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佛教知识 >

第18部分

佛教知识-第18部分

小说: 佛教知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及一切众生都以菩萨的行为对待。
    另有应该明白的一点,菩萨有「逆行」的法门。凡是打击你、压迫你、刺激你、欺负侮
辱你的人,使你爬不起来的人,都可能是逆行的菩萨。不要认为刺激你的人是仇人,压迫你
的人是冤家。因为坚强的意志力,往往是从磨练中培养出来的,我们的体能、智能、心力、
毅力均要靠艰苦的经验来锻练,不要因逆境的挫折而灰心丧志。
    提婆达多生生世世与佛为敌,即是逆行菩萨的一例,故在释迦成佛之后,于法华经中,
为之授记,说提婆达多于未来世,必定成佛,又在大方便佛报恩经卷四也提到「如来常以慈
悲力,愍而哀伤,我以值遇提婆达多故,速得成佛;念其恩故,常垂慈愍。」所以菩萨看一
切仇敌冤家,也都是活佛活菩萨。
    不管各位信不信佛与菩萨,今天听了这些话,若接受的话,便会在逆境之中微笑,在顺
境之时警惕。如果你能面对现实,接受顺逆两种环境的考验,远大的前程,便在等待著你。
    最后祝福诸位身心愉快。
    一九七八年十一月卅日讲于中原理理工学院
    卢城居士录音


一、学佛与日常生活
晓云法师,信定法师,诸位同学,诸位居士:
    今天是我第三次到莲华学佛园来,第一次是五年前,在座的同学和居士之中,可能有人
听过或见过面。第二次是一个月前诸位的结业典礼。今天要我来作学术演讲,实在不敢当,
学术二字,我是谈不上。
    学术演讲,就是要讲学术。两个星期前,我在文化学院演讲时,把学术分为四个层次:
    一、不学无术──一无可取的人。
    二、不学有术──我国古代称之为术士,有方术的人,可为人治病、看相、算命、
    看风水等。
    三、有学有术──在古代称之为方士。
    四、有学有术有道──在我国历史上叫做道士,这一名称的出现,相当早,春秋
    繁露中有「古之道士有言」之句。
    我们出家人,人称方外之士,我们自称释子、沙门,也可称道士,这并不是道教人士的
专称,而是指有道之士。
    今天在此地演讲,应改为学术道演讲才合适,因为有学有术,只是在方士的阶段,在一
般地方是可以的,而在学佛园应该加上一个道字,为学、术、道演讲,但这就未免标新立异
了。
    我自问是不是有学、有术、有道?若说有,这是骄傲,是说大话。若说无,也不好,站
在学术研究的立场,应该说有,我才能接受田教授的邀请。以一个学佛的人而言,还是说无
才对。释迦佛说法四十九年,他却说他不曾说著一个字。
    像我们来说,知道的越多,说得越多,就是懂的佛法越少。既然佛陀一个字都没有说,
