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论语疏证:解读论语 的权威力作 >

第8部分

论语疏证:解读论语 的权威力作-第8部分

小说: 论语疏证:解读论语 的权威力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中论治学篇》曰:孔子曰: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小子勉之!斯可以为人师矣。
  《礼记中庸篇》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子张篇》曰: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卫灵公篇》曰: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树达按:罔者无也,学而不思,其失止于丧己;殆者危也,思而不学,其病可以误人。殆之害甚于罔。故孔子又曰,思无益也。
  又按:此章与上温故知新章义相表里。温故而不能知新者,学而不思也;不温故而欲知新者,思而不学也。《论语》言温故知新可以为师,《中论》引孔子语谓学与思可以为人师,说正相合也。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礼记中庸篇》曰:子曰:索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己。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荀子子道篇》曰:子路盛服见孔子,孔子曰:“由!是裾裾何也?昔者江出于岷山,其始出也,其源可以滥觞。及其至江之津也,不放舟,不避风,则不可涉也。非维下流水多邪?今女衣服既盛,颜色充盈,天下且孰肯谏女矣。”子路趋而出,改服而入,盖犹若也。孔子曰:“由!志之!吾语女。奋于言者华,奋于行者伐,色知而有能者,小人也。故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能之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言要则知,行至则仁。既知且仁,夫恶有不足矣。”(《韩诗外传》卷三、《说苑杂言篇》、《家语三恕篇》文同。) 
  又《儒效篇》曰: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以自诬,外不以自欺,以是尊贤畏法而不敢怠傲,是雅儒者也。
  《春秋隐公三年》曰: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谷梁传》曰:其不言食之者,何也?知其不可知,知也。
  ○子张学干禄。
  《史记仲尼弟子传》曰:颛孙师,陈人,字子张,少孔子四十八岁。
  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篇》曰:君子疑则不言,未问则不言。
  《春秋桓公五年》曰:春正月甲戌己丑,陈侯鲍卒。《谷梁传》曰:鲍卒何为以二日卒之?春秋之义,信以传信,疑以传疑。陈侯以甲戌之日出,己丑之日得,不知死之日,故举二日以包也。
  又《昭公十二年》曰:春,齐高偃纳北燕伯于阳。《公羊传》曰:伯于阳者何?公子阳生也。子曰:“我乃知之矣。”在侧者曰:“子苟知之,何以不革?”曰:“如尔所不知何?”
  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书尧典》曰:流共工于幽州,放欢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
  《左传文公十八年》曰: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苍舒、 、 、大临、龙降、庭坚、仲容、叔达,齐圣广渊,明允笃诚,天下之民谓之八恺。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忠肃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此十六族也,世济其美,不陨其名,以至于尧,尧不能举。舜臣尧,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地平天成。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共,子孝,内平外成。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德,丑类恶物,顽嚣不友,是与比周,天下之民谓之浑敦。少氏有不才子,毁信废忠,崇饰恶言,靖谮庸回,服谗搜慝,以诬盛德,天下之民谓之穷奇。颛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很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 杌。此三族也,世济其凶,增其恶名,以至于尧,尧不能去。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浑敦、穷奇、 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魍魅。是以尧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舜以为天子,以其举十六相,去四凶也。
  又《成公十八年》曰:二月乙酉朔,晋悼公即位于朝,始命百官,使魏相、士鲂、魏颉、赵武为卿,荀家、荀会、乐黡、韩无忌为公族大夫,使训卿之子弟共俭孝弟。使士渥浊为大傅,使修范武子之法。右行辛为司空,使修士蔫之法。弁纠御戎,校正属焉,使训诸御知义。荀宾为右,司士属焉。使训勇力之士时使。卿无共御,立军尉以摄之。祁奚为中军尉,羊舌职佐之,魏绛为司马,张老为候奄,铎遏寇为上军尉,籍偃为之司马,使训卒乘亲以听命。程郑为乘马御,六驺属焉,使训群驺知礼。凡六官之长,皆民誉也,举不失职,官不易方,爵不逾德,师不陵正,旅不师,民无谤言,所以复霸也。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
  《礼记祭义篇》曰:致礼以治躬则庄敬,庄敬则严威。外貌斯须不庄不敬,而慢易之心入之矣。乐极和,礼极顺,内和而外顺,则民瞻其颜色而不与争也,望其容貌而众不生慢易焉。
  《卫灵公篇》曰: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涖之,则民不敬。
  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荀子王制篇》曰:无德不贵,无能不官,无功不赏,无罪不罚。朝无幸位,民无幸生。尚贤使能而等位不遗,折愿禁悍而刑罚不过。百姓晓然皆知夫为善于家而取赏于朝也,为不善于幽而蒙刑于显也。夫是之谓定论,是王者之论也。
  《颜渊篇》曰: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华峤《后汉书刘平江革传序》曰:先代石氏父子称孝,子庆相齐,人慕其言而治。此殆所谓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以为政也。
  《后汉书郅恽传》曰:恽志在从政,谓郑敬曰:“天生俊士,以为人也。鸟兽不可与同群,子从我为伊、吕乎?将为巢、许乎?”敬曰:“吾足矣。初从生步重华于南野,谓来归为松子。今幸得全躯树类,还奉坟墓,尽学问道,虽不从政,施之有政,是亦为政也。”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 ,小车无 ,其何以行之哉?”
  《韩非子说林下篇》曰:齐伐鲁,索谗鼎,鲁以其雁往。齐人曰:“雁也。”鲁人曰:“真也。”齐曰:“使乐正子春来,吾将听子。”鲁君请乐正子春,乐正子曰:“胡不以其真往也?”君曰:“我爱之。”答曰:“臣亦爱臣之信。”《新序节士篇》曰:齐攻鲁,求岑鼎。鲁君载岑鼎往。齐侯不信而反之,以为非也。使人告鲁君:“柳下惠以为是,因请受之。”鲁君请于柳下惠,柳下惠对曰:“君之欲以为岑鼎也,以免国也。臣亦有国于此,破臣之国以免君之国,此臣所难也。”鲁君乃以真岑鼎往。柳下惠可谓守信矣。非独存己之国也,又存鲁君之国。信之于人重矣,犹与之 也。故孔子曰:“大车无,小车无 ,其何以行之哉?”此之谓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篇》曰: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韩诗外传卷九》曰:孟子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豚,何为?”母曰:“欲啖汝。”其母自悔而言曰:“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买东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礼记祭法篇》曰:大凡生于天地之间者,皆曰命,其万物死皆曰折,人死曰鬼,此五代之所不变也。七代之所更立者,郊宗祖,其余不变也。
  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汉书董仲舒传》曰:仲舒对策曰:故王者有改制之名,亡变道之实。然夏上忠,殷上敬,周上文者,所继之当用此也。孔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此言百王之用以此三者矣。夏因于虞,而独不言所损益者,其道如一而所上同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是以禹继舜,舜继尧,三圣相受而守一道,亡救弊之政也,故不言其所损益也。由是观之,继治世者其道同,继乱世者其道变。
  《法言五百篇》曰:或问:其有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秦己继周矣,不待夏礼而治者,其不验乎?曰:圣人之言,天也,天妄乎?继周者未欲太平也,如欲太平也,舍之而用他道,亦无由至矣。


