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古今奸海 作者:王松山等 >

第18部分

古今奸海 作者:王松山等-第18部分

小说: 古今奸海 作者:王松山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驻边领军,才能再大也不会入朝拜相。这就从根本上杜绝了边帅入相的路子,自己的相位可长保无虞。玄宗未察其奸,竟听信其言,选用安禄山做边帅,委以重兵,遂有天宝末年“安史之乱”的发生。

  李林甫对有贤能的人或杀或贬或压制不用,而只用一些才智平庸而善于溜须拍马的小人,这自然使得唐朝末期纲纪崩坏,政治腐败。

  早在开元年间被张九龄斥逐朝廷的“伏猎”侍郎萧灵(腊、猎不分。越是没知识的人,越起一些偏、冷、怪字的名),重又被李林甫引荐人相府。“目不识丁”的牛仙客被李林甫称有“宰相才”。专用神仙符瑞取媚于上的陈希烈,李林甫认为“柔佞易制”,于公元746年引荐为相,同平章事。

  这也难怪,李林甫本身就是“无学术,仅能秉笔”,“言谈陋鄙,闻者窃笑”,能力十分低下自然是武大郎开店,只能比他低,不能比他高。所以,有时会闹点笑话是不足为奇的。天宝二年(公元743年)这一年,参加科举听选的生员数以万计。李林甫用来遥、苗晋卿等趋炎附势的小人主管吏部选事。经铨选,入等者六十四人。其中新贵御史中丞张倚的儿子张爽,在考试中“手持试纸,终日不成一字”,居然被选为第一名。这种附势作弊之风引起群议沸腾。李林甫亲自典选部时,别人判完的卷子,他连批语也看不懂。主考官严回判语用“林杜”(孤立高大貌,喻成绩突出)二字,李林甫不认得“枝”(音第,形容树木孤立)字,问吏部侍郎韦陟:“此云‘杖杜’何也?”韦陟心里说“还吃饱撑的哪”,而表情上又不能显露出来,弄得他啼笑皆非,不知如何回答。李林甫和他的那批小人自是同类,自己昏昏,焉能使人昭昭?



  






古今奸海李林甫炮制三狱案






李林甫炮制三狱案

  唐朝天宝后期,李林甫已经结结实实地坐稳了相位。他屡次兴起大狱,或诛杀或贬谪贵臣,手段残忍,无所不用其极。

  由于妒恨兵部尚书兼左相李适之,李林南制造了“兵部案”。公元745年,李林甫无端向兵部发难,诬告兵部官员以权谋私,逮捕了官员60多人,交给京兆尹和御史审讯。一连审讯几天后,李林前仍然得不到任何口供,只好交给法曹吉温。吉温非善良之辈,因此受到李林甫的赏识。他严刑逼供,“或杖打或挤压,哭嚎之声,撕心裂肺”,致使这些兵部大员们个个屈打成招,没人再敢违背吉温的意旨,画押招供,互相揭发。李适之是太宗李世民的曾孙,面对李林甫咄咄逼人的气势,此时也束手无策,不得已,便上书皇帝要求外迁。干是,他被罢了宰相一职,出任宜春太守。

  李林甫一手制造的“韦坚案”,有的也称“东宫案”。韦坚是皇太子妃的哥哥,自从原太子李瑛被废,东宫虚位后,李林南多次劝皇上立寿王为太子,可玄宗没有听他的话,另立忠王为太子。由于新立的太子早就对李林甫不满,李林甫心里也明白这一点,所以李林甫担心将来太子登基后自己早晚要倒霉,就时时刻刻“巧求阴事,密谋推翻太子。”

  却说韦坚是怎么惹李林甫“生气”的呢?他是新立太子忠王的姻亲,担任江淮转运使期间,很有政绩,受到皇上思宠,又与当朝宰相李适之相处很好,所以李林甫把他看为眼中钉,恨得咬牙切齿。由于时机不成熟,阴险的李林甫要考虑影响,没有直接治韦坚的“罪”,而是采取先拉后打的办法。他表面上对韦坚很好,提升他为刑部尚书,以此麻痹他,接着,派杨慎矜暗里察看他的动静。

