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现代都市电子书 > 民国政史拾遗 作者:刘以芬 >

第15部分

民国政史拾遗 作者:刘以芬-第15部分

小说: 民国政史拾遗 作者:刘以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略安定。孙为酬庸计,乃以闽督让周,而自任闽、粤边防督办。盖孙本不以得闽为满足,周为孙部属,以闽畀周,先占
一地盘,而己尚可另谋发展也。适不久而江、浙战起,孙遂由闽边进兵,战败浙卢而取其位,此虽由孙自立战功,然比
年以来,曹、吴实翼护之。
    讵孙势力渐张,而吴势力遽倒,由津浮海南下,蹙蹙靡骋,孙对之殊淡漠。及奉军侵略东南,群情愤激,直系在野
军人联名通电,拥吴为讨贼总司令,与孙协力作战。孙虽未表反对,而于吴则辞谢协助,其不欲吴之分其功,显然可见。
厥后吴之联鲁张取豫,联奉张驱冯,孙皆超然事外,即吴间或向之求助,亦未尝一应。吴既再起,仍以直系领袖自居,
发号施令,而孙则始终以不即不离之态度处之,识者早知直系中已隐形两壁垒,不复有合作之可能矣。果也,国民革命
军进逼武汉,吴檄孙调兵赴援,孙不独袖手旁观,且与革命军暗中妥协,互不侵犯,卒使吴有汀泗桥之败,以至一蹶不
振。
    论者谓,吴之败实由于兵力不敷分配。盖吴军之战斗力较强者只有两师,一为陈嘉模所统之第二十五师,一为刘玉
春所统之第三师。陈师以一旅守平江,一旅则驻防武昌,在前线者仅刘部而已,余皆不堪一战,故及第三师之军官队死
亡殆尽,而全军遂崩溃不可收拾。然陈(嘉谟)以第二五师之一旅及残余部卒,据守武昌城,革命军率全军围之,且有
飞机助战(闻革命军时有俄机两架,其一误落江西孙军辖地,被俘获,其一则在武昌助战,曾三次绕飞武昌城未投弹。
询其故,据驾驶员云,以革命军遍布山头,与城太迫近,投之恐误伤己军,须略退数里方可,而革命军则愿受波及,不
肯退,卒投数弹,并无误伤,但城中亦无甚损失,则以炸弹太小故也),尚相持至百日之久,始获攻破(闻因有城内一
部分军队通款),假使当时孙肯稍加援助,则胜负之数正未可知,乃孙偏作壁上观,是吴之败,实孙故致之也。
    孙为人颇具才略,而野心过大,当督浙时,尚能礼贤下士,与各方相结纳,即治军、治民亦著有成绩。自一战胜奉,
奄有五省地盘,态度渐变。孙曾电约吾友某君(姑隐其名)到宁,商量大计,某抵下关旅馆,以电话达督署,告以已至,
以为孙必亲自来访,或派汽车迎接,讵仅由其左右传语,谓:“大帅军务倥偬,难即延见,请俟定期通知。”某怒其乏
诚意,不辞而去,语人曰:“孙传芳器小易盈,败不旋踵矣。”即此已足略窥孙趾高气扬之慨,其置吴不救,亦坐此病。
盖孙自以奉军天下莫强,吾遇之且如疾风扫箨,余子碌碌,更何足道,故其心目中不但无吴,且无革命军。徒以夙隶吴
麾下,表面上终须稍让一筹,方喜有革命军出,正可假手倒吴,然后再由己起而平夷大难,则直系领袖舍己莫属。岂知
吴之败,在于兵力不敷分配,而孙兵力不足以防守五省地盘,亦与吴同。当彼由浙出师攻奉时,以浙之军权委诸本省人
夏超、陈仪辈,在彼固属权宜之计,而败机已伏于此矣。吴既败退武汉,孙以时机已至,遂不再与革命军妥协,而革命
军此时亦不容许其妥协,两军在南昌附近,开始接触,于战事方酣之际,革命军忽由闽南进规浙江,夏超、陈仪等均阴
与通款。孙知其不可恃,急由南昌分兵防守,而南昌方面之兵力顿形薄弱,遂为革命军所乘,不得不由武穴退回南京。
十六年三月,革命军进逼南京,孙乃又弃南京而退至江北,至是始知革命军之不可侮,独力绝不足以幸胜,因与奉军联
合,于是年八月向南京猛进,始势锐甚,终以在龙潭方面为海军所厄,全师未能源源渡江,致遭惨败。自是孙遂依附
奉军,苟延残喘,不复能再起矣。
    总之,吴、孙兵力均感不足,合则两利,离则两亡,是孙之致吴于败,实不啻自致其败也。此以见大难当前,首贵
团结,凡挟私以排异己,孤行而昧大势者,皆非所以谋团结之道,而自濒于危亡,如孙者可以鉴矣。
    ★张学良诱杀杨宇霆
