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洪昭光吃好不吃药08.5 >

第11部分

洪昭光吃好不吃药08.5-第11部分

小说: 洪昭光吃好不吃药08.5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面我们说过,“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理由是:夏天炎热,人们习惯贪凉,喜服寒凉之品,夜间又感受夜寒,易产生暑湿,影响脾胃。因此夏季有些人胃口会下降,少食厌腻。因此,喝一点姜汤,做菜时多加点姜,不仅能够散寒祛暑,还可以治疗因吃不洁食物而引起的腹痛、腹泻、呕吐等。

  有事无事喝口水,清茶一杯不离嘴(1)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人忙得不亦乐乎,连口渴喝水都无暇顾及。资料表明,不喝水现象越来越普遍,尤其是青少年。很多人认为,渴了才喝水,不渴喝什么?这是不对的!
  对“渴”,老年人不敏感,过了“渴劲”就不感到渴了。不少人错误地认为,“渴”是小事一桩。这更不对!
  “渴”是体内已严重缺水的信号,水比食物还要重要,人体内一切生化反应都必须有水的参与,否则新陈代谢就会出现障碍,导致亚健康状态。因此,我们提倡主动饮水,养成定时饮水的好习惯,口不渴也要喝水,不要等着“口渴”再喝水。
  现在向大家介绍一些喝白开水的指示。
  你也许会发笑:喝水谁不会呀?还用得着你教?其实呀,喝水大有学问!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喝水并不仅仅是解渴、补充体内的水分,正确的饮水能够促进健康,延年益寿。据说蒋介石先生终生都喝白开水,他的健康和长寿也许正得益于此。
  喝好水
  尽量避免常饮蒸馏水(一般蒸馏水的水性太酸,容易伤害身体,对肾脏较弱的人士则更为不利),可选择优质的矿泉水。如可以的话,喝弱碱性水对人体最有利。(因为人体体液呈弱碱性)
  饮暖水
  夏日很多人都会选择喝冰水。其实冰水对胃脏功能不利,喝暖开水更为有益,因为这有助于身体吸收。
  空腹喝水
  空腹喝水,水会直接从消化管道中流通,被身体吸收。
  能放能收
  上班一族常常会因怕上洗手间而疏忽了喝水,长此下去,膀胱和肾都会受损害,容易引起腰酸背痛。
  前些年有“饮水健身运动”,其做法是:每天喝白开水1000克以上,而且要长期坚持。早晨起床后、晚上睡觉前坚持喝一杯白开水,可以防止老年人经常出现的晕倒现象。
  一天中最佳的饮水时间是早晨起床后、10点左右、16点左右及睡前。在这几个时间段,不渴也要主动喝水。最好喝白开水,而不是喝各种饮料。
  医学证明,喝水对人体有以下好处:
  洗涤机体,清除污染
  各种有害有毒物质,通过生物链条的连锁反应、浓缩积累,最终进入一日三餐所必需的粮、菜、果和肉、蛋、奶中,通过呼吸道、皮肤直接侵入机体,在体内积蓄起来,造成潜在的危险。按时喝水能够保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有效地清除这些污染物质。
  滋润机体,避免疾患
  起床就喝水,对机体既是极大补偿,又是一种有效的净化,这是医学公认的健康生活习惯。早晨饮水:能够稀释血液,降低血黏度,有效避免心脑血管疾病在上午发生,预防心脏病和中风;能够稀释尿液,使积蓄一夜的固体毒物溶解于尿液中排出,即冲洗了尿道,预防尿路感染,又可预防尿路结石,还能及时排除致癌物质,避免膀胱癌的发生。
  保护皮肤,美丽容颜
  经常饮水能够保持微小脂肪颗粒滋润而富有弹性,保护皮肤,达到美容的目的。
  水通过小肠,除大部分被吸收外,剩余部分进入大肠分成两路:一部分被肠壁继续吸收入血;另一部分成了粪便的稀释剂,保证排便顺利,有效地防止便秘,减少痔疮的发生。
  空腹饮茶,疾病身上爬
  毫无疑问,喝茶有许多好处,可是如果喝茶的时间和方法不对,不仅不会促进健康,还会适得其反。例如有些老年人嗜茶成瘾,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喝杯热茶。起床便空腹喝茶是一种不良习惯。因为茶叶含有咖啡碱成分,空腹喝茶,腹中无物,茶水直入脘腹,有如“引狼入室”。如果肠道所吸收的咖啡碱过多,会产生一时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状,出现心慌、尿频等不良反应。时间久了,还会影响人体对维生素B1的吸收。所以自古以来就有“不饮空心茶”之说。
  饭后饮茶,铁元素流失
  有人喜欢饭后立即饮茶,这也是不良习惯。研究发现:茶叶中含有大量单宁酸,如果饭后马上饮茶,食物中的蛋白质、铁质与单宁酸很容易发生凝剂。特别是老年人,因肠胃功能下降,对这些凝固物难以消化吸收,势必会减少对蛋白质、铁质的吸收。资料表明,饭后饮茶,人体对食物中铁的吸收量至少会降低50%。时间久了,不仅降低了人体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影响器官的多种生理功能,还容易引发缺铁性贫血。

  有事无事喝口水,清茶一杯不离嘴(2)

