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 >

第148部分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148部分

小说: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狱,接着由贝雅特里齐引导他游历天国。全书情节充满了寓意,在解释上引
起许多争论,但其主题思想是相当明确的,即在新旧交替的时代,个人和人
类从迷惘和错误中经过苦难和考验,到达真理和至善的境界。长诗广泛地反
映了意大利14 世纪的现实,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猛烈抨击了教会僧
侣、封建贵族和政府官僚的专横凶残、贪婪腐化和伪善,给中古文化以艺术
性的总结,鲜明地体现了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神曲》肯定
现实生活的意义。诗中强调人赋有理性和自由意志,对自己的行为负有道德
责任,在生活和斗争中应遵循理性指导,要像一座坚塔一般。诗中热烈歌颂
古今英雄人物,作为在生活、斗争中的榜样。《神曲》还表现出但了作为文
艺复兴的先驱,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提倡发展文化、追求真理的思想。
诗中赞美人的智慧和才能,对古典文化推崇备至。作品也反映了但丁世界观
上的矛盾,尤其是宗教气氛的渲染,打下了时代局限性的烙印。《神曲》涉
及人物众多,但都栩栩如生,对主要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更是刻画得
细致入微。在塑造人物形象和描写景物时,善于使用来源于现实生活和自然
界的比喻。使人物和情景鲜明突出。《神曲》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和综合性,
把诗人的内心生活经验、宗教热情、爱国思想,把历史的和现实的、古典的
和基督教的因素融为一个和谐的整体;用意大利俗语按三韵句的新格律写
成,对于解决意大利的文学用语问题,和促进意大利民族语言的统一起了很
大作用,使但丁成为意大利第一个民族诗人。《神曲》在欧洲文学史上具有
划时代的意义,已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广原)


彼特拉克(1304~1374)意大利诗人。文艺复兴运动和人文主义文学的
先驱。生于佛罗伦萨:平生酷爱古希腊、罗马的古籍抄本。曾遍游意大利进
行搜集,请人加以抄录,专心钻研。他还精通拉丁文和希腊文。彼特拉克首
先提出用“人的学问”来对抗“神的学问”,建立以人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
世界观。后人称其为“人文主义之父”。他写了许多瑰丽的抒情诗歌颂自然、
赞美人生。同时猛烈抨击罗马教皇的统治,控诉罗马是“痛苦的巨流、凶残
的庙堂”,是“万端诡计的熔炉,阴暗的牢房,善良在哪里凋谢,邪恶在那
里滋长。”他继承了“温柔的新体”诗派传统,又有创新,使十四行诗达到
空前完美的境界,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为欧洲抒情诗歌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王军)


《歌集》抒情诗集。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著。包括三百多首十四行诗和
抒情短诗。诗集主要抒发了他对女友劳拉的爱情。诗人冲破了中世纪禁欲主
义和骑士“典雅爱情”的束缚,把劳拉当作有血有肉的人间美女来赞美,描
写她那闪亮的眼睛,金色的发卷,柔腴的臂腕,轻盈的步履,甜密的微笑,
天使般的声音。诗人还通过梦中劳拉给他戴上绿色桂冠的情节,象征爱情能
给人带来荣誉和幸福。诗集反映了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禁欲主义的精神
桎桔,追求个人幸福的强烈愿望。《歌集》中还有一些揭露教会腐化和反对
封建割据的政治抒情诗,激荡着强烈的爱国热情。《歌集》所采用的十四行
诗体,是彼特拉克在意大利“温柔的新体”诗派基础上创造的。调子轻快,
宜于抒发青年男女自由恋爱、追求人生欢乐的思想感情。语言精炼,文词淡
雅,善于借景抒情,表达出诗人细微的心绪,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它为
欧洲资产阶级抒情体的发展开创了道路。

(王军)


