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不老的神话:刘德华画传 >

第20部分

不老的神话:刘德华画传-第20部分

小说: 不老的神话:刘德华画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发现令他伤心落泪。如果是别人,他还可以拼力一争,但对方是周润发,他就连机会都没有了。    

  他更进一步听说,当初,周润发不仅没有红,而且被称为票房毒药,演一部戏砸一部戏,完全无奈地落寞着。即使如此,陈玉莲对周润发的爱,却是无怨无悔,矢志不渝。公司上层找陈玉莲谈话,暗示她,别看周润发长着一副好模样,但他根本不适合在演艺圈发展,他是一个完全不会演戏的人。和这样的人恋爱是异常危险的,将会影响你在演艺事业上的发展,甚至成为埋在你身边的炸弹。陈玉莲异常坚决地答复说,她宁可不要演艺事业,也不能不要周润发的爱情。    

 


第四部分:跑龙套的日子默默地爱着陈玉莲(2)

  然而,当时的周润发,并不是一个专情的男人。他实在太帅了,即使他不主动去招惹女人,女人也会主动找他。事业上的失败压抑了周润发的情感,他迫切地需要从别的方面释放这种压抑,于是,他找到了一个渠道,对于女人,几乎采取的是来者不拒之态。    

  因为这种种原因,周润发和陈玉莲的爱情,并非一帆风顺,甚至是充满了波波折折,风风雨雨。即使如此,陈玉莲仍然是无怨无悔,痴心如故。    

    如果一切都静止不变,刘德华顶多也就是关起门来做一做梦而已。然而事情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事情,变得越来越对他有利。    

  首先是陈玉莲和周润发之间风波不断。媒体一会儿报道说周润发和某某某私会,一会儿又报道周润发的父母不喜欢陈玉莲,觉得她太艳太冷,不会对未来的公婆有好脸色。作为同事,刘德华自然知道更多的内幕,也常常能够感受到周润发内心深处经受情感煎熬时所流露出的痛苦。另一方面,刘德华正如一架加满油并已启动的飞机,一飞冲天的迹象,已经越来越明显。    

  《江湖再见》让他第一次有了自己的观众,《投奔怒海》让他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市场,《猎鹰》则让他第一次尝到了红的滋味。趁此机会,无线电视台在一个综艺节目中,同时推出5个当红小生汤镇业、黄日华、苗侨伟、刘德华和梁朝伟,并且给他们取了一个极其响亮的名字:“无线五虎将”。    

  无线五虎将中,汤镇业的资格最老,毕业于艺员训练班第八期,黄日华和苗侨伟毕业于第九期,梁朝伟是小弟,毕业于第十一期。五虎将中,汤镇业是真正的当红小生,走红已经有几个年头了。黄日华和苗侨伟,则锋头正劲,扶摇直上。梁朝伟虽然刚刚由艺训班毕业,可是,他的运气不错,刚出道便和张曼玉一起演《新扎师兄》,一举成名。刘德华虽然比梁朝伟早一届,论起蹿红的时间,却在伯仲之间。这5人都是超级大帅哥,每个人后面,都有一群年轻女孩痴迷着。无线台将他们5人编成一组,打的正是影迷牌,以一种纯技术手段,使得5人的影迷相互影响,进一步扩大了5个人的名声。    

  恰在此时,金庸将刘德华和陈玉莲拉到了一起。    

  无线电视台决定拍金庸武侠戏《神雕侠侣》,开始在全港范围内选角。担任这部戏制片的是箫笙,有关小龙女一角,他属意的是陈玉莲,可是,由谁来担任杨过?他犯起难来。《猎鹰》的监制李添胜对他说:“你可以试试华仔,他在《猎鹰》中的表现,你应该看到了。”箫笙却有点担心,说:“《猎鹰》是军装片,我看过他穿军装的剧照,确实很抢眼。但是,他太帅了,穿古装恐怕不行。”李添胜说:“你不试试,怎么知道不行?”    

