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闲闲书话精选 >

第1部分

闲闲书话精选-第1部分

小说: 闲闲书话精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摆在读者面前的是一本独特的小书;它的作者是一群曾经和现在活跃在天涯社区闲闲书话论坛的书友。说它独特;是因为它不是所谓名人学者所写的关于书的高头讲章;也不是著名藏书家眩奇斗富、搜寻珍秘的津津乐道;它只是普通读者淘书、读书和评书的经验和感受;平淡而真实;很容易引起读者的感同身受。作者出入的旧书店和旧书市场就在我们身边; 其买书的经历令人倍觉亲切;所评介的书;大多是读者手边的或在大众间广泛流行的读物;评点的视角和传统媒体有明显的不同;其观点是正经的书评中很难见到的。
文人一生;一直都和书的纠缠相始终。读书、借书、买书、编书、写书、收藏书;只要有闲暇;有余钱;大概总不能不和书发生纠葛。这中间;淘书的经历最让人神往;看西谛、黄裳等先生的书话;描写得到好书的狂喜、和爱书擦肩而过的失落;总不免会心一笑——夕阳西下;微风吹衣;访得久觅而不得之书;夹之而归;是人生一乐也——爱书人古今同慨;应该所言不虚。时移势异;以前人们在东安市场旧书摊前缓步流连;在琉璃厂旧书肆和书店老板品茶聊书;为得到某书举鼎绝膑、竭全力而得之的情形已经不可再现了。但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到发生在身边的淘书的真实场景、买书者的微妙可爱的心理、各地旧书市场变化的沧桑以及不同的风俗人情。从作者的笔下可以想像到这样的场面:晨星还未隐去潘家园书摊前攒动的人头;薄雾未散的清晨如同攻打冬宫般冲进报国寺的人群;香港铜锣湾中央图书馆旧书义卖开幕前的长长队列;上海文庙、南京朝天宫里摆在地下的书摊……
这本书里还收集了几篇在国外买书的文章。和国外繁盛的旧书业相比;在中国淘书的经历往往非常让人沮丧。北欧那些装修精致、排放整齐、透着温暖灯光的旧书店;东京神保町鳞次栉比的几条书店街;巴黎塞纳河边晴空下连绵数里的旧书铺……再比较国内散布在闹市小巷的一个个破旧褴褛的旧书店;局促在街边和古玩市场地面上那些寒碜的书摊;中国数千年的灿烂典籍历经浩劫、薪火相传的艰难实在让人浩叹。说来惭愧;笔者真正懂得买书是2002年来到闲闲书话论坛以后;前后也不过三年左右的时间;可就这短短的三年;已经足够能看到中国旧书业处境的尴尬和前景的暗淡。书价越来越高;旧书越来越少;旧书市场甚至在一些地方因各种理由被取缔和驱逐;旧书业萎缩的速度惊人。此外;网络旧书交易的兴起使书价变得非常透明;以前的拣漏已经少有可能;淘书带来的乐趣和偶尔得到的惊喜也相应大打折扣。看前人的书话里的淘书记;总觉得如前尘梦影;遥不可及;大约若干年后再回头看这本书;又如同谈天宝遗事一样使人怅惘了。即便如此;感觉一下过屠门而大嚼的情景;也是不错的体验。
如今;商业大潮已经波及到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围绕书的相关产业;也不例外地冲斥着虚假繁荣的泡沫。大小不同的书城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地出现;各类书展也变换着花样层出不穷。但遗憾的是;面对汗牛充栋的书海和声势浩大的书展;逡巡几个小时;往往一无可买;而灯火阑珊的旧书店、潦倒在大街小巷的旧书摊;却总是让人流连。这样的感受;应该很多爱书人都有。也许是科技进步了;抑或是思维过于新潮;现在的书籍装帧也让人不敢赞一辞:伧俗的封面、豪华的版式、粗劣的装帧、混乱的用纸;尽管花团锦簇;仍不脱金玉其外之讥。不必远溯半个多世纪前鲁迅、陶元庆、钱君陶等那个群星灿烂的个性装帧时代;也不必拿五六十年代素朴大方的风格比照;即使和八十年代出版的书籍相比;这二十年来的装帧水平也江河日下。从这里;足可以明白旧书何以有如此大的魅力;及旧书在爱书人心目中如同宠儿的真正原因。
雪夜闭门读禁书向来是人生一乐。随着书禁的解除;现在人们已经很难有这样的感受了;但我们毕竟经历过无书可读、禁书难觅的时代。如此;重温这本书里的一些关于购买禁书、回忆童年〃小人书〃的亲切经历;读者一定会觉得趣味良多。春日晴窗;披卷泛览;秋夜岁寒;一灯如豆;这大概都是读书人向往的境界。在现代人急功近利的心态下;能有这样的心境并能享受这样境界的人们已经越来越少了。虽然说〃饥可当肉;寒可当衣;孤独时可以当友;忧愁时可以当丝竹;迷惘时可以当良师〃过分夸大了读书的功用;但书毕竟给了我们一把领略大千世界的美妙和内心世界的精彩的钥匙。尽管琐碎的生活、繁重的工作压力总是让人觉得无聊又无奈;但毕竟还有书啊!还是读书吧! 

