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上午咖啡下午茶 >

第11部分

上午咖啡下午茶-第11部分

小说: 上午咖啡下午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星巴克开设第二家分店。与此同时,Jimmy Reynolds加盟星巴克,成为第四位股东。同年,星巴克购进二手烘焙机,开始自行烘焙咖啡,经营模式开始向意式浓缩咖啡馆转换。星巴克从此走上了自行生产咖啡并将其产业化的道路。
  不过,星巴克之所以成为国际知名品牌,还应归功于霍华德·舒尔茨(Howard Schultz)。1982年,企业家霍华德·舒尔茨加盟星巴克。此前,星巴克只是一家在西雅图生意比较兴隆的普通咖啡馆而已,在各地一共只有六家分店。
  霍华德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他不遗余力地制定了一套套使星巴克所有一切都商品化的方案并努力使之贯彻下来。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将星巴克所有菜单高档化、多样化;规定热饮用橙色或红色,冷饮用天蓝色;把菜单放在咖啡厅的各个角落,以便顾客随手便可拿到;培训员工,使之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并将其安排在咖啡馆的各个角落,以便随时为顾客解答与咖啡相关的问题。对意大利浓缩咖啡,霍华德尤其倾注了更多心血。其中,拿铁咖啡备受消费者青睐,有很多人甚至将星巴克称为“伟大的拿铁”。
  为吸引更多顾客,星巴克每到一个纪念日都会有新产品上市。此外,星巴克还根据顾客的兴趣和品位,对产品进行不同包装,尤其在咖啡包装袋的设计上,着重体现西雅图充满文化和艺术氛围的城市特点。还将店面基本色调统一为象征智慧的草绿色,以此激发顾客的消费欲。

  韩承焕:咖啡之旅(7)

  不仅如此,星巴克还与美国最大的图书连锁店鹿诺(Barnes & Noble)合作,在书店的各个角落开设“星巴克咖啡角”,为读者创造一个文化和咖啡水乳交融的空间,也为星巴克的现有顾客和潜在顾客创造了一个自然而亲密的接触机会。另一方面,星巴克制定战略,把长远目光投向包括希尔顿大酒店在内的各大星级大酒店、美国联合航空公司客机甚至普通超市。
  1987年,霍华德·舒尔茨成功买下星巴克,成为名副其实的星巴克总裁。截至1992年,星巴克在美国的连锁店突增到160家。同年,星巴克股票在证券交易市场上市。舒尔茨将股票为星巴克所带来的巨大收益全都用于拓展连锁店,使得星巴克每年都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拓展。1994年,在投资者的协助下,连锁店发展到1300家!接着,星巴克将目光转向海外市场。相继在加拿大、日本、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等地开设分店,紧接着又把目标指向中国。
  1992年星巴克股票上市后,其股价迄今累计涨幅已达3500%,市值从4亿美元增至今年的150亿美元,被福布斯杂志选入“百年发展最快的全球知名品牌”。现在,星巴克在全球的咖啡厅数量接近8000家,相当于1992年的48倍。12年前,星巴克只在美国几个州有咖啡厅;现在,星巴克的咖啡香味已飘到几乎每一个州。最多的一个州——加利福尼亚州——开有1400多家。它所倡导的第三生活空间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时丽:我的卡布基诺与情人一起喝咖啡(

