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 >

第152部分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152部分

小说: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名永垂不朽。这首诗也预示了诗人自己的命运与功绩。全诗充满哀婉、悲壮
的气氛,是波特夫诗歌创作的精华,也是保加利亚诗歌史上最好的抒情诗之
一。

(吴根成)


伐佐夫(1850~1921)保加利亚著名诗人、小说家、剧作家,生于索波
特城的商人家庭。1874 年起参加民族独立斗争,受土耳其占领者迫害,曾多
次流亡国外。成名诗作《松树》充满爱国激情,使他赢得了声誉。不久回国,
从事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并写诗号召人民起来斗争。《帕纳久里什台起义
者》一诗,成为1876 年4 月起义的进行曲。诗集《旗与琴》、《保加利亚的
悲哀》、《拯救》,组成描写“四月起义”的三部曲。三部曲反映人民的苦
难,表达“不自由,毋宁死”的决心。组诗《被遗忘的历史》,塑造了一系
列民族英雄的形象,标志着诗人爱国主义诗歌的高峰,也是保加利亚民族英
雄史诗的典范。1887 年,保加利亚建立资产阶级独裁政权,他流亡敖特萨,
写成保加利亚第一部长篇小说《轭下》,使他赢得了世界声誉。他的中、短
篇小说还有:《米特罗凡和陶尔米道尔斯基》、《流亡者》、《我们的亲人》
等。长篇小说《轭下》、《新的大地》、《卡札拉尔的女皇》,代表着保加
利亚人民政治生活、精神生活中三个最重要的方面。此外,还有剧本《鲍里
斯拉夫》、《走向深渊》和讽刺喜剧《升官图》等。伐佐夫的作品被译成44
种文字,流传世界各国,享有世界声誉。

(吴根成)


《轭下》长篇小说。伐佐夫作于1887~1889。保加利亚第一部长篇写实
小说。取材于四月起义,具有自传性。主人公伊凡·克拉利奇是一位职业革
命家。他被土耳其人囚禁了8 年,逃回祖国后,化名奥格涅诺夫,以教师职
业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与土耳其占领者进行殊死斗争。他在保加利亚城
乡从事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由于组织和联络工作很不充分,致使起义失败。
他们在土耳其人的包围下全部壮烈牺牲。小说广泛描写了起义前夕保加利亚
的社会生活及反抗土耳其的斗争。塑造了以奥格涅诺夫为中心的革命者的群
像,表现了保加利亚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这是保加
利亚人民的一场乐观主义的悲剧。《轭下》不仅是保加利亚革命时代的英雄
史诗,而且是保加利亚人民革命的教科书;它不仅是保加利亚文学中的空前
杰作,还使保加利亚文学走向世界。

(吴根成)


阿尔巴尼亚

恰佑比(1866~1930)阿尔巴尼亚爱国诗人、剧作家,原名安东·扎科,
生于阿南部山村的一个爱国烟商家庭。恰佑比原是诗人故乡的一座山名,后
来就用它作笔名,以示对故乡的眷念。他小学毕业后,随父去埃及,在亚历
山大城念中学,后又到瑞士学法律。取得学位后,定居埃及,担任律师。并
在当地侨民中从事政治活动。1898 年,结识阿尔巴尼亚另一爱国诗人弗拉舍
里。在其影响下,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为祖国服务。1912 年,阿尔巴尼亚独
立。他希望能早日回国,由于局势的动乱及家庭的不幸而未能如愿,但仍时
刻关心祖国的命运。1930 年客死于开罗,后遗体被运回国,安葬于故乡。恰
佑比的代表作是诗集《父亲——托莫里山》。还写有政治讽刺诗《苏丹》,
组诗《爱情》、《挽歌》等。他不仅是爱国诗人,也是阿尔巴尼亚戏剧事业
的开拓者。主要剧作有:批判封建买办婚姻制度的喜剧《十四岁的新郎》,
谴责民族叛徒的喜剧《死后》和赞美民族英雄斯坎德培不朽业绩的诗剧《祖
国的英雄》等,此外,他还是一位寓言作家。在诗集《父亲——托莫里山》
的第三部分《真假童话》中,收集了诗人根据拉封丹寓言改编和自己创作的
113 篇寓言,辛辣地讽刺了土耳其占领者和希腊沙文主义者的血腥手段。他
的创作对阿尔巴尼亚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对后世作家产生
较大影响。

