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跨越时空的舞台-东方戏剧史话 >

第4部分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跨越时空的舞台-东方戏剧史话-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伟大的作家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关于迦梨陀娑的生平事迹,现在只有一些传说和难以定夺的推测。根据他作品中所反映的情况,可以大致推断迦梨陀娑出生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印度的优禅尼城中一个较贫寒的家庭。他曾在他最著名的叙事抒情诗《云传》中极生动细致地描绘了优禅尼城。在流行的有关迦梨陀娑的传说中,有两个故事比较著名。一个故事说迦梨陀娑本是个婆罗门孤儿,从小由一位牧人收养而成为青年牧人。当时贝拿勒斯公主是位才女,想找一位比自己更有学问的丈夫。求婚者纷纷前往应试,无一人选。于是这些落选的求婚者出于报复,施展计谋,让这位青年牧人冒充智者,与公主成婚。待公主婚后发现真相时,木已成舟,她只得劝这位青年牧人去迦梨女神寺庙祈祷,乞求恩惠。青年牧人照她的话做了,果然获得迦梨女神恩赐,成了大学者和大诗人。这个故事很显然是后人根据迦梨陀娑 (意为“迦梨的奴仆”)这个名字所做的文字游戏,不足为凭。另一个故事说迦梨陀娑访问斯里兰卡,在一个名妓宅第的墙上看见斯里兰卡国王鸠摩罗陀娑题写的半首诗;

  只是耳闻而未目睹长在莲花上的莲花,于是,他信笔写下了下半首:

  女郎啊,你的莲花脸上长着一对莲花眼。

  由于鸠摩罗陀娑出重金悬赏下半首诗,那位妓女企图冒领赏金,当夜害死了迦梨陀娑。后来,鸠摩罗陀娑查明真相,为迦梨陀娑举行隆重葬礼。当迦梨陀娑的火葬堆熊熊燃烧时,鸠摩罗陀娑也投身火中,自焚而死。

  迦梨陀娑生活的年代,是著名的超日王执政时期。他是朝廷的“九宝”之一,可见他在生前的文学名声就已经很大了。

  印度古典梵语剧作从本质上讲都是诗剧,迦梨陀娑的剧作同样如此,一般公认为是迦梨陀娑所作的诗剧有《沙恭达罗》、《优哩婆湿》(又译为《广延仙女》)和《摩罗维伽和火友王》(又译为《摩罗毗伽和阿祗尔密多罗》)。其中,《沙恭达罗》最为优秀,它代表了印度古典梵语戏剧的最高成就。三部戏剧都是以宫廷生活为背景,以爱情为主题,而且男主角都是国王。这显然与迦梨陀娑作为宫廷诗人的身份有关。

  五幕剧《摩罗维伽和火友王》描写火友王与“宫娥”摩罗维伽的爱情故事,大致情节如下;

  维达巴国国耶支耶和摩陀沃堂兄之间发生纠纷,因此在摩陀沃送妹妹到维底夏国与火友王联姻的途中俘虏了他和妹妹。火友王下令国舅举兵攻打维达巴国。有一天,火友王在宫廷画室中看到了国舅献难王后的宫娥摩罗维迦的画像,迷恋上了她的姿色。王后发觉后,将摩罗维迦送到舞师那里学艺以避开火友王。但在弄臣和王后的随身尼姑憍希吉的帮助下,火友王再次见到摩罗维迦,深深爱上了她,陷入了难以排遣的相思之中。王后在荡秋千时拐了脚,不能亲自踢无忧花,催促花开,便命令摩罗维迦代她踢,并许诺如果踢后五天之内开花,就赐给她一个恩惠。当摩罗维迦来到花园踢花之时,一直躲在旁边观看的火友王忍不住走上前去与她相会,倾吐衷肠,不料被小王后看见,冲散了这场相会。小王后把此事告知王后,王后将摩罗维迦及女友打入地牢,并吩咐看守说,没有她的蛇记指环作凭证,谁也无权释放这两个罪人。弄臣再一次使用巧计骗得了王后的指环,救出了摩罗维迦及女友。使火友王得与摩罗维迦相会。最后,国舅打败耶支耶,摩陀沃获释。耶支耶遣使向火友王进贡财宝和艺伎。此时适逢无忧花开,王花带着憍希吉和摩罗维迦来到花园,与火友王一起赏花。这时两位艺伎齐称摩罗维迦为公主。原来摩罗维迦就是摩陀沃送与火友王联姻的妹妹,而憍希吉是摩陀沃的大臣的妹妹。摩陀沃被俘后,憍希吉和摩罗维迦混在商了人里逃跑,路遇强盗,二人又被冲散。摩罗维迦被国舅救出后送给王后,当了宫娥。憍希吉则一人来到王后身边,当了尼姑。她一直没有说出真相,因为有位仙人曾经预言,摩罗维迦命中注定要当一年女仆,然后才能获得一位高贵的丈夫。

