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穿越架空电子书 > 农女的田园生活 >

第68部分

农女的田园生活-第68部分

小说: 农女的田园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天看到那么多的学子,又对着这满塘的荷花,他诗兴大发,毕竟当初他也是科举出身,特别爱吟诗作赋,还许诺谁要是得了第一,就种种有赏。

有了冯太爷这话,众人就向打了鸡血一样。

苏菱知道他们今天是吟诗大会,也早早的让人备下了笔墨纸砚,这会正是赶上用场了。

众人看着这满塘的荷花,或粉红,或玉白,从碧波中婷婷擎出水面,迎风婆娑,轻盈袅娜,有如凌波仙子般娇美。它粉面含春,清丽放爽,郁香弥远,盈人衣袖,令人心醉神怡,快意无涯!

若漫步在叠绿堆翠的荷塘边,映入眼帘的是一朵朵玉蕾吐艳的花朵,粉荷垂露,盈盈欲滴;白荷带雨,皎皎无瑕;怒放的,嫩蕊摇黄;含苞的,娇羞欲语。再加上绿盖叠翠,青盘滚珠,好一幅迷人的景色。

冯太爷说话完毕,众人只等得上前大显身手。

苏东作为主人,肯定是他第一个上前吟作的了,只见他提起笔,大笔一挥,就念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就让人感受到这一大片荷花壮美的景象,也能让人感受到,在风中,它绿波翻腾,清香四溢的样子。

苏东的字并没有大家的气势磅礴,有的只是稳重,或许这和他自小生长的环境有关吧!

冯太爷拿起那已经干了的笔墨一看,直呼,“好,好,好一个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真真是将这一塘的荷花描写的栩栩如生。”

而黄源泉相中了荷花的孤高,说:“池中所以绿,待我放红光。”这是苏菱如何也想不到的,看他的外表,苏菱就觉得这人不太靠谱,没想到内心竟然如此高洁。

李林甫看到的是“荷塘半日染来红,瘦尽金石昨夜风”的憔悴。

罗庆则赞美它“三秋庭绿尽迎香,唯有荷花守红死”的骨气。

还有人觉得它好玩,“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也有人感悟它率直,“唯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更有甚者,看到这飘香的荷花,为它的周边环境不洁而不平:“下有青泥污,馨香无不全,上有红尘扑,颜色不得鲜”。

当然了,这些都是在这其中写的比较好的,冯太爷说的有赏其实赏的也不是特别名贵的,只不过是没人一套笔墨纸砚罢了。毕竟他每个月的俸禄也就那么多,除了养家糊口外,能拿出来的也没多少,一人一套笔墨纸砚也是下了大本的了。

------题外话------

我错了,说好的中午更的,但是我看小说看过头,对不起!

一百一十四章 暴雨

赏荷吟诗会过后,见冯太爷也来了,苏母自然得张罗着上几桌席面,好在现在有了刘婶帮忙,要不她一个怀着身孕该如何忙活啊!

这次的赏荷宴村里的人都有前来观看,以来是村里基本上是没有都过书,就想见识一下读书人的风采,那些打算将自己家里的小孩送去读书的也借此鼓励自己家的小孩一定要努力,将来要想某某一样出色云云的。

苏勤觉得这是一个机会,连镇太爷都来了,自己要是不去的话就说不过去,(其实人家还真没把你当个人物,别把自己看得太重,你去不去和人家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因此很是喜气洋洋的换上了新衣服,就想着拍冯太爷的马屁。

没想到这冯太爷也是个人精,知道苏父一家和老宅不太亲近,而且对于苏勤这样的人他也没有舀交往的心,所以对于苏勤的各种献殷勤都视而不见。

苏勤气得那是一个胃疼,不过这气他不敢对着冯太爷发,只能是偶尔的挖苦一下苏父,但是见没人搭理他,也自觉无趣。

宴席之间,冯太爷对于苏父推广地瓜的事那是大大的夸赞,也表扬了村长,说他这村长当得好,就应该这样领着村民致富,还表示如果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到衙门找他,他会尽最大努力帮忙的。

