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尤-世界列国国情习俗丛书 >

第8部分

尤-世界列国国情习俗丛书-第8部分

小说: 尤-世界列国国情习俗丛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区不同,因自然条件各异而有不同的特点;而不同的民族也有相同的特点。

前面提到,印度人种很多,民族繁杂,兹就几个主要民族简介如下。

印度斯坦人:有 
1。8亿(1978年),占全国人口的 
28。2%,主要分布在
印度北方邦、中央邦、哈里亚纳邦和拉贾斯坦邦等地。他们的皮肤呈棕褐色。
多数人信奉印度教,部分人信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和耆那教等。大部分
操印地语,少数人说乌尔都语。主要以务农为业,种植水稻、小麦、玉米、
棉花和甘蔗等。少数人在工、矿企业做工。印度斯坦妇女地位较低,婚姻包
办,寡妇改嫁困难。节日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有特殊地位,例如胜利节、洒红
节等,每逢节日,人们不分高低贵贱,唱歌跳舞,纵情欢乐。

孟加拉人:印度的孟加拉人共有 
5600万(1978年),主要分布在西孟
加拉邦、比哈尔邦和奥里萨邦等,操孟加拉语,主要信印度教。孟加拉也流
行种姓制度,但没有其他地方那么明显和严格。主要从事农业,以种植水稻
为主,一般人特别喜欢吃鱼,包括婆罗门种姓的人在内。鱼的种类很多,多
达数百种。爱吃甜食,一种名叫“拉斯古拉”的甜食,不仅驰名全印度,而
且畅销世界。孟加拉人的节日很多,一年 
12个月中有 
14个节日,如杜尔迦
节等。

阿萨姆人:主要分布印度的阿萨姆邦,人口有 
1067万(1978年)。阿
萨姆人的身体里,至今还流着澳大利亚人、柬埔寨人、尼科巴岛人、来自缅
甸北部的阿霍姆人以及西藏人的血液。达罗毗荼人,据说是摩诃婆罗多时代
以前的印度原始民族,他们也迁移到了阿萨姆。13世纪又从缅甸进来了阿豪
马人,征服了原来阿萨姆的各个小王国,建立了阿豪马王国,使阿萨姆人又


增添了新的血液。阿豪马的国王们不但皈依了印度教,而且研究了印度教的
文化、经典、历史和艺术,受到《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两大史诗的
影响。阿豪马人采用了以梵文为主的阿萨姆语,以取代他们原来的语言。信
奉湿婆教。多数从事农业、畜牧业。以大米为主食,尤其喜欢喝茶。

增添了新的血液。阿豪马的国王们不但皈依了印度教,而且研究了印度教的
文化、经典、历史和艺术,受到《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两大史诗的
影响。阿豪马人采用了以梵文为主的阿萨姆语,以取代他们原来的语言。信
奉湿婆教。多数从事农业、畜牧业。以大米为主食,尤其喜欢喝茶。

拉贾斯坦妇女很爱装饰,脖子上戴项链和项圈,耳上戴耳环,鼻上镶鼻
饰,腕上套手镯,足上系脚镯,脚铃等。当他们参加节日庆祝活动时,一个
个打扮得花枝招展,美丽动人。男子注重留胡须,否则被人歧视。胡须是光
荣的象征。

旁遮普人:主要分布在印度的旁遮普邦(和巴基斯坦的旁遮普省),人
口有 7000万(1978年),由雅利安人、塞种人、匈奴人、蒙古人混合而成。
典型的旁遮普人身材魁梧,胸部宽阔,肤色稍浅,略带褐色。大部分操旁遮
普语,其余操印地语和乌尔都语。印度的旁遮普人信锡克教和印度教(巴基
斯坦的旁遮普人信伊斯兰教)。多数人从事农业,少数人从事畜牧业,有的
专门从事各种手工业。