  真相大白以后,王后同意摩罗维迦与国王结婚,也算是兑现了自己要赐给她一个恩惠的许诺。

  剧中人物火友王是历史人物,但关于他的宫廷艳史,历史上却无记载。全剧情节曲折多变,戏剧性很强,结构也很严谨,但主题思想比较肤浅,火友王只是个渔猎女色的帝王形象。比较值得注意的是摩罗维迦。由于战乱,她由一国公主沦为别国宫廷中的舞女,在生活中任人播弄,其命运令观众同情和忧虑。

  迦梨陀娑的《摩罗维迦和火友王》与跋娑的《惊梦记》一起,奠定了古典梵语戏剧中描写帝王艳史的宫廷喜剧类型。只是由于迦梨陀娑的名望高于跋娑,在以后出现的这类宫廷喜剧中,多以 《摩罗维迦和火友王》为模式,如戒日王的《璎珞传》和《妙容传》,王顶的《雕像》等。

  《优哩婆湿》也是一部五幕剧。故事情节最早出现于《梨吠陀》,但故事不完整,而优哩婆湿的形象也很粗糙。后来,在史诗《摩诃婆罗多》和许多“往世书”里,也写了这个故事,但情节和人物都有一些变化,直到迦梨陀娑创作之后,故事才最后定型。

  剧中写天宫歌舞伎优哩婆湿与国王补卢罗婆娑一见倾心,互相爱慕。分别以后,两人互相思念,优哩婆湿忍受不住爱情烈火的煎熬,偷偷下凡,与国王相会。经过几番波折,两人终于得以团聚,白首偕老。

  剧本取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迦梨陀娑在利用古老传说进行创作时,除在情节上有所创造增补外,更主要的是在人物性格的刻画方面取得了新的成就,而其主题也具有了批判意义。

  作为一个天宫歌舞伎,优哩婆湿见过世面,临事沉着老练,善于深谋远虑,在恋爱过程中表现得泼辣大方,热情洋溢。她曾三次主动从天上下降到国王的王宫,她明知这种迫不及待的举动有失体统,但受爱神的驱使而情不自禁。虽然作为一个天宫歌伎,她的身子和命运都掌握在天帝手中,但优哩婆湿仍然热烈向往与国王补卢罗婆娑结合,获得人间的自由与幸福。当她偷偷从天上来到人间看望国王时,她的女友劝她慎重考虑这一举动,而她则回答道:“朋友啊!爱神逼着我来,我还有什么好考虑的呢?”为了与丈夫相守在一起,她宁愿忍痛与新生儿子分离,可见优哩婆湿对爱情的执着追求。然而,作为一个歌伎,她无论怎样挣扎,也摆脱不了天帝的束缚,所以,不论优哩婆湿怎样大胆泼辣,她的一切幸福只能建立在天帝的恩赐上。剧尾的完满结局,体现了作者的美好理想和愿望。

  国王补卢罗婆娑的形象较为复杂。按印度古典戏剧理论的规定,国王的形象属于“思想高贵,豁达大度,克己,坚毅”这一类型,因此作家必须因袭传统,将他美化。难能可贵的是,作为一个宫廷诗人,迦梨陀娑能在因袭传统之余,以他的生花妙笔,在国王形象的塑造上,用比较圆熟而又隐晦曲折的手法,让观众从中看出若干真实可信的品性。在迦梨陀娑的笔下,国王补卢罗婆娑是一个相当庸俗鄙陋,虚伪狡猾的角色。他喜新厌旧,明明已迁爱于优哩婆湿,但当事情被王后觉察,而且证据确凿,向他提出质问时,他却企图抵赖,用花言巧语加以搪塞。正如剧中人物所说:“那些狡猾的家伙,如果爱上了别的女人,对自己的老婆会更加倍和蔼”。事实上,国王对优哩婆湿那份看来如醉如痴的爱情,也要打个折扣;在第一幕中,他与优哩婆湿一见钟情,乐得他“浑身上下汗毛竖”,就多少透露出他内心的轻浮,在第二幕中,国王把优哩婆湿比作“饰品中的饰品”等等,也似乎可见他是在将女性视为玩物。