我们又何必多说?迦叶尊者是禅宗的第一代祖,但佛传祖位的时候,却没有说一句话,只是
拈花示众,独迦叶破颜微笑而已,这样就算传法了。有人问:「当时释迦佛如果是拈根草,
迦叶会不会破颜微笑?」我不知道,佛是一切智者,他一定知道,但也不能说出来,否则就
不必拈花示众。禅宗有很多语录、公案、机锋,都不可用常人的知见去分析,不要用常人的
心态去理解。如果可以用常人的知见去衡量的话,就不是禅宗的公案了。以禅来讲,知识越
丰富,对禅的障碍越大,公案读得越多,理解越多,离禅反而越远。公案要参究,不能解
释,参悟以后,也无法用语言文字,和盘托出以示人,只能向比自己高或和自己相等的人,
「比手画脚」求印证,这叫做心心相印。
    现在讲学佛;学佛是道,佛学是学说。
    各位听讲佛法已很多,知道的也一定很多。我想就自己的经验,分几个阶段来讲:各位
如果问我知道多少?可以坦白的告诉诸位,当我没有看完大藏经的时候,觉得知道的很多,
尤其在二十几岁时,甚至有个很幼稚的想法,感觉自己知道的,比佛经还要多;因为我有很
多的想法,没有看佛经前就有了,如是我以为佛经里的知见,大概我都有了。后来有一个阶
段,不敢看佛经,为什么?就怕自己发现的答案,再在佛经看见,就像孙悟空发现再翻也翻
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一样。自以为聪明的同学,恐怕都有这个毛病,后来我才明白,知道的
再多,也无法超出佛法的范畴。第三个阶段是拼命看佛经,所以才到山里闭关,觉得自己太
渺小了。后来把三藏教典看多了。告诉诸位,律部我看了三遍,阿含部看了二遍,大乘经论
只看大半,现在若问我懂多少?可说什么也不知道,也不懂得佛法。有一个时期,心里很混
乱,头脑一塌糊涂,觉得自己知道的太多了。各位知道,从前有个外道,感到自己知道的太
多了,怕把肚皮胀破,特地用铜条把肚子箍起来,这个经验我似乎也有了。佛法浩如烟海,
太深,看完了望洋兴叹。每看完一部经,逢人便讲,但道行比我高的一听,就知道我说的是
什么,后来看多了,反而没话讲,不知讲些什么。引经据典是钻牛角尖的工夫,这叫循章摘
句,谓之说食数宝,谓之千古文章一大抄,目前一般文章,学术味道太浓厚,而抄的成分太
多,消化的少。假如希望人家理解佛法、佛学,也要先自己充分理解以后,再告诉人家,莲
池大师说:「人不要出头太早」,要想文章洗练,必须多体验。经典不是教人用来当学术研
究的,而是教我们修行,有多少行持,才能对经典理解多少,有了修行的体验,才能理解佛
经里每句话的真义。中文的佛经从梵文译成中文时,都是由有修行的三藏法师来主持,现在
的人对佛学有研究,而无修持,理解出来的东西,自不会很好,只能从字面上翻给外国人
看,无法充实佛教慧命,总有一层隔膜。所以学佛需要体验。

