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曹禺全集(卷七) >

第40部分

曹禺全集(卷七)-第40部分

小说: 曹禺全集(卷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难讲清楚的,除非自己写一个回忆录,慢慢地,一点点地想,一点点地整
理,这个需要时间。

陆:解放后的作品,您自己最喜欢哪一部?

曹:我也说不上,得好好想想。我写得太少了。我今年六十九,虚岁七
十了。应该多写,写得比较好一些。

陆:我特别喜爱《王昭君》,剧本刚发表,我就深深地被她吸引住,简
直入了迷。我认为这个剧本主题新、人物新、风格新。。

曹:我是想那么做的,但没有做好。。

陆:我认为《王昭君》达到了诗的意境。王昭君这个人物塑造起来了,
非常可爱。但有的同志跟我有不同的意见。

曹:对。我也听到过一些说法。

陆:其中一个意见认为王昭君这个人物有些拔高。我不同意这种看法。
因为历史剧不等于历史;历史人物不等于艺术形象。过去的王昭君是哭哭啼
啼的、有胆识、有智慧的。。

曹:你说得对。

陆:为什么我们的文学作品就不可以塑造这样的形象呢?

曹:如何写历史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例如,郭老写历史剧就有他
的写法。郭老也写过《王昭君》,他是从反封建的角度来写的,不是从民族
团结来写、写历史剧必然带着剧作者所处时代的精神,要求完全符合历史真
实,是不可能的。

周恩来同志也谈过时代精神。我也想过时代精神到底是怎么回事?我的
理解,一个是当时的历史真实;一个是今天的时代精神。今天写作,总是应


当教育人,团结人,对今天中国有好处。这很重要,写东西是为了对人民有
好处。我写每个戏,都有这种想法,我们这样做,当中就有着时代精神。这
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

过去作品中的王昭君不愿意嫁到匈奴去,因为作者认为匈奴是外国人。
在我写的《王昭君》中,我把它弄得比较清楚,匈奴是我国兄弟民族之一。

陆:王昭君自愿请行去匈奴,剧本中交代很清楚,一是由于孙美人的遭
遇,使她感到自己不能再走那条路;另一原因是昭君的父亲死在边塞,临死
时捎信回家,说边塞汉、匈人民要求和睦。

曹:你说得对,是那个情况。当然,这是我虚构的,但整个的情况是,
当时汉、匈百姓们都很苦,都不愿打仗,希望和平。因此,王昭君的丈夫—
—呼韩邪,他代表匈奴老百姓的愿望。剧中还有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头,他代
表了最低、最穷、最苦的人,他是一个奴隶。他也代表了奴隶的愿望,他对
呼韩邪十分忠诚。我们谈的是民族团结问题,不是阶级斗争问题。

陆:那么,王昭君她自愿请行匈奴,还有什么别的内在原因?

曹:王昭君这个人是一个英雄。她不是一个常人。这个姑娘长得美,也
有气派。古往今来,中国都有了不起的人物。我就经常想要塑造这样一个代
表当时民族和好历史的英雄。这个人真是了不起。她自愿请行,这是正史上
有记载的。她肯去,而且后来呼韩邪死了,她又嫁给呼韩邪前妻生的儿子。
这在汉族妇女是没法想通的。但匈奴有这个风俗。这件事我没有写,这是人
家几千年以前氏族社会的习惯。这个人是了不起的,她代表民族团结。从汉
元帝到汉成帝,当时有五六十年的和平,边塞没有战争。。

陆:剧中温敦这个人物塑造得很有特色,我觉得有些像《奥赛罗》中的
埃古。

曹:他们都是极端的野心家。这个剧,你要是待得久,可以看看演出,
大概七月底即可公演。

陆:这样美的诗剧,我想演出效果一定很好。关于《王昭君》的艺术风
格,我觉得与您以往任何一部作品都不一样,请谈谈您的看法。

曹:我总希望自己的每一部作品都有一些新的东西,不要前一部作品中
的人物,换了一套衣服,仍是原来的面貌,又出现在舞台上。但是,写戏,
真正写出每个人物都不相同,是很困难的。但我愿意这样做。写《王昭君》
这个剧本,跟我多少年来学习外国作品和中国古典作品有关系。温敦这个人
物,是我在现实生活中,在这些年所看到的一些特殊人物。

陆:“四人帮”横行时期,这种投机分子、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太
多了。

曹:太多了。你说得对,时代精神就在这儿。那个时候就有这种人物,
大大的两面派,极可怕的人物。你经历过“四人帮”这一场大浩劫,你就可
以体会到了。

陆:《王昭君》中,长段的抒情独白,在演出中怎么处理呢?

曹:删了一些,《王昭君》这个戏写得非常长,演出时不删不行。

陆:配上音乐还是会吸引人的。

曹:太长了,观众受不了。

陆:我总是偏爱这个戏,为此,曾和我的同志们争论过。

曹:我确实很希望在作品中,写一个了不起的中国女英雄。

陆:王昭君的家在长江边上的秭归县,山清水秀,一个很美丽的地方。


曹:你去过?

陆:今年三月我出差去扬州,路过长江三峡,专门看了昭君村。村前有
一条香溪,传说昭君在家做姑娘时,常到这条溪里洗脸。一天,她的耳环掉
在香溪里了,溪水变得特别清澈明亮。所以,村里别的姑娘们也都喜欢到这
溪里来洗脸,照自己的影子。

曹:啊,有这样的传说。香溪还在吗?

