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世界伟大考古纪实报告之二废墟的真相 >

第1部分

世界伟大考古纪实报告之二废墟的真相-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前言
  你即将看到:考古史上最为动人心弦的篇章——
  14个失落的城市在百余年间相继被发现,它们无疑是人类文明的最早胚胎,有的甚至可以追溯到人类的黎明时期。14个城市,14个扑朔迷离的故事,每一次发现都是考古史上最为动人心弦的一章 ,它们共同奏响了史前文明的挽歌。
  本书几乎囊括了自考古学诞生以来所有伟大的考古发现,可以说是一把打开远古、通向未来的钥匙……
  聆听远古的心跳
  1922年11月26日黄昏,桔红色的夕阳正坠向西山悬崖,金色的余辉呈扇状洒满帝王谷。可是,霍华德·卡特却没有欣赏到落日的辉煌。此时,他沿着3000多年前就已开凿出来的16级阶梯,来到了帝王谷底,在一条长达27英尺的岩石通道的尽头,他眼前呈现的是刻有古埃及法老皇室标志的密封洞口,洞口有曾被启封开动过的痕迹。
  卡特多么希望洞口之后就是那位统治了埃及10年,于公元前1325年去世的年青法老——图坦卡门的陵墓啊!可是,他又担忧发现的仅是一座在古代和近代被人洗劫一空的空墓。
  霍华德是一位考古学家,致力于考察早期文明的废墟和研究人类文明史。30多年来他一直沉醉于古埃及研究工作,他搜寻图坦卡门陵墓已达15年之久。在过上的6年里,搜寻古墓的经费都是由卡拉旺爵士提供的。卡拉旺是一位富有的英国人,和卡特一样,怀着寻找小国王最终安息地的梦想。可是搜寻工作越来越令他沮丧,他告诉卡特,这是他最后一次为挖掘工作提供经费了。
  卡特握着锤子和凿子的双手颤抖不已,身后狭窄的石头通道中,卡拉旺和女儿,以及卡特的助手正注视着他,默默无言地期待着。卡特在石膏门上凿开一个小洞,举着蜡烛往洞里探头瞧。“眼睛渐渐适应了洞中的光亮,”卡特事后写道,“房中的一切慢慢地从迷茫中显露出来,形状奇异的动物和雕塑,到处都是黄金,金光闪闪烁烁。”
  考古学家惊得目瞪口呆。“看见什么了吗,”卡拉旺爵士焦急地问道。“是的,惊人的发现,”卡特答道,好似在做梦一般。霍华德·卡特终于找到了几千年来未被人触及过的法老图坦卡门之墓。
  这是考古史上最富轰动效应的发现之一。虽然这一发现耗资巨大,历时漫长,但卡特从未动摇和放弃过搜寻图坦卡门陵墓的坚定决心。这位9岁登基19岁就去世的娃娃国王的浪漫故事,再加上那显赫一世的财富和5000件精美的出土文物,这一切使得“图坦宝藏”成了考古史上最著名的一次发现。卡特在1922年的这一发现标志着辉煌的考古时代的结束。
  这一辉煌的时代始于1798年。当时,拿破仑·被拿巴企图要为法兰西征服埃及。一群学者和科学家也随军前往。拿破仑授权他们测量、描绘和研究古埃及的各种纪念碑,当时那些纪念碑还未被外界所知。虽然拿破仑军队的人侵被英国海军击败,狼狈不堪,科学家们在埃及的研究却产生了永不磨灭的影响。一回到法国,他们就著书立说,激起了欧美人对远古世界的激情和兴趣。
  在随后的几十年中,冒险家、探险者以及学者们奔向世界各地。他们有的研究已知的古代废墟,比如罗马纪念碑,希腊神庙,埃及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有的寻找窥视遥远过去的新窗口,寻求被埋藏和遗忘了许多个世纪的古文明证据,其中有些搜寻者发现了曾经繁荣一时,后又神秘消失了的城市,这可大受公众欢迎。正如今天一样,在19世纪,发现失落了的城市这一类消息是报纸的头版头条新闻。这些激动人心的发现远不上激起厂公众对失去的文明的兴趣,每一发现都增进了我们对过去的了解,每一发现都以科学的原则代表了考古发展史上的新阶段。