xb278发帖时间:2002121500∶45∶00
闲谈书事第一辑淘书记虽身居北京;但因家住海淀;去一次潘家园要坐一个多小时的车;所以并不常去。每次到潘家园都已是八九点钟;天放大亮;人头攒动;已没有什么可买的了。只好随便走走;看些垃圾书、假古董。真不明白潘家园之魅力所在;何以引得如此多的人放弃休息;荡漾于我们伟大文化遗产的糟粕之中。 于是就要请教;于是便有了发现;只有两个字:捡漏。这应了那句〃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话了;利的鱼饵就是一些传说。最著名的是〃著名〃收藏家L先生;只1000块钱;就买到带清礼部大印的明北监本《十三经注疏》一事了。报上好炒了一阵。闲谈时一说到潘家园;就有朋友问及此事;脸上都带着敬仰的神色。北监本《十三经注疏》不是什么难得的书;有礼部的印亦非罕见。这种传说也只是像L先生那样的水平传出来;一些不懂书的朋友们说说罢了。懂书的朋友间也有传说;引几条给大家说说;有兴趣的话我们潘家园见;有漏大家捡。
一页宋版一两黄金;要是一堆呢?
前几年常逛潘家园的朋友;喜欢书的都知道有个蔚县老乡老乔;60岁左右;是专卖线装书的。老乔卖书的时间很久了;所卖的多是些四书五经类的平常货;大多是在山西收的;东西虽然一般;价钱却要的很高;买卖没有什么起色。一次老乔在山西收来两捆古书;约有四五十本;带到太原石家庄等地卖了一周也没卖出去。老乔心中懊恼;在从太原来京的火车上;一气之下打开车窗扔出一捆;再要扔第二捆时;被列车员喝止。接下来的是周六的黎明;潘家园的地摊;剩下的一捆以350元卖出。再接下来的是一周后;老乔得知所卖的是宋版《唐书》;买者是京城有名的版本高手;2000年的一场拍卖会上;其中的一册就卖了十几万元。老乔依旧卖着他的四书五经;依旧操着浓重的口音;漏出一嘴被烟熏黄的牙齿和买主砍着价;直到前年因煤气中毒去世。
一部书一辆拖拉机
京东有个宝坻县;出了一位大名人。去过宝坻县的人;能从公路和房屋的好坏找到他家乡的村子;这大概就是所谓造福乡梓罢。就在他家的邻村有一个老司;是个专门上潘家园倒腾古旧破烂儿的。故事很简单;老司1000元买了一本古书;3000元在潘家园卖了。很高兴;第二天带着儿子去天安门广场看了升旗。书是明朝万历刻本《观音慈容五十三现》;是郑振铎都极力夸赞的东西。一年后;买主找到老司;问他家里缺什么。老司说缺一部拖拉机;买主给了他5000块;叫他去买一部。从此在潘家园很少再能见到老司的身影了。
奇异的搭配
卖啤酒搭凉菜已是记忆中的事了;卖书还要搭配更是不可理解。朋友H在潘家园看到一部道光版朱墨套印的《史通削繁》;四册;外加四册残书;用一根绿毛线捆在一起;要价400块。和卖主商量光买《史通削繁》四册300块行吗?回答很干脆:不行。只好一同买下。四册残书中便有今春拍卖的套印《三国演义图》一册;卖了50万!
赌气
在潘家园买东西要有策略;有一句行话叫〃绷〃;就是要和卖主比耐性。不过这已是旧皇历了;现在的潘家园能人辈出;要是见到好东西;要马上就买。一〃绷〃;就可能〃绷〃丢了。买主与卖主还是要斗智的;卖主熟习了买主买东西时的心理;常能使买主感到很难受。一部武英殿聚珍版《涑水纪闻》;四册要价600元;朋友Z想买;于是还价200。卖主不屑道:〃50块一本?这可是清朝的书呀。没钱就别买;看你就像是没钱的。〃Z受了抢白;心中不悦;与之理论;一来二去两人都有些急了。卖主赌气说;你要是能拿出1000块来;我这一麻袋书就全卖给你。Z此时已无了读书人的腼腆;做出平生惟一的豪举;扔下1000元钱;把一麻袋书扛回家。事后清点出闵刻套印《唐诗艳异品》一部四册;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十二部六十余册及无用残书一百余册。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潘家园以前叫鬼市;是说天不亮就开市;在手电微弱的光亮下;人影晃动;宛若鬼影。天不亮打着手电来的大多是做古玩生意的来抓货;卖主大多是邻省的老乡;等到天亮就只剩下闲逛的和卖新工艺品的了。要想买到真东西、好东西;天不亮就来才有机会。朋友T生性懒散;一日睡到十点才起;眼前灵光一闪;竟动了去潘家园的念头。洗脸;刷牙;吃早点;坐车来到潘家园;时已十二点半;外省来的摊贩已经在收摊了。T看到一个老乡正把一函书收进包里;就上前去看看;原来是一部残书;雍正铜活字白纸印的《古今图书集成》;还剩下八册。老乡讲;早上天不亮就有人给过100块了;没卖;耗到这时候了;你要是想要就加20;120块卖给你。T掏钱拿书坐车回家。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中央台二套有个艺术品投资节目;其中有访贤探宝的栏目;常有些收藏大家讲述自己的藏品。其中藏书的朋友;事后每每讲到上了电视后再去买书;一旦被认出后;价钱立刻要翻番;常有得与失的感叹。常在潘家园卖书的小贩;亦有认人的本领。书的好坏虽看不出;但要是买书之人是懂书的;这书必然是好书;好书自然要贵。一部康熙殿版《耕织图》;要价600元;卖主抬头看到懂书的D来问价;立刻改口为1800元;D没有还价就买了。此卖书人从此变成了祥林嫂;逢人便说:〃我觉得翻了两倍已经很多了;不想还是卖漏了。〃 

