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佛教知识 >

第43部分

佛教知识-第43部分

小说: 佛教知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亲情难得;年轻力壮时,高朋满座,意气风发,神采飞扬,谁也没料到晚年的境
遇却是如此的孤单,寂寞与凄凉。

3、病苦:身体的四大不调,百病丛生,所以苦。病有种种,有些病很轻微,有
些病很严重,有些暗病不容易查知,结果暴病而终。最可怕的是牙痛,痛到呱呱
叫,家人都要让你三分,真正来讲,“吃”是病,贪东西也是病,但这些是属于
心病,这儿讲的是身病。我们的身体有如机器,终归会变坏,变换就是病苦。

4、死苦:我们的寿命享尽,病逝,或是天灾人祸众缘逼迫而终。临命终时,死
的境象令人难以忍受,恐怖之心油然而生。有些人死时,吓的面色变青,死相可
怖;有些人在死时,不愿死去,双手抓的紧紧。如果有一天我们发觉双手不能动
弹,一定苦的要命;人要死的时候,身体各部分慢慢的动弹不得,内心一定很恐
慌,这就是死苦。大家都知道这生、老、病、死苦,甚至已经麻木了,无可奈何
的接受;大家说反正都要死、想它做什么?但是没人讲反正要病嘛,理它干嘛?
当你病了,会呱呱叫,病苦来时,就受不了。当死还没来临时,你嘴巴大,爱讲
大话,当它来时,你就怕死。如果有人用刀指着你,你会吓的要命,那就是怕死
--死苦;还没动到你,就吓到如此这般,等死期到来时,更不用讲了。

5、怨憎会苦:我们和冤家、仇人没办法避开,每每要见面,这就叫做怨憎会苦。
比如一对夫妻,婚姻生活美满,恩爱,过后吵架闹翻了,但是为了儿女,夫妻之
缘难断,必须天天见臭、面脸臭;或是打工仔,虽与老板不和,但为了家计,为
了五斗米而折腰,天天要和不喜欢的老板见面;还有某些同事,跟你吵过一次架
后,两人见面就不说话,因为某种业因缘,你不能离开他,天天要会面,这就是
怨憎会苦。

6、爱别离苦:与至亲,相爱的人乖离分散,所以苦。因为某一些因缘,所心爱
的人儿离你远去,你舍不得,所以感觉到苦。比如做父母亲的,女儿出嫁或是儿
子出国留学,思念总在分手后开始,常挂心头。有的伤心流泪,哭哭啼啼;有的
睡不着,吃不下。这些还不太严重,严重的是男女之间的情爱,相爱的人却偏偏
被拆散,很多情侣就因此跳楼殉情。在西方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在东方有梁山伯
与祝英台,这些缠绵伟大的爱情故事,常使同情他们的人泪流满襟。

7、求不得苦:我们用种种办法与手段,希望获得自己所喜爱的东西或崇高的理
想,但是结果还是得不到,这叫做求不得苦。它是最普遍的苦,因为人的欲望太
多了,这样多的欲望我们没法实现或得到,所以是苦。

8、五取蕴苦:我们对五蕴(既是色、受、想、行、识五种身心聚合)的身心产
生执著,称为五取蕴。取是执取的意思。五取蕴刹那刹那的生灭,它一直迁流变
坏,所以是苦。

㈢、总结:

    在这三苦与八苦中,真正的苦是发生在于“行苦”,此苦唯有圣人能觉知。
佛教所说的苦与世间人所说的苦不同;佛陀出家修道,所看到的并不是世间人所
知的苦受、乐受的苦而已,佛陀所觉知的苦是:这个世间一切都是有为变化,终
归变灭,不能自主故苦,此苦称为“行苦”。如果佛陀没有为我们阐述,我们凡
夫对它是不知不觉的,因为我们迷在苦、乐之中。这个苦必须以智慧观察,所以
初学佛者应以闻、思、修中的“闻慧”来了解“行苦”是一种苦。这个“行苦”
并非“苦苦”与“坏苦”,而是因为不自在,就是苦。苦圣谛中最究竟的苦是“
行苦”,如果没有它,我们可以想尽所有的方法,修各种福报,追求种种的乐受;
如果福报很大,在天上或人间享受五欲之乐的我们,根本就不知道苦为何物,只
知道乐,那么这个苦圣谛就没法成立。但实际上并不如此,这五欲之乐是包含在
行苦中,因为它会变化、变坏;也就是说即使升天做天人,在天上享乐,但天福
有享尽之日,乐报没了,苦报就接踵而来,所以“行苦”是真正苦之所在。