要说这冯太爷也确实是个好官,自从中举后,被分配到了这么一个地方,他也没有怨言,勤勤恳恳的干着,对于百姓也算是爱戴有加了,但是也是因为他这么一个倔脾气,对于上司硬是不懂的逢迎,所以都四十来了,官职还一直停在原地,所以他才想要一个大的功绩,能够让他更上一级功绩,现在苏菱推广的地瓜正好给了他这个机会,所以他才会对花溪村如此的关注。

要说他全是为了百姓那也不尽然,毕竟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吗!但是在苏菱看来这也已经算好的了,只是他没有像其他官吏一样贪污受贿。

宴席自然是宾主尽欢了,宴席过后,冯太也就领着人走了,陈大人也起身告辞,对于苏东又是一番赞叹,夸奖他不只是心思敏捷,还文采出众,又连连赞叹道苏父生了个好儿子,搞得苏东还一头雾水呢!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和这位陈大人那么熟悉了,不过这话他当然不会当面问出来,只能是过后再问苏菱了。

苏菱也绝对想不到就因为这样的一场赏荷诗会,他们家的荷塘想在可谓是远近闻名了,前来观赏的游人络绎不绝,从中也推动了莲藕的出售,她家的莲藕还没有成熟,前来订购的人已经是很多了。

自此以后花溪村更是会举办一年一度的赏荷诗会,花溪村也因此而闻名。而花溪村里苏家所盛产的莲藕更是出名,连带着苏家以后卖的东西都特别的有口碑,特别是在以后的这几年,苏菱家受到奖赏后,此时先暂且不提。

夏天,暴雨那是经常有的事。

一场暴雨连下了两天,花溪村门前的小河发水了。

发水,并不是那种会造成灾难的大洪水,庄户人家的孩子甚至将发水当做一件好玩的事,只要雨下的没那么大了,小孩子们就往往跑出门来,跑到小河边,欢呼着观看发水的情形。甚至有的大人,也爱凑这个热闹。

当然,也有的庄稼把式是本着很正经、严肃的心意来看发水的。

据说,花溪村这里是一块宝地,在人们的记忆中,除了那一次大旱造成的饥荒之外,就没有过别的灾难。而那次的旱灾,是席卷全国的,比较而言,花溪村这里还算是灾情比较轻微的。真的因为那次旱灾死去的人并不多。

而那些死去的人,几乎没有是直接饿死的,而多是因为饥饿,吃了不该吃的东西,或者是因为饥饿,抵抗力下降,引发了别的疾病而死的。

花溪村这里,从来没有过洪灾。这也是为什么之前苏菱将自己的新屋建那么高的石角,苏父会被苏爷爷骂的原因。

他觉得苏菱这孩子就是想太多,他在花溪村呆了一辈子了,都没有过洪灾,现在这样子建不是花冤枉钱么?

即便如此,那些老庄稼把式还是担心。他们会因为雨水太多,而影响庄稼的收成,或者因为发水发的太大,而让临近河道的农田被冲毁、庄稼被水淹。

而小孩子们可没想那么长远,他们就是爱看发水那浪涛滚滚的情形,并且幻想着等雨停了,河水稳定下来,就可以到深水的地方游水玩了。

而苏菱家,即便是雨下的极大的时候,苏父就连着往河边跑了好几次,甚至半夜起来,还要到河边去看看。他是担心自家的鱼塘和荷塘,怕河水发的太大,冲入鱼塘和荷塘中。荷塘还稍微好一点,就怕河水将鱼塘里已经长大的鱼给冲走了。

