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旋转的第四堵墙-欧美戏剧史话(上) >

第6部分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旋转的第四堵墙-欧美戏剧史话(上)-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于“陶冶”一词,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解释(“净化说”与“渲泄说”);但悲剧对人们有益这一点却没有人异义。对于“情感”亚里斯多德认为,第一,人是应当有情感的,第二,人的情感是受理性指导的,第三,情感是对人有益的。亚里斯多德认为悲剧能陶冶人的情感,使人获得健康的心理。他非常重视艺术的教育作用。亚里斯多德同柏拉图不同的是,非常尊重古代希腊艺术的成就,柏拉图则认为史诗、悲剧和喜剧给人以种种恶劣的影响。

  《诗学》对于悲剧的性质及其各个组成部分谈得比较多,对喜剧则谈得少,但亚里斯多德对于这两种戏剧艺术却同样尊重。他指出:“自从悲剧和喜剧偶尔露头角,那些从事这种诗或那种诗的写作的人们,由于诗固有的性质不同,有的由讽刺诗人变成喜剧诗人,有的由史诗诗人变成悲剧诗人,因为这两种体裁比其他两种更高,也更受重视。”

  亚里斯多德谈悲剧时不谈命运,不谈对神的关系。他认为悲剧中英雄人物遭受的苦难,一方面不完全由于自取,另一方面又有几分自取,只是由于人犯了错误,不是由于命运。事情成败取决于人的行为,英雄作事自己担当。他认为命运不过是一种外在力量,把它引入悲剧,会削弱布局的内在联系。

  古典主义提出的“三一律”在《诗学》中找不到源头。《诗学》重视戏剧动作的一致性,但是时间的一致,地点的一致则不是亚里斯多德要求的。他在比较史诗和悲剧时说:“就长短而言,悲剧力图以太阳的一周为限,或者不起什么变化。”指的是悲剧演出时间,而不是悲剧故事发生的时间。至于地点的一致,《诗学》里根本就没有提。

  《诗学》对于欧洲文艺理论和美学的发展影响是深远的。亚里斯多德带着唯物主义的美学观点,充分肯定文艺的真实性和认识作用;肯定文艺的社会功用;提出摹仿须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强调有机体的概念;指出文艺创作的心理根据和理智过程,破除神秘的命运观,这些原则和论点都是正确而有深刻意义的。

  人类历史上第一部自成体系的戏剧理论文献《诗学》,由于是一部残稿,其中关于喜剧问题的论述 (《诗学》第六章第一句话说:“对喜剧问题以后再谈”),今天我们再也看不到了。现今遗留下来的关于喜剧最早的,最全面的论述,就是佚名者的《喜剧论纲》。此文原名《夸斯里尼阿弩斯短篇》,可以推定出于亚里斯多德之后,一个亚里斯多德学派人士之手。原文不长,十九世纪才得以名世。

  《喜剧论纲》套用亚里斯多德的悲剧定义格给喜剧拟定了定义:“喜剧是对于可笑的,有缺点的,有相当长度的行为的摹仿,(用美化的语言),各种 (美化)分别见于(剧的各部分;借人物的动作(来直接表达),而不采用叙述 (来传达);借引起快感与笑来渲泄这些情感。喜剧来自笑。”原文里面,没有对这一定义作进一步阐述,因此属于喜剧特殊性内容的词汇:“可笑的”、“有缺点的”等就失去了理论新意,只是对亚里斯多德定义格的比较笨拙的摹仿。

  但《喜剧论纲》中还是有些对喜剧问题精当的论述。如“喜剧和骂不同,因为骂是公开的谴责人们的恶劣品质;喜剧则只采用所谓强调(或挪揄)。”“喜剧的情节指把可笑的事件组织起来的安排”等。

  《喜剧论纲》注重实际的喜剧创作技巧。它对于喜剧创作实践中如何引起笑这个关键问题,进行了具体归纳。指出引起笑的基本途径有两条:一是通过言词的运用,二是通过事物的运用。

