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曹禺全集(卷七) >

第54部分

曹禺全集(卷七)-第54部分

小说: 曹禺全集(卷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演主角安敦一。

10 月黄佐临观看《争强》后,在《大公报》发表评论,《南开公演与原著之比较》。曹禺亲自登门求教,由此结下深厚友谊。

12 月改译的独幕剧《太太》和《冬夜》,发表于《南大周刊》第74、77
期。后为平津各剧团普遍采用上演。

本年张彭春赴美讲学前,将一部英文版《易卜生全集》赠曹禹,曹禺借
助字典将其通读完毕,使之“了解到话剧艺术原来还有这样多的表现方法,
人物可以那样真实,又那么复杂”。

1930 年

暑假与同学孙毓棠赴京报考清华大学,住孙的外祖父徐家。

徐家乃破落的官宦人家,《北京人》的背景多取材于此。

9 月由南开大学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二年级,在清华潜心钻研戏
剧,读中外剧本数百部。

11 月4 日,在清华大学自治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与钱钟书等被选为《清
华周刊》文艺编辑。

本年改编的《争强》由南开新剧团印刷发表,其中有曹禺写的序言。

1931 年

春清华演出《娜拉》,曹禹导演并扮演娜拉。

5 月蒋介石任命CC 系骨干吴南轩为清华大学校长,激起一场驱吴运动,
曹禹积极参加罢课斗争,并被选为赴南京谈判代表。

9 月“9。18”事变爆发。清华大学组织抗日会,曹禺任委员、抗日宣传
队副队长,每周六到郊区和附近城镇进行抗日宣传活动。

本年与孙毓棠、孙浩然、蒋恩钿等筹措资金创办《救亡日报》,曹禺除
负责编辑并经常撰文。

冬参加排演抗日救亡戏《马百计》。还与马奉琛、孙浩然演出《日本狂
言十种》中的一个小品《骨皮》 (即《伞》)。

1932 年


5 月与孙毓棠、李长之等发起编译《清华大学翻译丛书》,并在《清华
周刊》上发表了倡议书。

夏由北京出发到太原、五台山旅行,复去张家口、包头、百灵庙。在太
原目睹妓女关在牢笼被迫接客之惨状。

秋郑秀于贝满女子中学毕业,考入清华大学法律系。

本年参加清华大学军乐队,学练巴松管。迷恋音乐,喜爱莫扎特、巴赫、
贝多芬等的乐曲。并观看德国著名歌唱家古诺夫主演的《浮士德》。

1933 年

3 月与同学赴古北口前线,慰问抗日部队并参加救护工作。春翻译高尔
斯华绥的《最前的与最后的》,又名《罪》。

春参加清华大学赴日旅行团,游览了东京、神户、横滨、大贩、京都、
奈良、日晃等地。于东京筑地小剧场观看了话剧《好望号》,并欣赏日本歌
舞伎演出。

5 月26 日清华校庆,演出《罪》,曹禺导演并扮演拉里,郑秀扮演汪达。
由此结识郑秀并开始恋爱。

本年参加留学生考试,未能录取。

上半年以英文写成毕业论文,题目:《论易卜生》。

夏经过构思酝酿五年之久的《雷雨》终于完稿,心情欢悦:“我爱着《雷
雨》如欢喜在溶冰后的春天,看一个活泼泼的孩子在日光下跳跃,或如在野
塘边偶然听一声蛙鸣那样的欢欣。我会呼出这是小生命交付我多少灵感,给
我若何的兴奋。”

秋入读清华研究院。

秋应聘赴保定明德中学任英语教员。

年底生病回京,请卞之琳代课。病愈后仍回清华研究院,专事戏剧研究。

1934 年

上半年《雷雨》稿本送交正编辑《文学季刊》的老同学章靳以,章则把
《雷雨》转给巴金。巴金说:“我感动地一口气读完它,而且为它掉了泪。
不错,我落了泪,但是流泪以后我却感到一阵舒畅,同时我还觉得有一种渴
望,一种力量在我身内产生了。我想做一件事情,一件帮助别人的事情,我
想找个机会不自私地献出我的微少的努力。”当时,巴金正在病中,仍细心
对《雷雨》进行了编辑校对和改正。