好在,鱼塘、荷塘与河道之间有一段距离,而且他们修筑的河堤足够坚固、足够高,河水虽然涨起来老高,却还没有超过河堤。

半天,等着雨稍微小了一点的时候,苏菱也跑出来,跟她一起出来的还有苏荷、丫丫还有刘老汉的小孙子刘福。

几个孩子,一人披了一件蓑衣。不是她们不想打伞,而是怕一会雨又大起来,再刮风,油纸伞根本就承受不住。蓑衣虽然累赘、难看,披在身上也不怎么舒服,但是却实用。

出了门苏荷就开始蹦跳起来了。

一路笑闹着走到河边,站在河堤上,苏菱不由得发出一声惊叹。

看惯了的小河变模样了,原本清澈、水流和缓的江水如今变得浊浪滔滔,江面上还飘着些树枝等杂物,想来是从上游冲刷下来的。小江的体积也增大了,水面离着修筑的河堤顶面只有大约半尺的距离,偶尔一个大点的浪头扑过来,就有江水飞溅到了堤岸上。

“好大的水啊!”苏荷大叫道。

苏菱也有所感概,还好没有造成灾害!真是万幸之中。

俗话说是水火无情,水和火,都是可怕的,但是谁也无法否认,它们同时也是美丽的,具有着极大的魔魅,尤其是对人类来说。几乎每个人在小的时候,都有玩火、或者玩水的经历,即便被大人们谆谆告诫,那是危险的,不能碰,但是小孩子就是难以抗拒那种吸引力。

美丽而危险的东西,往往都对人类有着莫大的吸引力。就如同眼前发水的河流,虽然江水浑浊,但是那浪涛滚滚的样子,也别有一番魅力。

苏菱朝上游望去,先看到的是官道跨越江的石桥。那座桥是一座漫水桥,江水早已经淹没了桥面,只能通过观察那一道略有差异的水波,才能判断出桥的所在。

再往上游,因为没有修筑河堤的缘故,河面被冲刷的极宽。河岸上三三两两的是村里的小孩。大家都卷着裤腿,有的小孩头顶上只戴了草帽,有的甚至光着头,既没有撑伞。身上也没有披蓑衣,任由稀稀落落的雨点打在头上、身上。甚至有胆子大的小孩还下了水,在试江水的深浅。

花溪村方圆百里。都没有大的江河,孩子们只能透过发了水的江,来略微领略一下大江东去的风姿。

苏菱收回视线,低了头,看着江面的某一处不动。只一会的工夫,苏菱就感觉到河水静止了,而她却动了起来。

苏菱暗笑了笑。就抬起头。像刚才那样,要是再坚持一会,她非晕了不可。而这种小游戏,也是庄户人家的孩子们爱玩的。有的时候,他们还会聚集在一起。站在江里,比赛谁坚持的时间最长。还有一种游戏就是在水上打水漂,用石子漂的,看谁能打得多,苏菱一个人无聊时,晚饭过后也会带着苏荷他们几个出来玩的游戏。

这样简单的游戏,他们能玩上大半天,一点也不会厌倦,反而十分自得其乐。

“咱爹回来了。”这个时候,苏荷就冲着河对面喊了一声爹。

苏菱顺着苏荷的目光看过去。就看见苏父头上戴着草帽,正在河对面,沿着河堤朝官道上的漫水桥走过去。

刚才雨一开始变小,苏父就出来了,带着几个长工去查看鱼塘和荷塘。鱼塘和荷塘里也涨了水,他们就趁着这会工夫。用水桶往外舀水,虽然因为有堤岸,不怕江水冲淹了鱼塘和荷塘,也还怕荷塘和鱼塘里的水外溢,让里面的鱼游了出来。

苏父这是刚干完活,正往家里走。

江的对岸,鱼塘和荷塘里的水几乎涨满了,水面也变得混浊了一些。鱼塘里的情形在这里是看不清的,但是荷塘那边的情形却可以清楚地看见。

许多荷叶和荷花被淹了,还有的被风雨打断,不过情况看来并不是很严重,那里依旧有几个长工在用水桶往外舀水。

这个时候,苏父通过漫水桥趟着水走回来了。

“爹,咋样?”苏菱忙迎上去,问道。

“应该是没事。”苏父说道。

苏菱打量了一眼苏父的表情,就相信了,同时也松了一口气。

几个人就往家里走。

------题外话------

会有二更的!亲,票票支持吧!

一百一十五章 雨过天晴(二更求票票)

苏父说他刚才跟两个管鱼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