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戏说八字---占星算术普及版 >

第12部分

戏说八字---占星算术普及版-第12部分

小说: 戏说八字---占星算术普及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铜铁锡,铅铝锑钨锰”等等。木不单是树木,而是泛指草木藤竹藓藻等一切植物。水不单指江河湖海、溪塘井池之水,泛指一切液体,包括冰雪雾露以及动物身上的血、奶、汗、尿等等。火不单指火焰之火,包括太阳及灯火之热力,还有暗燃的炭。土也不单指泥土田地之土,还包括了沙、石、灰(如草木烧过剩下的灰也归入土类)、尘等物。古籍《尚书。洪范》中载有:“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意思是说,向下流动的、潮润的是水,向上炎热的是火,曲曲直直又枝枝叉叉生长的植物是木,能够锤圆打扁(变革)的是金,能种植出庄稼植物的是土。
  古人的五行划分和设立,是将万物看成是由金、木、水、火、土五大物质,按一定的比例组合而构成。这五大基本物质在万物中,既分立又混合,而且还在不断的运动着、变化着,这才创造出如此之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因此,古人认为,世界万物不可避免地,被赋有这五种基本物质的内在特质。而五行之间有着彼此依存,又相互制约的相关关系。在自然界中,则表现为一种物体受益于别的物体特质而得到促进;同时,这物体本身的特质,又对其他物体产生约束的关系,最终影响着由这些林林总总构成的事物总气质。这些基本物质的种种运动和变化,古人用相生相克关系来述说。所谓相生相克,是指五行中的一种对另一种所起的作用,促进的叫做“相生”,约束的叫做“相克”。
  相生关系是一个连环套,具体说来是:
  因为草木之类可以点火燃烧,所以“木生火”。火将万物燃烧成灰,然后回归于土,所以“火生土”。经过煅烧,土(包括砂和石)可以产出金属,所以“土生金”。当金属遇到冷空气时,其上面能凝结水,所以“金生水”(注意,古人并不懂现代物理,不知这“金生水”,是由空气中的水气冷凝而成,以为真的是金属会出水)。而水又能滋养草木,所以“水生木”。最后回到了“木”,完成了一个连环套;然后,又接着下一个连环套。
  相克关系也是一条连环套,具体说来是:
  这个连环套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草木能破土而出…木克土。“水来土掩”,土能挡住水的泛滥…土克水。水能灭火…水克火。火能使金属融化…火克金。金属锻打的刀斧能砍伐树木…金克木。又回到木,接下来又是下一个连环套。
  相生与相克关系就是这样绕了两大圈,这是一种对事物的简约描述和抽象概括,也是我们祖先对自然万物所具属性的哲学概括。这是古人的眼里看得见的表面现象,并将它们总结成“原始哲学”,大家知道就行,没必要用现代科学来批评古代前辈的“浅见”。
  以上五大类即五行,囊括了地上所有的物质,而人体本身则是这五行的综合物。比如,人体的骨胳牙齿是因了含有金属元素,才会变得坚硬和富有弹性。吃下五谷杂粮,经过消化吸收,身体也就含有了木。体内的血液、唾沫、汗液、奶汁、眼泪、鼻涕以及一切体液都是水。人的体温,呼出来的热气,以及发出的燥怒之气等是火。人的排出的粪便残渣,和所有的非液体性分泌物就是土。
  由于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结合前一章里说的阴阳,金、木、水、火、土五行也有阴阳之分,即金分阳金和阴金,木分阳木和阴木,水分阳水和阴水,火分阳火和阴火,土分阳土和阴土。金木水火土五行的阴阳划分,是由推定其五行属性的天干和地支来决定,干支所在的位序是奇属阳,是偶则属阴。如,
  甲木和寅木属阳木,乙木和卯木属阴木;
  丙火和午火属阳火,丁火和巳为属阴火;
  戊土、辰土和戌土属阳土,己土、丑土和未土属阴土;
  庚金和申金属阳金,辛金和酉金属阴金;
  壬水和子水属阳水,癸水和亥水属阴水。
  阴阳与五行相结合,使得八字说的涵义更加复杂与丰富,再结合社会、政治、哲学、经济的运行和变化,从而构成了中国古文化的方方面面。
  