  通过言词的运用而引起笑的方法:用同音异义字;用同义字;用唠叨话;用变形字;用指小字 (指在名词前加不适当但又好笑的幼称、蔑称等);用变义字;用言词的形式(指遣词造句上的错误)。

  通过事物的运用而引起笑,有这样一些方法;转化物 (丑化之物或美化之物);骗局;不可能的事;可能而不相干的事;出乎意料的事;人物的贬低;滑稽 (手势)舞蹈的运用;一个有权势的人物,选择最不足取的事物,不选择最重大的事物;对话不连贯,并没有下文。

  作为现存研究喜剧技巧的第一份较完整材料, 《喜剧论纲》没有对喜剧现象作出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的总结,更没有达到理论上的升华。但它却比较切实地研究了喜剧中“笑”这个关键问题,归纳了希腊喜剧创作的实际经验,也触及到笑的一些比较本质的美学意义。其中所列举的引起笑的一些方法,在其后千百年的喜剧创作中仍惯用不衰。

  《喜剧论纲》中还对喜剧人物作了分类:“喜剧的性格分丑角的性格,隐嘲者的性格和欺骗者的性格。”“丑角”是最能制造喜剧效果的特殊人物;“欺骗者”需要有自以为是、自作聪明的特点,使其在诓欺吹牛中流露出滑稽;“隐嘲者”是“欺骗者”的对手,聪明善辩,但比“丑角”厉害。“丑角”娱人,“隐嘲者”自娱。这三种人物都浸泡喜剧的浓汁,是典型的喜剧性格。这种概括,反映了希腊喜剧的人物格局。

  《喜剧论纲》对喜剧语言性质作出了论断:“喜剧的言词属于普通的、通俗的语言。喜剧诗人应当使他的人物讲他自己本地的语言,不应当讲外地语。”这里讲的是语言,实际上已牵涉到喜剧对生活的反映领域。作者强调语言的普通性、通俗性和地方性,既是对希腊喜剧的正确概括,又客观地揭示了喜剧艺术从一开始就与世俗生活不可分割的事实。希腊喜剧比悲剧更侧重于对日常生活的反映,更侧重于通俗化。从《喜剧论纲》开始,后来欧洲的戏剧理论家们不断地论述喜剧在反映对象和反映方式上的特点,直到启蒙运动时期,才有人响亮地提出要拆除悲剧和喜剧在反映对象上的森严界限。

  《喜剧论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亚里斯多德戏剧理论体系的一个衍生物。它在基本理论线索上承袭了亚里斯多德,在研究方式上侧重于实践经验和戏剧现象的归并。在以后的戏剧理论史上,这类经验性的归纳总结文章不断出现,而象亚里斯多德那样的理论体系则不可多得了。

  古罗马戏剧理论

  罗马文艺批评发端于公元前二世纪。当时,有人批评泰伦堤乌斯损坏他所根据的希腊蓝本,缺乏才能,盗用已译成拉丁文的希腊后期喜剧中的场景。泰伦堤乌斯在他的开场诗中为自己辩护,说他是把不同的希腊剧本揉合在一直,并无心剽窃。

  贺拉斯主张创造性地摹仿古希腊的经典著作,要求精益求精。公元1世纪,罗马文学衰落。朗吉努斯主张恢复古希腊文学的创造精神。

  亚里斯多德之后,戏剧评论界经历了很长一段沉默的时期,贺拉斯《诗艺》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局面。

