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世界古代前期军事史 >

第16部分

世界古代前期军事史-第16部分

小说: 世界古代前期军事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联合米底人,以锐不可挡之势,很快于公元前612年进军尼尼微,将其夷为 

平地,亚述帝国从此变成过去的历史了。 

     公元前604年,尼布甲尼撒二世 (公元前604—前562年)继位,新巴 

比伦王国在他统治时期达于极盛。 

     尼布甲尼撒二世青年时期就随父出征,富有作战经验。他上台时国内比 

较稳定,对外拥有实力。亚述灭亡后,基本上是米底、新巴比伦和埃及三国 

形成鼎立之势。新巴比伦通过联姻和米底结盟,尼布甲尼撒二世遂致力于与 

埃及作战,主要是争夺腓尼基、巴勒斯坦一带。 

     在幼发拉底河西岸的卡尔赫米什,尼布甲尼撒二世率军在下游先行渡 

河,而后沿西岸向敌人发动进攻。战斗相当激烈,“勇士与勇士彼此相碰, 

一齐跌倒。”埃及军队遭到重创,“好像圈里的肥牛犊,他们转身后退,一 

齐逃跑”。尼布甲尼撒二世穷追不舍,在哈马什全歼了这支埃及军队。 

     公元前604—前602年,尼布甲尼撒二世开始对叙利亚、巴勒斯坦地区 

诸小国发动一系列战争。大马士革、西顿、推罗以及犹太国王皆被迫称臣纳 

贡。但到公元前601年,犹太国王乘新巴比伦被埃及军队打败之际脱离新巴 

比伦,转而投靠埃及。 

     尼布甲尼撒二世决心惩罚犹太国。在公元前598年底,他率军围攻耶路 

撒冷。到公元前597年3月,犹太国只好投降,耶路撒冷遭到抢劫。 

     公元前588年,埃及又发动了对巴勒斯坦地区的进攻,犹太国和其它一 

些臣服于新巴比伦的小国纷纷响应埃及人,尼布甲尼撒二世只好又派军围攻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城池牢固,新巴比伦军队围攻18个月,才在公元前586年将其 