为政篇(4)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礼记曲礼下篇》曰: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淫祀无福。
  《左传僖公十年》曰:狐突曰: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
  又《僖公三十一年》曰:卫成公梦康叔曰:“相夺予享。”公命祀相,甯武子不可,曰:“鬼神非其族类,不歆其祀。杞何事,相之不享于此久矣,非卫之罪也。不可以间成王周公之命祀。请改祀命。”
  《春秋成公六年》曰:二月辛巳,立武宫。《公羊传》曰:武宫者何?武公之宫也。立者何?立者,不宜立也。立武宫,非礼也。何注云:礼,天子诸侯立五庙,受命始封之君立一庙,至于子孙,过高祖,不得复立庙。立武宫者,盖时衰多废人事而好求福于鬼神,故重而书之。《谷梁传》曰:立者,不宜立也。《左氏传》曰:季文子以之功立武宫,非礼也。
  又《定公元年》曰:立炀宫。《公羊传》曰:炀宫者何?炀公之宫也。立者何?立者,不宜立也。立炀宫,非礼也。《谷梁传》曰:立者,不宜立者也。《左传》曰:昭公出,故季平子祷于炀公。九月,立炀宫。
  《左传哀公六年》曰:初,昭王有疾,卜曰:“河为祟。”王弗祭,大夫请祭诸郊。王曰:“三代命祀,祭不越望。江汉睢漳,楚之望也。祸福之至,不是过也。不谷虽不德,河非所获罪也。”遂弗祭。孔子曰:楚昭王知天道矣,其不失国也,宜哉。夏书曰:“惟彼陶唐,帅彼天常,有此冀方;今失其行,乱其纪纲,乃灭而亡。”又曰:“允出兹在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