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杂集]禅是一枝花 >

第16部分

[杂集]禅是一枝花-第16部分

小说: [杂集]禅是一枝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揣摹术等。而最好是到了如偶舞,与对象相戏耍。第三阶段是猜到了究极的自然,到底也猜不透。天地似信似疑。恋人的心思似信似疑。而亦不用猜透。
  另一门造形的学问,则是自然界并不存在着这样东西,是主体的研究者与客体的自然界相融合了,而创造出来的新东西。如数学、如造轮、如人世礼乐。这门学问的顶点是不失单纯之理。而还有是其造形不堆积,似无一物。
  禅宗的还是以第一门猜谜的学问为主。禅宗的公案就有点猜谜式。公案里问如何是佛法大意,问如何是达摩西来意,那都是已有着在那里的是客体东西,而加上主观的应付,所以临济禅师说宾主历然。应付的方法是捉住,与以一掌,托开。这里有宾主相戏耍,禅师讲的主题像一路翻筋斗,都是翻与反,在这里有着无穷之机。
  造形又有造形之机,与猜谜之机大致相通。虽然如此,禅宗却因疏于第二门造形的学问,所以不会制作礼乐。但是禅宗最有本领应付形势之机,所以出来得姚广孝那样的人才,能为开国者策划取天下。
  猜谜的学问从单纯的猜谜,到与客体相戏耍,到最后惟是大自然的一茫然,把猜谜的学问自己来否定了,这三个阶段禅宗皆能到达,且把全般都活泼化了。
  其中单纯的猜谜(射覆)是猜谜这门学问的祖宗,所以最有一种稚幼的喜乐。如年轻女子悄悄跳到爱人的背后,冷不防用双手向前面掩住他的两目叫他猜是谁。
  又如我的妹妹她出街买东西同来,必定叫家里人先猜她是买了什么东西,然后兴高采烈的打开纸包给人看,又要人猜是什么价钱,猜得对与不对都不在乎,只是个现前风光。
  云门禅师问僧:西禅近日有何言语?僧展两手,叫他猜。但这不是可以猜的。如何是佛法,如何是达摩西来意可以猜,惟有西禅近日有何言句不成为猜的题目。但离题犹可,僧的是错机──错了问答之机。云门打一掌,正好是打在僧错机的一瞬上。
  那僧挨了打,即道:我有话说。于是云门禅师展两手,这是待机接取。那僧却被云门的展两手所迷惑,不知说话,反在盘算应付。而就在这脱机的一瞬上云门禅师又打了他一掌。
  雪窦禅师的颂,便是赞叹云门,赞叹佛法,而末后一句却来一翻:
  虎头虎尾一时收,凛凛威风四百州。
  却问不知何太崄!师云:且放过一着。
  圜悟注云:前打一掌是据虎头,后打一掌是收虎尾,这两记打得好不干净爽阔。
  没有一点儿怠慢,没有一点儿人情,像天道的无容赦,此所以威严。原来万事之机都是这样崄绝的。这颇像一清的打人。
  一清才两岁,外婆带他去百货店玩。百货店屋顶有儿童游艺场,许多乘物与打靶掷滚球等,纳铜元二枚玩一玩。外国小孩有三人一淘在掷滚球,大的已有五六岁,顺序下去,最小的一个大约与一清同年,也是两岁,一清挨近去看掷滚球,被那小孩用肘推开他,一清倒也罢了。后来在下楼梯时,那顶小的一个有这样坏,他还拦着扶栏不许一清走,一清一举手连打了那小孩头上脸上三记,如电光之疾,再赶拢去,吓得那三个小孩一齐都逃走了。一清的身体好,运动神经非常发达,他尚只一岁多时常爱向外公头上一记。他见外公坐得低低的,就跑拢来,一掌打在外公头上,笑起来,妈妈连连喝止,他还夹手再打一记,动作之快,且是小孩落手重。现在一清打了那小孩回来,外公问他,他的语力尚未能叙述,带说带用手势动作比拟,‘一清,彭彭彭!’激烈地,壮健迅疾。我为他的美而感叹,那是生命的真正的威严无比。云门禅师的打那僧一掌,便如同一清的打那小孩。
