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 >

第34部分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34部分

小说: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动,善于用细节描写和人物内心活动来刻画人物表现人物,使人物形象生动
鲜明具有个性。

(徐北辰)


《碾玉观音》宋代话本,无名氏作。见《京本通俗小说》。作品写裱褙
工的女儿璩秀秀,被迫卖给咸安郡王,在王府内做为“养娘”,她爱上了玉
雕工人崔宁,双双逃奔潭州安家立业,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后来被郡王差
遗到潭州办事的郭排军发现,向郡王告密,秀秀夫妻被捉回,崔宁受刑后发
往建康府,秀秀被打死,秀秀的鬼魂又随着崔宁到建康,重新过着一家一计
的生活。但终究不能摆脱封建统治者的魔掌,最后只有揪住崔宁一块到阴间
去做鬼夫妻。作品通过秀秀与崔宁的婚姻悲剧,揭示了市民阶级与封建统治
者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歌颂了璩秀秀为摆脱封建的人身占有、争取独立自
主的婚姻而顽强斗争宁死不屈的精神。作品结构完整,善于布置悬念,波澜
起伏,引人入胜。并通过对人物独持的行动和个性语言的描写,突出人物的
个性特征。情节曲折,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徐北辰)


乐史(930~1007)北宋传奇作家、地理学家。字子正。抚州宜黄(今
属江西)人。乐史纂辑著述之作共1002 卷。其中有《贡举事》、《登科记》、
《孝弟录》、《诸仙传》等,多叙科第、孝悌、神仙诸事。今存《广卓异记》
20 卷,《绿珠传》1 卷,《杨太真传》2 卷。又《太平寰宇记》193 卷。所作
《绿珠传》,系据《语林》、《世说新语》、《晋书》等记载,述绿珠因感
石崇恩情,堕楼自杀故事。《杨太真外传》描写明皇与杨妃荒淫快乐的生活,
客观上具有一定揭露封建最高统治者的意义。它的情节繁富而又波澜起伏,
对人物的刻画也较真切感人。

(田启华)


萧观音(1040~1075)辽代女作家。辽道宗耶律洪基懿德皇后,死后追
谥宣懿。她爱好音乐,善琵琶,工诗,能自制歌词。曾作《伏虎林应制》诗、
《君臣同志华夷同风应制》诗等,被道宗誉为女中才子。后来,由于谏猎秋
山被疏,作《回心院》词10 首,抒发幽怨怅惘心情。太康初年,被耶律乙辛
等人诬陷,含冤而死。萧观音传世之作以《回心院》最为有名。如其五:“剔
银灯,须知一样明。偏是君来生彩晕,对妾故作青荧荧。剔银灯,待君行。”
其十:“张鸣筝,恰恰语娇莺。一从弹作房中曲,常和窗前风雨声。张鸣筝,
待君听。”这些短歌词藻华丽,寓意凄惋,颇为后世称道。萧观音的《怀古》
诗:“宫中只数赵家妆,败雨残云误汉王。唯有知情一片月,曾窥飞燕入昭
阳。”哀感顽艳,甚为动人。萧后即因此诗和为官婢书写《十香词》而得祸。
萧观音的诗文全载于王鼎所撰《焚椒录》,书中详细记载了萧观音被害的经
过,录存了她的许多作品。

(高瑞琴)


《宋诗钞》宋诗总集。清代吴之振等编。吴之振(1640~1717),字孟
举。浙江石门(今崇德县)人。康熙时贡生,官至中书科中书。著有《黄叶
村庄诗集》。《宋诗钞》初集106 卷,书目中收诗人100 家,其中16 家有目
录而未刻出,收诗12000 余首。宋诗向无总集,亦无专选,而明代前后七子
皆尊唐诗抑宋诗,编者对此深感不满,故搜罗宋诗人专集,取材务求广泛,
以便窥见宋诗全貌,显示“宋诗之长”。此编所选宋诗人作品,以能成为一
集者方按时代先后编入,若选诗太少而不成为一集者,则另作一编,附于全
集之后。所选各家代表诗作颇多,并有不少反映两宋社会现实的优秀诗篇。
入选各家名下都有小传,简述生平行事,简评其诗歌。所选诗作则不加品题,
不加批点。此编是一部规模较大而富有参考价值的总集。

