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犹太人之谜 >

第7部分

犹太人之谜-第7部分

小说: 犹太人之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年之后,希律王死了,巴勒斯但恢复了往昔的平静。约瑟夫妇思念故
乡之情与日俱增,便带着耶稣返回故里。

□精巧的木匠超凡的智者
从埃及返回巴勒斯坦后,耶稣一家便定居在加利利的拿撒勒城。耶稣在
那里度过了自己难忘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父亲仍操木匠旧业,家中又添了四
个弟弟二个妹妹,一家人也还过得平安无事。

耶稣7 岁时,便到附近犹太教礼拜堂附设的学校去读书。牧师拉比教他
们写字、背书、诵读古代巴勒斯坦的历史著作,等等。

在少年耶稣的心里,犹太民族的过去是一部苦难的历史,摩西则是犹太
民族杰出的民族英雄。他立志效法摩西,从异族手中拯救出犹太民族。

眼下犹太人的处境如何呢?希律王家族仍然把持着犹太国的统治大权,
但他们又没有任何值得同胞们尊敬的业绩,而且,犹太国仍然受着罗马总督
的控制,人民对异族的压迫更是极为不满。

就在这时,拿撒勒及其附近地区不断掀起反抗罗马军队的武装斗争。可
是,人民的反抗在罗马帝国军队的镇压下,屡战屡败,带来的是更加沉重的
压迫和剥削。

耶稣不禁想起了在教堂里读过的《圣经》中的一句话:“凡动刀的必死
于刀下”:但是,眼前的情况是,罗马兵用剑征服了犹太人,而犹太人为了
复仇拿着剑去杀罗马兵。为此,耶稣的脑际常常盘桓着这样一些问题:“这
样杀来杀去,胜利了又有什么好处?”“这样做是否违背天主?”“犹太人
中,真的会出现弥赛亚吗?”最初,耶稣常常向他的父亲提出这样的问题。
父亲很为自己年幼的儿子能提出如此深奥的问题感到惊讶,同时也尽自己所


知作些回答。

耶稣12 岁那年,父母在逾越节时带他到耶路撒冷朝拜圣殿。耶稣在朝拜
时发现,那些接受祭品的祭司们态度十分粗暴。后来还得知,大量的祭品都
被他们统统拿走,很多祭司因此成了大富翁。对于这样的事情,他心里总是
不能理解,一直在默默地思考着。

在耶路撒冷逗留的日子里,他常常独自一人走到广场上,去听几位学问
高深的长老讲道。长老们对艰深学理的博学,深深地吸引着这位年仅12 岁的
好学多思的耶稣。他听长老讲《圣经》时,总是坐在长老面前,一边听,一
边问。他提的问题很有深度,长老们惊叹这孩子的聪明和见识,并声称自己
不但没有教给他什么,反而从他身上学到不少东西。

耶稣也是一个勤劳能干的木匠。他常常离开家,到各地去做工。他在外
边认识了好些人,特别是一些社会下层的人民。他了解他们的心理,听到许
多新闻,也受到不少刺激。多年的闯荡和磨炼,教他看透了各种人的意念心
思。

耶稣一边做工,一边用大家易懂的话讲道。村民有困难时,他热心为他
们排忧解难,所以大家都很钦佩他。这样一来,他的名声越来越大,影响也
越来越广。

□耶稣受洗与大彻大悟
耶稣30 岁那年,犹太民族每个人的心灵都受到了一次猛烈的冲击。传说
约旦河畔出现了一位名叫约翰的传道士。他每天向人们高喊:“天国近了,
你们应当悔改,伟大的弥赛亚就要出现了。”

人们最初听到这样的呼唤,兴奋万分,以为上帝要来惩罚剥削压迫他们
的罗马人了。约翰接着说:“不!天主是不分犹太人、罗马人的。唯有正直
的人才能得到宽恕,你们快忏悔吧!天主的审判不分职业高底,不分种族国
籍,做坏事的一律都逃不过。”约翰在布道中,同时也毫不留情地揭露了犹
太教祭司们搜刮信徒们的卑劣手段和腐败不堪的生活。