  品味咖啡就像品味人生
  黯淡的灯光里,忧伤和冷漠在交替着徘徊。一杯苦涩的咖啡,一首悲伤的音乐,一切都沉浸在苦的旋涡里。所有的感触,所有的心情,全溶化在这杯又苦又浓的咖啡里,让这苦涩的感觉渗入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里。望着这杯棕黑色的液体,想把所有的惆怅烦恼都放进里面,默默品尝着它的苦涩和忧伤,让心灵被这苦的感觉一层层地包围着,慢慢释放自己所有的烦恼。
  一杯经过岁月提炼出的咖啡,既有苦涩也有它的醇香。人生就像一杯咖啡,有苦也有令人回味的甜蜜。
  品味咖啡就像品味人生,耐人寻味的生活只能慢慢去体会。苦只是一个过程,溶解它需要的只是时间。
  初春的午后,冲一杯咖啡,倚在窗边看风儿摇曳的绿树,心沉静得没有一丝波澜,思想却延伸得很远,故人故事如烟如雾渐渐飘远,只有咖啡幽幽飘香如故。细细品味着咖啡的滋味,那其中的苦,其中的甜,其中的香,其中的酸,竟然也如人生一样五味俱全。
  咖啡,就好像人生,虽然我们可以加入牛奶和方糖,但不管我们怎样调配与平衡,却始终带有那么一丝苦涩的味道,苦心积虑的咖啡更加深了我们对人生的种种回忆和思考。当然,苦中有甜,滋味百变。
  人,都是孤零零地来到这个世界,最后又孤零零地离开这个世界,但人生过程中可以不是孤零零的,因为人人都要加进去牛奶和方糖。牛奶和方糖,那是快乐和幸福,那是成功和收获,那是我们人生中休戚相关的至亲爱人和亲朋好友。
  耐人寻味的咖啡,耐人寻味的人生,我们必须慢慢去品味,去领悟。
  请你也来一杯咖啡吧,品一品那其中的味道……
  (品味咖啡就像品味人生,耐人寻味的生活只能慢慢去体会。苦只是一个过程,溶解它需要的只是时间。)
  感悟人生
  有人说,人生就像一杯苦口的黑咖啡。每个人都哭泣着出世,我们是带着眼泪来到世上,而不是带着笑容来到这个世界的。正如黑咖啡的颜色就像我们的苦恼那样是黑沉沉的,没有光亮,也就看不到黑沉沉的尽头。如果只能面对自己最丑恶最烦恼的一面。我想我们无心再去品尝第二口黑咖啡。
  于是,在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找寻着爱,找寻着亲情和友情。我们渴望有一分爱来缓解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时的恐惧,也需要一分爱来擦干眼泪,鼓起走进生活的力量和勇气。我们的爱就像纯白的牛奶一样,能洗去我们的苦恼和烦忧。而友情之爱会渐渐流进我们的内心,于是生命也不再显得是那么单调和脆弱,也不会只是一味的苦涩和阴郁!这如同又是一次新生命的诞生,那么精彩和充实。
  当自己真正体会了这份滋味的可贵后,你会更加珍惜生活中的爱和快乐,那正好像一杯加了奶的咖啡,芬芳馨香叫人久久回味!
  (有人说,人生就像一杯苦口的黑咖啡。)
  咖啡里面别样的孤独
  曾有人把人生比为咖啡,那无非是以此况味来指喻人生之苦,对此我不敢苟同,因为我以为咖啡应该不是真正意义的淡淡的孤独或些许落寞情绪的代名词。
  咖啡屋不同于茶室和酒吧。它没有茶室的随意,也少了酒吧的张扬。咖啡屋更多的是表现出低调和内敛,就如那悠沉的音乐,那黯淡的光线,那低低细语。因此,喝咖啡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找一个与你知心的伴侣,无论是同性还是异性,否则宁可独自一人。闲暇时约上好友去咖啡屋坐,不仅仅是为了咖啡,更多地是想触摸繁忙的生活里我们遗忘了的自己的心情。在这个“速溶”的时代,在讲求效率和快捷的城市里,只有在咖啡屋,你可以沉溺于一种感觉,从容地面对时光的流逝。
  我的很多朋友都爱喝浓咖啡,尤其钟爱现磨现煮的蓝山,不加奶,不放糖,用他们的话说,只有细细品味这样的斋咖,才能感受它原本的香醇。苦苦的味道弥漫过齿舌之间,回味满口的余香,会不由自主地浸润在孤独的情绪中。这种孤独不同于“众人熙熙……我独泊兮”,“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因为那是属于感时忧世的孤独,它大气,具有崇高感和历史感,不是氤氲着浓郁咖啡香味的场所承载得起的;咖啡屋的孤独只属于个体,一种特定场合的特殊心情而已,它甚至不让人痛苦,只是柔软而透明,似有若无。柔和的光线,温馨的气息,忧郁的怀旧音乐,眼睛看着窗外或某处,却未必在看什么,任思维在脑海里随意游荡,不知不觉悟得人世轮回的真情。