7 月《文学季刊》第1 卷第3 期,全文刊登了《雷雨》。

9 月应老同学、天津河北女子师范学院外文系主任杨善茎邀请,回津任
教授。

10 月和张彭春合作改编张彭春的《新村正》,曹禺执笔,并参加演出,
扮演主角吴仲寅。

1935 年


3 月著名电影演员阮玲玉自杀。曹禺甚表愤慨,而成为创作《日出》的
诱因。

4 月27 日《雷雨》由留日学生团体中华话剧同好会在东京神田一桥讲堂
以日语演出。翻译邢振择、导演杜宣。共演出三场,删去序幕和尾声。郭沫
若、秋田雨雀观看演出后均撰文予以称赞。

5 月11 日东京《帝大新闻》发表专论评价《雷雨》演出,对中国戏剧由
梅兰芳阶段飞跃至目前状况甚表嗟赞。《雷雨》从即日起作第二次公演,并
演出两场。

7 月于日本出版的《杂文 (质文)》第2 号上发表《 (雷雨)的写作》
一文,是就《雷雨》在日本演出致导演的信,此文说:“我写的是一首诗,
一首叙事诗,。。但决非一个社会问题剧”。对删去序幕和尾声表示惋惜。

8 月在东京演出《雷雨》的演员邢振锋等来津与曹禺座谈,并就《雷雨》
译为日文征求意见。

8 月17 日天津市立师范学校孤松剧团演出《雷雨》,排练中曹禺曾前往
指导。

8 月31 日天津《大公报》发表刘西渭 (李健吾)的《雷雨》一文,称其
“是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

秋由洪深推荐,上海复旦剧社试演《雷雨》,导演欧阳予情。

秋中国旅行剧团先后在天津、北京、上海、南京等地演出《雷雨》,曹
聚仁说:1935 年“从戏剧史上看,应该说是进入雷雨时代”。

本年中旅在天津演出《雷雨》期间,曹禹常去该团下榻的惠中饭店。与
团长唐槐秋以及戴涯、淘金等聚会,使之对这座豪华大皈店及混迹其中的人
物相当熟识。

11 月与张彭春合作,将莫里哀的《悭吝人》改编为《财狂》,曹禹执笔。

12 月7 日南开新剧团在南开中学公演《财狂》,导演张彭春,曹禹扮演
主人公韩伯康,演出时“观者甚形拥挤,演毕甚受社会人士之好评”。

12 月7 日天津《大公报》副刊《艺术周刊》推出《财狂公演特刊》,《益
世报》也有多篇评论。

12 月15 日南开校友会为天津市冬季赈济和救助贫苦儿童,特请《财狂》
剧组再次演出,观众踊跃,筹款甚佳。

本年为写《日出》深入社会底层,到天津三不管一带的“鸡毛店”、“土
药店”、三等妓院采访,向乞丐学数来宝,和黑三一类人物讲‘交情”。不
怕辱骂嘲讽,甚至险些被打瞎一只眼睛,终于观察到午多奇形怪状的人物,
更看到像翠喜那样的妓女“有着一颗金子般的心。”

1936 年

年初影山三郎、邢振铎函告曹禺,在秋田雨雀推荐和三上于蒐吉的协助
下,《雷雨》日译本,将由汽笛出版社出版。

1 月15 日复函影山三郎、邢振锋。此信作为《原作者序》收入《雷雨》
日译本中。

1 月19 日天津《大公报·文艺》星期特刊,发表《我如何写》,
后作为序收入中文版《雷雨》。此文最后说:“我将这本戏献给我的导师张
彭春先生,他是一个启发我接近戏剧的人。”


1 月19 日日本《日本汽笛月刊》第7 号发表秋田雨雀的《关于中国现代
悲剧的出版》和影山三郎的《的反响及其他》。

1 月《雷雨》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2 月6 日《雷雨》日译本,在日本出版发行,此书收入秋田雨雀、郭沫
若和曹禹的序。

