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第23部分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第23部分

小说: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易之方。
    余治陈媪,曾患无黄疸型肝炎,经西医治后因症状消失,
遂不介意。越数年忽发黄疸,全身色黄如染柏汁,急送某医
院,入院仅数日即通知出院。于是转入专科医院,化验血清胆
红素为567μmol/L,GPT150u/ml(其余化验数据不详),该院诊
断为阻塞性黄疸肝炎。经用多种最新高效药物及激素,黄疸
持续不下。病房主任谓乃夫曰:“进来容易出去难,生还希望

仅50%。”佣工为其擦身,盆水色呈深黄,家属深为忧虑到处
奔走求治。得余友人之助,一再强余为治。余允勉为尽力,未
许必效。诊见患者全身肤色金黄,神疲乏力,愠愠泛恶,胃纳
尚可而脘腹不舒,头痛心烦,右胁痞满,大便数日一行,情绪压
抑,畏恐特甚。左脉大而兼迟涩,右脉按之软,舌淡苔白而干,
中心至舌根呈灰黑色。据此脉证为肝胆湿热蕴结,疏泄之令
不行,以致肝郁气滞,犯胃则脘胀便秘,侵脾则中气消损,运化
失健。治法当疏肝清热、利湿消黄、兼益气扶中、健脾化浊。
拟大柴胡汤加减。方为:
    生黄芪15g太子参9g柴胡9g生大黄6g(后下)
    赤芍9g炒枳实9g姜半夏9g郁金9g茵陈30g
    厚朴6g黄芩9g白英30g
    上方服6贴后血清胆红素由567下降至480。皮肤黄染
明显消退,眼结膜黄色消退过半。胃纳转佳,精神愉悦,舌上
灰黑之苔亦除。惟上下腹胀满不适。在上方中加入莱菔子、
苏梗、山豆根(9g)等,服7帖后胆红素下降203。但见两手振
颤难以持物,于原方中减去山豆根,振颤即止。以后随证加
减,服16帖胆红素降至9r7,以后逐渐下降。
    患者于治疗期间曾出现较为严重之中枢神经症状,头痛、
失眠、心烦易怒、惊恐畏惧,甚至闻及雷声而钻入床下。因而
不得不更方予服数周。神经症状控制后,右眼球结膜充血严
重,又经三星期始得渐消。黄疸消退后胃纳极佳,难免进食海
鲜,致化验数据曾多次波动于正常值上下。总之该患者之治
疗颇费周折,方药之中大黄有斩关夺隘之应,药后大便日行
二、三次,成形而质软,通畅无阻,则自觉胸腹宽转,舒适异常,
一日不便则腹中闷瞀。曾有一度大黄用至9g也不更衣,不得
已加芒硝1.5g冲服,大便即畅,如芒硝加至3g则觉腹痛。

    山豆根一药,医刊报道加入对证方中消除黄疸极有效用。
本例患者两次加用皆见大效,然两次均见双手振颤,停用后振
颤即止,其中原因尚待探索。此外,方中白英不惟清热解毒,
亦擅利胆退黄。
    四、草药治肝病
    俗语云“草药一味,气死名医”,草头方药简效宏者真有不
可思议之妙。《本草推陈》载有治肝炎方,仅用神仙对坐草、三
白草、积雪草三物。因余习惯使用传统中药,此方虽屡见之而
终不曾用。
    今年元旦甫过,有某单位孙科长之子忽患肝炎,GPT 329,
γ一谷氨酰转肽酶155(正常值为0~50)。总胆红质20,二
对半化验中三个阳性:表面抗原、e抗原和c抗体均为阳性。
孙科长家境清寒,爱子而立之年尚无正式工作,因而用药务求
效高价廉,余即思及上方,三白草药店无货,改用垂盆草,更加
茵陈、平地木、方为:
    神仙对坐草30g垂盆草20g积雪草20g茵陈20g
    平地木20g
    服药3剂复查GPT71,γ…谷氨酰转肽酶77,其余项目均
已正常。又服10剂,再次复查,所有化验项目全部正常。患
者脉略弦,舌偏红,苔则薄白。即于原方加生地12g、麦门冬
9g嘱服一周以资巩固,从此竟愈。
    五、茵陈四苓散的应用
    传统中医治黄疸,有通利大小便之法,已早为医家所习
用。仲景之茵陈蒿汤为化湿祛浊之代表方剂,现制成“茵栀
黄”成药,于甲肝流行期间业已建立功勋,蜚声医林矣。至于
利尿祛湿以治肝炎之代表方,可借用仲景之五苓散加茵陈,热
重者去桂枝之温热,即用茵陈四苓散也。据三十年代太仓名