〖二、集圣谛〗

    集圣谛是苦的生因,他能集生死苦,故称为集圣谛。集就是招感集取,招感
就是业力被烦恼所引发出来;集取就是烦恼在造业。因为我们过去造种种的业形
成力量,加上过去与现在种种烦恼的引发,使我们受种种苦。所以这个集圣谛所
要讲的就是烦恼以及烦恼所造的诸业行。

㈠、烦恼:佛说我们有八万四千烦恼,所以教导我们以八万四千法门对治之。然
而这个八万四千是表示多数,它说明众生有很多烦恼,我们不可能全部认识,只
要认识主要的烦恼即可,它们是六根本烦恼以及大、中、小随烦恼。由于时间有
限,我在此只讲六根本烦恼。此是凡夫非常严重的烦恼,因为他引发其它烦恼的
生起,所以称之为根本烦恼。六根本烦恼又称为十惑,它们既是:

⑴、贪:贪有很多种,普通来讲我们有财、色、名、食、睡五欲之贪,人类的一
生就是在这其中打滚,虚度一生。因为我们贪著五欲,所以心甘情愿被他束缚。
我们除了晚上睡觉,从早到晚为生活奔波,忙这工作,拼命想发财,这就是贪财。
同事又追求种种名誉、地位;有些人又贪吃;到了某一段年龄有对色欲(淫欲)
有种种的贪求,所以说我们的人生就是为了满足五欲而过活;如牛被人牵着鼻子
走,我们也如牛一样被五欲牵着鼻子走,所以五欲的贪是烦恼。

⑵、嗔就是生气的意思,这个生气有很多种类,人家骂你,不能忍受,起嗔心。
嗔与贪刚好相反,贪是遇到快乐的境,你追求;嗔是遇到不快乐、不喜欢的境,
你要抛弃它,但又丢不了,所以嗔。

⑶、痴:不明事理,是非不分,称为痴。

    不明事理就是对世间的因果道理不知不觉,好像人是怎样来的?死后怎样去?
此外,对四圣谛、三宝的实、德、能,既是说对于真理的真实、三宝的功德、自
己与他人能修行解脱等无知,都是愚痴。

    另一种愚痴就是对是非不分明,比如人家为你讲佛法,你不懂对或不对,人
家跟你讲对的,你以为是错;人家跟你讲错的,你却以为讲对,这也是愚痴。

⑷、慢:慢就是傲慢、我慢。自己内心高举,看不起别人,称为慢。比如某人的
儿子修完大学课程后,那个做母亲的就觉得了不起,到处向人炫耀;或是有人养
了一只漂亮的狗,他觉得了不起,带着那只漂亮的狗招摇过市;或是向人炫耀自
己的名、利和财产等,都称为慢。

    慢的种类:

    1、有些人很有能力,才华洋溢,高人一等,结果看轻别人。
    2、有人的地位很高,你以为跟他平等,结果你觉得自己了不起。
    3、自己比别人差,但不认输,却认为他人没什么了不起,我只是不做而已,
      这是慢的心里在作怪。