… Page 49…

攻陷。尼布甲尼撒二世下令拆毁城墙,全城剩下的居民几乎全被掳至巴比伦 

地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巴比伦之囚”。 

     夺取耶路撒冷之后,埃及遂不敢问津叙利亚、巴勒斯坦一带,新巴比伦 

在此的统治牢固建立。新巴比伦至此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 

     但是,新巴比伦的盛世持续甚短,尼布甲尼撒二世死后不到30年,到公 

元前538年便为新兴的波斯所灭,两河流域独立发展的历史至此宣告结束。 


… Page 50…

                              五、古代印度 



                     1。印度河文明时期军事的萌发 



     古代印度主要包括今天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的领土,在古代文明 

中是仅次于中国的大国。可是在古代,南亚次大陆从未得到统一过,在它领 

域内的大小国家也没有一个自称印度,因此印度之名只是泛指其地,不过流 

行却很早,古希腊人即以印度河以东之地统称印度,中国《史记》称之为身 

毒,到唐朝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改译为印度,遂沿用至今。 

    从公元前2400年开始,古代印度的本地原有居民达罗毗荼人逐渐创造建 

立起自己的印度河文明,在考古学上由于从1922年开始通过考古发掘发现了 

其主要文化遗迹哈拉巴和摩亨约·达罗,因此又被称为哈拉巴文化。 

     印度河文明(公元前2400—前1750年)的繁荣期大约开始于公元前2200 

年,这时已出现了国家。但到公元前1750年左右,文明有衰亡之象,中心地 

区在此后一二百年迅速瓦解,但较远城市则存在到公元前二千年代后期。 

     哈拉巴和摩亨约·达罗是印度河文明的典型代表,也是在考古发掘中最 

早发现和最大的文化遗址。两城市的面积、人口和营造布局都很相似,皆分 

卫城 (或称上城)和下城两部分。其中卫城位于城市西部,设防森严,以高 

墙深壕环卫,街道旁建有圆形塔楼,是战时的防御城堡和居民的避难所。哈 

拉巴卫城高达50英尺,基底厚约40英尺,全部用烧砖砌成。厚实高大的城 

墙,暗示出国家的强大和战争的频繁。哈拉巴和摩亨约·达罗城内中心都筑 

有规模宏大的谷仓,下层砖砌墙基,上有数层木构并设窗户通风,是印度河 

文明特有的建筑。容量巨大的谷仓可能是备战时或灾荒时利用的。两卫城还 

在四周筑有防御塔楼,城内筑有大浴池和经院等别的高大建筑物。从卫城建 

筑的复杂精良、谷仓容量之大和防御设备之完备来看,哈拉巴和摩亨约·达 

罗显然控制着周围广大地区,很可能各是一国之都。 

     两城市的下城是居民区,位于城市东部,亦有城墙围绕,主要城门位于 

西南角。这里街道整齐,建设好坏参差,有明显的阶级分化的迹象。富人区 

房屋高大,厅堂众多,楼房数层,而且有完善的下水道系统,完全用砖砌成。 

这在同时代的任何文化遗址中都没有发现过;贫民区则茅舍很小,往往陋室 

一间,但无下水道设备,良好的排水系统与贫民根本无缘。在城市规划上, 

下城居民区也甚有条理,大街纵横相交,下有砖砌排水沟。小路与大街相接, 

井然有序,反映出印度河文明的发达。 

     印度河文明已创造出自己的文字,主要留存在各种石、陶、象牙制的印 

章上,有些器物上也留有简短的铭文。但是对这些文字的释读尚未成功,只 

是一般认为其语言属于达罗毗荼语族。印度河文明还发展起较发达的青铜冶 

金业,在哈拉巴和摩亨约·达罗城址发掘出的遗物中,发现了许多青铜和青 

铜制斧、镰、锯、凿、刀剑和鱼钩等。其中包括不少青铜制武器:箭镞、矛 

头、匕首、刀剑和斧等。 

     到公元前1750年,哈拉巴和摩亨约·达罗突然陷落,破坏原因不清。有 

的学者认为可能是城市之间彼此争战或人民起义的结果,也有学者认为是外 

族入侵造成的,还有的学者认为可能是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从此以后到吠 

陀时代雅利安人入侵前几百年间的历史,基本上处于混沌的模糊不清状态, 

很多情况我们不得而知。 


… Page 51…

                             2。吠陀时代军事的兴起 



       (1)雅利安人的入侵与内争 

       大约从公元前14世纪开始,雅利安人从印度的西北方侵入南亚次大陆, 

  从此开始了印度史上的吠陀时代,一直到公元前6世纪印度出现列国纷争。 

  之所以此时期被称为吠陀时代,是因为记述这一时代的历史文献主要为《吠 

  陀》以及解释《吠陀》的诸《梵书》。而《吠陀》是雅利安人的圣经,字义 

  为知识、学问,共包括《梨俱吠陀》、《沙摩吠陀》、《耶柔吠陀》和《阿 

  闼婆吠陀》四部,是祭司们在祭神时所用的颂歌、经文和咒语的汇编。虽然 

  主要是宗教内容,但是其中也包含一些价值丰富的有关雅利安人早期历史的 

  内容。吠陀时代,基本上是原始社会末期的军事民主制时代,只是到了后期, 

  才有少数部落开始过渡到国家。 

       雅利安人是在印度河文明衰微时侵入印度的,因此入侵是相当成功的。 

  他们把土著居民称为达萨或达休,意即敌人,后来达萨即与贱奴同义。据《梨 

  俱吠陀》所述,雅利安人的战神和雷电之神因陀罗是指挥他们战胜达萨的英 

  雄,因此他们入侵的历史事实往往在对因陀罗的颂诗中表现出来。其中一段 

  颂诗高唱道: 

            他使万物变化无常, 

            他使达萨人一一屈服、灭亡, 

            他像赌博中大获全胜的人,拿光敌人财产, 

            他就是伟大的战神因陀罗! 

        “伟大的战神因陀罗”战无不胜,他粉碎了90座城堡,解放了七河之境, 

  终于使达萨族灭亡。而七河之境,一般就认为是指印度河上游和恒河上游一 

  带,那里至今犹有“五河流域”(即旁遮普)等称呼。 

       雅利安人在征服达罗毗荼人之后,逐渐由半游牧转为农耕定居下来。他 

  们在与敌进行作战时,所有男子均一同出战;返还村落之后,仍复各从其农 

  牧之业。各部落间战时要选举一人为其统率者,强而有力者往往自称王侯, 

  对其所属村落或收赋税以作军费或征力役以修道路。频繁的战争使“王”日 

  益具有军事首长的性质。《爱达罗氏梵书》中载有王权授位的仪式,王脚踏 

  虎皮,手拿弓箭,像一个征服者那样,举步四方,这说明当时的部落首领主 

  要是一个军事领袖,部落或部落联盟在危急或紧急关头,总要求加强军事首 

  领或“王”的权力。吠陀时代的部落首领罗惹,按其本质特征而言,就是“军 

  事首长”。与此同时,这时代的议事会和人民大会也是军事民主制的两个机 

  关,具有军事性质。后者只由成年男子即战士来参加,前者由部落中的少数 

  上层分子即长老们组成。 

       经常的战争是军事民主制时代的特征之一。正如恩格斯所说,“其所以 

  称为军事民主制,是因为战争以及进行战争的组织现在已成为民族生活的正 

  常职能。邻人的财富刺激了各民族的贪欲,在这些民族里,获得财富已成为 

                               ① 

  最重要的生活目的之一。” 当时每个部落都有备战的作为设防据点的城堡。 

  部落的武装有两种,王和贵族组成的战车兵,一般人民大众组成的步兵。吠 

  陀时代的战争,开始主要是在雅利安人与土著居民之间进行的,后来在雅利 



①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1972年版,第160页。 


… Page 52…

安人部落之间也发生了不断的旨在掠夺或争取政治上优势的战争。例如在《梨 

俱吠陀》中所描写的十王之战就是当时影响很大的一次大战。这次战争中十 

个部落的联盟共同反对当时最强大的婆罗多国王修达斯。结果这次战争以联 

盟被击溃而告终。以部落联盟方式参战,充分反映出当时的战争规模已相当 

庞大。 

     继十王之战后,在约公元前9世纪,即后斯吠陀时代,又发生了一次更 

大规模的战争。这就是在《摩诃婆罗多》史诗中所描述的婆罗多族内部的一 

次大战。这次大战虽系婆罗多族的后裔居楼族与般度族之间的战争,但几乎 

北印度所有的部落都参加了。参加到般度族一方的有婆蹉、支提、迦尸、南 

般阇罗、西摩揭陀以及迦普沙罗部落;参加到居楼族一方的有东摩揭陀、毗 

提诃、鸯伽、羯陵伽、居萨罗、阿般提以及整个旁遮普部落。这次大战的结 

果以般度族的胜利而告终。般度族的帕里克希特成了居楼国的国王,都于阿 

桑迪瓦特。但这一时期的各部落仍是分散的,没有建立起一个更大的统一体。 

虽然有些国王由于一时的强大而号称大王,但这只意味着强大,或为某一暂 

时联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