医王雨三汝霖氏之经验,用此方之指征,须见“身热口渴,小便
赤涩,左脉沉弦者”始为合辙  余于1989年夏诊一高中男学
生,于大考后即得甲肝,自觉倦怠纳差,小便色黄如染,其区中
心医院嘱其住院治疗三个月,而其暑假仅四十天,为不影响学
业谢绝住院,至余处门诊,并要求于暑期内将其治愈。余诊其
脉恰巧左脉沉弦,但无身热之象,故去桂枝,仅投茵陈四苓汤
方,药仅五味,服及一周,体力复原,小便转清,服三十剂复查,
肝功能恢复正常,后即安然无恙。
    六、慢性肝炎的治疗
    慢性肝炎病人,可见肝肾阴虚兼以湿浊留滞,故治法亦须
兼顾,既护肝肾之阴以固其本,又祛湿浊之邪以除其标,本固
标清,病多可愈。然育阴祛湿之方王道无近功,不可急于求
成,但使药病相当,久服自效。
    余治盛女士,年仅三十又三。于1987年2月生育后即患
肝炎,GPT200u以上,经住院治疗三月后降至正常。而其余化
验指标几乎全部失常,医嘱长服益肝灵及维生素E,迁延两
年,病情依旧,屡欲复工而不能。1989年3月27日余处初诊。
自诉患病二年,两胁之痛缠绵不已,夜寐则盗汗淋漓;梦扰纷
纭;白昼,巅顶及两太阳穴疼痛常作,夜间则疼痛转向心口;体
倦乏力,口干饮水不解,胃纳极差;大便干结艰涩,非服通便之
药不能行;月经数月未至;面色灰黄,呈明显慢性病容。脉左
小弦带滑,右脉细软。舌偏红,苔薄而腻。据此脉证,为湿热
郁于中土脾胃,反侮其所不胜,致肝木受殃,湿热久蕴伤及肝
肾阴分,遂至调治两难。盖纳差、便结、面浊、苔腻,均为湿热
蕴蓄中焦使然。而胁痛、盗汗、头疼、舌边色红,为肝胆湿热之
象。体倦、口干、经汛衍度,乃属肝肾阴亏。至于脉象,右脉细
软为痰饮湿浊留蓄肠胃,左脉小弦为肝肾阴虚内热,弦滑为痰

热,于此则主湿热伤肝。及其治法,当以芳化湿浊与育阴护肝
并重。拟方苡仁、茯苓、佩兰、川朴花、蔻仁、半夏以芳香化湿
兼扶脾胃;以石斛、女贞、鳖甲、牡蛎养阴护肝,合郁金、川楝子
软坚散结、疏肝解郁。其方即为:
    佩兰12g生炒米仁各15g茯苓15g川朴花3g蔻仁
    3g半夏9g  石斛12g  炙鳖甲15g(先)  生牡蛎30g
    (先)女贞子12g川楝子9g郁金9g
    以上方加减先后服用五十余剂,诸症递解。肝功能化验
多次正常,遂于六月上班复工,随访四年未有反复。
    七、肝病胁胀的治疗
    肝病无论急慢性肝炎抑或肝肿大,恒见右胁痞胀疼痛一
症。推其机理,总以湿热阻滞于肝经、肝郁气滞或由气及血,
血行不畅而致瘀结肝络等,最为临床所习见。急性期间投以
疏肝清热、化湿和中之剂,肝功能恢复则肝痛亦渐消失。慢性
及迁延性肝区疼痛常多持续缠绵。至于用药,气滞者无非柴
胡、香附、川楝子、青陈皮、枳壳之类,而血瘀又不外丹参、郁
金、延胡、川芎、桃仁之属。理虽如此而其效终难。某年,余治
一慢性肝炎患者,因消化道溃疡发作较甚,先拟理其脾胃,方
中用瓜蒌薤白展中阳以化痰浊滞气,不意服后肝区疼痛稍然
消失,且历久不发。自此余治肝病而见右胁疼痛之患者,每于
对证方中加入前药,常收药到病除、立竿见影之效。盖肝病之
肝区疼痛,有与胸痹相类似之机理。余亦曾治一顽固性胸中
塞闷病人,诸药罔效,参人蒌皮、枳实.胸闷顿解。可见一症自
有一症的对之药,亦属医家着意之处。然《重庆堂随笔》虽云
“瓜萎最润肝燥”,而傅青主则曰胸中虚而用之者,“心如遗
落”,余尝见虚证胸痹误投瓜蒌而自觉胸中荡然无物、吸吸少
气而不知心之所在者。一物而有利弊如此,此非药物自身之

