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后期宗教史-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化的第一步。法国殖民当局虽然为这种进程制造种种障碍,但越南教会的本
地化进程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菲律宾素有“亚洲唯一的天主教国家”之称,早在1905年它就有了自己
的第一位主教,1943年有了第一位总主教,然而它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也面
临着脱离西班牙殖民教会主宰而实现本土化的问题。
非洲天主教会的本地化进程开始得较晚,1928年在贝宁祝圣了第一位非
洲籍神父,而到了1939年10月29日,才有两名非洲人接受教皇庇护十一世
的主教祝圣礼。
埃塞俄比亚在塞拉西皇帝 (于1930年11月2日登基)统治期间,天主
教各修会以各种方式再次进入埃塞俄比亚,并曾经一度赢得了一定的地位。
1935年10月,意大利不宣而战,入侵埃塞俄比亚并于1936年5月占领首都
亚的斯亚贝巴,塞拉西被迫流亡英国。随后,意大利把埃塞俄比亚、厄立特
里亚和意属索马里合并为“意属东非帝国”,天主教被确立为帝国的官方宗
教,非意大利籍的传教士被驱逐出境。1941年,意大利占领军向埃塞俄比亚
抵抗部队和盟军投降,塞拉西于同年5月5日返回埃塞俄比亚继续执政,天
主教会的特权随之被取缔。
本世纪初,大洋洲天主教会的发展是令人注目的。1929年在澳大利亚举
行了一次国际圣体大会。1937年9月4日至12日在悉尼召开的澳大利亚和
新西兰天主教会第四届理事会年会讨论了《天主教会法典》的贯彻及更加统
一规范的牧养传教方法等问题,然而天主教仍不是澳大利亚的主要宗教,1947
年澳大利亚天主教徒只占人口的 21%。新西兰天主教在国内的影响不是很
大,天主教徒在1926年占人口的12。9%,在新西兰基督教会中列第三位。
… Page 24…
三、基督教新教
1。欧美的基督教新教神学思潮
(1)自由主义神学
自由主义神学盛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初,是对西方影响最大的
神学思潮。作为现代基督教的一种神学思潮,它主张基督教的形式以及对教
义的阐释应该适应历史与科学的发展,适应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氛围,基督教
神学教义应按照现代科学世界观对基督教的启示重新解释,极力调和宗教思
想与现代知识的矛盾。它相信理性和经验的权威,认为一切信仰都应接受理
性和经验的检验,当然也包括宗教信仰。它强调上帝的内在性,认为上帝寓
于现实之中,而不是高于现实世界的超然物,因而宣称通过社会福音,“上
帝之国”可以在地上实现。欧洲自由主义神学的主要代表是德国新教神学家
里奇尔和哈纳克 (1851—1930)。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自由主义神学在
欧洲逐渐走向衰落,让位于“危机神学”。然而它在美国得以继续发展,因
为美国没有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危机的打击。它在美国的发展受到美国流行
的实用主义思潮的极大影响,强调现实经验,因而被称为“现实主义自由派
神学”,代表人物之一是富司迪 (1878—1969)。富司迪于两次世界大战期
间是纽约协和神学院实用神学教授,主要著作有《完人模范》、《服务的意
义》和《理解圣经指南》等。
美国自由主义神学的主要成员大部分集中在芝加哥大学神学院,因而又
被称为“芝加哥学派”,其代表人物包括马修斯(1863—1949)和麦金托什
(1877—1948)。麦金托什是最著名的经验主义自由派神学家。他出生于加
拿大,1916年至1932年担任耶鲁大学教授,1920年至1938年担任耶鲁大学
研究生院宗教系主任,1933年至1942年担任耶鲁大学神学院神学与宗教哲
学教授。著作颇丰,主要有《交战世界中的上帝》、《神学作为一种经验科
学》、《基督教的合理性》、《宗教实在论》、《社会宗教》和《关于上帝
的沉思》等。四五十年代,自由主义神学由于受到新正统神学和保守主义神
学的夹击,同时又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政治和经济危机的影响,逐渐走向衰
落。
(2)保守主义神学又称基要主义神学,它与自由主义神学相对立
该派神学强调《圣经》的绝对权威性和可信性,强调信徒个人的重生,
认为只有通过个人道德生活的纯洁和对上帝的虔诚信仰,通过对基督的信
赖,才能获得最后的救赎。该派最著名的代表是格雷沙姆·马琴(1881—
1937),他被自由主义神学家指责为基要主义者,他的著作《基督由圣母所
生》捍卫了保守主义神学的主要教义。1910—1915年间,以托里(1856—
1928)为首的一部分美国极端保守派神学家陆续编写出版了12本由一些论文
组成的小册子,系统地阐述了保守主义的神学思想。小册子中的论文由英美
一些持有归正派、前千僖年派及圣洁派神学观点的保守人士编写,主要在圣
经权威与真实性、基督论及福音主义等方面批驳自由主义观点,维护保守派
