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耶稣 >

第17部分

耶稣-第17部分

小说: 耶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领路的有祸了!你们说‘指着圣所起的誓是没有用的,但指着圣所中的金子起的
誓就必须遵守’。你们这些无知瞎眼的人哪,什么是大的?是金子呢还是叫金子
成圣的圣所呢?你们又说‘指着祭坛起的誓是没有用的,但指着祭坛上的祭物起
的誓就必须遵守’。你们这些瞎眼的人哪,究竟什么是更神圣的呢?是祭物呢还
是叫祭物成圣的祭坛呢?所以,人指着祭坛起誓就是指着祭坛和坛上的一切起誓
;人指着圣所起誓就是指着圣所和住在圣所里的上帝起誓;人指着天起誓就是指
着上帝的宝座和坐在宝座上的上帝起誓。
    你们这些假冒为善的经学家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将薄荷、茴香、芹
①拉比:即老师。
    菜献上十分之一,反倒忽视了那《律法》上更重要的事,就是公义、怜悯、
信实。这更重要的是你们应当做的,但其他的也不可忽略。你们这些瞎眼领路的,
蠓虫你们能滤出来,骆驼你们倒吞下去了。你们这些假冒为善的经学家和法利赛
人有祸了!因为你们洗净杯盘的外面,里面却盛满了勒索和放荡。
    你们这些瞎眼的法利赛人,先洗净杯盘的里面,才能使外面也干净。你们这
些假冒为善的经学家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好像粉饰的坟墓,外面好看,
里面却装满了死人的骨头和各样的污秽。同样,你们在人面前好像是义人,里面
却装满了伪善和不法的事……“
    有一次,一个法利赛人请耶稣和他的门徒一起吃饭,他发现耶稣及其门徒在
吃饭之前没有洗手,觉得很奇怪。耶稣对他说:“你们法利赛人只注意把杯盘的
外面洗净,而里面却充满了勒索和邪恶。难道你们不知道那造外面的不是也造了
里面吗?你们把薄荷、茴香等蔬菜献上十分之一,这是应该做的,但你们却把公
义和爱上帝的事给忽略了。
    因为你们注意的事都是不重要的,而你们忽略的事却恰恰是最重要的,这样,
你们就有祸了!你们还喜爱会堂里的首位,又喜欢人们在街市上向你们回安。
    你们如同不显露的坟墓,走在上面的人并不知道。“
    在座的一个律法师向耶稣提出了抗议:“先生,你的打击面太大了,把我们
也侮辱了。”
    耶稣立即抨击说:“你们律法师也有祸了,因为你们叫别人担难担的担子,
自己连一个指头也不肯动……你们夺走了知识的钥匙,自己不进去,又阻止要进
去的人。”(《路加福音》十一37~52)
    耶稣讲过这样一个比喻,他说:“有一个人,他有两个儿子。一天,他对大
儿子说:”孩子,今天你到葡萄园里去干活吧!‘大儿子说:“我不想去。’但
他后来改变了主意,就去干活了。那人又去对小儿子说:”孩子,今天你到葡萄
园里去干活吧!‘小儿子满口答应说:“好!’但他父亲走后,他却不到葡萄园
里去干活。”耶稣问大家说:“你们说这两个儿子哪一个听他父亲的话呢?”
    人们回答说:“是大儿子!”
    耶稣对他们说:“我实在告诉你们:税吏和娼妓比那些只说不做、阳奉阴违
的人先进天国。”(《马太福音》二十一28~31)
    耶稣又解释说:“有两个人到圣殿里去祷告,一个是法利赛人,一个是税吏。
那个法利赛人站在大庭广众之中,仰着头祷告给自己听:”上帝啊,我感谢你。
我不像别人那样勒索、不义、奸淫,也不像旁边那个税吏。我一个礼拜禁食两次
并把我收入的1/10捐献给殿里。‘那个税吏却远远地站在角落里,连头都不敢抬,
只是捶胸顿足、痛心疾首地说:“上帝啊,可怜可怜我这个罪人吧!’我告诉你
们:这个税吏倒比那个法利赛人算为义了。”(《路加福音》十八9 ~14)
    耶稣又说:“盐本来是好的,但是如果失了味,怎能使它再咸呢?或用在田
里,或放在粪里,都不合适,只好扔在外面。”(《路加福音》十四34~35)
    耶稣强调说:“那些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惟独遵
行我无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所以,凡听见我这话就去行的,好比一个聪明人
把房子盖在磐石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总不倒塌,因为根基
建立在磐石上。凡听见我这话不去行的,好比一个无知的人把房子盖在沙土上,
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并且倒塌得很大。”(《马太
福音》七21~27;《路加福音》七46~49)
    为了反对当时流行的虚伪、浮夸、言行不一的作风,一向宽容的耶稣向门徒
们提出了一个非常严格的要求——进窄门。他说:“你们要进窄门。因为通往灭
亡的门是宽的,进去的人也多;但通往永生的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
少。”(《马太福音》七13~14)
    “人到我这里来,若不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兄弟、姐妹和
自己的性命,就不能做我的门徒。凡不背着自己的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能做我
的门徒。”(《路加福音》十四26~27)
    有一个人要跟从耶稣,他说:“主啊,请允许我先回去安葬我的父亲。”
    耶稣对他说:“让死人去埋葬他们的死人吧!你应该去宣扬天国。”
    又有一个人说:“主啊,我要跟从你,请允许我先回去向家里的人告别。”
    耶稣对他说:“手扶着犁向后看的,不配进天国。”(《路加福音》九59~
62)