  而外婆是当场见一清打了那小孩,叫止一清:“可以好了!”这又如雪窦禅师的说“且放过一着。”一清的不过是小孩玩耍罢了;虽然也是非常的认真。我们只可以把大人的人事升华而为小孩的认真,不可把小孩的事看做了大人的人事一般。那僧是猜谜式的学问上失败了,但是也可以把这且放过,却来到于最稚幼的猜谜,譬如一个女孩子展两手或匿一手在背后叫你猜,虽然什么事故都没有,你只觉得非常好,那就是了。但是你连连叫止,云门夹手又打那僧一掌。
  且放过一着的话,可以拿一桩事来说:郭家一次有人送来一只椰子,且是碧绿生青好看,底部有两处黑色,也黑得发亮好看。这家惟郭先生吃过椰子,就由郭先生来破,两个女儿二小姐三小姐、和太太和我都在一旁守候着,看爸爸用厨刀把蒂盖处切削,好不容易切出一个洞,望见里边的水了,大家一声欢呼,又忙把玻璃盏摆齐,又拿来一只大玻璃杯。而及至倒出汁水来却是不多,尝了一尝有馊气。原来这椰子的那两处黑色就是坏了的了。大家都惊异的笑起来。郭太太笑道:“馊气的事且放过一边,这椰子已够兴趣了,不见刚才大家都好紧张呵!”那僧虽然馊气,但是已引发了云门禅师的杰作之一。二小姐道:“下次再买一只好的椰子来破。”
  云门禅师此则公案,是以行动打开猜谜式的问题,不是解答。而是走了出来。虽然没有到得第二门造形的学问,但是已从第一门猜谜的学问走了出来了。原来从临济禅师起盛行喝与棒打,就已是露了此中消息。
第五十五则 宗智生死不道
  举:潭州道吾山宗智禅师与弟子渐源至一家吊丧。渐源拍棺云:生邪死邪?师云:生也不道,死也不道。渐源云:为什么不道?师云:不道不道。同至中路,渐源云:和尚快与某甲道,若不道,打和尚去也。师云:打即任打,道是不道。渐源便打。后师迁化,渐源到石霜山庆诸禅师处,举似前话,石霜云:不道不道。渐源于言下有省。渐源一日将锹子于法堂上从东过西,从西过东。石霜云:作什么?渐源云:觅先师灵骨。石霜云:洪波浩渺,白浪滔天,觅什么先师灵骨。(雪窦禅师着语云:苍天苍天!)渐源云:正好着力。
  (太原孚上座云:先师灵骨尚在。)
  生死的问题在印度佛教里是已悟彻了的问题,禅宗何以还要问生邪死邪?因为禅宗有个根本想法与印度佛教的不同。禅宗的是,死生问题生出思想来,而不能以思想去处理死生问题,若没有死生,则亦没有了思想。思想是言语边事,死生却不是言语边事。故曰:“不道不道。”
  死生边上事是惟有以死生来了。后半洪波浩渺一段,是一首壮阔的诗。凡好诗必有好思想,但非以理论来写,而是以诗来写。可是说明诗,却要以理论。而宗智禅师迁化后,是不但在言语边上事之外,亦更在死生边上事之外了,渐源又何处可求先师灵骨?雪窦颂曰:可比达摩的‘只履西归曾失却’。而圜悟于此作了有力的一翻。曰:只履留在这里。所以禅宗又肯定现实。
第五十六则 钦山一镞破三关
  举:良禅客问温州钦山文邃禅师:一镞破三关时如何?山云:放出关中主看。良云:恁么则知过必改。山云:更待何时?:良云:好箭放不着所在。便出。
  山云:且来阇黎。良回首,山把住云:一镞破三关即且止,试与钦山发箭看。良拟议,山打七棒,云:且听这汉疑三十年。
  此则公案是讲格物。格物不是格物的形,要格物的象。象是物的法姿。万物有象有形。八卦是物之象,天地日月山川草木人物则是物之形。形之类众,而在形背后之象则简。象虚而形实,如乾坤是象,天地是形。乾象通于圆、天、君、文、龙、马等形。常时我们看花。花是形,然而对花如对美人,见花如见我身,则是形背后的象了。形虽各异,象有可以相通。所以譬如绘画,是要通过画花之形,而画到了形背后之象,则画此一花亦即是画了万物了。诗文亦是如此,写一个题材,可以亦即是写到了人间万事。