薄伽丘(1313~1375)意大利文艺复兴时则最早的代表人物之一。,热
心研究占籍的人文主义者,通晓希腊文的学者,多产作家。著有长篇小说《菲
洛柯洛》,史诗《苔塞伊达》、《菲洛特拉托》,牧歌《亚梅托》,长诗《爱
情的幻影》、《菲索塔诺的女神》等,其最重要的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作品是
短篇小说集《十日谈》。这些作品反映了人文主义的观点及早期人文主义的
特点,如提倡复古文化,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肯定人有享受现世幸福的权
利,歌颂人间的爱情和欢乐等,同时,也表现人文主义思想的狭隘性,把个
人幸福、个人利益看作为至高无上的东西。这正是资本主义萌芽在意识形态
方面带来的最初的成果。他与但了、彼特拉克并称文艺复兴初期的“三杰”。

(鞠爱敏)


《十日谈》短篇小说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早的代表人物薄伽丘的
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作品,是欧洲近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写于
1348 年,成书于1353 年。文笔精练,语言生动。作品开端叙述10 个男女青
年为躲避黑死病,住在佛罗伦萨乡间的一个别墅里,每天每人讲一个故事,
在10 天中轮流讲了100 个故事,故名《十日谈》。它反映了当时意大利的广
阔现实社会,反对禁欲主义,歌颂男女爱情,反对等级特权,宣扬人类平等,
揭露贵族的腐朽和愚昧,抨击僧侣的虚伪和荒淫。故事大部取材于历史事件、
中世纪的民间传说和东方民间故事。在形式上突破了中世纪小说单纯讲故事
的方式,企图在描写自然风貌、勾勒人物特征、刻画人物心理和雕塑形象方
面探索新的途径,对后来欧洲小说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鞠爱敏)


阿里奥斯托(1474~1533)意大利文艺复兴全盛时期的著名诗人,生于
艾米利亚焦雷的一个贵族家庭。10 岁时全家迁居菲拉拉。他最初学习法律,
但对古典文学和人文主义造诣颇深。早年用拉丁语和俗语写过一些爱情诗和
哀歌,较著名的有七首《讽刺诗》,是用三韵句写成的致亲友的书信,抒写
不得志的境遇,表白宁愿离弃富丽堂皇的宫廷而去过淡泊宁静生活的志向,
并针砭时政。他还写有《列娜》、《巫术师》等五部喜剧,以爱情和家庭生
活为题材,讽刺贵族,同情平民。这些喜剧均用俗语写成,是文艺复兴时期
喜剧的最早杰作,成为意大利风俗喜剧的奠基人。长篇传奇叙事诗《疯狂的
罗兰》是他的代表作。

(吴根成)


《疯狂的罗兰》(一译《疯狂的奥兰多》长篇传奇叙事诗,计46 歌,
4800 余行。阿里奥斯托的代表作。也可以说是意大利诗人博亚尔多(1441~
1494)的长诗《热恋的罗兰》(1484~1495)的续篇。长诗有三条线索:第
一条是查理大帝及其骑士对伊斯兰教徒的战争(这是背景);第二条是骑士
罗兰热恋多神教女教徒安杰丽嘉(这是主线);第三条是伊斯兰教徒鲁杰罗
对年轻女兵勃拉达曼蒂的充满幻想的爱情(这是副线)。其中以主线最为重
要。骑士罗兰迷恋安杰丽嘉,为了追寻她的踪迹,不惜走遍天涯海角,历尽
千险万阻。后获悉意中人已同伊斯兰勇士梅多罗相爱并结婚,罗兰由于失恋
的痛苦、绝望而发疯。《疯狂的罗兰》情节曲折离奇,富有神话色彩。诗人
借用中世纪盛行的罗曼司的体裁,是为了反映意大利的现实生活,表达人文
主义理想。他用优美的笔触描绘大自然的美,是为了抒发对现世生活的赞美;
写不同宗教信仰的男女青年勇于克服艰难险阻而热烈相恋的故事,是对中世
纪宗教偏见和禁欲主义的批判,对纯真爱情和英勇行为的歌颂。他满怀爱国
激情,谴责异族入侵者和封建暴君给意大利带来的灾难,要求给意大利以自
由、统一、和平与幸福。这部长诗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社会生活的画卷,
风格独特,心理分析细致入微,层次清晰,被译成欧洲多种文字,受到塞万
提斯、莎士比亚、伏尔泰、拜伦和普希金等诗人的推崇,对欧洲长篇叙事诗
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吴根成)