4 月22 日曹禹寄赠鲁迅日译本《雷雨》。《鲁迅日记》记入。

4 月鲁迅同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谈话时说:“最好的戏剧家有郭沫
若、田汉、洪深和一个新出现的左翼戏剧家曹禹。”

6 月《日出》在《文季月刊》第1 期开始连载,第4 期刊毕。曹禺说:
“《日出》写得非常之快,我一幕一幕地写,刊物一幕一幕地登,很像写章
回小说的连载。他们催着发稿,我还要教课,只得拼命写,有时几天不睡觉。”

6 月与鲁迅、巴金等77 人签署了《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

于《现实文学》第1 期、《文季月刊》第2 期、《译文》、《作家》第
7 期同时发表。

8 月应国立戏剧学校余上沉校长的邀请,前往南京执教,教授《剧作》、
《西洋戏剧》和《现代戏剧与戏剧批评》等课程。家住四牌楼附近,对面即
为“第一模范监狱”。

10 月19 日惊闻鲁迅逝世,与巴金、靳以前往鲁迅住所瞻仰遗容。

10 月姚宰农英译《雷雨》,发表于英文《天下》月刊第10 期。

10 月29 日翻译米尔恩的独幕剧《戏》。由马彦祥导演,在南京中正堂
演出。

10 月《日出》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其中收有《日出·跋》。

本年由中国戏剧学会组织《雷雨》公演,曹禺亲自扮演周朴园。马彦祥
回忆说:“我觉得 (曹禺)演周朴园没有比他演得更好的了。”“若不是受
身材的限制,他真是中国能够演多型角色而艺术修养最高的唯一优秀演员。”

本年结识在剧校任职的地下共产党石蕴华 (杨帆),交往甚密。

11 月5 日根据法国拉毕虚的三幕剧《迷眼的砂子》,改编为独幕剧《镀
金》,是为训练学生而改编的。由曹禹亲自导演,于南京中正堂演出。

11 月26 日在南京平仓巷德瑞奥同学会,与郑秀举行订婚仪式。田汉、
巴金等均前来祝贺。继母也由天津赶来参加。

12 月27 日由萧乾主持,天津《大公报·文艺》第273 期开始发表《日
出》的集体评论,撰稿者有谢迪克 (美)、朱光潜、李广田、李影心、杨刚、
陈蓝、王朔等。

本年《雷雨》被拍成无声电影上映。

本年美国著名戏剧评论家、耶鲁大学教授亚历山大·迪安来华访问。曹
禺将英译本《雷雨》赠迪安。迪安认真阅读后,还将该剧作了压缩。

1937 年

1 月1 日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继续刊登对《日出》的集体评论。
茅盾、孟实 (朱光潜)、圣陶、沈从文、巴金、靳以、黎烈文、荒煤、李蕤
等都给予积极评价。

1 月7 日张彭春、曹禺合译的易卜生剧作《国民公敌》在南京世界大戏
院公演,王家齐导演。


1 月14 日张彭春、曹禺改译的高尔斯华绥的《争强》,在南京大戏院公
演,曹禺导演。

2 月2 日《日出》由上海戏剧工作社在卡尔登大戏院首演,欧阳予倩导
演,凤子扮演陈白露,曹禺应邀前往观看,并与演职员见面,对演出删掉第
三幕,表示遗憾。

2 月18 日在《大公报》上发表《我怎样写》。作为对该报关于《日
出》集体评论的答复。

3 月《日出》由中国留东京剧人协会在东京神田一桥讲堂公演,特邀凤
子扮演陈白露。

3 月7 日南开校友会南京分会成立,曹禺被选为南京分会会址建筑委员
会委员,并与张伯苓、张彭春合影留念。

4 月《原野》在靳以主编、广州出版的《文丛》第1 卷第2 期至第5 期
连载。人们称《雷雨》、《日出》、《原野》为“三部曲”。

4 月23 日《日出》由国立剧校学生在南京中正堂演出。曹禺亲自导演。
张彭春参加指导,并协助排了第三幕。

5 月《日出》获《大公报》“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