  箫笙将《猎鹰》调出来,再看了一遍,他不得不承认,刘德华在这部剧集中的表现可圈可点,但是,对于他是否适应古装戏,仍然心存疑虑。他把刘德华叫进了自己的办公室,对他说:“我看了你演的《猎鹰》,艺训班的老师给你的评语是对的,你确实是正面小生人才。我现在正筹备拍一部古装片——《神雕侠侣》,你有信心担任其中的主角杨过吗?”    

  《神雕侠侣》是刘德华最喜欢的小说之一,杨过也是他最痴迷的人物。听说自己有机会演杨过,刘德华心中一阵激动。他立即说:“有。”    

  即使如此,箫笙还是坦率地告诉他,对他的古装扮相是否受观众欢迎,心中没底。所以,试镜可能要比别人更严一些。事实也正是如此,箫笙让他试了三次造型,又试了三次镜。即使如此,还是觉得心中没底,便想出一个主意,让他担任香港小姐歌舞表演的嘉宾。箫笙没料到,这一安排,开创了刘德华一项新的事业。    

  表演开始,刘德华和歌星蒋丽萍一起上场,《神雕侠侣》的监制、导演等一干人坐在台下,他们并不是来捧这次选美的,而是来看刘德华的古装扮相的。刘德华一出场,箫笙便频频点头,自觉比当初想象的还好。台上的刘德华,第一次亮出歌喉,和蒋丽萍一起唱了一首歌,虽然并不为观众叫好,却让华星唱片公司的负责人伍曼英眼前一亮。    

  华星唱片看中的,并非刘德华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实际上,刘德华不是百灵鸟,他的嗓音和其他一些著名歌星相比,并不出众,乐感也不是太好。但这一切有什么关系?只要他有观众有市场,再加上唱片公司的商业包装,就一定能卖到大钱。唱片公司看中了他有可能是唱片市场上的一支潜力股,便决定在他身上投资,和他签约,负责将他包装成歌星。    

  自然,这是副产品,主产品是刘德华的古装扮相,得到了箫笙等人的高度评价,杨过一角,便这样落到了他的身上。    

  接下这部戏,他自然就开始关心谁和自己配戏。他问箫笙:“小龙女一角选定了吗?谁演?”箫笙说:“已经定了,陈玉莲。”刘德华心中一阵狂喜,暗想,太好了,由她来担任自己的“姑姑”,没有比她更适合的了。箫笙说:“她今天来试装,你要不要去看看?”    

  刘德华跑去看,陈玉莲已经成为了“小龙女”,那套定型装穿在她的身上,真是风姿绰约,动感迷人。小龙女身上有一股子龙性仙性,她能够以姑姑的身份,和杨过上演一曲绝世爱情,本身便说明了她的超然卓立,傲世不群。这一切,又恰恰是陈玉莲性格的一部分,清丽脱俗,仙风侠骨。    

 


第四部分:跑龙套的日子默默地爱着陈玉莲(3)

  走到陈玉莲面前,刘德华调皮地叫了一声“姑姑”,陈玉莲暗吃了一惊。她的记性好,竟然能够叫出仅见过一面的刘德华,这让他受宠若惊。她似乎还不知道刘德华就是未来的杨过,有点吃惊地问他:“你叫我什么?”    

  “叫你姑姑呀。”刘德华说,“杨过叫小龙女,不叫姑姑叫什么?”    

   陈玉莲明白过来,哂然一笑,淡淡的,有无限的风采,却也有难以言说的冷艳。    

  卸装以后,刘德华主动和陈玉莲聊天。既然他们要配戏,而且是一段惊世骇俗的感情戏,自然需要培养感情。所以,陈玉莲并不拒绝刘德华。卸装之后的陈玉莲,有一种天然的质朴和静若处子的安宁。她坐在那里,脸上始终带着淡淡的笑意,一双大眼睛扑闪扑闪地眨动着,性感的嘴唇紧抿,有一种说不出的迷人风韵。    

