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 >

第114部分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114部分

小说: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根成)


《真正的人》中篇小说,共4 部。波列伏依的代表作,作于1946 年,
获1947 年斯大林奖金。取材于苏联英雄马列席叶夫的真实事迹,但并非这一
事件的简单复述。作者对文献的事实进行艺术概括,从而赋予主人公以典型
的意义。飞行员密列西耶夫在空战中因负伤坠落荒野雪地,几近昏迷,但决
不当俘虏的思想,支持他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连爬带滚,用18 个昼夜,
走完35 公里,终于生还部队。住院治疗期间,在病友老布尔什维克伏罗比尧
夫政委的教育和帮助下,他战胜了悲观情绪,于截去冻坏的双脚后、以坚韧
不拔的意志,安上假肢,经过刻苦锻炼,终于重返蓝天,先后击落5 架敌机,
创造了世界航空史上的奇迹。政府授予他“苏联英雄”的称号,小说艺术地
描写出典型环境中的人物,英雄群体中的个人。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吴根成)


特瓦尔多夫斯基(1910~1971)前苏联诗人。生于斯摩梭斯克州扎果村
的一个农民兼铁匠的家庭。1924 年发表短诗《新屋》,受到著名诗人伊萨可
夫斯基的关注。长诗《春草国》获1941 年斯大林奖金,一举成名。著名长诗
《华西里·焦尔金》获1946 年斯大林奖金。战后的代表作是长诗《路旁人家》,
获1947 年斯大林奖金。规模宏大的长诗《山外青山天外天》,获1961 年列
宁奖金。是诗人的代表作之一,从各个侧面形象地反映了50 年代苏联社会和
人们思想的概貌。主要作品还有讽刺长诗《焦尔金游地府》、《近年抒情诗
抄》等。曾两度担任苏联作协书记和《新世界》杂志主编。发表了不少有争
议的作品。他的诗作反映了苏联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跳动着时代的脉
搏,回荡着时代的呼声。曾三次获列宁勋章并当选为苏共中央候补委员

(吴根成)


《山外青山天外天》长诗,共15 章。特瓦尔多夫斯基作于1953~1960
年。获1961 年列宁奖金。长诗的副标题是《旅行日记》。这是诗人采用旅途
日记的形式写成的哲理抒情长诗,抒发旅途的见闻与感想。长诗从诗人登上
东去的“莫斯科—海参崴”列车开始,以沿途所经过的地区为线索,对苏联
当代各方面的生活进行广泛的描写、评述和抒情,巧妙地把现实与历史、近
处与远方、时间与空间有机地融为一体,生动地回顾了苏联人民十月革命后
走过的历史道路,反映了战后苏联人民的精神面貌和社会生活中的那些激动
人心的重大事件。苏共20 大后,诗人对长诗的一些章节作了重要删改。他坚
信生活是没有穷尽的,时代是不断前进的,因为“山外有青山。天外还有天”。
这就是长诗所表达的哲理思想。

(吴根成)


尼古拉耶娃(1911~1963)前苏联女作家。生于教师家庭。1935 年入
高尔基城的一所医学院学习,1940 年成为该院药学系研究生。卫国战争期间
在前线任军医。战后写有各种体栽的作品:诗集《火的洗札》和短篇小说《统
帅之死》都是反映卫国战争的。同年加入苏联作协。作品多以农村生活为题
村,敢于提出迫切的社会和道德问题,致力于揭示当代人的内心世界。代表
作《收获》(获1951 年斯大林奖金)是一部反映战后农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
长篇小说。中篇小说《拖拉机站站长和总农艺师的故事》揭示了集体农庄生
产上两种思想的斗争,歌颂了敢于反对落后思想的新生力量。长篇小说《征
途中的战斗》描写50 年代苏联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了个人与集体,领
导与群众之间的关系。

(吴根成)


《收获》长篇小说。共三部。尼古拉耶娃1950 年的代表作,获1951 年
斯大林奖金。它叙述卫国战争后,“五一”集体农庄如何由后进变先进的故
事。这个农庄在战争中失去了许多优秀干部。战后,纪律松弛、杂乱无章、
农庄主席贪图个人生活舒适、庄员心灰意懒、对集体的事业漠不关心,以致
成为全县“最槽糕”的农庄。原农庄拖拉机手华西里在战争中负重伤住院被
误认为阵亡,其妻阿芙多蒂亚改嫁机械师斯捷潘。华西里康复后回乡担任“五
一”集体农庄主席,他赶走了斯捷潘,对妻子十分疏远。他们三人部陷入痛
苦之中。华西里调动了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收成逐年提高。在恢复农村经
济、重建家园的劳动中,妥善地处理了个人之间的矛盾。他们以公民和战友
的情感战胜了渺小而丑陋的陈旧感情,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获得粮食
和思想的双丰收,农庄也从落后转变为先进。华西里和阿芙多蒂亚重新开始
了幸福和谐的生活。小说描写真实细腻,形象鲜明,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吴根成)


柯切托夫(1912~1973)前苏联作家,生于诺伏哥罗德的一个农民家庭。
1931 年毕业于农业技校。1938 年起从事新闻工作,卫国战争期间任战地记
者,1944 年入党。曾任列宁格勒作协书记,主编过《文学报》和《十月》杂
志。早期作品有描写卫国战争的中篇小说《在涅瓦平原上》、《市郊》。反
映战后农村生活的长篇小说《在祖国的天空下》(后改名为《农艺师同志》)。
1952 年发表成名作《茹尔宾一家》,是描写工人生活的名篇。长篇小说《青
春常在》描写苏联科技界的生活和斗争。代表作《叶尔绍夫兄弟》和《州委
书记》,反映了斯大林逝世后苏联社会的动向,对全盘否定斯大林侍一定的
保留态度,对文艺界的现状表示不满。长篇小说《落角》描写1919 年保卫彼
得格勒的一场尖锐复杂的斗争,被眷为战后苏联文学中描写国内战争的优秀
作品之一。长篇小说《你到底要什么?》抨击西方帝国主义间谍披着艺术家
的外衣在苏进行颠覆活动。1957 年,曾率苏联文化代表团访华,1961 年发表
游记《人民的双手·摘自中国日记》,同年还发表意大利游记(2000 年·意
大利之行》。以善于描写现代生活而著称,观点鲜明带有政论色彩,在苏联
曾引起强烈反响和热烈争论,在国外也颇引人注目。