(吴根成)


《父亲——托莫里山》诗集,恰佑比的代表作。是一部揭露土耳其占
领者的暴政、喊出了阿尔巴尼亚人民渴望自由解放心声的爱国诗歌集,于
1902 年在开罗出版。由《祖国》、《爱情》和《真假童话》三部分组成。托
莫里山位于阿尔巴尼亚中南部,气势雄伟。民间传说中称上帝居住在它的山
顶上,因而阿尔巴尼亚人民把这座圣山尊你为“托莫里父亲”。它成为祖国
的象征。在那首作为书名的诗中,阿尔巴尼亚人问这座圣山,他们怎样才能
从土耳其的奴役下解放出来?山的回答是:必须战斗!不要让步!不要怕土
耳其人!不是胜利,就是战死在疆场!在《阿尔巴尼亚人》这首诗中,诗人
描绘祖国苦难的现实,以激发同胞对土耳其占须者的仇恨,号召阿尔巴尼亚
人民为抗击祖国的敌人——土耳其侵略军而战。这首诗在诗人死后10 年,成
了阿尔巴尼亚游击队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圣歌。在《苏丹》、《上帝的事业》
等著名的政治讽刺诗中,诗人揭露了阴险、凶残而又怯懦的土耳其暴君的真
面目,并断言血腥的罪恶必将得到严厉的惩罚。《祖国》等抒情诗,表达了
诗人的爱国之情。《哭诉》、《爱情》、《希望》等爱情诗,抒发了诗人追
求幸福生活和忠贞爱情的纯真感情。诗集的第三部分《真假童话》,是诗人
根据法国寓言作家拉封丹的作品改编及自己创作的113 篇寓言,辛辣地讽刺
了土耳其占领者和希腊沙文主义者的血腥手段。诗集对后来阿尔巴尼亚民族
独立时期文学影响很大。

(吴根成)


古希腊

荷马古希腊盲诗人。大约生活在公元前9 至8 世纪。一般认为他是古希
腊两大史诗《伊利亚特珍和《奥德赛》的编订者。这两部史诗原以公元前13
至12 世纪希腊人与小亚细亚的特洛亚人作战的历史事实为基础,以希腊人向
特洛亚城进军开始,以夺取和毁灭这座城市告终。这个战争故事经过许多不
同的传说和补充,到公元前9 至8 世纪,盲诗人荷马以短歌形式加工整理成
为具有完整情节和统一风格的两部史诗。史诗真实出色地描绘了古代英雄的
日常生活和战时生活的图画,鲜明地反映了氏族社会最繁荣时期人的世界观
和理解力,具有巨大的认识意义、教育意义和美学意义,是人类文化史上的
瑰宝。马克思曾高度评价它们“就某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
本”。

(刘申敬)


《伊利亚特》又译《伸利昂纪》。荷马于公元前9 至8 世纪在民间传说
的基础上,加工整理而成的一部史诗。全诗共24 卷,由15693 行的六音步长
短短格的英雄诗体构成,描写的是特洛亚战争进行到第10 年中最后51 天发
生的故事。《伊利亚特》的主要人物是阿喀疏斯,他是神与凡人所生,是希
腊英雄中最勇敢的一个。因与希腊军统帅阿伽门农争夺一个美丽的女俘发生
内讧,一怒之下退出战场,致使希腊军连连败退,一直退到海边。后因阿喀
疏斯的挚友帕特洛克罗斯在作战中阵亡,他为友复仇,重上战场,杀死特洛
伊主将赫克托耳,使希腊军转败为胜。赫克托耳的父亲靠神指引赎回儿子的
尸体,全诗在为赫克托耳举行的盛大葬礼中结束。史诗广泛地反映了古希腊
氏族社会末期的生活真实,展示了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塑造了个性鲜明、
骁勇善战的英雄形象。被誉为欧洲古典文学的楷模、史诗的典范,为以后的
文学艺术提供了丰富素材,影响深远。