    第一学佛要有出离心:

    学佛有几个基本原则,不能盲目的学,今天听人说密宗很好,修来可即生成佛,就赶快
修密,找金刚上师灌顶加持,以为几天一学,就能如何如何。告诉诸位,学密要有真方便,
现在不谈。人家说禅好,现在在西洋、在日本,学禅风气非常强烈,而我们从中国大陆来台
后,禅的风气已没有了,找个禅堂很不容易,现在台湾寺院有禅堂的,有阳明山的永明寺,
听说有个古岩寺也有禅堂,禅可吸引人,因此大家来学禅。但有些人,禅和道分不清楚,禅
和瑜伽也分不清楚,禅和静坐也分不清楚,挂羊头卖狗肉的人很多。我在美国教禅的时候,
我的老师仁俊法师说:「我也打坐,但反对你教禅。」我说为什么?他说禅是真常、是唯心
的。我说不管他是什么,我教的虽叫禅,事实是修行方法,为什么一定是唯心、是真常?我
教的是空,是般若,后来他听了几次,觉得不错,他说我讲的禅和空也能相应,和般若也能
相应。我说:「禅本来就是空,是般若。」晓云法师教的是般若禅,我虽没听晓云法师讲
禅,但看过他的文章。学禅要跟真正有禅体验的人才能学。有人听念佛很好而念佛。学密而
后学禅而后又念佛,结果一样也学不成。我刚才讲过,知见、知识越多的人,越难得到修行
的效用。所以修行要一门深入,不要三心二意,见异思迁,看他人学得好而盲目跟从。修行
更不能有患得患失的心,要有明师指点。我自己是不是明师?我不知道,明的人在我面前,
我就是明师,暗的人在我面前,我就是暗师,这要靠缘,有的人说某人本事大,我来试试
看,这是试不得的。因此过去大德在参师访道时,在某一大德座下一段时间后,这位师父告
诉他,你的因缘不在此,可到某大德那儿去,去了一下,那位大德又讲,你的缘不在我这
里,再回去吧!回来以后,这一下因缘成熟了。如果不出去一趟,光在一个师父座下,永远
不行。有的人一出去就不回来。这些都是要靠缘。现在有好些师父,惟恐弟子跑了,这是不
对的。华严经里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没有那位大善知识看到善财童子不欢善,均有得天
下英才而教育之一乐也之感!若刻意留住不放,有这种心,就不够资格称大善知识了。心量
要大,心量越大,来学的弟子越多,我讲的出离心,就是不执著,不要贪,无贪以后就没有
嗔,无嗔无贪,就没有愚疑。愚疑就是不知道,为什么要贪要执著,没有智慧所以有贪,有
镇。有些人一讲出离心,就说是逃避现实,是厌世主义。逃避,逃到那里去?烦恼是跟著自
已跑的,我们讲出离是心出离,离五欲,欲是欲界众生的大患,离欲才能修道,凡有所贪求
皆为欲,讨厌也是欲。诸位!八风知道吗?
    五欲跟八风是连在一起的,佛经里正规的讲法是欲,不离欲不能修定。离欲一定先要持
戒,持戒才能离欲,因为戒有防非止恶的功能,持戒就是把自己防卫起来,如同用碉堡用防
线围起来一样,把自己约束在一个范围以内,不让外界的诱惑引起我们犯罪,我们这世界的
引诱太多太多。
    我告诉诸位,我在日本还没有得到学位以前,那时正好我国和日本邦交断了,人心惶
惶,国内情形不知怎样,当时正是尼克森访问大陆的时候,蒋总统有著处变不惊、庄敬自强
的昭示。也有很多外国朋友,很同情我们中国人,称我国是国际的孤儿,见我已变成孤儿的
孤儿了,有人打电话给我,有人写信给我,都是日本很好的朋友。我有一位教授,非常好,
他就曾跟我讲,他说:「你啊不要回国罗!就留在日本吧!」我说:「留在日本做什么
呢?」他说:「现在我告诉你,像你这样的程度以及人品,要你的人很多。」我说:「那个
学校要我啊?」他说:「现在的无人寺很多。」也有叫「空寺」的,甚么叫无人寺或空寺
呢?就是说住持死了,没有住持的庙,需要个住持。日本寺院,若是住持死了,没有儿子继
承住持职务,他的太太女儿,就要迁离,由他的总本山派人去接收。假如说这个住持死了,
而他有一个很漂亮的女儿,或者是有很多的财产,那么就可以找个人,要找和尚哦!普通人
不要。找个和尚做什么?去入赘,去做赘婿。我那教授是什么意思?不用再讲了,他说:
「我那朋友已关照了我好久,现在我也照顾著他的未亡人,请你能成全他们,他们也成全了
你。」我跟他笑了笑,不好讲,抙他一顿也不好,只能摇摇头,他说:「我把你带到那边去
看一看好不好?」我说:「我没有时间。」他还是没有了解我的意思,有一天他把人带到我
那里去了,来看我啦!同来的有一个中年妇人,带著一个二十几岁的小姐。我一看这苗头不
对啊!
    是什意思呢?后来没有谈什么话,我请他们喝了茶,坐了会儿他们就走了。晚上我那教
授打电话给我:「嗳!怎么样啊!今天你看了,满意不满意啊?」像这种,这是诱惑,后来
我就把师父给我的二句话,在电话里报告我的教授,我说我来日本求学时,我的师父给我二
句话:「愿汝为大宗教家,切勿为宗教学者。」他是希望我成为大宗教家,不要成为宗教的
学者。我说我来日本的目的不是为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