旁遮普人活泼乐观,能歌善舞,他们的民歌和民间舞蹈在印度享有盛名。

古吉拉特人:主要分布在古吉拉特邦,在该邦占该族人数的。。 90%,其次
在其邻邦,如马哈拉施特拉邦等也有少量分布。人口有。。 3330万(1978年),
一般认为是由雅利安人、达罗毗荼人、塞种人等混血而成。操古吉拉特语,
多数人信仰印度教,少数人信伊斯兰教、耆那教等。主要从事农业,但有些
人善于经商,各种手工业比较发达。

古吉拉特人大多食素,爱用辣椒等调料。城市居民以面饼、米饭和油煎
饼为主,农村以高粱为主。他们对奶油、豆粉、甜食和脆薄饼颇感兴趣。

古吉拉特人的节日很多,最大的节日是灯节。灯节是他们欢迎财神的光
明节,目的是招财进宝,请吉求安。过节时,万家灯火,一片辉煌。

泰卢固人:又称安得拉人,人口 5450万,占全国人口的8。5%,主要分
布在安得拉邦,以及卡纳塔克邦和泰米尔纳德的部分地区。关于安得拉人的
来历有着种种不同的说法,有些学者认为,他们属于雅利安人;另一些学者
不同意这种说法。在《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两大史诗中,称他们为
达罗毗荼人。在阿育王石柱铭文里,凡提到安得拉人的地方,也提到了“普
林达人”,但没有肯定他们是哪个王国的人。在《梨俱吠陀》的《爱达罗梵
书》里说,安得拉人是众友仙人的后代。据说他受到父亲的诅咒后,迁居到
温蒂亚(文底耶)山南部,在那里,同当地的达西安族妇女结了婚,他们的
子孙后代便是安得拉人,这就是说,安得拉人是雅利安人和达罗毗荼人的混
血种。看来,最早的安得拉人要么是一些脱离了雅利安族或者不得不放弃雅
利安族而加入达罗毗荼族的原雅利安人;要么就是一些跟雅利安人混合后脱
离了其他达罗毗荼族的达罗毗荼人。泰米尔语《往世书》称他们是达罗毗荼
地区以外的人。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一书中谈到。。 7世纪的安得拉人时曾这
样写道:“貌黧黑’性猛烈,好学艺。”

今天的安得拉人中,除一些土著人仍保留着原来的纯血统外,其余都是
混血种,他们的另一个特点是,外貌既不明显地像北方人,也不明显地像南


方人,似乎既有雅利安、达罗毗荼人的特点,也有蒙古人种的特点。一般身
材高大魁梧,臂膀粗壮结实,肤色多种多样,深黑色、棕色或浅灰色等都有。
安得拉人大都信仰印度教,其次是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印度教徒特别注重婚
事,认为结婚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结婚一般限于同种姓内进行。同外种姓
结婚的寥寥无几。有些种姓禁止家族内通婚,特别是婆罗门种姓更是如此。
以前盛行童婚,现已改变了这种陋习,童婚公认是非法的。

方人,似乎既有雅利安、达罗毗荼人的特点,也有蒙古人种的特点。一般身
材高大魁梧,臂膀粗壮结实,肤色多种多样,深黑色、棕色或浅灰色等都有。
安得拉人大都信仰印度教,其次是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印度教徒特别注重婚
事,认为结婚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结婚一般限于同种姓内进行。同外种姓
结婚的寥寥无几。有些种姓禁止家族内通婚,特别是婆罗门种姓更是如此。
以前盛行童婚,现已改变了这种陋习,童婚公认是非法的。

安得拉人不大习惯吃糖和甜食,很喜欢喝茶。旦巴古(即烟草)也是安
得拉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奥里萨人:325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 
5。1%,主要分布在印度的奥里萨
邦。奥里萨人系原始达罗毗荼人与雅利安人的混血后裔,身材较矮,肤色较
黑。

