,他赶忙送走那位革命者。刚回到 

家里,在窗口一看,发现成群的警察已经包围住了自己的住宅。 

     怎么办?望着装在箱子里、柜子里的秘密文件,易卜生心急如焚。 

     突然,一个大胆的计谋在他的脑中出现了。对!只有这个办法了。 

     当易卜生刚刚收拾完毕,“砰砰砰!”警察急促地敲起了门。 

     易卜生从容地把门打开:“先生们,到此有何贵干?” 

      “闪开!”警察粗暴地把易卜生推在一旁,翻箱倒柜地搜开了。可是柜 

子、天花板、墙壁等藏得住秘密的地方都搜过了,警察们什么也没有搜到, 

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原来,易卜生急中生智,索性把文件随便扔在床上这个一眼就能看得见 

的地方,而把一些普通的书籍、信件放进箱里、柜里,然后用锁锁上。 

     结果,警察们开箱破柜地搜查,恰恰忘了翻阅眼皮底下的床上的东西。 

     就这样,易卜生脱离了危险的境地。 



                                    瑞典 



                              瑞典人建凯旋门 



     在瑞典的一个小城里,有一个胸怀大志的青年。此人尽管从未受到过任 

何正规教育,但却靠自己的努力学到了很多建筑方面的知识。但是,他由于 

出身寒微,又没有正规教育的文凭,结果只能呆在一座小城里,修筑一些简 

单的工程。对于这种状况,他很不甘心。 

     当时的瑞典处于查理四世统治之下。国王查理四世本是法国军队一员骁 

勇的战将,深受拿破仑的赏识,曾封为元帅。当时的瑞典国王很欣赏他的治 

军魄力,深感瑞典在这战事纷繁的年代很需要这样一位能干的将领,不久这 

位前国王因病卧床不起,鉴于自己尚无继承人,于是把这位法国元帅召来收 

为义子,国王死后,他便当上了瑞典的国王。这位新国王继任后果然不负重 

托,以瑞典为自己的祖国,治政治军都井井有条。 

     国王查理四世的这段经历,住在小城时的这位年轻人当然也很熟悉。尽 

管国王和随从常常从这座城市经过,但年轻人只能站在远远的地方看着国王 

的队伍过来过去。这位年轻人总是在想:要是国王能够赏识自己,那不就解 

决一切问题了吗? 

     一番苦思冥想之后,年轻人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想,如果修造一个建筑 

物,只要国王知道了那个建筑物,就一定会知道他的。但是,普通的建筑是 

不行的,它必须醒目,而且必须新颖,否则同样不会引起国王的关心。 

     接下来年轻人就开始考虑这项建筑的式样了。国王不是来自法国吗?国 

王不是曾经是一个法国元帅吗?法国现在不是正在模仿罗马的凯旋门,修建 

一个宏大的凯旋门吗?如果模仿建一个凯旋门,不就能引起国王的注意了 


… Page 6…

吗? 

     于是,这个年轻人开始办理这件事情。他充分发挥才华,终于很快建起 

一座“凯旋门”。尽管它没有巴黎和罗马类似建筑那么豪华、庞大,但在这 

座城里,它仍以精致而美观的外形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赞美。 

     有一天,国王又从这座城里经过。当他看到这个颇具神韵的建筑时,确 

实大大地吃了一惊。看着这座“凯旋门”,国王的心中涌出强烈的感情,勾 

起了对自己一生经历的种种感慨。 

     国王向小城的官员询问起这座建筑的建设者,那位年轻人被引到国王面 

前,受到了国王的嘉奖。从此,这位得到国王赏识的年轻人,如一颗耀眼的 

新星受到人们的景仰和关注,开始了他卓有成就的一生。 



                              安德烈北极探险 



     萨洛蒙·奥古斯特·安德烈是19世纪末期,瑞典著名探险家。为了得到 

北极圈内有关的科学数据,填补地图上的空白,他组织了一次北极探险。 

     1895年,经过周密计算和安排,安德烈在瑞典科学院正式提出乘飞船到 

北极探险的计划。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对他的计划感兴趣,新闻界就是用 

一种漫不经心的态度加以报道的,这反映了当时相当一部分人对此项计划的 

态度。随之而来的便是经费问题,由于人们对此不信任和不关心,因此也就 

很少有人提供经费。没有钱,一切都无从说起。 

     安德烈整天奔波,挨家挨户去找那些大富豪和大企业家,但有谁愿意投 

资于一项与己毫无关系的事业呢?又有谁愿意投资于一项也许没有任何成功 

机会的冒险事业呢? 