  恰巧,太子的朋友,边防重将皇甫惟明进京述职,他看到、听到李林甫如此专权,愤愤不平,私下规劝玄宗撤掉林甫。谁知此事泄露,林甫决定先下手为强。让杨慎矜诬告韦坚和皇甫惟明搞阴谋,当即把他两人收进牢狱,交给京兆府曹吉温审理。因找不出具体的证据,韦坚被贬出京城,皇甫惟明仍回边镇,降级使用。韦坚的弟弟韦兰、韦芝不服,替他的哥哥喊冤,也被贬往岭南;凡是与韦坚有牵连的人都被诬蔑为同党,贬官流放的竟达几十人。

  李林甫并没有就此罢手,他一路追杀过去。747年,他妻请皇上,要求分遣御史到各地巡查被贬谪的官员,其用心不言自明。派往岭南路的御史罗希爽自然也是李林甫的心腹,他根据主子的授意,从青州到岭南,对被李林甫贬滴的官员,见一个杀一个,搞得沿途郡县人心慌慌。李适之滴居宜春,听到这一消息后,忧惧万分,想到自己大祸临头,大呼:“惟愿转世不再做朝官!”一仰脖,咕嘟咕嘟,喝药自杀了。他的儿子李普迎奉父亲尸骨到东京,李林甫知道后,阴险地说:“斩草务必除根!”派人诬告李普,乱棍打死在河南府大堂上。趁此机会,皇甫惟明、韦坚三兄弟也都被赐死外地。对韦坚,李林甫不知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刻骨仇恨,人死后仍不放过。因韦坚一直任江淮转运使,李林甫又遣使去江淮州县搜罗韦坚的“罪恶”,甚至连船夫也抓了起来,犯人一时充满牢狱。此案最终还是牵涉到太子妻族,太子整日战战兢兢,唯恐查到自己头上,赶紧上表请求与妃离婚,才得以保全自己的性命。

  最惨的恐怕要算是“杨慎矜案”了。他是隋朝炀帝的玄孙,玄宗察访他有才干,授以御史中丞,他因惧怕李林甫,不敢接受;几个月后,李林甫接纳他为自己人时,才敢到任并兼诸道铸钱使,这期间,曾帮李林甫诬告韦坚。不久,又升任户部侍郎。杨慎矜忠于职守,兢兢业业,渐受皇上重用。李林甫却不由得妒火中烧,他怕日后难以控制,即使是自己手下的人,也绝不客气。

  林甫与王鉷一同谋划,因杨慎矜他是隋炀帝玄孙,便诬告他与周边小国有勾结,家里窝藏图谶之书,反对朝廷,阴谋恢复祖先基业。为了求得罪证,李林甫诬蔑太府少卿张瑄曾经和杨慎矜一起谈论过谶语,将张瑄下狱。因确实没有这事,张瑄矢口否认。李林甫气急败坏,用铁镣拷住他的双脚,让人抓住他脖子上的枷锁,象拉皮筋一样,用力向前拉拽,身体加长数尺,腰几乎被拉断,眼鼻出血,气绝身亡。

  李林甫无奈,又找新的替死鬼,逮捕了一个名叫史敬忠的术士。史敬忠经不起严刑威吓,无中生有,胡编乱造了三页纸,承认自己曾与杨慎矜谈论谶语,企图谋反。获得人证后,李林甫又寻找物证——谶书,一时搜查不到,竟派殿中侍御史卢铉将伪造的谶书挟往杨慎矜的老家中,说是在老家中发现。李林甫获得“证据”后,上报皇上,玄宗即赐杨慎矜自杀,满门抄斩,其他受牵连遇害的达7O多人。



  






古今奸海李林甫杜塞言路






李林甫杜塞言路

  唐朝奸相李林甫想胡作非为,他所畏惧的只有玄宗一人。但如果皇上不知道他做了什么坏事,那他谁也不怕,只手遮天了。这容易办,只要让皇上闭目塞听、杜绝言路,外事不知,其奸何得不成?