  隔夜茶,毒如蛇
  民间有这样的说法:“隔夜茶,毒如蛇。”虽然有些夸大其词,但正好说明隔夜茶的特点。
  清代《闲居杂录》有这样一段记载:
  惊蛰后至九月,凡茶水在几上经宿者不可饮。因守宫(壁虎)之性,见水则淫,每于水内相交,余沥遗入,为性最毒。如误饮时,急觅地浆水解之,或吐或泻,尚可救一二。掘地以冷水拨之,令浊,少顷取饮,谓之地浆。
  这个故事很有意思,“隔夜茶”之所以“不可饮”,是因为壁虎在里面放了毒,颇有民间传说的韵味。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隔夜茶因时间过久,维生素大多已丧失,且茶中的蛋白质、糖类等会成为细菌、霉菌繁殖的养料,很容易变质,所以不宜饮用。
  饭后茶水漱口口气清新固齿
  但眼睛带血丝或常流泪,每天几次用隔夜茶洗眼,有较好疗效。清晨刷牙前后或吃饭之后,用隔夜茶漱一下,顿感口气清新,并有固齿作用。
  护好心与脑,长生健步跑
  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如果人们能好好地呵护心脏,就能够有效地维护大脑的健康;有益于心脏的积极因素也有助于延缓大脑的衰老。适度地锻炼、合理健康的饮食,积极预防动脉硬化、高血压和糖尿病,都有助于保护精神健康,有利精神减压。通过改善生活习惯,多多交流,积极动脑,还可降低患痴呆症的风险。

  控制冠心病,关键在预防

  控制冠心病的关键在于预防。虽然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但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却始发于少儿期,这期间的几十年为预防工作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机会。
  肥胖,压力,医学知识匮乏,不能自我保健和预防,导致冠心病发病率年年上升。
  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最主要的疾病之一。就全世界而言,冠心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如美国每年有120万人患急性心肌梗死,而死亡总人口中,有三分之一死于冠心病。芬兰冠心病的发病率居死亡总人口首位。
  在我国,据1967年12省市统计资料,冠心病患者死亡率约为30人次/10万人,男性多于女性,城市居民高于农村居民。1993年冠心病的发病率为123人次/10万人。目前,我国的冠心病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而发病年龄更趋年轻化。
  为什么冠心病发病率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呢?这是因为:
  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食入的肉、鱼、蛋类食品增加,膳食中动物脂肪和胆固醇食量增多,甚至经常大吃大喝,暴饮暴食,吸烟、饮酒多;
  2、肥胖,运动量减少,双休日坐在家里看电视,搓麻将,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不活动;
  3、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增快,竞争激烈,增加了人们的精神压力,容易处于紧张和劳累状态,而自己又缺乏自我调节的能力,不能保持良好的心理平衡状态;
  4、医疗条件的改善,科技发展诊断水平的提高,对冠心病患者的确诊率增高;
  5、卫生科普知识的普及还不够广泛,人们医学知识的缺乏,不能很好地自我保健和预防。
  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年龄、性别、血脂、血压、吸烟、糖尿病、肥胖、遗传、应激。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但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到目前为止仍然不能完全确定。大量的研究表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作用于不同的环节,最后导致疾病的发生。归纳起来,导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有:
  1、年龄因素。冠心病的发病年龄多见于男性40岁以上,女性50岁以上。但近年的研究显示,冠心病的发病年龄不断提前,我们现在已将30岁以上的男性列为危险人群。
  2、性别。冠心病以男性多见,女性由于雌性激素的作用可以减少动脉粥状硬化的发生,在绝经前冠心病的发病率较低,女性一旦绝经,失去雌性激素的保护,冠心病的发病率就和男性一样高了。
  3、血脂。血液中脂质含量异常,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甚至是载脂蛋白、α脂蛋白,都是导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的改变,均在不同程度、不同作用环节引起动脉粥状硬化的发生。
  4、血压。血压增高与冠心病的发生有极为密切的关系。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冠心病的发病率是血压正常者的3~4倍。
  5、吸烟。吸烟对冠心病的影响是十分明确的。吸烟者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是不吸烟者的2~6倍,而且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与吸烟的支数成正比。
  6、糖尿病。糖尿病是冠心病发生的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大量研究表明,糖尿病可导致全身动脉硬化,且程度相对非糖尿病患者要重。
  7、肥胖。肥胖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肥胖者冠心病的发病率要明显高于体重正常者。
  8、遗传因素。家族遗传引起冠心病的发病率是无家族遗传的5倍,因此,家族因素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
  9、应激。长期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大、过度疲劳、焦虑和恐惧的人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生活悠闲的人。

  轻松减压,远离过劳死(1)

  社会的竞争、进步都需要付出辛劳与汗水的代价,但不要付出健康和生命的代价。
  据媒体报道,2005年开始之际,在短短的4天内,清华大学两名青年教师相继去世,一位36岁,一位46岁。二人的去世在清华大学校园引起极大关注,人们将祸首直指压力过大而导致的过劳死。
  过劳死这个词最先是由日本传入的,也称为慢性疲劳综合征,是因为在日本出现长时间劳累过度而发生猝死的事件而派生的名词。出现过劳死的人在非生理的劳动过程中,人的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比如长期劳累、过度透支,体力和精力得不到恢复,体内疲劳淤积并向过劳状态转移,使血压升高,动脉粥状硬化加剧,进而出现致命的状态。
  过劳死的前5位直接原因是冠心病、主动脉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脑出血。过劳死与猝死几乎没有什么不同,但其特点是隐蔽性强,先兆不明显。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会因为工作强度、压力过大,而或者损害健康、或者命丧黄泉。有许多外企员工,加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