(刘申敬)


《奥德赛》又译《奥德修纪》。荷马于公元前9 至8 世纪在民间传说的
基础上加工整理的第二部史诗。全诗共24 卷,由12110 行的六音步长短短格
的英雄诗体构成。描写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结束后十年历险和他回家后夫
妻团聚的故事,特洛伊战后,英雄们班师,奥德修斯却在海上漂流多次遇险,
终于战胜重重困难,回到祖国。回国后他乔装乞丐和儿子共谋除奸之计,将
追求他忠贞妻子的求婚者全部杀掉。求婚者的亲属要为被杀的亲人报仇,女
神雅典娜出面干涉,使双方和解。史诗在奥德修斯夫妻团圆的喜剧气氛中结
束。史诗描写了自然斗争和争夺财富的社会斗争,荷马在《奥德赛》中同样
出色地描绘了和平时期希腊人的生活——宴会节日、竞技等等。荷马这部史
诗不朽的魅力,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在于它反映了“人类社会的童年,在它
发展得最美好的地方。”是早期奴隶社会的艺术画卷,成功地刻画了奥德修
斯智勇双全,机智而带狡黠、勇敢而不莽撞的英雄形象。结构精巧,前后呼
应,语言丰富生动。被誉为欧洲古典文学的楷模,史诗的典范,具有永久的
魅力。

(刘申敬)


赫希俄德公元前8 至7 世纪古希腊诗人。自称祖籍是小亚细亚的库黑,
后移居比奥细亚境内赫利孔山麓的小村阿斯克拉。父亲死后,他的弟弟与他
争夺遗产,兄弟不和,这是他写长诗《工作与时日》的起因。另有描写宇宙
的形成和诸神世系斗争的长诗《神谱》等。

(刘申敬)


《工作与时日》赫希俄德用六音步诗行写成长篇教谕。共828 行。赫希
俄德的父亲去世后,他的弟弟珀耳塞斯企图借助当地贵族的势力侵占他的财
产,他写了这首诗来规劝弟弟。诗中叙述了人类生活的艰苦,提到人类的金
时代、银时代、铜时代、英雄时代和铁时代。各个时代每况愈下。铁时代讲
强权、不讲公理,农民有如苍鹰爪下的夜莺。诗人劝他弟弟做事要公正。诗
中描写农民一年的操作,讲述如何经营农业,十分精彩,最后以历数每月的
吉日和凶日结束。全诗谴责贵族的骄横,歌颂辛勤劳动的人民,是古希腊流
传下来的第一首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平易简洁。

(刘申敬)


萨福(公元前612——?)古希腊女抒情诗人,出身于莱斯博斯岛的贵
族家庭。在当时民主派对贵族的政治斗争中曾被迫流亡国外,最后死在西西
里。她曾在故乡教授妇女诗歌和音乐,作品有抒情诗、颂歌、挽歌和讽刺诗
等,其中以抒情诗最为出色。她写过九卷诗,只传下两首完整的和一些残句,
她用简洁自然的诗句写出了自己复杂的心理变化,反映了希腊奴隶主贵族的
生活憎趣,感情真挚强烈,风格朴素自然。她运用的格律,形式多样,其中
就有一种叫“萨福体”,她的诗歌极为古希腊作家所称颂,有人曾把她与荷
马并提,誉为“第十位诗歌女神”。

(刘申敬)


《给所爱》萨福的一首抒情诗,全诗共16 行。这首诗以筵席场面为背
景,写了“我”对“新娘”的复杂感情。诗中有对“象天神一样快乐消遥”
的“新郎”的描写;也有对漂亮迷人的“新娘”的描写,而对“新郎”的描
写,则是通过对“新郎”和“我”的描写间接体现的;但诗中描写得最多的
还是对“我”的复杂感情的描写,“我”既被“新娘”的美貌所折服,又对
“新娘”的美貌产生嫉妒,“听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