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老子与百信生活 >

第15部分

老子与百信生活-第15部分

小说: 老子与百信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猎一样“令人心发狂”?当下的恋爱、爱情、婚姻中,“色”的标准更被重视,男人追逐女色,可以不惜一切。女人凭自己的姿色,可以精致地挑选男人,挑剔地选择情人,最好能傍上个大款,富甲一方,至少也要嫁一个富有的好人家。今天男的动不动就称人家为美女,女孩子也以美女称号为美,而心里乐滋滋的,然后身价也就百倍。其实爱情、婚姻中还有一种“色”,除姿色外,就是财物之色,那花花绿绿的票子、房子、车子等,不就是物之色?对于姿色之美,那么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不过,男人更注重于美色,就容易使得现代人在爱

情婚姻上“目盲”。
    女人对于男人之色,除了俊不俊,帅不帅之外,还有那财产之“物色”、“物之色”。不过如果女人太关注男人的折子(钱财)、房子、车子、位子、面子(相貌),那么女人同样容易在爱情上“目盲”。各位可以体悟到,老子的教导“五色令人目盲”,“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这些忠告大约没有过时,还适合当代人。
    另外,各色的爱情婚姻的理念也是令人目乱心迷,上面罗列过的那些当下词语就浮动着多少爱情婚姻的事实与理念,对人的影响不小。特别是对于懵懵懂懂的、涉世不久的年轻人,影响更大。比如有一个公司的女白领,还没有结婚,她很开放,从北方到南方去出差,一路上就主动地发生“一夜情”,加起来那就是好几个“一夜情”了。“一夜情”就这三个字,但是它的理念却影响了多少人啊!随着今后阅历的增加,这位姑娘最后可能会反思,会知道自己这样做是应该,还是不应该,是后悔还是不后悔。当然今天的开放时代,已经不比以往,也许很多人眼里,有个情人,已经不是大惊小怪的事了。
    再比如“丁克”是年轻人很时髦的一个词和一种理念。丁克是英文翻译过来的,就是两个人都有收入而没有孩子的家庭。上个世纪80年代流行于欧美的一些国家,然后流入中国。从90年代开始,我国的一些大城市里就有一批青年人选择不生孩子的丁克理念。据有关统计,90年代末的丁克家庭的总数已经突破了60万。据说北京的育龄男女约有10%选择不要孩子,深圳曾经是国内最早,也是最大范围内引领丁克潮流的城市,据说那里的年轻白领有21。7%的女性明确表示不要孩子。丁克这种理念和影响,非常有意思。你看这些人被称为“丁克族”,这一族人他们有比较好的学历背景,收入相对也较高,爱好消费,可以经常出外度假,而且不用存钱给下一代,家庭生活很少自己做饭,不愿意做普通的柴米油盐式的夫妻。不过有的人最后还是放弃了丁克理念,重新要孩子了,于是又有一个名称叫“伪丁克”、“白丁”。这“白丁”本来是指普通的人,或是没有知识的人,我们大家都知道唐代刘禹锡的名篇《陋室铭》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白丁就是这样的意思。现在很有意思,“丁克族”人移用这个“白丁”为“白白丁克了一回”的人,这个意思当然原来是没有的,所以是移用。还有意思的是,他们把最能坚持丁克到底的人称为“丁狗”。为什么叫“丁狗”呢?这很幽默,就是坚决不生孩子,人家是养孩子,她家是不养孩子而改为养狗,这不就是“丁狗”了吗?据说这还是丁克的最高级别的称号了。“丁克族”也没有什么不好,各人的自由嘛,你有权利要孩子,也有权利不要孩子,这也是很自然的事情。我想老子在此,大约会捋须一笑,而不会反对的,世界就是这样由一而多地不断发展着,但是自有“道”会校正事物的发展轨迹的。
    所以,我们现代人在五光十色的爱情婚姻理念面前,恐怕也要当心,要小心分析,因为这里的“五色”也会“令人目盲”;不要赶时髦,忙着像打猎那样去驰骋追逐那些“理念”,因为老子谆谆教导“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
二、知人自知,涤除玄览
     老子教导人们:“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第33章)你活在世上,要有生存的智慧,其中一条就是:了解认识别人,这是有智慧,还要认识了解自我,这就是高明。这提醒人们既要识人知人,又要识己知己。