  贺拉斯 (公元前65~前8),古罗马著名讽刺诗人、文艺理论家。出身于意大利南部韦努西亚城一个获释奴隶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个税务员,略具资财,他小的时候被送到罗马接受贵族教育。贺拉斯20岁赴雅典深造,于公元前44年参加共和派军队,任军团司令。公元前42年共和派军队被屋大维和安东尼击败,贺拉斯弃盾而逃。他后来趁大赫时回罗马,谋得一文书职位,这时他开始写诗。公元前39年,贺拉斯加入迈凯纳斯文学集团,转而拥护“奥古斯都”屋大维的元首制。公元前19年,维吉尔去世后,贺拉斯成为当时罗马最享盛誉的诗人。

  《诗艺》不是一篇正式的文艺理论著作,它的名称也不是诗人取的,而是后人加上的。贺拉斯的文艺理论散于他的史诗体书礼中,《诗艺》有三部分,分别是致青年诗人福洛普斯的信,致奥古斯都的信和致皮索父子三人的信。《诗艺》是贺拉斯的经验之谈,其中有一部分是专门论述戏剧的。作为古代欧洲继亚里斯多德《诗学》之后的又一部重要文艺理论文献,《诗艺》的内容不如《诗学》丰富,论点也不够深刻。贺拉斯的研究方法也不亚里斯多德的近乎科学的分析法,而往往比较武断。他作为评论家的地位,与其说是凭着自身的成就,不如说是凭着他所起的历史作用。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评论著作都承袭了他的看法,尤其承袭了他的“规则”倾向,更大程度地限制了作家的独创性。

  贺拉斯主张艺术摹仿自然并具有教育作用,指出诗人的愿望在于给人益处或乐趣,即要“寓教于乐”。他认为摹仿自然就是要反映现实生活,作家“要到生活中到风俗习惯中去寻找模型”,并从中汲取活生生的语言。他强调尊重古希腊艺术传统,以希腊悲剧为典范,借用其中的题材,但要在细节上有创新。贺拉斯还强调艺术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在创作中要放弃那些不必要的东西,使内容简洁明了,而不致晦涩臃肿,杂乱无章。

  贺拉斯特别重视戏剧艺术的独特作用:“情节可以在舞台上演出,也可以通过叙述。通过听觉来打动人的心灵比较缓慢,不如呈现在观众的眼前,比较可靠,让观众自己亲眼看看。”他重视作品的有机整体和完美的形式,但不忽视内容的重要。他重视戏剧的布局,认为结局应是情节的自然发展,而不应请出神来解决剧尾的纠纷。他强凋性格、语言要切合人物的年龄、性别和身份。他认为布局、风格、描写、韵律等都要求适当,杀人流血,怪诞变异应由人物叙述而不宜直接表演。贺拉斯还规定一出戏最好分五幕,同时说话的人物不应超过三个,歌队应作为一个演员,与情节配合要恰到好处。古典主义的戏剧理论主要是从他这时承袭过去或引申出来的。

  贺拉斯在正面阐述他的文艺观点的同时,也批评了当时罗马的各种不良的文艺现象。他嘲笑一般贵族文人不学无术和妄自尊大的恶习,提倡诗人应有高尚的理想,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其实贺拉斯自己的贵族思想也很浓厚,他对平民和“庄稼汉”是采取轻视态度的。贺拉斯的文艺观点具有现实主义的倾向。他还针对当时的诗坛上的不良作风和作品的萎靡空洞提出补救办法,但未能奏效。

  《诗艺》对后世欧洲文艺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文艺复兴,古典主义时期被奉为经典著作,写诗的准绳;但往往被人误解,成为僵化的教条,限制了诗人和作家的创作。“回到希腊去”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美戏剧

  文艺复兴是十四世纪到十六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阶级的一次思想文化运动。它不但复兴了古代文艺,古代文化,资产阶级还借助古代希腊文化中反映现实生活的文艺,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对封建制度和宗教势力进行了世俗形式的斗争。古代希腊的这些文化思想,是和中世纪神学格格不入的。“拜占庭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抄本,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希腊的古代;在它的光辉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

  就在这一时期,古希腊,罗马文化又重新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们纷纷学习希腊文,掀起研究古代文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