  由此可见,补卢罗婆娑的表现是矛盾的,他的冠冕堂皇的外表和虚伪的内心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他的喜新厌旧和对优哩婆湿的热烈追求之间也形成了绝妙的讽刺。从人物矛盾性格的显露中,可见剧作家迦梨陀娑对他笔下的男主人公及其爱情所持的冷静的批判态度。这种隐含的批判成分巧妙地表达了作家对这种性爱的不满和抗议,这是剧中所体现的民主性精华之所在。

  另外,在迦梨陀娑的剧本中增加了王后的形象,这也很值得注意。迦梨陀娑之所以创造被遗弃的王后这一形象,除促成戏剧冲突外,对加深爱情方面的矛盾也起了显著作用,同时也能更好地表达作家对爱情的看法。当王后发现了优哩婆湿写给国王的情诗后,她怒不可遏,当面呵斥国王,迫使国王认错,甚至下跪。然而,即使在她盛怒之际,也没能忘怀于自己的悲惨处境,她自言自语地说:“我千万不要轻易地过分相信他这一套低头认罪的花样。可是,我又害怕,我坚决不妥协,将来会后悔”。由于她生怕后悔,暗自惶恐,终于抑制住自己当初的狂怒。到了第三幕,只有被迫牺牲自己的尊严和幸福,虽不情愿却又无可奈何地应允丈夫另觅新欢。

  王后这个人物的遭遇,说明了印度封建社会中妇女社会地位的低下,道出了封建制度下妇女哀怨的心声,反映出封建社会中建立在男尊女卑基础上爱情的不平等,同时也就谴责了国王对待爱情朝三暮四的态度。王后这个形象,从一个侧面有力地烘托了国王补卢罗婆娑的性格特征。

  七幕诗剧《沙恭达罗》是迦梨陀娑的代表剧作,其基本情节来自史诗《摩诃婆罗多》,也曾见于《莲花往世书》,但都比较简单,迦梨陀娑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创造,使它成为举世闻名的力作。剧中情节如下:

  威武勇敢的国王豆扇陀带着人马到林中打猎,无意中在净修林里看到了正在浇灌花木的女郎沙恭达罗,为她的美貌深深吸引。从沙恭达罗女友的口中得知沙恭达罗乃天女弥诺迦与一位苦行者娇尸迦所生,现在住在净修林中,由她的义父仙人干婆抚养长大,如今掌管净修林的干婆有事外出,这净修林暂时由沙恭达罗管辖。自从这次邂逅相遇以后,豆扇陀与沙恭达罗双双坠入爱河。一天,豆扇陀为情所苦,悄悄来到沙恭达罗的住处,在暗中看到为相思而面容憔悴的沙恭达罗向她的女友倾吐她对豆扇陀的爱情。豆扇陀大喜,立即走出来与沙恭达罗相会,两人未凭媒妁之言,以自由恋爱的方式结为夫妻。婚后不久,豆扇陀驾车返回宫中,临别时把自己的戒指 (刻有豆扇陀的名字)交给沙恭达罗作为凭证,并答应她不久就将接她进宫。豆扇陀去后。沙恭达罗整日陷入对丈夫的思念之中,无意中得罪了爱挑剔的大仙人达罗婆娑。大仙人诅咒沙恭达罗一定被国王忘掉。在沙恭达罗女友的请求下,大仙人才把诅咒减,改为必须让国王见到作为信物的戒指时,他的记忆才能恢复。后来,沙恭达罗遵照义父之嘱,告别了女友和净修林,到王宫寻找丈夫。走在途中祭水之时,不慎失落了戒指,因而无从唤起国王的记忆,所以他始终不肯承认自己曾同沙恭达罗结过婚。沙恭达罗遭到遗弃,虽悲愤万分,却又无可奈何,正在这时,天女弥诺迦出现,救走了迷路的女儿。后来,失去的戒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