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现代都市电子书 > 对新版辞海 的印象 >

第3部分

对新版辞海 的印象-第3部分

小说: 对新版辞海 的印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赫鲁晓夫”(下卷,5532页,无插像)是一中短条。以客观叙述经历为主,未有“反革命修正主义”等帽子。全文处理得较好。文中有:“一九五六年在苏共‘二十大’作了反斯大林的《关于克服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并提出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等观点。”文中对“三和”也未定为“反革命”。世界近几十年基本上就是在三和或四和、五和之类的道路上前进的,非武装夺取政权不可之类的提法,自一九七八年以来中国也未再提过。至于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则今天是求之难得的。相反倒是霸权主义者不甘心让我们那么安定地同他们作和平共处与和平竞赛。因此,今天仍然那么坚持地反对“三和”的人们,不知是对谁有利了。这一条估计十年后恐怕还会大致如此。但现释文较之三四十年前,已是大有进步了。
  6、“朱可夫”(上卷,230页,有插像)属中等条目,全属经历简介。此人在俄地位越来越高,恐怕也是合乎史实的。一九九五年苏战胜希特勒五十周年时专为朱可夫在莫斯科建立了大铜像。一九九九年俄一刊物在全国征求数千人意见,朱被选为二十世纪俄罗斯第一号伟大军人,现又从档案中发现朱可夫于一九四一年五月十五日提出全面主动出击希特勒的建议书。莫洛托夫在其《访谈录》中也毫无保留地立刻回答说,卫国战争的第一号英雄是朱可夫。这个人已成为俄罗斯民族的骄傲,也是功在全世界的。另外,朱可夫之得以从将领中突出出来,第一个关键就是一九三九年夏在蒙古的诺门坎战役中击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大规模进犯,这是对中国抗日战争的直接援助。这些,在下次修订时不知有无改进一点的可能。又,在史实叙述上,把他的总参谋长职务算在卫国战争后,不大确切,实际上他是在战争前几个月即已正式担任总参谋长的。当然,有些人的看法是完全不同的,他们说,把朱可夫评价得合乎史实一些,就是有意压低斯大林。我以为一切照史实说话最重要,不能迁就奇谈怪论。
  7、“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上卷,l626页)属短条性质。全文为:“苏联同德国于一九三九年八月二十七日在莫斯科签订。主要内容:缔约双方互不使用武力;不参加直接或间接反对他方的国家集团;以和平方法解决缔约国间的一切争端等。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法西斯德国发动侵苏战争,条约被撕毁。”这条现在大约只能这么写,实际上它提供的知识只有订约时间一项。今后再版或再版的再版或能有所改变。释文中“条约被撕毁”字句或可再酌,因希特勒订约时即纯属欺骗性质,全面攻苏的所谓“巴巴罗萨计划”一九四○年占领西欧后即已全面布置,能想出一个更符实际的措词可能更好。此约的关键在同时决定的密约,苏方长期否认,但在一九八九年终于公开承认了。
  8、“朝鲜战争”(下卷,564l页)属中长条目。此条的难写程度,人所共知。释文中有“初为朝鲜半岛南北间的战争,后因美国武装干涉,扩大为国际间的局部战争。一九五○年六月二十五日战争爆发。”“朝鲜人民军在战争初期攻势迅猛,至九月初把美军和南朝鲜军驱至釜山一隅。”此条可谓写得很好,已不宣传旧说,真相如何,已不言自明。俄方已公开主要内情档案,全世界均早巳知道,但中国现在只能如此了。
  9、“马歇尔计划”(中卷,3228页)属中长条,这恐怕要算一个特要条目,作长条也可以。文中称:“主要内容:美国拨款一百多亿美元‘援助’西欧各国‘复兴’战后经济,但受援国必须购买一定数量的美国货,尽快撤除关税壁垒,取消或放松外汇限制,接受美国对使用美元的监督,把本国和殖民地出产的战略物资供给美国,设立由美国控制的‘对等基金’,保障美国私人投资和开发的权利等。”这些写法似乎多沿用四五十年代旧说,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是战后美国和西欧一个相当大的成功,它确实大大起了挽救欧洲各国政治危机、经济破败的作用,但也大大阻挡了欧洲各国下中层人民左倾化的作用,它大大稳定了欧洲,确有助于欧洲经济的复兴。