⑸、疑:对于佛法因果道理怀疑。

⑹、身见:执著五蕴的身心里面有一个我,乃至身心以外有我。

⑺、边见:执著断、常二见。就是说认为“我”是永恒的,就是执住“常”;认
为人死后一了百了,什么都完了,这就是执著“断”。我们凡夫就是有这两种邪
见,称为边见。

⑻、邪见:各种不正确的思想、它包括:对因果起不正确的知见,拨无因果;认
为没有过去世,没有将来世,这些都是邪见。

⑼、见取见:执著我们的见解是对的,称为见取见。我们凡夫又一个很深的执著,
认为我的见解才是对的,别人的见解都是错的,这叫做见取见。

⑽、戒禁取见:执著不正确的戒律,称为戒禁取见。比如有人放生,放鸡说以后
不能吃鸡;放乌龟就说以后不能再吃乌龟,这其中没有因果关系,根本无此事,
佛陀是根据因果道理来制定戒律,所以这是戒禁取见;甚至有人认为一定要吃素
才能解脱,所以他吃素,这也是戒禁取见。菩萨道行者,为了避免因他吃肉而要
杀害众生,所以吃素,这是一种慈悲心的表现,并非是为了要解脱而吃素,如果
吃素能解脱,牛羊早都解脱了。

    更有些人持牛羊猪狗戒,他们学习牛羊猪狗所做的一些行为;有些不吃这些
众生的肉,好像兴都教徒认为牛是神圣的,所以不吃牛肉;某些教徒却认为;猪
是肮脏的,所以不吃猪肉等,这些都是戒禁取见。

    这六个根本烦恼妨碍我们解脱生死,其中严重的三大烦恼是贪、嗔、痴,称
为三毒;在这三毒中最严重的是贪爱。(请参考《烦恼》)

    爱的种类:

    1、对乐欲、财富、权势等五欲之贪求与执著。
    2、对意念、理想、观点、意见、理论、概念、信仰的贪求与执著。
    3、求生存、求再生、求生生不已及永生的贪求与执著。
    4、不再生存的渴求。

    佛陀说我们烦恼中的“爱”是集谛的主要原因,故集论说“若爱、若后有爱、
若贪喜集行爱、若彼彼希乐爱是名集谛。”就是说贪爱是苦生起的主要原因,我
们对现前的事物苦苦贪求,此称为爱。

    1、后有爱:我们想要追求永恒的我,追求死后的将来,而这样的贪爱,使
      我们死后将来再继续受生,称为后有爱。
    2、贪喜集行爱:当现前的境界出现时,我们因迷惑而执著它,称为贪喜集
      行爱。
    3、彼彼希乐爱:我们知道现前这样快乐的境界,追求将来也要有这样的境
      界,称为彼彼希乐爱。比如今生夫妻生活适意、恩爱,希望将来死后夫
      妻再结来生缘。

    因为这种种的爱,使到我们死后再来生死轮回。由这个贪爱的烦恼使我们产
生常、乐、我、净四个颠倒。在这个贪爱之中有一个“自体爱”,称为我执。众
生对这个我执深执不舍,便无时无刻都在求生求存,求再生,求永恒的生存。因
为这个贪生的欲望,使得过去、现在所造的诸业得到滋润,继续向前推动。业是
过去的因,贪爱这个烦恼是现在的缘,因缘和合,我们就生生不已,一生有一生。

㈡、业:我们过去及现在世所造的种种业行,它也是属于集。因为业行能集无量
种众生业道于内身。

⑴、业的意义:业为造作义,既是有意造作之行为称为业。业所造成之效应(果
报)称为业报。此中造作之心有善、恶、无记三种,形成善、恶、无记三种业报。

⑵、业的推动者:求生、求存、求再生之“有爱”滋长意志造业,是生命能继续
延续及向前迈进。(请参考《业力与轮回》)


〖三、灭圣谛〗

    灭圣谛既是苦灭圣谛。它说明众生可以从生死相续不断的苦报中得到解脱。
灭是指灭除惑、业、苦,断著贪嗔痴等无明烦恼,不再有造作之心,究竟不生,
不生所以不灭,既是涅盘。

㈠、涅盘:

⑴、涅盘之意义:涅盘是不生不灭之义。佛说涅盘是诸法实相,所谓“诸法空相,
不生不灭。”实相既是真理,不是语言文字所能诠释,唯有智者亲自证悟方知;
故说:“语言道断,心行处灭,非妄想凡夫所能臆测。”涅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