当时,好多人都为约翰的布道所动心。于是,他们便向约翰请教:“那
我们该怎么办呢?”约翰针对不同的人作出了不同的回答。对一般人,他回
答道:“有两件衣服的,就分给没有衣服的人;食物有余的,就分给没有食
物的人。”对那些税吏,即罗马的走狗们,他回答道:“除了假定的税银,
不能榨取人。”对兵丁们,他则回答道:“不要勒索,不要讹诈;自己有钱
粮,应当知足,不应当硬夺他人的钱财。”

那时耶稣已经30 多岁了。他听说约翰在约旦河上施洗礼,讲未世来临、
新时代将到的道理,心中很是激奋,决心要参加这个宣传悔改与天国的群众
运动。后来,他果然独身南行,前往约旦河。在那里,耶稣与许多人一样,
接受了约翰为之施行的洗礼。

传说耶稣受洗之后,从水中上来,天上的云突然裂开,光洁的阳光照在
耶稣身上,似乎有银白色的鸽子在耶稣的上空飞翔。耶稣本人也感到,自己
得到了一个不可恩议的、心体通明的大觉悟。他觉得,上帝降在他的心中,
像鸽子一般凭空飞下来。他听见有声音对他说:“你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
的。”耶稣从此便认为自己就是上帝的儿子,心中豁然贯通,了无疑惑,脸
上充满了光辉。


□云游布道显现“奇迹”
施洗者约翰在布道中强烈指责罗马帝国的傀儡、犹太国王希律·安提帕
欺压百姓,娶弟媳为妻,罪孽深重。就在耶稣受洗后不久,约翰以谋反罪被
捕。此后,耶稣觉得拯救犹太人乃至全人类的使命该落到自己的肩上了。他
首先回到拿撤勒,一是向年迈的母亲告别,二是在自己家乡首先开始以天主
的名义布道。耶稣传播的宗教在教义、仪式等方面与以前的犹太教有些不同。
为了与犹太教相区别,一般称耶稣的宗教为基督教。

耶稣认为,穷苦人虽然没有机会接受教育,但他们心地善良,容易信任
他人,也不会欺负别人,他们是最靠近夭主的人;而富人与官吏,傲慢无理,
冷酷无情,不反省自己的罪过,是远离天主的一群人。于是,他决定先在穷
苦人当中宣传自己的主张。

他在拿撒勒布道时公开声明,“我要建立一个没有悲哀、没有争执、不
屈服于暴风雨、永久幸福的天堂。”“天国不是只有天上才有,就在附近,
就在每个人的心中。”“不要痛恨仇人,祈求天主原谅作恶多端的人。”耶
稣的这些主张,处境不堪的穷苦人显然容易接受,但同时也极易把他们引入
逆来顺受、不谋反抗、消极等待的被动地位。

为了完成天主赐予的神圣使命,继承施洗者约翰未竟的事业,拯救世上
的不幸之人,耶稣决定离开家乡,到各处传教。尽管他也知道传教的道路上
有不少艰难险阻,但他还是下决心勇往直前,绝不后退。

一天清早,他趁家人熟睡之机偷偷起床,借着星光打了一桶清水洁身,
然后跪在地上作了祈祷,就悄然离家出走了。

到了加利利湖,耶稣结识了渔夫彼得和他的弟弟安德烈。在那里传教时,
耶稣一再向人们讲:“天主的爱不分国籍、善恶,他的爱是平等的。”“神
厌恶形式上的仪式和祭品,神喜欢真诚的心。行为正直,有人性,有道德的
人,才能看到天国。”“心地邪恶的人,即使奉献很多很好的祭品,还是会
惹怒上帝的。”

耶稣的说教在加利利湖一带及其以北地区的影响越来越大。在迦伯农,
就连大家都憎恶的税吏,也热心地跑来听耶稣讲道。有些年轻的税吏,尽管
是为生计,无可奈何地于着受人唾骂的差事,但他们的心理是很不平静的。
他们绝望地以为,天主是不会赦免他们的。

