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 >

第197部分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197部分

小说: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美和改良主义的激愤,叙事略有偏颇失实,但不失其一定的史料价值。收
入《饮冰室合集》。

(仝庆会)


蔡东藩(1877~1945)名,浙江萧山人。著名史学家。出身秀才,赴

朝考以优贡生入选后,遣发江西候补知县,因厌官场,不久称病返回故里。
以后又曾入福建为官,不久亦返乡。从此,致力于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工作,
曾著有《中等新论说文范》。而其最为著名的著作是他于1916 年起陆续出版
的《历朝通俗演义》一书,该书上自秦始皇一统天下,下迄1927 年第一次国
内革命战争失败止,共十一部,一千零四十回,五百多万字。曾有人赞曰:
是书“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轶闻为纬,不尚虚诬”,行文通俗流畅,
生动感人,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它为人们了解当时的历史提供了借鉴,影响
深远。

(林吉玲)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一字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中国
近代学者。清秀才。早年研究哲学、文学。光绪二十四年(1898)任上海《时
务报》书记,接触西方皙学。后任武昌湖北农业学堂和江苏通州、苏州师范
学堂教习。讲授哲学、心理学、逻辑学。三十二年(1906)赴京任学部图书
馆编译,从事中国戏曲史和词曲的研究。辛亥革命后去日本,研究古器物、
封泥、汉简及甲骨金文。1916 年回国任上海《学术丛编》编辑,并研究殷周
汉魏金石文及占史。1919 年后,致力研究敦煌唐写本、西北史地、唐宋尺度。
1923 年任清废帝溥仪南书房行走。1925 年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1927 年
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自沉。著有《静安文集》、《曲录》、《宋元戏曲考》、
《人间词话》等名著。所撰重要考古史籍有《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
《续考》、《两周金石文韵读》、《观堂古金文考释》、《流沙坠简》(与
罗振玉合著)等。平生著作62 种,入《海宁王忠悫会遗书》42 种,重订为
《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某些考证文章及诗词曾收入《观堂集林》。毕生
研究古籍古史、金石甲骨、历史地理,博大精深,其学术成就,举世公认。

(张新莉)


《观堂集林》近人王国维撰。二十卷,1921 年王氏编订有关经史论文,
附以诗同而成,由蒋汝藻出资,1923 年出版,卒后,罗振玉、赵万里据王氏
生前嘱托,将后期学术论文等补入成二十四卷。其中艺林八卷为古史及经学
研究论文;史林十四卷为有关殷周史地、西北边疆史地、古器物、古文字、
古籍方面的考订;缀林二卷。此书选收篇,为王氏亲自审定,内容精审,是
其学术精华,并有其治学方法介绍。深受海内外学者重视。

(林吉玲)


连横(1878~1936)字雅堂,号慕陶,又号剑花。台湾台南人。中国历
史学家,自幼喜读史书。1896 年曾干上海圣约翰大学学习,先后在《台南新
报》汉文部、《福建日日新报》、《台湾新闻》汉文部工作。并同友人创办
了“南社”、“栎社”和《台湾诗荟》月刊。辛亥革命爆发后,他回大陆各
省游历。1914 年春在北平入清史馆工作,阅读大量书籍,收集有关台湾的档
案资料,经过十年的辛勤劳动,写成《台湾通史》。该书共88 篇,其中包括
4 纪,24 志和60 传,另附有画表,记载了上起隋朝,下迄清朝割让台湾,共
1290 年的历史。该书是研究台湾历史的重要史料。其它著作还有:《大陆游
记》、《大陆诗草》、《台湾语典》、《台湾诗乘》、《剑花宝文集》、《雅
言》等。

(许庆喜)


吴玉章(1878~1966)原名吴永珊,字树人,号玉章。四川荣县人。中
国历史学家、教育家、语言学家、政治家。自幼喜爱历史。1898 年积极宣传
维新思想。1903 年赴日留学。1905 年参加同盟会。1911 年后先后参加了广
州黄花岗起义、四川保路运动和辛亥革命。1925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
1937 年曾在苏联中山大学特别班学习,远东工人列宁主义学校和东方大学中
国部执教。1938 年,任国民参政会中共参政员。1939 年后,历任延安宪政促
进会会长、鲁迅艺术学院院长、延安大学校长、陕甘宁边区政府文化委员会
主任、华北大学校长。新中国建立后,先后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全国文字
改革委员会主任,历任中共第六、七、八届中央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一、
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55 年始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
委员。重要著作有:《中国历史教程绪论》、《辛亥革命》、《历史文集》、
《吴玉章回忆录》等。

(许庆喜)


《历史文集》吴玉章,人民出版社,1963 年出版。是作者的论文集,
包括历史论文、讲义、教学大纲、讲演录等内容,共收文19 篇。涉及范围上
自夏禹传子,下至辛亥革命,几乎每个主要朝代都有问题论及。其中《中国
历史大纲》尤有价值;《大纲》共分九章:绪论、上古史、中古史、近古史、
近代史。作者认为,从太古至秦统一为上古史,又以夏商之交划为两个时期;
秦统一至五代末为中古史;北宋至鸦片战争为近古史;鸦片战争至当时为近
代史,其中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而且,《大纲》对各时
期的历史都有概括性的提纲,指出其主要问题,是历史教学和学习的重要参
考。

(朱玉婷)