  第二节 造物弄人人的五行配比
  古人认为世界万物,除了具有阴阳两个方面之外,还具有五行属性,它们的此消彼长正是由五行的相生相克引起。人的本身就是一个世界的浓缩,与世界万物的运动变化相对应。人身是由五行结合而成,其“造人”时的配方比例,每一个人并不相同,从而造成各人的不同禀性,以及由禀性而影响其命运。就好比太古传说中的人类始祖“女娲娘娘”,是她用水和泥来“造人”,所用之泥与水的不同配比,造出的人也就不同。渗水多点的人,比较的阴柔;用泥(土)多点的人,比较的阳刚。那怕是比例一样的,还会因揉和泥团时的成熟程度不同,也会造成禀性的差异。揉和得一般的当然是平常人;揉和得特别好的人成了专家学者,或是聪明美丽之士;揉和得特别差的人呢,就成了贩夫走卒,或是粗鲁蠢浊之徒;甚至是一不小心或打了个盹,捏出个缺胳膊少腿的来。难怪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借宝哥哥的臭嘴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此说虽是把水和泥的比例夸张大了,可小贾(或说老曹先生)还是有点儿根据的。
  女娲造人时,那可是大量大量地造,怎么也不会想到事先应该有个什么“计划规划”,也不会画个“图纸”和列写好“用料清单”,更不用做“可行性研究”之类。用多少水和多少泥来“捏造”一个人,完全是随手下的料。绝不会象某些书呆子学下厨那样,一边看着菜谱,一边下佐料,当看到“酱油少许”时,还极认真地思考一番…这少许到底是几克?而且当心情美好之时,揉和时间长点,累了困了也就随意一点,所以,也就产生了美丑贤愚,千差万别的芸芸众生。
  后来直到今天,女娲娘娘不造人了,将这累人且极易得罪人的劳作,放手交由人类自己。那么一来,这种水和泥的不同配比及揉和的“成熟度”,就由这个小人儿出生时的大环境来决定。即由此人“本命星诞生”当时所处的位置,及其相对于太阳的光线,月亮的圆缺,大地的引力,各大星宿的角度,季节气候的冷暖,如此等等多种现象的差异来决定。
  这些说法可是有一定道理的,打个比方,大白天或是月圆之夜出生的孩子,医生或“稳婆”(古时的民间接生婆)精力充沛,或心情美好,接生动作自然是不容易出差错,这小鬼也就完好无损。倘若是夜半三更或是月黑风高之时出生,接生者睡眼朦胧,或者心浮气燥,难保不会少做,或是做错了某种动作,使得这娃娃儿有那么一丁点儿不足,或是左撇子,或是八字脚也未可知。又比如,三九寒冬之时“落草为人”,难保母子不会严重地冻着,从而一个不小心,生出个薛宝钗式的“冷美人”。或者这小娃娃受冻过于严重,从而养成个林黛玉式的“病秧子”来。
  当然,八字说里说的“大环境”,比前面举的例子复杂得远多了。出生时日月星辰运行所到的方位不同,这个人天上的“本命星”所处的位置不同,这颗“本命星”对应于日和月及别的星辰角度也会不同,当时所受得的光照和影射也就不同。而且在将来的每一个时段,如几岁到几十岁,如某年某月某时点,因为本命星和日月及别的星辰,时时都在运动着,所受到的光照和影射也会变化着,致使对应于地下的那个人,其命运也相应地顺逆暢滞、波澜壮阔、大起大落。与此同时,诞生时季节气候和自然环境不同,五行之气的配方比例,以及揉和的成熟度也会有所不同。所有这些不同,因而就产生了千差万别的个人人生命运。
  
   第三节 鬼斧神工人的五行配比的依据
  上节说造人用了水与泥土,只是“戏说”,是打个大家容易入门的比方而己。在古代先贤先哲们的“联想”里,其实并非只是两种,而是金木水火土五种“材料”。造人的用料“配比”和“工艺”,也并非“大约平均”和简单的“揉和”,而是复杂多了。“工艺”不是主要的,关键是用料的“配比”。古人认为,配比具体安排是:
  首先,料是金木水火土五种料,而关键的“配比”则是由两大依据来安排,主要是“前世”,其次是“祖德”。古人认为,每个人都经过无数次的“轮回”,都有前世。当一个人出生之前,其前世的“鬼魂”,都要经森罗殿的“过堂”。普通人由“判官”主审,帝王将相和英雄好汉则由阴冥王亲审。要审的内容主要是这人…或说这鬼魂…生前做过的事,好事加分,坏事扣分。过堂的结果大略分为三种。第一种,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有大功者,升天为仙。第二种,作恶多端者,入地狱,且据其“好事多为”的程度,决定入第几层。第三种,不太好与不太坏的轮回转世。这第三种的转世,又根据其“不太好”与“不太坏”的程度分三大类。较坏的变昆虫,中等的变鸟兽,较好的转世“重新做人”。较好的能转世为人的人,又据其“好”的程度,安排其“出身”。这时,还要把他的祖上德行加入考虑条件,然后分别安排后世投胎的去处。那去处不外是,或出身豪门,将来为官扬名;或出身寒门,将来吃苦受罪;或出身于平民之家,将来“做多少吃多少”;等等。而那个所谓之“去处”,就是这人的五行配比。古人的这段说词,不外是劝人向善,并无恶意,也无害社会,说说无妨,信不信由得各位自处。
  这些说法在西洋人那里,叫做“最后的审判”,审判的过程和结果没咱中国的复杂,说是简单,其实是没咱们的“科学”。审判的结论简单,只是能不能上天堂。主审官也只由上帝一个人(或神)来做,也真够他忙的,你想,一天死多少人,审得过来么。咱中国就不同了,阴间有十殿鬼王,他们分别叫做秦广,初江,宁帝,仵官,阎罗,平等,泰山,都市,卞城,转轮。由阎罗王任“常务阴王”,司掌日常职事,总管生死轮回和善恶赏罚的具体事项。当然,最高决定权仍由“西天”的如来,和上天的玉皇大帝掌握,即是将审明的重大案例,上报天庭审核或备案。话又说回来,对于一般小人物(或说小鬼魂),冥王还是有一定的处决权的。其他各殿鬼王虽各有分管,当阎罗一个人(鬼)忙不过来时,也会分一些“案例”来帮着审。判官也不止一个,专司对一般小人物(小鬼)的查案审案,执行生死轮回之职掌,以及善恶赏罚的日常操作。有书为证,《聊斋》中说有个判官姓陆,《西游》里说有个姓崔的判官,可见判官之职由多位执掌,或者说是多位轮换,或同时办案,而且临时还可以向外借调。如《西游记》第十回书,里面说到唐时人间有位德高望重的忠义之臣,就是那个敢于向唐太宗犯颜直谏的魏征,被上天临时借调,在白日里做梦,于梦中审判和斩杀泾河龙王的事。当时魏征对那条倒霉的老龙说,“你犯天条,合当死罪,我奉天命,斩汝残生”云云。 

  或者会有人说,真有前世么?为何我记不下前世做过的事情?我也不知道有没有前世,只知道应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