     但安德烈并不灰心,经过努力,总算有一位好心而开明的大企业家表示 

愿意承担全部费用,同时他还向安德烈提了一个很重要的建议:希望这项冒 

险计划得到人们的关注,如果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走了,是不是削弱了这次探 

险的意义呢? 

     安德烈听完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两人经过商量,决定让安德烈继续去募 

捐、扩大影响。但是,人们的反应仍然很冷淡。安德烈情急生智,想出了一 

个大胆的办法:就是把自己的探险计划写成一篇极其详细严谨的论文,用大 

量证据论证了这项计划的可行性及其意义,然后,他请那位开明的企业家想 

方设法把这份文章呈献给国王。 

     经过不少周折,国王终于见到了这篇文章。他对这个大胆的计划感到很 

新奇,于是召见了安德烈,并询问了有关探险的一些具体情况,两个人谈得 

很投机,最后安德烈要求国王象征性地提供一些小小的赞助,国王慨然应允。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开了,新闻界对国王关注此事予以了报道。既然国王 

都对这件事感兴趣,那么许多名流、富豪也都跟着对探险一事纷纷予以关心, 

捐赠了大笔费用。许多普通民众也因此开始对这项计划感兴趣了,大家都明 

白了探险的意义。安德烈的事业终于不再是他一个人的事业,而变成了一项 

公众的事业,安德烈终于成功了。 



                              诺贝尔破凶杀案 



     诺贝尔(公元1833—1896年)是瑞典的化学家,举世闻名的炸药发明者。 


… Page 7…

年轻时,他从美国学习技术回来,就在父亲办的工厂中的研究所工作,并且 

开始了对炸药的研究。 

     一天晚上,天气闷热。研究所的助理员汉森,突然在值班室被炸死了。 

     诺贝尔赶到现场,看见值班室的地板上有许多炸碎的厚玻璃片和一块直 

径十五厘米的石头。汉森躺在床上,脸部和胸口都扎进了不少玻璃碎片,满 

床是血。地板上还有一个直径很大的被震碎的玻璃瓶瓶底。瓶盖上拴着几根 

打着结的钢琴弦。看样子,这爆炸好像是由玻璃瓶内的什么东西引起的,诺 

贝尔捡起一块碎片嗅了嗅,有酒精的味道。这就怪了,现场没有爆炸危险的 

硝化甘油,没有火药,没有燃烧过的痕迹,这爆炸又是从何而起呢? 

     诺贝尔又发现,书架上湿漉漉的,还在淌水,地板也是湿漉漉的。他想, 

这爆炸的玻璃瓶中一定装满了水。然而,水也不该爆炸呀! 

     诺贝尔迷惑不解。他知道与汉森同时值班的还有一个夜班警卫,便把这 

个年轻警卫叫来。 

      “是这样的,诺贝尔先生。”这个警卫内疚地说道,“在九点钟左右, 

艾肯先生在加完班回家的时候,说要请我去吃夜点,我想反正有汉森先生值 

班,我出去一会儿没关系,便跟他到村里一家饭店里去了。” 

      “你没有听到这里的爆炸声吗?” 

      “没有,没有。我和艾肯先生分手回到厂里,已经近11点,才发现值班 

室的玻璃窗像是震坏了,大吃一惊。请原谅,我……” 

     这年轻人知道擅离职守所造成的后果严重,害怕得几乎哭起来。 

     艾肯是所里研究液态硝化甘油冷冻的技术员。诺贝尔听说是他把警卫约 

出去的,立即警觉到爆炸与艾肯有关,因为诺贝尔知道他和汉森都爱着厂里 

一位漂亮姑娘,他们两个是情敌。联系到艾肯搞的冷冻试验,诺贝尔明白了。 

      “凶犯肯定是艾肯。他是借这爆炸事故来掩盖他消灭情敌的真相。这倒 

是一个很巧妙的发明。” 

     原来,艾肯一直嫉恨他的情敌汉森,达到了疯狂的程度,早想杀死汉森。 

为了逃避罪责,他利用冷冻方面的知识,在一个厚厚的玻璃瓶中放满水,密 

封后放在化学实验用的大口玻璃瓶中,再在密封的玻璃瓶四周放满了干冰和 

酒精。大口瓶盖上盖子,盖子又压了一块石头,并且用钢琴弦牢牢地将石头 

扎紧在瓶盖上。在轮到汉森值班时,他偷偷地把玻璃瓶放在值班室内的书架 

上。干冰和酒精掺和在一起,温度能降到摄氏零下80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