  银河是形,其背后还是有着象。形可以知识来对处,象则惟可以悟识来感知。今虽火箭到达得火星,但只识得了火星的形,识不得火星背后的象。钦山禅师说的关中主即是这象。火星的象,火箭放不着所在。
  雪窦禅师颂曰:
  可怜一镞破三关,的的分明箭后头。
  君不见,玄沙有言兮,大丈夫先天为心祖。
  求形是后天的致知,求象是先天的格物。你若不知象,莫说一镞破三关,便是把原子核都击破了,亦是找不着真正的对象,到头自己也发生疑惑,不知所为何来。
  但是画花背后的象,亦是要通过形,要用到画笔的,所以钦山禅师叫良禅客:你试发箭看。箭就是可比这画笔。良禅客却不明白他的意思,所以被打七棒,曰:且让他去疑。可是如今的世界形势已没有三十年可以让你去疑了。
  形是无常的,靠不住的。好的诗文书画音乐器物等造形的永生,乃是在其背后的象。卦爻是象,不随形以俱灭,数亦是象,所以数亦不灭。
第五十七则 赵州什么处是拣择
  举:僧问赵州从谂禅师:至道无难,唯嫌拣择,如何是不拣择?赵州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僧云:此犹是拣择。赵州云:田库奴,什么处是拣择?僧无语。
  ‘天上天下,惟我独尊’,赵州禅师称此语,意思是说万物一一皆是绝对的。万物皆有我,此我字是一一物之存在。那僧听了不懂,却不知自己去细想想,即刻表示不以为然,说道:此犹是拣择。他是把唯我独尊这句话解释作我比谁都尊,有比较岂不是拣择?但是赵州禅师不许他有作这样的说明的机会,只听了他说此犹是选择一句,就当场喝止:什么处是拣择?那僧只得无语了。
  依现代的教育法,是赵州禅师不民主。但赵州禅师的才是真的教育方法。大法难闻,如来难逢,先要知道法庄严,师庄严,那僧听到师的教示不懂,也不晓得把来肚里过一过,轻易发问反拨,那态度先已不好。
  所以雪窦禅师颂曰:
    似海之深,如山之固。
    蚊虻弄空里猛风,蝼蚁撼于铁柱。
    拣兮择兮,当轩布鼓。
  现在学校里惟数学科的学生少发问,多是自己去想。如文史学政治学经济学科的学生,就不知自己去想,却先来发问反拨。中国向来经史子集的学问,原来是海样深阔,山样不动的,现在的文化人尚未去读,先已纷纷来异论反论。似稻田里一阵蚱蜢的风雨声。又似蚂蚁撼石柱,蚂蚁的阵势移动,致人错觉,以为倒是石柱在移动了。你们议论拣择与不拣择,且听‘蓬蓬蓬!’赵州观音院又在击大鼓,从谂禅师要升座说法了。然而不是为你们这班文化人的。
  现在是要再建中国的经学史学与文学,至少要如数学的尊严。同时再建一般学问的教学法。都要使学生知道少发问反拨,多去自己思想。
第五十八则 赵州五年分疏不下
  举:僧问赵州禅师: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是时人窠窟否?赵州云:曾有人问我,直得五年分疏不下。
  碧岩录第二则已是赵州无拣择,今第五十七、五十八、五十九、三节又来讲这个,然而并不是重复。第二则是讲的对信心铭的翻案,而这里的三则即是讲的学道者的态度。亦即学问的态度。
  凡是好事,最怕列为成例。凡是好语,最怕变为俗套。如‘唯嫌拣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