耶稣在传道的过程中,名声越来越大。特别是他那不分贫富、一视同仁
的高风亮节,更是吸引了不少信徒。许多人有愁苦,都愿意向他诉说,甚至
有了疾病,也深信他能妙手回春。

一次他游历归来,回到彼得家,正值波得的岳母得了热病。他一边劝她
服药,一边又从精神上安慰她,结果她的病很快好了。这样,耶稣能包医百
病的风闻也到处传开。

据说当时有一些人,一生病就以为是由于自己行为不正,受到天主的惩
罚,结果精神姜靡,病情也日益加重。对于这种人,耶稣常常从精神上、心
灵上安慰他们,鼓励他们悔改过错,告诉他们天主已经赦兔了他们。这样,
许多得了重病的人奇迹般地好了。于是,许多带有夸张味道的“奇迹”便在
民间传颂开来。有人说,只要耶稣一摸,瞎子就可以复明,麻风病人也会立
即洁净如初。也有人说,即使是垂死的人,只要一经耶稣祈祷,也能好起来。


这位本来就深受人们欢迎与尊敬的耶稣,现在又能施出种种“奇迹”来,
他的声望与地位便更高了。

□十二门徒与山上宝训
到了公元28 年的春夏之交,耶稣的布道活动几乎具有了全民运动的趋
势。很多人尊敬并爱慕耶稣,但是也有不少犹太教的牧师和学者却非常憎恨
他,说他是骗子,是天主的真正敌人。

耶稣觉得,他有必要将教义传授给一些最能理解其奥秘,也最热心于传
道的门徒。他首先选中了加利利湖上的渔失彼得和他的弟弟安德烈。然后又
选了他的表弟雅各和约翰,还有税吏马大,伯赛大的小商人、热心于犹太独
立运动的志士西门,雅勒腓的儿子雅各,还有达太、多马、胖力、巴多罗马
以及毛毯商人犹大,这些人各有特点,各有所长,其中最得意的门徒要算彼
得了。他最多赤诚,最少成见,最有才能,也最能了解耶稣的心意,最能勇
敢地为信仰而冲锋陷阵。

耶稣选定了十二门徒后,心中十分高兴,便在迦伯农附近的山上,对他
们详细谈了自己的主张,叫他们明白教义,去作天国的宣传。他讲道:

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属于他们的;
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要得到安慰;
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土地;
慕义如渴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要得丰足;
怜悯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悯;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为上帝之子;
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得到天国。


这八条训诫,便是有名的“山上宝训”。

随着传教范围的扩大,耶稣的名声也越来越大。这就严重威胁到传统的
犹太教的地位,从而引起了犹太教长老和犹太教中占统治地位的法利赛派的
激烈反对。这些人顽固格守犹太教的古训,对任何有悖于法利赛人传统习惯
的行为都在反对之列,耶稣的活动当然不能幸免。

法利赛人在安息日,要求大家都要休息祈祷,不能做买卖,不能耕作,
不能做饭,不能离家太远,等等。而耶稣在安息日则照常工作,照样参加穷
人的宴会。他还说,在安息日,与其愁眉苦脸地饿肚子,还不如高高兴兴地
吃一顿丰盛的饭。他认为,像犹太教那样,医生在安息日不给病人看病,也
是罪过。

耶稣将税吏马太收为弟子,也使法利赛人十分恼火。因为在他们看来,
税吏便是罪人。另外,耶稣和一些不正经的女人、小偷说话,甚至在一起吃
饭,在法利赛人的眼里,也属于伤风败俗、不守礼规之举。而耶稣则坚持认
为,救世主既然是下来救人的,就不应该抛弃有罪的人,而要帮助他们赎罪,
使他们得救。法利赛人那样做,是只救自己,不救别人,天主是不会喜欢那
些自私者的。

如此看来,耶稣是希望通过创立一种新的宗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