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旋转的第四堵墙-欧美戏剧史话(上) >

第19部分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旋转的第四堵墙-欧美戏剧史话(上)-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必须毁掉我们崇拜的一切,重新崇拜那些我们以前毁掉过的东西。我预言过的事终于发生了,在这首次演出之后,大家都要声明自己和这一切胡说八道以及不自然的风格脱离关系了。”

  《太太学堂》(1662)是一出五幕诗体喜剧。《太太学堂》是这一时期莫里哀最重要的作品,它抨击了修道院教育和封建夫权思想,作者通过阿涅丝的形象指出,尽管修道院实施极其严格的教育,但一旦同生活接触。受新思想的影响,就会冲破这一套封建道德。写一个资产阶级者阿尔诺耳弗收养了一个孤女,把她放在修道院教育了十三年,想为自己培养一个愚昧驯顺的妻子。但这位孤女阿涅丝却爱上了阿尔诺耳弗朋友的儿子奥拉斯,奥拉斯不知就里,把恋爱经过告诉了阿尔诺耳弗,甚至想同他一起逃走的阿涅丝给阿尔诺耳弗藏匿,最后阿涅丝的父亲和奥拉斯的父亲出现成全了他俩的婚事。剧作通过巧妙地构思,成功地刻画了阿尔诺耳弗的喜剧性格,同时运用古典主义的创作原则,成为标志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形成的剧作。

  《太太学堂》引起了教会和贵族反动势力的攻击,为此,莫里哀写了《太太学堂的批评》和《凡尔赛宫即兴》,为自己的喜剧手法辨护:“他们所批判的地方都正是某些人特别重视这出喜剧的地方。”

  《唐璜》是根据西班牙剧作家蒂尔索·德莫利纳创造的唐璜形象为题材写成的五幕诗体剧。唐璜是一个道德败坏、荒淫无耻的贵族,他诱惑了很多名门闺秀,还勾引了救了他性命的农民的未婚妻。他父亲祈求上帝惩罚他,被他欺骗的贵族小姐用眼泪来感化他,化作幽灵的时间之神来劝告他,唐璜都不屑一顾,最后,被他杀死的骑士的墓前石像显灵邀他赴宴,他去后遭到雷击,使他陷入墓中。唐璜的形象是伪君子达尔杜弗形象的特殊补充,是从另一方面来揭示这个形象,莫里哀用基督教道德的主题反过来来反对教会和禁欲主义。从而保卫了人道主义,司汤达读过剧本后写道:“基督教本身促使唐璜这个恶魔式的人物的出现。” 《唐璜》反映了十七世纪腐朽糜烂,横行霸道的贵族阶级的生活。

  《恨世者》(1666)是莫里哀具有深刻意义的喜剧之一,罗比耐曾说:“莫里哀没有创作出比这更好的作品了。”这是一出五幕诗体剧。主人公阿尔赛斯特是一个愤世疾俗”的人,“我到处看到卑污的谄媚、不公、自私、卖友与奸诈,我真忍受不了。我要发狂了,我的计划是要和全人类正面地痛痛快快地斗一场,我对人类憎恨到极点了。” 《恨世者》中没有插科打诨式的笑料,被称为“高级喜剧”典范,受到古典主义理论家的赞赏。莫里哀通过阿尔赛斯特与周围人物的矛盾,通过他的嘴,深刻地揭露了贵族社会的腐败现象,然而并没有把这一人物理想化。

  《司卡班的诡计》(1671)表现了莫里哀后期喜剧创作的特点,那就是他对现实的批判有时同专制王权的政策发生抵触,这与他前期创作的特点显然不同。剧作是以下层人民为主人公,具有闹剧风格的作品。司卡班是一个聪明能干的仆人,他的小主人赖昂德爱上了一个埃及女人——阿尔冈特之女,阿尔冈特的儿子奥克达弗又与赖昂德的妹妹相爱。司卡班最喜欢在挫折中获取成功,把这看成人生的乐趣,他说:“生活需要忽起忽落,困难越多,劲头儿也就越足,乐趣也就越大。”在这个人身上,我们看到了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西欧分子中那些平民英雄形象的影子。这部剧作标志着莫里哀喜剧创作的又一高峰。