基督教。这些小册子发行量很大,主要向美国中下层基督教徒免费散发,因
此基要主义神学很快在美国社会掀起了“信仰复兴”运动。这些小册子总称
为《基本要道》,因而保守主义神学在美国又称基要主义神学。该派神学在
… Page 25…
美国基督教新教福音派教会中影响很大。
(3)新正统神学
该派神学也是受现代主义影响而产生的神学思潮,它介于自由主义和保
守主义神学之间,曾盛行于本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期间。由于它生逢世界
性经济大萧条和世界大战的危机,所以又被称为“危机神学”或“辩证神学”。
该派神学主张用《圣经》和基督教正统神学的传统规范来阐释教义,但它又
继承了自由主义神学的现实主义内容,因而又被称为“新自由主义神学”。
它既反对保守主义神学拘泥于《圣经》词句的观点,也反对自由主义神学对
《圣经》的批判性研究,而坚持肯定《圣经》的统一性、权威性和基督教信
仰的唯一性,用基督教的正统信仰来解释现代社会所出现的各种新问题。
该派的创始人是瑞士加尔文宗神学家卡尔·巴特 (1886—1968)。他出
生于瑞士的巴塞尔,曾在伯尔尼、柏林、符腾堡和马尔堡等大学学习,深受
自由主义神学的影响。后来曾在戈廷根、敏斯特和波恩教授神学。1933年希
特勒上台后,他因反对德国纳粹而于1935年被驱逐出德国而回到巴塞尔,直
到1962年退休。他的代表作《注释》(1919年)对欧洲基督教神
学影响极大,此书也奠定了新正统神学的基础。该派神学的另一著名代表是
布鲁内尔 (1889—1966),他认为启示神学是唯一的神学,反对把神学人文
主义化和自由主义化,他的代表作是《基督教和文化》。新正统神学传入美
国后曾一度取得基督教神学的统治地位,其代表人物有尼布尔(1894—1970)
和保罗·蒂利希 (1886—1965)。尼布尔的代表作《道德的个人和不道德的
社会》,批评了自由主义神学,同时又对社会中的不道德现象进行了抨击。
蒂利希的代表作《系统神学》受到存在主义的较大影响,他既坚持马丁·路
德的传统教义,又主张结合时代阐释神学。
2。欧美的基督教新教
(1)欧洲的新教
北欧国家如瑞典、挪威、芬兰、丹麦和冰岛等,都是以新教为主要宗教
的国家。新教路德宗是这些国家的官方教会。芬兰1923年的《宗教自由法》
规定,芬兰路德福音教会的最高权力归芬兰政府,芬兰教会作为民族教会在
芬兰国家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
1919年,英国国教会成立教会大会,作为国教会的最高行政机构,下设
坎特怕雷大主教区立法会议和约克大主教区立法会议。在1922年至1935年
间,英国圣公宗的圣品相继得到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府和另外几个正教会有
条件的承认。1942年,英国教会联合会成立。
瑞士的新教以归正宗为主,瑞士新教教会联合会成立于1920年。法国新
教以加尔文字和路德宗为主,卫理公会、公理会和两个归正派教会于 1938
年联合组成法国归正会,是法国最大的新教教会。
德国福音教会是德国最大的新教教会,它是由路德宗教会和加尔文宗教
会联合组成的。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后,德国人的精神随之崩溃,
对一切都失去了信赖,包括对教会,因而大批人离开新教教会。巴特的“危
机神学”即是这种危机和失落的反映,但又加剧了这种情绪。希特勒上台后
试图把国家社会主义政治理论用于宗教方面,组成德国国家基督教会。他通
… Page 26…
过立法手段使德国28个州的新教教会一体化。1933年7月在德国新教教会
丑名昭著的选举会议上,德国国家基督教会派获胜,从此以后,大部分德国
新教教会成为国家教会,为纳粹德国效劳,而基督教青年组织被并入希特勒
的纳粹青年运动。希特勒还干涉教会事务,任命缪勒为新改组的德国福音教
会的帝国主教。
一些不愿意参加国家教会的新教教会和神学家组成新的教会,如涅姆勒
领导的一部分牧师以及受著名神学家巴特和他的神学影响的一些神学家。这
些人联合组成“忏悔社团”,后来发展为“忏悔教会”。其领导人于1934
年5月在巴门召开第一届会议并发表神学声明,声称只有自己是德国福音教
会的真正代表。声明包括六条“福音真理”,抨击了关于教会作为国家机构
的一个部门应该担负国家的职责的观点。它指出了存在于德国教会和社会中
根深蒂固的错误:把个人的信念寄托在现实生命上而不是寄托在上帝的恩宠
之上;从历史、理性和欲望中寻求上帝的真言而不是通过作为上帝真言的耶
稣基督,除了《圣经》再没有其他的启示。因而挑起了关于真假教会的争论。
帝国政府利用行政手段打击“忏悔教会”,包括解除巴特的波恩大学神学教
授职务并把他驱逐回他的老家巴塞尔、逮捕涅姆勒以及禁止神学教育等。然
而,“忏悔教会”在欧洲其他国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西班牙最大的新教福音派联合组织“西班牙福音教会”采纳加尔文宗荷
尔维特信纲,采用长老制教政体制。它于1919年同西班牙政府签定“合作协
议”,范围涉及教产税收、职业传教、宗教教育等有关福音教会同政府之间
关系,共13条。
捷克斯洛伐克胡斯派教会是捷克斯洛伐克除了天主教会以外的最大教
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