    可见,耶稣对天国成员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为此,他提出了一种新的人际
关系标准;用信仰关系取代亲属关系,也就是说,人际关系的首要准则不是亲属
关系,而在于是否遵行上帝的道。他说:“凡听了上帝的道而遵行的人就是我的
母亲和我的弟兄姐妹。”(《马太福音》十二 50 ;《路加福音》八 21 )他甚
至提出了“我来是叫人与父亲生疏、女儿与母亲生疏、媳妇与婆婆生疏”,因为
“爱父母过于爱我的,不配做我的门徒,爱儿女过于爱我的,不配做我的门徒,
不背着他的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配做我的门徒。得着生命的将要丧失生命,为
我丧失生命的将要得到生命。人接待你们,就是接待我;接待我,就是接待那差
我来的。”(《马太福音》十35~40)“如果有人愿意跟从我,就当舍己,天天
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
命的,必救了生命。人若赚得全世界却丧了自己,赔上自己,有什么益处呢?凡
把我和我的道当做可耻的,人子在自己的荣耀里并天父与圣天使的荣耀里降临的
时候,也要把那人当做可耻的。”(《路加福音》九23~26)
    第五章天国运动(下)
    1 第二次抉择我的义仆必使许多人因认识他而得称为义,他也必背负他们的
罪孽。(《以赛亚书》五十三11)
    公元29年夏,耶稣带着十二门徒东渡加利利海,在希律。腓力的领地内上了
岸,走到一个高坡上,回头遥望他们曾经开展天国运动的地方:迦百农、伯赛大、
哥拉汎等地,不禁百感交集。他们在这些地方努力宣传天国的福音,曾经吸引过
许多人,得到过他们的拥护,不能说工作没有成效,但是,如今局势稍有一些动
荡,群众的信念就动摇了,可见天国的福音还没有深入地被人们理解和接受,更
谈不上扎根结果了。是自己工作失误呢,还是人们执迷不悟?想到这里,耶稣不
禁长叹一声,问门徒说:“你们也要离我而去吗?”
    “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去跟从谁呢?”彼得应声回答说。
    其他门徒也纷纷表示一定跟随耶稣继续开展天国运动,只有加略人犹太心事
重重,低头不语,似乎没有听见别人在谈论什么问题。①耶稣和十二门徒在加利
利海东岸的革尼撒勒休整了几天,然后动身往北向该撒利亚腓立比(今叙利亚、
黎巴嫩、巴勒斯坦交界处的巴尼亚斯)去。
    耶稣默默地走在门徒们前面,一边走一边在心中总结过去所做的一切。很明
显,在加利利的工作不算成功,将来该怎么办呢?向群众妥协走传统的弥赛亚的
道路,当然不行,那会把自己的民族带上绝路,不但会断送整个犹太民族,也会
断送自己的神圣使命。改变自己的信仰与主张去迎合犹太当局以保护自己的安全
吗?更使不得,与撒都该派在政治上同流合污,将不齿于自己的同胞,也是对犹
太民族的背叛。怎么办?
    耶稣陷入了痛苦的思索之中。忽然,他心里似乎响起了一句话:“看哪,上
帝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羔羊!”这是施洗约翰为他行过洗礼后赞扬他的话。
    “上帝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羔羊!”这句话像黑暗中的明灯一样使耶稣
的思路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峰回路转,出路就在眼前了。
    耶稣反复思考先知以赛亚对弥赛亚的描述:看哪!
    这是我的仆人,我扶持他,我所拣选的,我的心喜悦他;我已经把我的灵赐
给他,他必把公理带给万国。
    他不呼喊,也不扬声,也不叫人在街上听见他的声音。
    ①《圣经》中没有记述犹大叛变的动机及思想根源,由于这是一个不能回避
的问题,本书只好对之做了一系列大胆的(也许是荒诞的)假设。
    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将熄的灯火,他不吹灭;他忠实地传出公理。
    他不灰心,也不沮丧,直到他在地上设立公理……
    (《以赛亚书》四十二1 ~4 )
    他被藐视,被人拒绝,是个多受痛苦,熟悉病患的人。
    他像个被人掩面不看的人一样;他被藐视,我们也不重视他。
    原来他担当了我们的病患,背负了我们的痛苦;我们却以为他受责打,被上
帝击打和苦待了。
    然而他是为了我们的过犯被刺透,为了我们的罪孽被压伤;使我们得平安的
惩罚加在他身上,因他受了鞭伤,我们才得医治。
    我们众人都如羊走迷了路,各人偏行己路;耶和华却把我们众人的罪孽,都
归在他身上。
    他被虐待,受痛苦的时候,他并不开口;他像羊羔被牵去屠宰,又像羊在剪
羊毛的人面前寂然无声,他也是这样不开口。
    他受拘禁和审判以后被带走;至于他那个世代的人中,有谁想到从活人之地
被剪除、被击打,是因我子民的过犯呢?
    ……
    他受了生命之苦以后,必看见光明,并且心满意足;我的义仆必使许多人,
因认识他而得称为义,他也必背负他们的罪孽。
    ……
    (《以赛亚书》五十三3 ~8 ,11)
    耶稣觉得先知以赛亚的这些话好像就是对他的写照。他还想到了先知但以理
描述的“人子”,先知弥迦关于天国的信息以及艾赛尼派主张的“公义
    之主“等等。他彻底领悟了自己的神圣使命是个为人类承担罪孽而遭受苦难
的使命。拯救以色列民族的方式绝不是弥赛亚从天而降、大显神威、杀败罗马人,
也不是上帝猝然降临审判世界,而是需要他用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来唤醒人们的
良知。他仿佛看见了一个不能幸免的十字架——一个痛苦但崇高的十字架,它本
来是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