  古典主义高雅喜剧的遵奉者严厉地谴责了莫里哀,他的轻松而质朴的民间幽默受到布瓦洛的批评,他认为莫里哀由于太爱平民,为了迎合他的口味而“专爱滑稽,丢开风雅与细致。”在《诗的艺术》中他写道:“在司卡班安排下的那只可笑的口袋里,我再也认不出他还象个写《恨世者》的作家。”布瓦洛的观点显然代表了专制王权的意见。“属于他的时代”

  ——拉辛

  不平凡的生平和思想

  拉辛(1639—1699),17世纪后半期法国古典主义的悲剧诗人,是古典主义戏剧的典范作家。

  拉辛于1639年12月21日出生于拉费尔戴米龙的一个小官吏的家庭,幼年时代父母双亡,由祖母抚养成人,从小就进入让森派的学校读书,虔信宗教的让森派信徒忠于宗教信念的教育,给拉辛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拉辛成为一个富于宗教幻想、性格忧郁、热衷神秘教义的人。1658年,拉辛进入巴黎阿因尔高等学校学习逻辑学。1660年,拉辛为庆祝年轻国王路易十四的结婚典礼而写了一首颂诗《塞纳河的仙女》,这是他诗人生涯的开端。1661年,拉辛被送到舅舅那里念神学。两年后,他又回到巴黎,继续写诗,同拉封丹、布瓦洛以及莫里哀的交往密切,并开始进入宫廷,过领取年金的日子。

  1664年,拉辛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悲剧《泰巴伊德》,一年后又完成了悲剧 《亚历山大大帝》。从此,拉辛开始了他悲剧诗人的生涯。1667年,演出了拉辛的《安德洛马克》,拉辛从此登上了悲剧剧坛盟主的地位,1668年,拉辛完成了他的唯一喜剧《争讼者》,采用阿里斯托芬的喜剧《黄蜂》的题材,描写诉讼狂。后来拉辛又写了一部悲剧 《勃里塔尼居斯》,只有布瓦洛对它作出了公正的评价。

  1670年,拉辛完成了悲剧《倍蕾尼斯》,这部剧作同高乃依的悲剧《阿格西拉》出自同一个题材,当时伏尔泰曾评价过:“高乃依没有运用过这种精致、细腻的笔法,是情有可原的。但是,为什么没有人能够步拉辛的后尘,写出象他那样优美的风格呢?”1672年,拉辛创作了悲剧《巴雅泽》,描写了土耳其朝廷的风尚,高乃依认为这个剧本“衣服虽然是土耳其的,人物的性格却是法国的。”

  1673年,拉辛又完成了历史悲剧《米特里达特》,1674年写了《依菲热妮在奥利德》。这两部“教会和平”时期的悲剧,大都写国王的仁爱宽厚,宽宏大量,是拉辛的精心之作。

  1673年拉辛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加入获一致公认的,四十名杰出的民族文化活动家的行列。由于悲剧《费德尔》(1677)的演出遭到卑鄙而疯狂的破坏,拉辛受到很大的伤害,使他长期放弃了戏剧创作。1691年,拉辛完成了他最后一部悲剧《阿达利》,从此以后便永远退出了戏剧界。1699年4月2日,拉辛因重病而死去。

  法国优秀作家法朗士曾这样评价过拉辛:“让·拉辛生活在法国人才济济的时代,那时候,民族语言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而且保持着黄金时代的清新气息,他向古希腊、罗马的诗人学习,非常欣赏他们的作品,始终能遵守充满着美和智慧的古希腊、罗马传统,这种传统创造了各种形式的诗:颂诗、史诗、悲剧、喜剧。他的温柔、敏感、热情、好学不倦,甚至他的缺点。这一切都使他体验到强烈的情感:即悲剧的因素,并且能表达出恐惧与怜悯。”

  在悲剧《勃里塔尼居斯》的序文里,拉辛阐述了他的戏剧创作理论:“悲剧就是再现许多人物共同参与完成的事件,是题材并不十分复杂的简单事件。”他认为文学要面向生活,描绘真实的人,真实的人类关系。