塔索(1544~1595)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的著名诗人,生于索伦托城一
个贵族家庭。在帕多瓦大学和博洛尼亚大学攻读法律,同时和人文主义者交
往,研读哲学、古典文化。做过菲拉之公爵的宫廷诗人。处女作《里纳尔多》
是用浪漫情调写骑士业绩的叙事长诗。田园诗剧《阿明达》,描写牧人阿明
达与山林水泽女神西尔维娅的真挚爱情,表达人文主义的理想。代表作是《被
解放的耶路撒冷》。后来创作思想有所转变,按照天主教正统思想对长诗作
了修改,并更名为《被征服的耶路撤冷》。此外,他还写有一些十四行诗和
《论诗的艺术》、《论英雄史诗》等论著。1595 年,罗马教皇授予他桂冠诗
人的称号,未及戴上桂冠就病逝。

(吴根成)


《被解放的耶路撒冷》叙事长诗,计20 歌。塔索作于1575 年。长诗
以第一次十字军东征(1096~1099)为背景,从有关史料中吸取部分素材,
在艺术上又借鉴了《伊里亚特》、《伊尼德》和《疯狂的罗兰》的某些特点,
倾毕生心血创作而成的英雄史诗。诗中叙述布留尼统帅十字军东征小亚细
亚,围困伊斯兰教圣城耶路撒冷。以萨拉丁诺为首的伊斯兰教徒,借助魔力,
陷十字军将士于困境。后在神明的庇佑下,他破除魔法,经过血战,终于攻
占耶路撒冷。长诗中还贯穿另外两条线索:十字军骑士唐克雷蒂与伊斯兰女
战士克罗琳达的爱情,十字军将领里纳尔多同伊斯兰教徒、魔女阿尔米塔的
恋爱。在塔索笔下,伊斯兰教总是战胜基督教,爱情总是战胜基督教信仰,
表现出异教精神。作品对许多生活的欢乐场面的描绘,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和感人的艺术力量,闪耀着人文主义思想的光辉。诗人赞颂十字军东征及对
伊斯兰教徒的胜利,在当时意大利国土充斥外来劲敌,土耳其人又截断意大
利东方贸易的通道、造成经济衰退的历史条件下,目的在于唤起意大利人民
的英雄精神,恢复民族的光荣传统,反对土耳其的扩张,具有现实意义。但
长诗中又多处赞美布留尼统帅十字军的功绩,直接歌颂基督信仰的力量,客
观上又反映了当时教会势力反对宗教改革和镇压异端的要求。总之,长诗反
映了诗人思想上、创作上的深刻矛盾,其买质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复杂的
社会矛盾和人文主义思想危机的反映。

(吴根成)


哥尔多尼(1707~1793)意大利喜剧作家。父辈爱好喜剧。14 岁曾参加
喜剧团,到各地巡回演出。1731 年大学毕业后,到威尼斯、米兰等地做律师,
并从事剧本创作。1748 年成为职业剧作家,每年写十几出喜剧。他还写出戏
剧理论著作《喜剧剧院》。因受以高齐为首的贵族作家的攻击,1762 年侨居
法国巴黎,直至逝世。他一生创作剧本约250 部,真实而广泛地反映了威尼
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构成各个社会阶层艺术形象的画廊。剧本大部分讽
刺贵族阶级的愚昧和丑恶,代表作有《一仆二主》、《女店主》等。另有《狡
猾的寡妇》、《封建主》、《老顽固们》、《广场》、《乔嘉人的争吵》、
《咖啡店》、《诚实的冒险家》等。他对喜剧的改革,为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