残书残价
十年前;中国书店书市卖线装本残书;五毛一册;后来到了一元一册。每天早晨开门时;都能看到有如百米冲刺的场面。因为是残书;所以很便宜;不过据说事后中国书店为此引发了争论:讨论败家子的问题。残书究竟有什么价值?我非版本学家;看不出来;只是知道残的就是没有全的值钱。我明白;书贩也明白。 W是个胖子;在潘家园看到一堆线装书;因为胖;懒得弯腰;就问摊主:什么书?全不全?多少钱?答道:《隔廉花影》;不全;缺第四、第十两册。W听说不全;十分扫兴;转身正欲离开。摊主又说;残书残价;一共还剩八本;你给100块吧。一番讨价还价之后;以50元成交。W回家翻检;不仅书是全的;并且是西谛旧藏。摊主将书皮上草写的四看成了〃玖〃;又自作聪明;认为古书册数多是双数;故有缺第四、第十两册之说。
李振常
古书讲究承传有序;拍卖会上有名人收藏印章的书价格往往一路攀升。记得一部道光版朱墨套印《四书》;书店里不过标价1200元;摆了一年多才卖出去;而拍卖会上有罗振玉藏章的同一版本;卖到15万元;这还是没算佣金的价。书贩老郭;山东人;一日电话告知朋友M;有明初刻本《纂图互注荀子》一部;细说版本特征;并说有〃李振常〃的藏书印;书是如何如何的好;索价1万;相约周六于潘家园见面。届时相见;M以藏章说事;因李振常不是名人;遍查工具书亦未查到此人;遂以3000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