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现代都市电子书 > 39-解释公告 >

第5部分

39-解释公告-第5部分

小说: 39-解释公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例如:
    对于特殊目的实体的基础净资产,资本提供者不具有重大利益;
    资本提供者不具有获取特殊目的实体未来经济利益的权力;
    资本提供者不具有获取特殊目的实体未来经济利益的权力;
    实质上,资本提供者获取的报酬相当于贷款人的贷款报酬或权益报酬。
解释公告 第13号
共同控制实体… 合营者的非货币性投入
参考资料:《国际会计准则第31号…合营中权益的财务报告(1998年修订)》
    一、问题
    1。对于合营者与合营企业之间的投入和销售,《国际会计准则第31号…合营中权益的财务报告(1998年修订)》第39段指出:“如果合营者向合营企业投入或销售资产,交易中任一部分利得或损失的确认应反映交易的实质”。此外,《国际会计准则第31号…合营中权益的财务报告(1998年修订)》第19段指出,“共同控制实体是一种涉及建立公司、合伙或其他实体的合营,每个合营者在其中拥有一份权益”。对于确认向共同控制实体投入非货币性资产而产生的利得或损失,不存在明确的指南。
    2.对共同控制实体的投入是合营者转让以换取共同控制实体的权益。这样的投入可能采取多种形式。合营者对共同控制实体的投入可能在建立共同控制实体时发生,或者在以后发生。合营者转让此资产作为对共同控制实体投入而收取的对价,也可能包括现金或不取决于共同控制实体未来现金流量的其他对价(“附加对价”)。
    3.问题是:
    (1)在利润表中,合营者应在何时确认向共同控制实体投入非货币资产以换取实体权益而产生的利得或损失的恰当份额;
    (2)合营者应如何核算附加对价;
    (3)在合营者的合并财务报表中,应如何列报未确认利得或损失。
    4.本解释公告解决合营者向共同控制实体投入非货币性资产的会计处理问题,这种投入是为了换取采用权益法或比例合并法核算的在共同控制实体中权益。
    二、结论
    5。在运用《国际会计准则第31号…合营中权益的财务报告(1998年修订)》第31段核算向共同控制实体投入非货币资产以换取共同控制实体权益时,合营者应在当期的利润表中确认归属于其他合营者权益的利得或损失部分,除非:
    (1)与投入的非货币性资产所有权有关的重大风险和报酬没有转移给共同控制实体;
    (2)非货币性投入的利得或损失不能可靠地计量;
    (3)投入的非货币性资产与其他合营者投入的非货币性资产,如果它们具有相似的性质、在相同的经营业务中具有类似的用途、具有相似的性质、在相同的经营业务中具有类似的用途、具有相等的公允价值。只有所有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资产都类似于由其他合营者投入的非倾向性资产,此投入才满足相似性标准。
    如果符合(1)…(3)所指的例外,利得或损失应视为未实现,因而,不应在利润表中加以确认,除非符合第6段的条款。
    6。如果除了获取共同控制实体的权益以外,合营者获取的货币性或非货币性资产不同于其投入的资产,则合营者应在利润表中确认交易产生的利得或损失的恰当份额。
    7。向共同控制实体投入的非货币性资产中的未确认利得或损失应抵销采用比例合并法核算的基础资产,或采用权益法核算的投资。在合营者的合并资产负债表中,这些未确认利得或损失不应作为递延利得或损失加以列报。
    三、结论依据
    8。《国际会计准则第31号…合营中权益的财务报告(1998年修订)》第39段规定,如果资产仍保留在合营企业中,则合营者只应确认归属于其他合营者权益的利得或损失部分。如有额外损失,应按《国际会计准则第31号…合营中权益的财务报告(1998年修订)》第39段的规定加以确认。
    9。《国际会计准则第31号…合营中权益的财务报告(1998年修订)》第39段把“与所有权有关的重大风险或报酬”的转移作为确认合营者与合营企业之间交易产生的利得或损失的一个条件。《国际会计准则第18号…收入》第16段(1) (4)包含了与所有权有关的风险和报酬没有转移的例子。类似地,这份指南也适用于确认向共同控制实体投入非货币性资产而产生的利得或损失。既然合营者参与了对共同控制实体的共同控制,那么,对于所转让的资产它仍保留部分“持续管理权”。但是,这通常并不排除确认利得或损失,因为共同控制没有达到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控制的程度。
    10。《国际会计准则…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告的框架》第92段指出:“如果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关系到未来经济利益的增加,并且能够可靠地加以计量,就应当在利润表中确认收益。”《国际会计准则第18号…收入》第14(3)段规定,在满足其他条件时,应确认销售商品的收入,如果“收入能够可靠地计量”。可靠计量的条款也适用于确认向共同控制实体投入非货币资产而产生的利得或损失。
    11。 《国际会计准则第18号…收入》第12段解释说,“如果商品或劳务用于交换具有相似性质和相等价值的商品或劳务,不认为该交易产生了收入”。《国际会计准则第16号…固定资产(1998年修订)》第22段指出,“一项固定资产可能通过与另一项在同行业中用途相似且公允价值相等的同类资产相交换而取得。一项固定资产也可能被出售以换取在类似资产上的等价权益。在这两种情况下,由于盈利过程没有完成,因而不确认交易的利得或损失。”同样的理论基础也适用于投入非货币性资产,因为对共同控制实体的投入实质上是在共同控制实体层次上换取其他合营者的资产
    12。从某种程度上说,合营者在收取共同控制实体权益以外,也收取现金或与投入的资产不相类似的非倾向性资产,其实现与否不取决于共同控制实体未来的现金流量,则此盈利过程已经完成。相应地,应在当期的净损益中确认非货币性投入的恰当利得部分。