(车曙光)


《宋诗精华录》宋诗总集。近人陈衍(1856~1937)编选。陈衍论诗,
不争“唐宋之正闰”,认为宋诗、唐诗有着相似的重要地位和发展过程。唐
诗分初、盛、中、晚,陈氏编选此书,则按初宋、盛宋、中宋、晚宋分为四
卷,以元丰、元祐以前西崑诸人及苏(舜钦)梅、欧阳为初宋,录39 家;由
元丰,元祐尽北宋王、苏、黄、陈、秦、晁、张为盛宋,录18 家,南渡曾几、
陈与义、尤、萧、范、陆、杨为中宋,录32 家;四灵以后及谢翱、郑所南为
晚宋,录4O 家。这种划分,虽不无牵强,但也有助于对宋诗发展过程的理解。
陈氏选诗,力图反映宋诗各种风格,既有“丝竹金革”的“悠扬铿锵鞺鞺”,
又有“土木之音”的“沉郁顿挫”,以达到“八音克谐”(自序)。共选诗
近700 首,入选作者120 余人。入选之诗,虽未必尽精,但有很多是众口传
诵、风格不同的佳作。有1957 年商务印书馆铅印本,1984 年江西人民出版
社《百花洲文库》有曾旭合校本。

(赵华芝)


《夷坚志》宋代志怪小说集。作者洪迈(1123~1202)。字景庐,别号
野处。鄱阳(今江西波阳)人。他广览博闻,从中年起,开始杂采古今奇闻
琐事,撰成此书。取材繁杂,凡梦幻杂艺,冤对报应,仙鬼神怪,医卜妖巫,
忠臣孝子,释道淫祀,贪谋诈骗,诗词杂著,风俗习尚等等,无不收录,大
多神奇诡异,虚诞荒幻。所以宋未周密就曾批评此书“贪多务得,不免妄诞”
(《癸辛杂识序》)。但也有不少故事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生活或属于轶闻、
掌故、民俗、医药。提供了不少可资考证的材料。如《余杭三夜叉》记宋时
三个妇女生了青面毛身的怪胎,《王从事妻》记王从事妻在临安被人拐卖。
这些为研究宋代社会生活提供了可贵资料。此书原有420 卷,散失不少。中
华书局重版涵芬楼编《新校补夷坚志》于1981 年出版。

(邓海吉)


《赵飞燕别传》宋代传奇小说。收入刘斧《青琐高议》前集卷七,题下
原注“别传叙飞燕本末”。亦见陶宗仪《说郛》卷三十二。作者秦醇,字子
复(一作子履),毫州谯郡(今安徽毫县)人。事迹不详。故事根据《汉书》
所记赵飞燕与其妹昭仪受成帝专宠及杀害皇子事渲染而成。赵后为巩固自己
地位,望子心切,便暗中勾引年少子弟,不慎被帝发觉;飞燕又诈托有孕,
派遣宫使王盛偷带民间婴儿入宫,两次均告失败。这时掌茶宫女朱氏生下一
儿,昭仪便怒不可遏,命官吏察规将婴儿摔死于柱下。此后凡宫人孕子者尽
遭杀戮。成帝因荒淫过度而死。太后追问皇帝病因,昭仪畏罪自杀。小说揭
露封建最高统治者荒淫佚乐的生活及昭仪残杀婴儿的罪恶,具有一定批判和
认识意义。

(高瑞琴)


《王榭传》宋代传奇小说。作者不详。收在刘斧《青琐高议》别集卷四。
本名《王榭》,题下原注“风涛飘入乌衣国”,鲁迅校录《唐宋传奇集》删
去此注,并加“传”字。《王榭传》写王榭泛海去大食国,海上遇难,被一
老翁搭救,娶老翁之女为妻。后归故乡,其女赠以灵丹,说死后不满一月者
可以用其召魂再生。其国之王赐以飞云轩,即一乌毡兜子,让榭入其中,并
嘱咐道:“当闭目,少息即至君家。”榭果于瞬息间回到家中,惟见梁上双
燕呢喃,才明白所至之地乃燕子国。家人告诉他,其子刚死半月,他便以女
所赠灵丹救活。至秋,二燕悲鸣将去,榭乃写绝诗一首系于其尾。开春燕子
复来,尾附女书七绝诗云:“昔日相逢真数合,而今睽隔是生离。来春纵有
相思字,三月天南无燕飞。”以后便不再见燕来,众人故名王榭居处为乌衣
巷。小说最后引刘禹锡《乌衣巷》诗,改“王谢”为“王榭”证明故事不是
虚构。其实作者正是根据这首诗想象渲染而成。王榭在燕子国的一段奇遇,
一段难舍难分的爱情,写得颇曲折感人,令人悬想。至于描绘海上惊涛,女
儿情态,笔墨亦斐然可观。