过,全在医家之学识技巧而已。
    八、肝病愈后
    肝病日久或病虽愈而体质未复,人身气血阴阳失于平衡,
每易渐入损途。患者常症状繁多而不知其主症何在,纳差神
疲,倦怠乏力,心情抑郁,沉默寡欢。惟宜详参四诊,仔细推究
五脏六腑之虚实,气血阴阳之盛衰,以及病情进退,服药机变,
综合考虑用药方案,始能投剂合辙。
    如余治某公司陈经理之室胡氏,45岁。1988年曾患甲
肝,愈后十年间多次复查,除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外,其余项目
均属正常。虽然,而常自感不适,时或中脘作胀,时或肝区疼
痛,时或腰酸特甚,时或经汛衍期,时或夜寐欠安。胃纳尚可
而乏力懒言,稍稍动作,则感体力不支,面萎色黄,精神困倦。
视其脉小而不畅,两尺均弱而右关稍强。舌质淡红,苔薄微带
浊腻。余辨其病位虽涉及心肝肾脾胃诸脏腑,而主要在于脾
胃中土气阴两虚,痰食阻滞,肝胃湿浊未净,而先天肾元已伤。
因而用参术健脾,沙参养胃,夏贝蠲痰,楂菔消食,川断、狗脊
益肾强腰,佐丹参、半枝莲、蒲公英清热化浊兼通肝络,方为:
    党参20g炒白术9g南北沙参各20g姜半夏9g象
    贝母15g山楂9g莱菔子9g狗脊9g川断9g丹参
    9g半枝莲30g蒲公英15g
    服三帖,六脉涩象已解,舌上浊苔自除,时觉面热升火。
原方加生地15g枸杞子12g元参9g。服一月后至上海铁道大
学附属甘泉医院复查,乙肝表面抗原转阴,其余项目均正常。
而自觉症状已逐渐消失,纳佳神旺,轻劲多力,面色红润,心情
开朗。以后稍有月事不调,予以调理即愈。

    顽固腹痛温肝治
    某机关干部张某,于三十开外时,曾患轻度十二指肠球部
溃疡。1985年起常有胸闷叹息.腰酸腹胀。1986年3月间,
上腹及左右少腹隐隐作痛,有明显压痛及轻度叩击痛。初起
时作时止,继则持续不解,且痛势递增,并伴神疲乏力,腰酸肢
软,大便失序(或日行一、二次,或日行三、四次,无有规律。所
下之粪或如蛋花,或如发酵之物,或如泡沫。)多方检查,病源
难明。中西医药日啜不离,其效沓然。不得已,四处求医问
药。路边草药亦不惜高价购服,病终不减。渐见形消面黑,两
眶四周青黄不泽,呈现明显慢性病容。
    同年6月25日来诊。余诊其脉左弦细而劲,右弦大而
软,舌淡润,苔薄腻,余证一如上述。据四诊而论,此证乃肝肾
精血亏损,肝木失其所养,寒邪乘虚留滞于肝经,伤犯中州而
发为本病。治法当益肝肾、散寒滞、兼扶脾土。为疏一方:
    当归9g赤芍9g肉桂3g(后下)  川楝子9g延胡索
    9g青皮6g茴香3g木香3g菟丝子9g补中益气
    丸30g(包)
    服三帖后腹即不痛,惟短气乏力依然,改以左、右归丸调
本扶元,诸证稳定,半年后至12月间腹痛又作,而大便如常。
诊得左脉细而软,右脉弦细带涩,因思罗谦甫《卫生宝鉴》之
“治疝当归四逆汤”方,恰与此证相当,遂以此方加菟丝子。
    肉桂3g淡附片3g小茴香3g柴胡4.5g炒白芍9g
    泽泻9g当归9g延胡索9g川楝子9g茯苓9g菟
    丝子9g
    上方共服二十三帖,偶与补中益气汤及逍遥散(改汤)间

服,竟得腹痛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