  他采取了几条杜绝言路的措施。首先是以杀立威。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李林南召集朝廷所有谏官,恐吓说:“明主在上,群臣顺眼还来不及,又有什么好议论的?你们不都见过立仗马吗?它终天不叫唤,还能得到豆子埋饱肚皮,一叫唤,主人就要赶它走了,即使后来想不叫了,恐也得不到豆子吃了。”李林甫明目张胆封缄群臣之口,企图造成万马齐暗的局面。对李林甫所为,补阙杜琎才不买他的帐,坚持上书言事。李林甫早想杀一儆百,寻找对象,这却来了个自投罗网的人。第二天,林甫就将其黜为下令,群谏臣震栗,此后,谏争之路绝。

  李林甫又收附爪牙,广布耳目,培训一批谏官的“谏官”为自己服务,严密监视朝内外各级大小官吏,防止有人仗义直言,揭发他的奸恶行为。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咸宁太守赵奉璋告林甫罪二十余条。状来送达,林甫已知,立即讽御史将其逮捕,以为妖言,当场杖杀于堂上,从此,“朝廷之士,皆容身自保,无复直言。”

  其次是揽权。所有文武官员都由他任命,自然不听他话的人都被这一关筛选掉了。他消除异己,“公卿之进,有不出其门者,必以罪去之”,以“蔽塞人主视听”。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李林南安排牛仙客为兵部侍郎兼侍中,自己为吏部尚书兼中书令,二人一文一武,总文武选事,这样,将文武官员的增补铨选大权都揽在手里了。

  再次是误采取士之路,唯恐奸情戳穿。唐代从贞观起,即有皇帝面试取士,渐而形成制度。天宝六年,玄宗遵循祖制,下诏广求天下之士,命通一艺以上皆诣京师,应试对策听选。可是李林甫害怕“草野之士对策斥言其奸恶”,就欺骗玄宗,借口“举人多卑贱愚聩,恐有俚语污浊视听”,玄宗听信,便放弃了亲自过问选事的最后一部分“对策”取士的权利。李林甫乃按常规科试,“令郡县长官精加试练,灼然超绝者要尚书复试,御史中丞监之。”经李林甫精心安排,貌似严格公正,结果“无一人及第。”李林甫反而向玄宗上表贺“野无遗贤”!巧妙地阻断了对策之路。

  李林甫一方面在进谏之路上作文章,另一方面以“养君欲”打皇上的主意。他极力帮助皇上“超脱”,从生活上尽量迎合他的胃口。宫中美女武惠妃死,玄宗皇帝霸占了儿媳寿王妃杨玉环。李林甫身为宰相,却缄口无语。杨玉环,天生丽质,倾国倾城,回眸一笑百媚生,从此玄宗不早朝,史书载,自是“玄宗深居燕适,沈蛊袵席,主德衰矣”。他晚年“慕长生”不老,尊道教,李林甫投其所好,“请舍宅为观,以视圣寿”,取悦主上。

  宫中用度不足,李林甫为了保证供给皇上的消费,乃“谋增追道粟赋及和籴以实关中、数年,蓄积稍丰”。这种轻易改变经济法令,增加农民负担的措施,玄宗反而高兴地说:“联不出长安近十年,天下无事。联欲高居无为,悉以政事委林甫,何如?”这样,李林甫在玄宗面前“恩宠莫比”,“帝食有所甘美,心赐之。尝诏百僚阅岁于尚书省,既而举贡物悉赐林甫”,并派车送到林甫家中,至此,李林甫田宅无数,车马衣服靡,妻妾成群,侍姬盈芳,富贵时人莫比。



  






古今奸海李林甫挤兑贤相张九龄






李林甫挤兑贤相张九龄

  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初年,李林甫才由基层禁卫军官迁升为太子中允。他嫌官职太小,走科举之路,肚子里又没有才学,怎么办?有一条捷径,这就是拉关系,走后门攀附权贵。他利用舅父的姻亲关系,巴结当朝侍中源乾曜的儿子源洁,通过源法代向其父求司门郎中(相府中的办事员)一职。不料,侍中大人平日很看不起李林甫,认为他根本不是那块料,但怯于情面,还是安排他做了东宫谕德,早晚侍候规谏太子。这种闲职,形同虚设,李林甫自然不满意,自己感觉很屈材。

  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李林甫由御史中丞宇交融引荐,拜为御史中丞。当时,宇文融正弹劾右宰相张说,李林甫自然要帮宇文融说话。张说对李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