  喝咖啡是一种品味和享受,孤独也是一种品味和享受。我在咖啡里面寻找了这样的孤独。
  (喝咖啡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找一个与你知心的伴侣,无论是同性还是异性,否则宁可独自一人。)
  office 咖啡文化
  有数据表明,当今中国人的咖啡消费量正逐年上升,这显示着一种文化的形成。但我认为,中国的咖啡文化还尚未形成。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不少法国人担心战争会影响日用品供应,他们跑到超级市场抢购得最多的“紧缺物资”就是咖啡和糖。对比之下,喝茶喝了几千年的中国人是不可能达到这种境界的。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咖啡不可能成为生存的基本物质,它仅代表一种情调,这也只有在物质消费达到一定充裕的程度之后,否则是不可能将它作为精神享受的。
  一天在办公室偶然听见几个人谈话:“下班后去喝些什么?”“卡布基诺。”“真俗。”卡布基诺怎么俗了?细问起来,原来是因为它普及程度太高,显得没格调。我觉得,这是对咖啡文化的一种扭曲,大凡文化都要经历从技术到艺术再到精神的发展过程,文化不是以一种时尚标签来表明自己的品位的。
  大多数白领对咖啡的热爱源于一种越来越清醒的认识:我们正生活在一辆叫做“疲于奔命”号的生活列车上,而喝咖啡既可以优雅地释放“压力”,同时又为人们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彼此交换信息的借口。在这种热爱的背后潜伏的是对悠闲的认同,是对办公室规整生活的小小反叛,也可算是一种办公室咖啡文化吧。
  (喝咖啡既可以优雅地释放“压力”,同时又为人们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彼此交换信息的借口。)
  我的爱尔兰咖啡
  一直以为爱情也可以用咖啡来表示,刚开始入口感觉强烈,再细品却更加回味悠长、细致复杂,无怪乎有人能从中品出甜,有人却只能品出苦。当然这也可以说完全是看你对爱情的态度和你在爱情中是否想得开。但爱情往往是没有道理的,很少能让你有想得开的时候。很喜欢喝星巴克里的卡布基诺,经常会幻想和一个钟爱白棉布裙子,一头长发的女孩对面而坐,直视她的眼睛,读出青春年少的秘密。
  喜欢咖啡的味道,事实上却不敢将它饮个够,因为它对我的作用过于明显,一杯足够让我晚上辗转反侧,但我偏偏喜欢看它在杯子里搅动的模样和那浑厚的颜色,随着金属勺子轻轻的搅拌,慢慢旋转、旋转,一种厚实的感觉油然而生,仿佛体会到了冥冥中前世今生的轮回。如果此时正值午夜时分,又正好有一位男主角或者女主角,手拿一杯咖啡,站在大大的落地窗前,再有一点昏暗的灯光相伴,这似乎就构成了一个故事的开始。我幻想有这样一个故事的开始,充斥着暧昧的感觉。
  最近疯狂喜欢上了爱尔兰咖啡,喜欢咖啡美酒恰到好处的融合,其中的原因是看了蔡智恒的那篇《爱尔兰咖啡》,整篇的故事充满了温馨,让人怀念久久。据说,爱尔兰咖啡是由一位在柏林机场工作的酒吧服务生为了一位心仪的空姐调制出来的。当他第一次替她煮爱尔兰咖啡时,因为激动而留下眼泪,因为怕她看到,所以他就用手指将眼泪擦去,然后偷偷地用眼泪在爱尔兰咖啡杯口画了一个圈,这就是第一杯爱尔兰咖啡的味道,带着思念被压抑许久后所发酵的味道,里面加着爱的眼泪,适合思念和怀旧的心情。
  我喜欢爱尔兰咖啡,但不希望也决不要加眼泪,我想那滴眼泪也正预示着思念的绝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