    张作霖身死未久,而生前最宠任之杨宇霆,竟为其子学良所诱杀,小张何以必须杀杨?杀之何
以必以计诱?以杨之足智多谋,何以坠孺子术中而不之觉?凡此皆为外间所深滋疑惑,而应一加纪述者也。
    小张之欲杀杨,其机非动于老张既死之后,而实萌于老张未死之前。盖杨虽任奉军总参议,老张对人则均以“参谋
长”称之,凡有向老张建议或白事者,老张必曰:“汝可与参谋长商量。”大抵关于军事、政治、外交事项,杨殆可全
权处理,惟财政归奉省长王永江负责,因此人咸目杨为老张之诸葛亮,杨亦俨然居之不疑。但老张究非刘先主比,日惟
为阿斗扩张实力,绝未存他日托孤之心。而所谓阿斗者,对于“今亮”不特不心悦诚服,且颇厌其妄自尊大,此即杨与
小张间未能融洽之始因也。益以小张所信任之郭松龄,与杨殊其派系,郭地位虽远出杨下,而因小张关系,实拥最大军
权,自为杨所极嫉视,时思有以裁之。于是杨、郭之争,乃一变而成为杨、张(小)之争(详情见《林宗孟与郭松龄》
一则中)。
    当第二次奉直战起,老张任姜登选为总指挥,各军均归节制。姜,杨系也,时郭为小张副,率军在榆关作战,姜藉
故令免郭部某团长职,郭不可。经小张向姜缓颊,姜谓:“可令郭来面商。”郭疑有他,不肯往,终因小张调停,悬待
战后解决,及战胜,此事遂搁置。讵有郭部某军官,以不得志于郭,往投姜,欲买姜欢心,特重提往事,并描述郭种种
跋扈状。姜素深沉,乃竟为某言所激怒,谓:“郭幸尚见机,当日若果来,未必便能复返。”某闻言窃喜,自以能为郭
探得秘密,不虞不重酬我,遂复驰归,悉以姜语告郭。郭曰:“吾向固疑之,今证实矣。”于是此两派遂由互相倾轧,
进而为互相仇视,而他日无数杀机,胥伏乎此。
    迨奉军南下,杨督苏,姜督皖,郭则欲求一热河都统而不可得,相形见绌,愤恨之情,益不可遏制。会孙传芳奋起
讨奉,杨、姜仓皇弃职北返,老张命以所部归郭指挥,已则挈之归奉。小张派以为有机可乘,谮诸老张,谓:“杨、姜
平日好大言,及任以方面,乃无用至此,宜加罢斥。”讵老张不特不纳其言,反徇杨、姜请,严令郭率部沿津浦线南下,
与孙军决战。彼辈乃知杨、姜根深蒂固,不易动摇,非杀之,则老张终将为用,乃密谋以清君侧为名,率师出关,实则
此时郭已与冯(玉祥)默契,并老张亦将迫其下野也。闻此事小张实曾与闻,以快私仇之故,至悍然不顾一切,亦足异
己。老张以久未见郭出师,命姜入关观察情势,郭遂诱姜至军中杀之,以报昔日之仇,一面举叛旗。未几事败,郭伏诛,
老张对小张虽怒甚,终以爱子故,释不究,且宠任如故,而两派亦暂相安矣。
    既,老张被日人炸死,小张继之,杨仍任总参议,使杨此时能稍自敛抑,小张亦肯降心相从,弃前嫌而谋大计,岂
非奉军之福?乃小张终持敬远态度,杨则依然自大。各方之来奉接洽要务者,震于杨往昔威望,仍多出入其门。杨对客
每讥议小张,小张心恨之而无可如何。会杨生辰,贺客集。有谓小张:“杨实藉此与各方密谋倒少帅,不可不防。”
小张乃亲往为寿,冀一觇其究竟,杨亦未尝遇以殊礼,小张蕴怒佯欢,终席而后去,去时约杨及常荫槐翌夕赴督署博戏,
杨、常诺之。小张归,与左右谋杀杨而未决,乃取银圆三枚,就神前祝而掷之,曰三枚面全向下者杀,一掷三枚皆然,
意乃决。杨、常既应约至,由卫兵延入内,坐有顷,小张尚未出,常顾左右曰:“时已不早,可请汉帅入局。”一军官
突举枪叱之曰:“少帅宁肯与汝博!”声随弹发,常遂仆。杨见状亟起曰:“汝辈胡为者?”语未竟亦仆,验之皆气绝,
盖两弹适中两人要害也。揣小张所以必欲杀杨者,无非以杨侮之太甚,一时旧仇新恨交作于中,欲忍而无可忍耳。惟杨
虽无实权,而尚具有潜势力,若公然杀之,难保其不变生意外,故不得不诡词诱致,使之猝不及防,至于杨则始终视小
张为竖子可欺,以为即入虎口亦安如泰山,岂知蜂虿且有毒,况于操三省生杀之权者乎?则其死固有由于自取者矣。夫
以奉军席全盛之势,徒因内部派别之争,至于坠精锐、戕人才而不惜,及宇霆之死,而其势亦已疲矣。呜乎!此团结之
所以可贵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