早在公元前 
5世纪左右,雅利安人开始从印度北部大批涌入,并定居奥
里萨地区,这就是奥里萨邦历史上所说的雅利安人和达罗毗荼人在民族和文
化上的大融合时代。

在雅利安人进入奥里萨以前,奥里萨的本地居民是奥特拉人,古代梵语
文献中对奥特拉人中的夏瓦尔、孔德、甘特、盖瓦尔德等族都有记载,不过
往往把他们说成是令人憎恶的半人半兽类,对他们使用了魔、妖、怪、精、
夜叉、食人者等贬词。《毗湿奴往世书》里说,“夏瓦尔人是个子矮小、塌
鼻子、墨黑皮肤、红眼妖怪。”《爱达罗梵》里说他们“大肚皮,两耳下垂,
面如魔鬼”。有的梵语古籍中,说他们是“住在国境边的民族”。这说明奥
里萨的原始居民曾坚决抗击过雅利安人的入侵,同雅利安人进行过长期战
争,所以雅利安人憎恨他们,使用了难听字眼。奥里萨人大多信印度教,奥
里萨一向被誉为印度教之乡,素有印度教圣地之称。这里虽有种姓制度,但
不太严格,各种姓都可进庙敬神,共同分享神前的供物。这点与其他邻邦有
所区别。另外,从职业上也难于区分种姓的高低,因为低种姓可以升为高种
姓,高种姓也可以降为低种姓,这主要取决于其经济状况。

奥里萨人一般性格直率,勤劳本分,待人接物彬彬有礼,素有天真无邪
之誉。

他们以米饭为主食,副食为鱼虾、豆制品和各种蔬菜。

奥里萨人的衣着简单朴素,通常只穿一件圆领长衫,缠一条围裤,或者
仅仅缠一条围裤,然后在头上或肩上披一块布单,一些穷人几乎处于半裸体
状态。农村妇女喜欢首饰,城市妇女多戴耳环。

马拉提人:有 
5100万人(1978年),占全国人口的 
8%。主要分布在马
哈拉施特拉邦。在古吉拉特邦和中央邦也有分布。马拉提人是印度雅利安人、
达罗毗荼人和古希腊人的混合种,他们来自中亚地区。到这里后,有的皈依
了印度教,有的改信了佛教。现在的马拉提人中,还混杂着很多拉吉普特人、
古吉尔人和阿黑尔人这样一些后来的种族。

据文献记载,马拉提人的古代文化属于住在北印度的雅利安人文化。他
们的生活方式和经济制度同雅利安人一样,他们的艺术、风习和节日也同样
受北印度的雅利安人的影响。

马拉提人喜欢摔跤,还善于打板球、曲棍球和羽毛球。

马拉提男子喜欢穿肩上钉扣、领口镶边的圆领上衣;下身缠围裤,上身


穿衬衫的人很少。不少男子喜欢留一种叫“马拉哈塔式”的直立胡。这种胡
须式样至今在军人中盛行。马拉提女子的服装别具一格:上身着短式紧身衣,
再全身缠一块八米长的纱丽。一般来说,马拉提妇女能吃苦,很勤劳。

穿衬衫的人很少。不少男子喜欢留一种叫“马拉哈塔式”的直立胡。这种胡
须式样至今在军人中盛行。马拉提女子的服装别具一格:上身着短式紧身衣,
再全身缠一块八米长的纱丽。一般来说,马拉提妇女能吃苦,很勤劳。

马拉提人的节日名目繁多,内容丰富多彩。其中耶乃希节和胜利节是他
们的最大节日。

除上述主要民族外,印度还有不少部落民族,有人称他们为森林民族,
有人称他们为原始民族,有人称他们为表列部落等等。顾名思义,他们现在
还比较落后,处在落后的社会发展阶段,社会风俗千奇百怪,在不同程度上
还保持着原始文明。这为了解和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史提供了条件。因此,自
18世纪中叶以来,印度的部落民族一直引起印度和国外人类学家的重视。

印度的部落民共分几支?有多少人?对此说法不一。有的认为共有 
314
个部落,有的认为共有 
427个。据印度宪法记载,印度共有 
550多个部落,
当然有的认为比这更多。人口在 
5380万人以上。他们信仰各种宗教。印度教
徒占 
89。4%,基督教徒占 
5。5%,佛教徒占 
0。34%,穆斯林占 
0。2%,其他
教徒占 
4。53%。

从人数来说,贡德、桑塔尔、皮尔、吴朗沃、孔德和蒙达等土著部落人
数最多,安德曼人的人数最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