  本书中描述了14个消失的城巾。从非州、地中海、中东、东南亚到美洲大陆,它们跨越了全球,我们按其发现的顺序加以描写。其中最后一个城市由伦纳德·伍利于1922年发现——也就是霍华德·卡特发现轰动一时的帝王谷那一年。在这个过程中,考古学逐渐成为一门相互配合,有条不紊,有现代技术支持、组织合理的现代科学。孤独的探险家时代已经结束,而科学探索者的时代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失落的城市令我们如痴如醉。考古学向我们展示,千百年来人们聚集在城市生活,繁演后代,敬仰神灵,统治管辖和贸易交往。有欢乐幸福,也有痛苦不满,城市毕竟成为了人类文明的象征。通过研究人类遗留下的城市,我们跨越世纪的空间,窥视了古人的心灵和思想。
  公元前一世纪,罗马学者法罗曾说过,“是神赋予了我们国家,是人创造了物件产城市。”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吕贝克·斯特夫》废墟的真相》第一章 佩特拉(Petra)阿拉伯世界的禁地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第一章 佩特拉(Petra)阿拉伯世界的禁地
     佩特拉城的重现,有两个人功不可灭。一位是19世纪的瑞士探
     险家,另一位是电影导演斯皮尔伯格,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再次
     让这一古城名垂青史。
  令我震惊的惟有东方大地,玫瑰红墙见证了整个历史。
                   ——英国诗人威廉贝根《致佩特拉》
  1812年,奥斯曼帝国,一个地处土耳其中心地带的穆斯林国家,统治着地中海东端的土地。几个巨纪来,奥斯曼帝国与信仰基督教的欧洲各国战火不断。因此,奥斯曼土耳其人以及他们遍布中东和北非的臣民们对欧洲人都颇怀疑心。独身途经穆斯林地带的基督教徒会被当地人当做奸细,或被驱逐出境,或遭杀害。
  可是,巡回商人西克·坎布拉罕·阿布道拉却是个例外。他满脸络腮胡,头裹穆斯林头巾,身着穆斯林长袍,讲一口流利的阿拉伯语,对伊斯兰的宗教信仰、典礼仪式无所不晓,了如指掌。渊博的学识使他在旅途中处处受人尊敬,穆斯林人都误把他当成了博学多才的伊斯兰法学家,若知道他的真名叫约翰·路德维格·贝克哈特,他们定会震惊不己的。
  贝克哈特1784年生于瑞士,在德国和英国受教育并且学习阿拉伯语。1809年,他受于英非联合会,负责调查了解并解答当时的一个地质学难题:北非的两条大河——尼日尔河和尼罗河——是否源于同一条河流,当时有些地质学家认为两条河或是起源于同一个源头,或是在巨大的北非沙漠内部某地(一个欧洲人刚涉入探索的地区)汇合的;另一些人却坚持认为(随后的事实证明他们是正确的)两条河流完全互不相干。
  英非联合会要求贝克哈特用第一手考察材料,揭开尼日尔河与尼罗河之间的谜底。贝克哈特接受了这一富有挑战的任务,开始策划自己的旅行,他首先计划去叙利亚,用几年时间完善自己的阿拉伯语;然后前往埃及的开罗,加入穿越撒哈拉沙漠去尼日尔地区的商队。贝克哈特蓄了胡须,更名西克·坎布拉罕·阿布道拉,动身去了叙利亚的阿勒颇。
  身处穆斯林世界的贝克哈特远不止研究了这一使命,他逐渐了解熟悉,并深深地敬仰首穆斯林文化,在执行英美联合会使命的主道上,出于对地质学知识的求知欲,一种难以遏制的好奇心不时驱使他离开土道,步入众多叉路。就是这其中一条叉道引他奔向了一座自12世纪以来少有,或者说根本没有欧洲人涉足过的城市。