同时,使战胜国不再老是在压榨战败国身上打主意,这就缓解了德国民族的复仇情绪。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是《凡尔赛条约》,结果是催生了一个希特勒上台。这回美国采取了马歇尔计划,纳粹复活的煽动口号便难于提出了。因此,马歇尔计划实际是一次原定目标的很大成功。对全人类说来,它也不是个祸害。要不然,今天奥地利的新纳粹头目海德尔,就不会是产生在奥地利,而会产生在德国了。至于美国要求的种种条件,是不可避免的,即使是“赠款”,也多是有条件的。而且当时各种物资不从美国购买也别无买处(当然有些农畜产品可从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美买得一些)。这一条从知识性要求说,似觉不够。
  l0.“弗洛依德”(中卷,3073页)属中等条目,似可。内容坚持客观介绍。难懂是由于客观原因,非编写者之过。文末有“其学说被西方哲学和人文学科各领域吸收和运用”一句,很重要,有这么一句知识性的交代就行了。再多说两千字人们还是不懂。
  从以上二十条可以看出,这些都是难写或很难写的条目,但绝大多数都写得较好或相当好。总的说来,知识性一点都是相当充实或照顾到了的。要做到这点是难能可贵的。几十年、几千人的修改、磨炼,当然是取得如此重大成绩的根本力量。但是,如果没有一九七八年冬十一届三中全会批判了“文化大革命”等左倾错误,特别是邓小平强调实事求是的根本态度和根本方法,要取得这样的成绩是根本不可能的。
  从上述二十条的成绩,可窥见《辞海》的一斑了。人们可以大致相信:其他条目就很可能会比这些条目写得更好些,因为提出的二十条例证,都是最难写的。
  四、对知识的要求:准确、公平、简要
  ——一切辞书的根本立脚点
  现在的这部《辞海》不仅在提供知识方面作了较大贡献,而且在实事求是地、认真负责地做学问以至做其他工作方面,也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参照物。这是一笔全民的无形资产,也可以说是《辞海》前后五千多位编写人的最大光荣。这一点,比摆在面前的三本厚书恐怕还重要得多。中国古语云,可以人以规矩,不能以人与巧。而《辞海》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它不但以人以知识,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给了人们一点应有的工作精神与工作态度。
  但我对于《辞海》的赞扬,是有意地避免用典范、模范这类字样的(《辞海》的编写者们恐怕也不赞成把他们的书称为“典范”的)。至于“权威”更不宜随便用。如果《辞海》在知识性这个根本关键上,确是越改越可靠了,那它的某种权威性自然就会有所形成。但新《辞海》的正式版才印行第三次,如果从一九五九年《辞海》修订初上马时算起,至今也不过四十年,在世界重要辞书中,它还是一个小老弟。一般的说,在这么一段时间内,一部大辞书是还不大容易成为“权威性”的书的。《辞海》这类书追求的目标,主要是使自己成为有根有据的资料工具书,而不是事事做结论的权威书。这样的书,现在不会有,将来也不会有的。
  一部重要辞书能否站得住足的关键或惟一的条件,在于它提供的知识是否客观可靠,公道公平。《辞海》从一九六一年起编写原则的所谓“后三性”,即知识性、正面性、稳定性,其核心显然是知识性。所谓正面性和稳定性是当时不得不巧妙地提出的、带有纠“左”性质的附加口号。只有知识性才可能是一切辞书的根本立足点。在坚持知识性这个根本原则下,我觉得要同时注意到三个方面,即:一是准确,二是简要,三是公平。准确毋需解释;简要的关键在一个“要”字,重要的知识方面的东西不能不提;惟“公平”一点最难做到,但又不能不做到,即:凡属真正重要的资料,包括经历、史实、论点或有根有据的不同意见,都应该同时介绍,坚持机会均等原则。其实“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战略性方针,已经把这个意思包括进去了,此处并非新意。
  末了,再说一点,百科辞书不仅能提供知识,弄得好还能提供某种进步思想运动的发动机作用,法国十八世纪的百科全书派即是如此。《辞海》能否成为推动中国思想文化坚持走向真正现代化的小小发动机呢?这恐怕是大部分读者所馨香祈祷的吧?
  
  二○○○年一月十三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