人活在世界上不容易,要打各种交道,你想,如果既无“知人者智”,又无“自知者明”,你怎么行呢?
    谈恋爱、婚姻大事更是非同小可,也许这个人就和你朝夕相处几十年,也许就和你相处一阵子。如果是君子知己,则一辈子幸福;如果是红颜知己,则幸福一生。如果是小人,那么将是苦恼不堪;如果是一条披着人皮的狼,那么朝不保夕,岌岌乎危哉,谁喜欢与狼共同欢舞啊?毕竟大多数的人不会愿意的。再说有的尽管只是相处一阵子,比如几年、十几年,最后还是分手了,但是对方带给你的心灵创伤有的却是一辈子的。因此,在爱情、婚姻上,你能不识人吗?而且这个“识人”又深刻在如老子教你的,不仅要认识他人,也要认识自己,要又明又智,这就是明智。
    古代的爱情婚姻大多自己做不了主,因为要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没有爱情、婚姻的自由。有的要到洞房这天,挑去新娘头上的方巾才知道,啊,我娶的是这样一个女人!啊,我嫁的是这样一个老公!于是接下来就是,人们常说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给猴子满山转。现在不同了,叫找对象,你可以自由地找啊!但是谁知道你要找的“她”、或者“他”,是在哪里啊?是什么人啊?这有时真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所以爱情、婚姻实在有很大的神秘不测的空间。
    爱情有的能顺利进行到底,有时结婚后还不能进行到底,最后还是分手了。两人吵架的时候,常见到这样的情景:
    男的痛心疾首地说:啊啊,当初我瞎了眼,鬼迷了心窍,娶了你这样一个女人!
    女的捶胸顿足地说:啊呀,当初是我真的瞎了眼,鬼迷了心窍,才嫁了你这样一个男人!
    大家听听啊,多戏剧性啊,这太值得深思了。你看都在自我检查,自我批评,自我反省,而且是很深刻很真心,并且都看到了深层次了,那就是“瞎了眼”、“鬼迷了心窍”!你看,都说自己“瞎了眼”,那么这就是说,你是“盲目”地在谈恋爱;都说自己“鬼迷了心窍”,那么这就是说,你是“不用心”地在找恋人。既然一是“盲目”,一是“不用心”,那么我们可以想像,你开出的爱情列车是多么危险!你在谈恋爱、结婚那时,既然没有做到老子说的那种“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那么爱情、婚姻出了问题,你怨谁恨谁呢,只能怨自己恨自己啊,只能怨自己恨自己当初怎么这样“瞎了眼”的“盲目”、怎么这样“鬼迷了心窍”的“不用心”啊,怎么就不多学习一点,多读一点书啊,比如学点老子的智慧啊!
    因此还在谈恋爱的各位,你可以去学学老子说的那种“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你就不会瞎了眼,鬼迷了心窍,盲目行动了,也不会鬼使神差地嫁错了郎,娶错了婆,谈错了朋友了!因为,你会用老子说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明智去寻找,去选择了。你会睁大了眼睛,用火眼金睛,用聪明的心灵去寻觅你的如意郎君、你的如意妻子,去建构美满的婚姻、幸福的家庭。这是多么美妙的人生之果,这是人生的甜果、蜜果、开心果啊!如果真的这样,那你一辈子不会再骂自己瞎了眼,鬼迷了心窍了!是的,爱情容易让人花了眼,走了神,迷了心窍,所以对方明明不是西施,但是情人眼里就是能出西施。谈恋爱的时候,双方往往把自己的亮点、美点显示出来,给对方看,而把自己的短处遮掩起来。这时候双方热情如火,火焰很高,温度很高,你就会不冷静、不客观、不全面、不理智地把握自我,认知对方。你们是像处在共同创作

或欣赏浪漫诗、抒情诗的时期,一切被陶醉了,所以幻想的多,现实的就少了。
    那么大家要问,怎样才能“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呢?老子教你:“涤除玄览。”(第10章)涤除,就是洗刷清除,“玄览”就是玄妙的观察力,那就是把眼睛要洗刷清楚,让他有玄妙的观察力、洞察力。有的本子“玄览”作“玄鉴”,鉴就是镜子,老子把人的内心称为玄妙的镜子,那么就是你要把这一块心灵的镜子除去灰尘,擦得晶亮,那不就能照亮一切,看清一切了!高亨在《老子正诂》中说:“玄鉴者,内心之光明,为形而上之镜,能照察事物,故谓之玄鉴。《淮南子?修务篇》:‘执玄鉴于心,照物明白。’《太玄童》:‘修其玄鉴。’‘玄鉴’之名,疑皆本于《老子》。《庄子?天道篇》:‘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万物之镜也。’亦以心譬镜。”老子多美妙!他把人的心灵比为镜子,通过内心的像镜子一样的光明,来静照万物,默察秋毫。 “涤除玄览”或“涤除玄鉴”,这两说都很有意思,说得都很深刻,也可以沟通。在爱情婚姻的问题上,人们确实时时要“涤除玄览”、“涤除玄鉴”,才会心明眼亮,才会明智。
    不过有人要说了,现在都讲可操作性,道理明白了,是否再讲点可操作性的方法?行啊,老子的智慧下面还要讲到,不妨来听听孔子的智慧。孔子很有意思啊,孔子看中了他的学生公冶长,说:这个人可以把女儿嫁给他啊,虽然他还呆过牢房,但不是他的过错。孔子就把女儿嫁给了他。孔子还看中了自己的学生南宫适,认为这个人不错,就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论语?公冶长篇》)。孔子怎样看人的?他教导你:“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论语?为政》)太美妙了!孔子教你:看看他所交的那些朋友,看看他为了达到目的所用的方式方法,看看他的心安在哪里,这个人还能隐瞒什么呢?啊,这个人还能隐秘什么呢?大家想啊,如果我们学会了这一智慧,从三个角度去“视”,去“观”,去“察”,那就是全方位地了解了一个人,而且可以由表及里地了解了一个人,那你不就是做到像老子所说的“涤除玄览”了吗?那你在爱情婚姻上不就很明智了吗?
三、爱情婚姻的“得一”
     老子说:“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第39章)老子发现了一个秘密,说:从古而来能够得到“一”的是:天得到“一”就清朗,地得到“一”就安宁,神得到“一”就灵验,河谷得到“一”就盈满,万物得到“一”就能生存,侯王得到“一”就能做天下的君长。相反,如果得不到“一”,那么这些方面就走向各自的反面。这里的“一”是什么?这就是老子历来强调的“道”,这些都要遵循“道”。难道不是吗?本来大地好好的,得到“一”而很安宁,但是人们来乱砍乱伐,破坏森林,破坏植被,移山填海,排污泄毒,再来个乱捕乱杀,那么破坏了大地的运行之“道”。大地失去了“一”,就会不安宁,就会有洪灾、泥石流等等,人类也得到了报复。如果顺着老子这样的智慧,那么我们可以演绎开来,即爱情也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