  佩特拉不完全是一个消失了的城市,历史学家们还清楚地记得它的存在。在公元2、3世纪——罗马帝国全盛时期——佩特拉曾一度是罗马东部省城的佼佼者,然而后来一度长期衰落。到了贝克哈特时代,除了阿拉伯沙漠小的游牧民族贝督因人外,少有游人访问此地。对外界而言,佩特拉的地理位置极其神秘。它隐没于死海和阿克巴湾(今天的约旦国境内)之间的山峡中。1806年,一位名叫尤尔里奇·西特仁的德国学者伪装成阿拉伯人,穿越奥斯曼领地,从一个贝督因人那儿获悉了“佩特拉废墟”。好奇的西特仁试图悄悄溜进佩特拉,可是不幸被发现是伪装成穆斯林的基督教徒,惨遭杀害。
  事隔6年后,贝克哈特由叙利亚向开罗南行,途中他突然发现自己正处在佩特拉附近,于是决定去看望一下这长期被遗忘了的城。不知是伪装术比西特仁得当,还是运气比他好,他竟然未受任何伤害地到达了佩特拉城。他发现,通往佩特拉的必经之路是一个叫西克的山峡,深约200英尺。这条天然通道蜿蜒深入,直达山腰的岩石要塞,这就是加保·哈朗(圣经中称为荷尔的)要塞。西克山峡漆黑一片,回声荡荡,可是一转过这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山峡,则是另一番景观。世上最令人惊叹的建筑就呈现在眼前:高130英尺,宽100英尺,高耸的柱子,装点着比真人还大的塑像,整座建筑完全由坚固的岩石雕凿成形。这座建筑名叫卡兹尼,它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其色彩。由于整座建筑雕凿在沙石壁里,阳光照耀下粉色、红色、桔色以及深红色层次生动分明,衬着黄、白、紫三色条纹,沙石壁闪闪烁烁,无比神奇。
  过了卡兹尼,西克峡霍然开阔,伸向约1英里宽的大峡谷。这峡谷中有一座隐没于此的城市:悬崖绝壁环抱,形成天然城墙;壁上两处断口,形成这狭窄山谷中进出谷区的天然通道。四周山壁上雕凿有更多的建筑物。有些简陋,还不及方形小室大,几乎仅能算洞穴;另一些大而精致——台梯,塑像,堂皇的入口,多层柱式前廊,所有这一切都雕筑在红色和粉色的岩壁用,这些建筑群是已消失的纳巴泰民族的墓地和寺庙。
  纳巴秦人是阿拉伯游牧民族,约在公元前6世纪从阿拉伯半岛北移进入该地区(今天约旦和南叙利亚境内)。在他们建造的众多安居地中,尤以首都佩特拉最为突出。佩特拉是一个值得介绍的地方,第一,它易守难攻,唯一的入口是狭窄的山峡,敌方无法调集大军攻城,可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第二,资源丰富,环抱城市的高地平原上森林繁茂,木材丰富,牧草肥沃,利于游牧;第二,水源充足,一股终年不断的喷泉提供了可靠的水源。
  到了公元前4世纪,纳巴泰人又充分利用了该地的另一地理特点,大获其利。佩特拉位于亚洲和阿拉伯去欧洲的主要商道附近,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们押运着满载货物的骆驼队经过佩特拉门前—一阿拉伯的香、经波斯湾输入的印度香料、埃及的黄金以及中国的丝绸都要途经佩特拉,运往大马士革、泰尔以及加沙等地的市场。与此同时,皮塔还是通往希腊和地中海各地的门户,接近商道线的纳巴泰人得天独厚,赢利不少。他们有时也采取不法的海盗行径,但大多数时候是靠收取途经货物的税和过路费获利的。他们有时也为旅客、商队及牲口做向导,提供食物和水,朝廷有偿服务。
  公元前3世纪,佩特拉成为了纳巴泰人的首都,在岩石中开凿墓地成了一种风俗。有些考古学家认为,这种习惯可能起源于早期居住在那儿的当地人,后来又由纳巴泰人继承和吸收了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