  悲观的宿命论—— 《安德洛马克》

  《安德洛马克》是拉辛前期创作的代表作之一,它是拉辛戏剧创作臻于成熟的作品,它于1667年演出时引起了很大反响。

  《安德洛马克》是一出五幕诗剧,情节取自古代希腊的故事:希腊英雄阿喀琉斯的儿子,爱庇尔国王庇吕斯杀死了特洛伊主将赫克托耳,毁灭了特洛伊城之后,爱上了赫克托耳的妻子安德洛马克,迟迟不想同与他订了婚的爱尔米奥娜结婚。安德洛马克暗中藏了自己的儿子,希腊人对这个复仇的种子感到很恐慌,希腊代表俄瑞斯忒来到爱庇尔国,要求庇吕斯杀死赫克托耳的儿子,但庇吕斯拒绝了。庇吕斯要求安德洛马克同他结婚。并答应保护她的儿子,但安德洛马克却没有答应嫁给她。庇吕斯一气之下,便要和爱尔米奥娜结婚,并想答应俄瑞斯忒的要求,交出安德洛马克的儿子。安德洛马克又去求救于爱尔米奥娜,希望她能救自己的儿子,但却遭到拒绝。这时庇吕斯又以婚姻为条件要挟安德洛马克,安德洛马克只好委曲求全。想用婚姻来解救自己的儿子,想一旦婚礼完毕就自杀。爱尔米奥娜得知这一消息后嫉妒万分,叫追求她的俄瑞斯忒去杀死庇吕斯。俄瑞斯忒在庙里杀死庇吕斯后,爱尔米奥娜却痛斥了他,并拔剑自刎,俄瑞斯忒也因为疯狂过度而昏了过去。

  《安德洛马克》它以人物的死和疯狂来使矛盾导向悲剧的结局,反映了贵族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逐渐尖锐的矛盾斗争。这些矛盾是无法调和、无法妥协的,他在剧中实际上要表现的是他自身所痛切感受到的两大阶级的矛盾和冲突。他把这种感受融进剧本,表现了他对时代矛盾的悲切感,引起观众的强烈反应。

  《安德洛马克》中的人物都存在着感情和理智不可调和的矛盾。作家通过感情和理智、个人欲望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冲突,暴露了国君和贵族阶级的专横暴虐和腐化堕落。安德洛马克身为女奴,在贞操和儿子之间不能两全,“把贞节看得过高也许会使你变成有罪。”经过内心激烈的斗争冲突,想牺牲自己而保全自己的儿子,但随着庇吕斯的死去,安德洛马克悲剧的命运是很明显的。而庇吕斯和爱尔米奥娜以及俄瑞斯忒为了满足自己的情欲而丧失了理性,把个人欲望置于一切之上,完全达到丧心病狂的地步。

  《安德洛马克》是拉辛巧妙运用“三一律”的典范之一。剧本情节单一,高度集中,悲剧一开场,与人物处境有关的种种往事和来历便立即交待明白。体现了拉辛的艺术特色。拉辛擅长通过人物内心冲突来达到悲剧的结局,剧本充满悲剧的宿命论思想,这种唯心观点是建立在对社会阶级斗争不理解的基础之上的,拉辛不能解释客观世界中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只能听之于命运的安排,这是让森派的教义在作者思想上的反映。

  得意之作—— 《费德尔》

  《费德尔》(1677),是拉辛的得意之作,在他悲剧的序文中写道:“……我不敢肯定说,这部悲剧确是我所有悲剧中最好的一部。我让读者和时间来肯定它的价值。我可以肯定的,只有这样一点,就是从来没有一部悲剧,象这部那样,把德行描写得如此明白。悲剧中最细微的错误,也受到严厉的惩罚,甚至犯罪的思想。也被看作象真正罪恶一样。爱情的弱点,被认为是真正的弱点,情欲的出现,只是为了要揭露情欲所造成的一切破坏,悲剧中处处都运用了这样的色彩来描绘淫邪。使人们明了,使人们憎恶淫邪的丑恶。”这段话有助于我们理解这部悲剧。

  《费德尔》取材于希腊欧里庇得斯的悲剧《希波吕托斯》,写雅典国王岱赛的后妻费德尔,爱上了他前妻生的儿子希波吕托斯王子,岱赛离家半年,传来国王岱赛战死的消息,在保姆俄依娜的怂恿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