《中国历史教程绪论》吴玉章著,1949 年6 月出版发行。该书卷首《几
点说明》详细说明了著述缘起、研究方法等问题。它不是就中国历史上某些
具体、特殊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而是对诸如历史研究的立场和方法、史料
的取舍、史书的编纂体例、中国历史的范围、研究中国历史的意义等一般问
题进行论述,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是研究
中国历史唯一正确的立场和方法;中国历史不能缺少中国各民族的历史,否
则是下完整的;历史课教学,应注重在时间的联系中,叙述最重要的历史事
实和评价历史人物,不能只讲抽象的社会经济形态及其变化,更不能以抽象
的社会学的公式取代有联系性的讲述。在当时形势下,这些观点,意义和影
响都很大。

(朱玉婷)


朱希租(1879~1944)字逖先,浙江海盐人。1905 年去日本早稻田大学
攻读史学。1909 年回国,历任中学教师、浙江教育厅普通职员、北京大学预
科教员、清史馆编纂、北京大学中文系、史学系主任等职。参与编辑《内阁
档案各衙门交收天启崇祯事迹清单》,该书是研究明清史的重要史料。1928
年任北京大学系主任期间,发起创立了中国史学会。1932 年任中山大学文史
研究所主任。1934 年任中央大学历史系主任,兼古物委员会委员,1939 年建
议筹办档案管理总库和国史馆。第二年国史馆筹备委员会成立后,任总干事。
3 月,任考试委员会委员。他毕生倡导新史学,精心钻研南朝粱史、南明史,
对目录、版本、校雠、金石、考古亦有研究,一生著述主要有《伪楚录辑补》
六卷、《伪齐录辑补》四卷、《伪齐国志长编》十六卷、《中国史学通论》、
《杨么事迹考》、《汲冢书考》、《六朝陵墓调查报告等》。

(王瑞)


陈垣(1880~1971)字援庵,广东新会人,中国历史学家。辛亥革命后,
曾被选为国会议员。后担任过北京政府教育部次长、辅仁大学副校长、校长
等职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历史研
究所第二所所长,1955 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1959
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他对元史和宗教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火袄、摩尼、佛、
天主、道等宗教,以及校勘、年代、史讳学等各方面都有精深的见解,其重
要著作有《元也里可温教考》、《元西域人华化考》、《二十史逆闰表》、
《中西回史日历》、《史讳举例》、《敦煌劫余录》、《元典章校补》、《元
秘史译音用字考》、《中国佛教史籍概论》、《通鉴胡注表微》、《元典章
校补释例》等。

(许庆喜)


《中国佛教史籍概论》陈垣著,中华书局1962 年出版。该书六卷,依
《阅藏知律》分类和成书年代先后,有详有略地介绍和评述了六朝以来佛教
史籍。评述时,详举各书名目、略名、异名、撰者略历、卷数异同、版本源
流、内容、体例、特色、史学上的利用等,广征博引、客观分析,说明各书
之长,指明各书之短缺,涉及内容广泛,不仅有助于佛教史的研究,对历史
典籍等方面的研究亦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朱玉婷)


柳诒数(1880~1956)字翼谋、希北,号劬堂、盘山髯,江苏镇江人。
早年入南京江楚编译局,参与我国第一部新式历史教科书《历代史略》的编
写。1905 年后历任江南高等学堂、两江师范学堂、北京明德大学、南京高等
师范学校、东南大学、沈阳东北大学、北京女子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
员。1927 年任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长。抗战期间,于浙江大学、中央大学文
学院担任教职,抗战胜利复回南京国学图书馆。解放后任上海市文物保管委
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对中国史学、文学、书法及图书馆学研究,著述有《中
国商业史》、《中国教育史》、《中国版本概说》等。所著《中国文化史》,
开中国文化吏系统研究之先河;《国史要义》乃诠中国史学方法之杰作;《国
学图书馆总目录》所录书223848 种,凡三十册五十六卷,是当时国内目录学
著作集大成者,超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五倍,

(王瑞)


《中国文化史》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部比较完备、系统的中国文化专史
著作,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柳诒徵专心致力于历史研究、通读二十四
史的研究所得撰述而成。全书共70 余万字,叙述了上自邃古下至民国时期,
终贯3000 余年中华民族文化的起源、变化、兴盛、发展的历史,该书内容广
博,资料丰富,引用资料来自六经、诸子、甘五史、历代各家著述及国外汉
学家论著和近代杂志、报纸、统计报导,达600 余种,可谓博大精深。全书
共分3 编78 章,叙事章节主题鲜明,见解独到,论断谨严,格式独特,为后
人研究悠久而博大的中国文化史提供了一部完备、系统的参考著作,它的问
世在我国文化史研究领域树立了一座里程碑。

(吴秀霞)


李剑农(1880~1963)又名剑龙,号德生。湖南邵阳人。中国当代历史
学家。1880 年6 月10 日出生干湖南省邵阳西乡滩头。1904 年考进湖南中路
师范学校。1906 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8 年师范学校毕业时留校任教。1910
年去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辛亥革命时回国。1912 年担任汉口《民国日报》
编辑。1913 年至1916 年在英国留学。1919 年至1922 年担任汉口明德大学教
授。1925 年与人在长沙合办晨光大学。1927 年去上海担任太平洋书店编辑主
任。1930 年至1938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