    13。以递延项目列报向共同控制实体投入非货币性资产而产生的未确认利得或损失是不恰当的,因为这样的项目没有满足《国际会计准则…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告的框架》第53、64段以及第89、91段定义的资产或负债的确认标准。
    结论达成日期:1998年6月
    生效日期:本解释公告对1999年1月1日或以后开始的年度财务报告期间有效,鼓励提早运用。会计政策变更应按《国际会计准则第8号…当期净损益、重大错误和会计政策变更》第46段的过渡性条款进行会计处理。
解释公告 第14号
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减值或损失的补偿
参考资料:《国际会计准则第16号—固定资产(1998年修订)》 
    一、问题 
    1。企业可从第三方收到固定资产减值或损失的货币性或非货币性补偿。收到的货币性补偿常常迫于经济原因而用于修复已发生减值的资产,或用于购建新的资产以替换已遭受损失或报废的资产。国际会计准则第16号(1998年修订)没有提供如何核算这类货币性补偿的明确指南。 
    2。这类情况的例子有: 
    (1)因自然灾害、偷盗或错误操作等原因造成固定资产发生减值或损失后,保险公司给予赔偿; 
    (2)政府对被征用的固定资产给予的补偿,如必须于公共目的土地; 
    (3)与非自愿搬迁固定资产有关的补偿,如根据国家土地政策把设备从一个指定的市区搬迁到非市区; 
    (4)以实物形式全部或部分替换已发生减值或损失的资产。 
    3。问题是,企业如何核算: 
    (1)固定资产减值或损失; 
    (2)来自第三方的相关补偿; 
    (3)随后进行的资产修复、购建。 
    二、结论 
    4。与向第三方索赔或由第三方支付赔偿以及随后购建替代资产有关的固定资产减值或损失,为独立经济事项,应单独核算。应单独核算的经济事项如下: 
    (1)固定资产减值应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进行确认;固定资产报废或处置,应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第16号—固定资产(1998年修订)》进行确认; 
    (2)对减值、损失或报告的固定资产来自第三方的货币性或非货币性补偿,应在确认时计入利润表; 
    (3)作为替换而修复、购建的或作为补偿而收到的资产的成本,应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第16号—固定资产(1998年修订)》确定和列报。 
    三、披露 
    5。确认的固定资产减值或损失的货币性或非货币性补偿应单独予以披露。 
    四、结论依据 
    6。《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第56段要求,一旦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其可收回价值,减值损失应予确认。在确定资产的可收回价值,减值损失应予确认。在确定资产的可收回价值时,为修复减值资产而从第三方收到的补偿不包括在内。该减值损失及相关的补偿应作为独立事项核算。 
    7。 《国际会计准则第16号—固定资产(1998年修订)》第56段要求,固定资产报告或处置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应在该项目报废或处置时在利润表中确认为收益或费用。 
    8。《国际会计准则概念框架》第92段规定:“如果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关系到未来经济利益的增加,并且能够可靠地加以计量,就应当在利润表中确认收益”。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企业为修复或替换过去发生减值、损失或报废的中宣部而从第三方可收到的补偿。 
    9。如果从第三方收到补偿与否依赖于是完全由企业控制的一项或多项未来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则该补偿为《国际会计准则第37号—准备、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第31段,或有资产不予确认。《国际会计准则第37号—准备、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第33段规定“当收益的实现为基本确定时,则相关资产不再是或有资产,其确认是合适的”。 
    10。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第16号—固定资产(1998年修订)》第23段,如果超过现存资产估计业绩标准(扣除确认的减值损失)的未来经济利益热爱可能流入企业,修复减值固定资产的支出应计入资产的账面价值中。这样的费用可能由制造企业自己引起,或者直接由对此减值补偿有责任的第三方引起。 
    11。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第16号—固定资产(1998年修订)》第7段和第14段,为替换已减值或损失的资产而购建的固定资产,应以成本进行初始确认。 
    12。《国际会计准则第20号—政府补助会计和政府援助的披露》第24段和《国际会计准则第16号—固定资产(1998年修订)》第20段规范与资产有关的涉及政府援助和补助的情形。这些情形与本解释所处理的情形是不相同的。因此,把收到的援助或补助金设立为补偿基金作为递延收益,或者把援助或补助金从新资产的购建成本中扣除,是不合适的。 
    结论达成日期:1998年7月 
    生效日期:本解释公告对从1999年7月1日或以后开始的年度财务期间生效。鼓励提早运用。会计政策变更应按《国际会计准则第8号—当期掐损益、重大错误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