  刘德华是个善于言谈,知识面宽广的人。他使出浑身解数,想和陈玉莲聊上个天昏地暗。可时隔未久,他便发现,整个就是他在唱独角戏,陈玉莲几乎是很少出声。他无法知道她是赞成自己的观点还是反对,也不知道她是否对他感到厌倦。他看她的脸时,又发现,她似乎在非常专注地听着,嘴角泛起的微笑,似乎表明她对这一切是感兴趣的。可是,他走不进她的内心。她的内心深处,与最核心部位相隔一段距离的地方,似乎有一道屏障,成了他和她之间的阻隔。    

  越是如此,越刺激着刘德华,他有一种强烈的欲望,想突破陈玉莲心灵的壁垒。    

  有时,刘德华不禁想,她和周润发在一起,也是如此吗?周润发是怎样走进她内心的?打开她心扉的那把钥匙,究竟在哪里?偶尔能够遇到周润发等在片场门口接她,刘德华便会和他聊上几句。那时,他真的很想问一问发哥:“你是怎样叩开莲姐的心灵的?”    

  拍摄初期,陈玉莲对于刘德华,确实就是“姑姑”。刘德华总想接近她,但每见她那种冷冷的拒人于千里的态度,便有些惧意。她也不太和别人接触,总是非常自我地停留在一个看似空灵的世界之中。拍片的空当,她会操起一把剑,叫上某人和她练武。在戏中,她和李莫愁的打斗是最多的,所以戏外,她练功的最佳对象,通常选中李莫愁而不是杨过。    

  这部戏毕竟拍了四五个月,而且,小龙女和杨过发生感情的时刻,注定要到来。剧情的发展,使得陈玉莲对刘德华的冷漠无法持续。他们之间的关系,在悄然变化,而现实之中,刘德华对陈玉莲的爱恋,也与日俱增。他非常清楚,这一切只是他的单恋,哪怕陈玉莲真的和周润发分手,轮到他的机会,也是微乎其微。可是,他还是身不由己地陷了进去,戏里戏外,都演绎起了真情。    

  即使两人感情亲密了,可陈玉莲永远都是陈玉莲,仍如黎明的一层清晖,清新而又迷离,朦胧而又美丽,飘渺却又独特。    

  刘德华和陈玉莲之间,曾有许多的故事,但令他印象最深的,却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那是出去拍外景的时候,许多人坐在车上,刘德华和陈玉莲坐在一起。那段路很长,而且路况极差,汽车颠簸得厉害。演员的日程通常都安排得非常紧张,简直就像打仗一样。所以,乘车的时间,往往是演员们睡觉的时间。这次,因为颠簸,大家没法睡觉,许多人都开始不耐烦,甚至有人大声地抱怨,更有人用高声怒骂来发泄自己的情绪。刘德华看一眼身边的陈玉莲,整个车上,似乎只有她一个人是宁静的。她一直看着车窗外,眼睛中透着一种湖水般的清澈。他不知她在想什么,却非常惊讶她对这一切置身事外的态度。他努力想触摸她内心最深处的那个角落,感受她此刻的宁静。    

  多少年过去了,人事沉浮,世事变迁。陈玉莲那种超然物外的心态,令刘德华永生难忘,他后来也渐渐从陈玉莲的宁静之中,悟出了一些人生真谛,也开始学会了随遇而安。在整个香港演艺圈中,没有人比刘德华更懂得合理利用时间了。当演员的都有一种经验,拍棚内戏还好说,一旦开始拍外景,往往就是最浪费时间最无聊的时候。所有人都集中在一起,今天你有戏明天他没戏。即使当天有戏拍的,大概也只是一两个钟头的事,其余的时间,全都无事可干。有些人,将这些时间满不在乎地浪费掉了,或者喝酒聊天,或者出外找吃的,或者找异性风花雪月。刘德华则不同,他会利用每一段时间。去北京拍戏,他从香港叫来一个舞蹈老师,趁着空隙帮他排舞。再有空闲,他就去录音,写歌词。戏拍完了,他的舞练好了,录音也完成了。去四川拍戏,他便找时间去学变脸。去长春拍戏,他又拜师学起了二胡。    

  刘德华说,人家看他,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