陆:还在。而且,王昭君的家与屈原的家相隔不远。

曹:我写王昭君,叫她读屈原是有可能的。

陆:是的。

曹:她在香溪里洗脸,洗衣服,而有钱的人家的女孩子是不会这样的。
我相信你说的这个传说。这个人很不同于一般的人,不同于其他宫姬,宫姬
中大部分是来自上层社会。因为穷人家孩子他们看不起。所以,王昭君这个
人大概是非常美,才会被选进宫。剧中的姜夫人是想象的,实际上没有这个
人。

陆:姜夫人身上有很多戏。

曹:对啰,没有她,很多话就说不出来。

陆:最后,请您谈谈今后的打算。

曹:今后我有些想法,但不大清楚。首先要完成《王昭君》的电影剧本。
因为答应了的,非搞不可。

陆:关于《雷雨》中那个未出场的人,引起了一场争论。。

曹:啊,那是我年轻时候写的。没有出场的人物就是“雷雨”。那个时
代,那个社会必须打碎。

《北京人》也是这样,周恩来同志曾经看过提出了具体意见。《北京人》
所反映的社会也是这样,必须重新来。解放前,有正义感的人看清了社会必
须变。但,如何推翻?我们不知道。像这样的人物,我所知道的较多。不过
从中挑了有代表性的而已。

关于《雷雨》中未出场的人物到底是谁,我看没有必要再争论了。我们
经历了中国最动乱的时期,从清朝、民国,到袁世凯、张勋复辟、抗日战争、
蒋介石的黑暗统治直到全国解放,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又经
历了“四人帮”的一场浩劫,直到粉碎“四人帮”,开始了向四个现代化进
军的新的历史时期,经历了这么多巨大的变化。我们是很幸运的。我们这一
辈的经历真是丰富。我们都是在摸索真理。

我曾亲眼见到许多伟大的人物,毛泽东同志、周恩来同志、朱德同志、
陈毅同志,还有其他革命领袖,我们是幸福的!

你们要为“四化”尽力作出贡献。你们研究现代文学,编选资料,是为
后世做一件好事。需要想到过去以推动现在的前进。我们活着为什么?为实
现“四化”,把中国建设得更好。为了人民,为了子孙后代,我迫切感到时
间的可贵,时间真是宝贵呵!



时间:一九七四年七月十五日上午十点至十二点。

地点:北京,曹禺同志家里,仍是那间小会客室。

陆:今天主要来听取曹禺同志对我们所编的《曹禺研究资料汇编》的意


见。
曹:好。这些材料是很有用的。你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太不简单了,收
了这么多材料,我从来也没有看到过这样全的一本东西。共多少字?
陆:共七十多个篇目,四十多万字。这是经过反复研究选择出来的。如
果全部用上,仅目录索引就有六百多篇,恐怕有几百万字了。

曹:(笑)啊哟哟,那么多呀!你们在编选时,不要只选一种意见的文章。
不要只选说我好话的文章,各方面的意见都可以照顾。杨晦先生的文章怎么
没有选?

陆:杨晦先生的文章太长,约三万多字;其次,他的某些观点,恐怕现

在自己已经改变了看法。
曹:呵,是的。要是别人已经改变了看法,那就要慎重考虑了。
陆:另外,还有黄芝冈先生的文章,也有类似情况,也不打算选。黄芝

冈先生往往发表一些与众不同的观点。
曹:你们的选目中,关于我自己写的东西,有些情况,请你们考虑:
第一,关于反右斗争中我所写的那些批判右派的文章,是否可以去掉。
另外,还有关于胡风的问题。听说胡风在你们四川?
陆:是,这次安排在省政协。
曹:类似批判胡风的文章,也可以拿掉。还有一些文章,我作了记号,

请你们再考虑一下,恰当不恰当。
陆:从编选资料的角度来讲,我们总希望尽可能编得全面一些,以便真
实地反映历史。但您的意见,我们回去之后一定认真研究。 
(这时有同志请曹禺同志出去处理一件事情)
曹:请允许我出去一下,一会儿就回来,你坐。(起身走出房门,又转身回来,
对其女儿说:方子,你把董老的诗拿出来给这位同志看看。还有我的照片,也拿出来让这位同志挑选。)

(方子拿出董老所写的条幅,和曹禺同志的近影,展示在小桌上。条幅上写着:
辉煌胆剑篇,剧表越名贤。
苦成劳塑造,勾践任流传。
智勇西施具,筹谋范蠡先。
铁黎初引用,生聚计周全。
这是董老一九六二年读《胆剑篇》后写的一首五律,一九六三年十一月写给曹禺同

志的。照片是曹禺同志应我们的要求,专为《曹禺研究资料汇编》拍的。照片较为真实地
反映了曹禺同志的近况:神采焕发,身体微胖,面颊丰满,决不像年近七十的老人;眼睛
大而炯炯有神,思想深这,态度严肃)他正在酝酿着什么样的故事?思考着什么问题呢?
笔者望着眼前的照片,感慨万端:“四人帮”没能夺去这位卓越的戏剧家的生命,他终于
活下来了,像许许多多劫后余生的老同志一样,他忘记了自己的年岁和有病的身体而终日
操劳,渴望能够为人民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他们正是祖国的财富和骄傲。)

 (这时曹禺同志从室外进屋,挥汗如雨。)
曹:对不起,让你久等了。
陆:您先歇会儿吧。
曹:(揩汗,喝水)咱们还接着谈吧!我在南开的时候,重编了“南开新剧

团”的保留剧目《新村正》,这个东西,恐怕现在也找不着了。我在南开时,
读完了易卜生的全部剧作,英文版的,这对我后来的写作有比较重要的关系。
关于《正在想》这个剧,是根据墨西哥的剧作家Niggli 的剧本
TheRedVelvetCoat 改编的。《镀金》这个戏,你们如果找到了,可以印出来。


我在中学时曾编过一个杂志叫《玄背》,在天津《庸报》上。是一个非

常感伤,感伤极了的东西,现在恐怕已找不到了。
陆:为什么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