(卢建明)


《王幼玉记》宋代传奇小说。作者柳师尹。此篇收入刘斧《青琐高议》
前集卷十。题下原注“幼玉思柳富而死,”鲁迅校录《唐宋传奇集》删去此
注。作品写王幼玉随父流落衡阳为娼,但幼玉耻于“涂脂抹粉,巧言令色,
以取其财”的生活,一心只想找一合意丈夫。后与东都人柳富真情相恋,焚
香盟誓,大恸而别。柳富返京之后,以亲老多故,未如约去衡阳,幼玉相思
成疾。一日,柳富忽于屏间瞥见幼玉,自言将托生兖州西门张遂家,复为女
子,要他“不忘昔日之旧”,还说“有遗物在侍儿处,”可求之以为验,语
毕即不见。后有人自衡阳来,说幼玉死前曾叮嘱其侍儿:“吾今剪发一缕,
手指甲数个,郎来访我,子与之。”通过这个悲剧,作者意在说明尽管娼门
中多以金钱为去就,但也有象幼玉这样以感情为重的女性,反映了作者对被
侮辱与被损害的妇女的同情。作品中的诗词信函,也写得颇有文采,凄惋可
诵。

(邓海吉、李秀华)


《李师师外传》宋代传奇小说,出自《琳琅秘室丛书》,收入鲁迅校录
的《唐宋传奇集》。这篇传奇和大多数宋代传奇不一样,不写历史故事而写
当代的现实题材。描写宋徽宗穷奢极侈,荒淫失政,张迪阿谀逢迎的丑恶嘴
脸。李师师是一个色艺双绝的娼妓,经内侍官张迪引荐,结交了宋徽宗,前
后受赐金银财宝甚多,后师师将这些作为抗金的军饷献给官府,后来,金人
攻陷汴京,师师不屈吞金而死。形象地塑造了一个向来被视为下贱却为抗金
慷慨解囊,在敌人面前表现大义凛然的妓女形象,这对当时投降派来说无疑
是莫大讽刺。此书结构谨严,语言雅洁,描写细腻,是宋人传奇中一篇不可
多得的好作品。

(王振同)


元、明、清

白朴(1226~约1306 年后)字仁甫,一字太素,号兰谷。祖籍隩州(今
山西河曲附近)后流寓到真定(今河北正定县)。元代戏曲作家。幼时正值
金国覆亡,饱经兵乱。随父好友元好问一起流亡,并且跟着元好问学习。元
世祖中统年间,拒绝出任为官。在大都曾和关汉卿共同参加过玉京书会。晚
年寄居建康(今南京)。杂剧作品据《录鬼簿》著录有十五种,现存只有三
种:《墙头马上》、《梧桐雨》、《东墙记》,除杂剧外,还有词集《天籁
集》两卷。另有绚丽秀美的散曲,散见于《雍熙乐府》等。为“元曲四大家”
之一。

(宁洪里)


《墙头马上》杂剧。白朴作。全名《裴少俊墙头马上》。唐高宗时的工
部尚书裴行俭的儿子裴少俊,替父到洛阳选择奇花异卉。遇上洛阳总管李世
杰的女儿李千金,两人一见倾心,私下结为夫妻,并生了子女。后被裴尚书
发现,把李千金赶走。裴少俊后来进士及第,去接她回来,她坚决不肯,最
后由于儿女的哀求,才夫妻团圆。作品以强烈地戏剧冲突,塑造了李千金这
个敢于同封建势力抗争,勇于追求婚姻自由、性格大胆泼辣的鲜明的女性形
象。作品是根据唐代白居易的新乐府《井底引银瓶》改写而成,被称为元杂
剧中著名的四大爱情剧之一。

(宁洪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