(吴根成)


《茹尔宾一家》长篇小说,共16 章。柯切托夫作于1952 年。它描绘了
造船工人茹尔宾一家三代人的生活史,围绕着“人该怎样生活”的主旨,反
映了滨海地区某造船厂技术改造的过程,歌颂苏联工人阶级的革命传统和社
会主义劳动热憎,塑造了“新世界的主人”——劳动者的形象,被誉为50
年代苏联文学中描写工人阶级最成功的作品之一。祖父马特继是老一辈的造
船工人,虽已78 岁高龄,仍不肯退休。伊里亚是第二代的代表,善于学习和
革新。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在他的身上体现出“工人阶级近卫军”的优秀品
质。阿历克赛是新成长一代的代表,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作家描写了他们
的生活、愿望、志趣和理想,善于把家庭生活和工厂的劳动交织在一起,从
而突出人物性格,真实地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工人阶级的特色。

(吴根成)


《州委书记》长篇小说,共57 章。柯切托夫作于1961 年。它反映苏并
20 大后的社会现实,围绕党的领导如何适应新形势的主官,提出了党的领导
作风问题,塑造了各种领导干部的典型,揭露和批判某些干部高高在上、专
横跋扈和主观主义的恶劣作风,肯定了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发扬民主的工
作作风。斯塔尔戈罗德州州委第一书记杰尼索夫是个有理想、重感情的人。
维索戈尔斯克州州委第一书记阿尔塔莫诺夫,不但丧失理想,而且用心险恶。
他虚荣心强,弄虚作假,独断专行,手段卑劣,是一个披着实干家外衣的野
心家,当今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小说以他被撤职,另选杰尼索夫担任该
州州委第一书记结束。是苏联文学中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作品。它揭示光明
中的黑暗,批评正面人物身上的缺点,以至揭发党的高层领导中的阴暗面,
在当时起了发聋振聩的作用,显示出“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
容。”

(吴根成)


恰科夫斯基(1913~)前苏联作家。生于彼得堡一医生家庭。1939 年
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1941 年入党。卫国战争期间任战地记者。曾任《外国
文学》、《文学报》主编、苏联作协书记。1971 年被选为苏共中央候补委员,
1973 年获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战前写有评论勃留索夫·歌德、安德森的
专著。卫国战争期间,写有列宁格勒军民反击法西斯入侵斗争的三部曲:《这
事发生在列宁格勒》、《丽达》、《和平的日子》。三部曲的抒情政论风格
在长篇小说《我们这里已是早晨》(获1950 年斯大林奖金)中得到进一步发
展。50 年代仿问朝鲜后,发表中篇小说《韩杰在站岗》、长篇小说《生活的
年代》和《我们选择的道路》。在中篇小说《远方星辰的光辉》和《未婚妻》
中,作家把注意力放在道德问题上,颂扬那些忠于职责、坦率直爽,坚决和
歪风邪气作斗争的人们。代表作《围困》(五部六卷)是长达100 多万字的
具有全景规模的巨著,获1978 年列宁奖金。长篇小说《胜利》围绕波茨坦会
议和欧安会议的召开,反映苏联的外文政策(裁军、和平共处等)。他还写
有抨击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政论集《谦卑的人是否怡然自得?》

(吴根成)


《围困》长篇巨著五部六卷。恰科夫斯基作于1968~1975 年,体现了
“近年来军事题材文学的发展趋势”。小说主要描写卫国战争时期列宁格勒
被围困和粉碎包围的全过程,并涉及列宁格勒、莫斯科、斯大林格勒等重大
战役及其胜利。作品中除许多虚构人物外,还有几十个著名历史人物。小说
着重描写这些历史人物的思想与活动,表现两种社会制度、两重思想体系之
间的生死斗争,从而突出苏联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巨大牺牲和光辉业
绩,特别是列宁格勒军民在城市保卫战中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围困》
从艺术上解决了有关战争题材作品的文献纪实性与艺术虚构的关系问题,做
到真实人物与虚构人物相结合、政论与写实相结合。这是一部以宏伟规模再
现列宁格勒保卫战的全景小说,获1978 年列宁奖金。

(吴根成)


西蒙诺夫(19l5~l979)前苏联著名小说家、剧作家、诗人,杰出的战
地记者。曾当过镟盘工。1930 年考入苏联作家协会附设的文学研究院夜校,
毕业后以诗人的身份登上文坛。自1939 年反对芬兰白军的战争一直至卫国战
争,他均任战地记者。曾任原苏联作家协会副总书记。主要作品有《日日夜
夜》、《生者与死者》三部曲、《祖国炊烟》、《异帮暗影》、《列宁勋章》、
《在布拉格粟子树》等。他曾五次获得斯大林奖金。苏联政府曾赠于他红旗
勋章和一级卫国勋章。

(张新莉)


《日日夜夜》长篇小说。西蒙诺夫写于1943 年。作品以苏联卫国战争
时期伟大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为背景,歌颂了苏联红军的英雄业绩。作品描
写苏军某营营长萨布洛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