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佛教知识 >

第82部分

佛教知识-第82部分

小说: 佛教知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静静观照,逐步训练,到功夫纯熟,便可无时无地无事不观心。观力愈强,那末定力就愈
足,定慧交资,妄心自息,妄心息处,我们便能非常清楚地见到自己的本性。

             (五)人事磨练
    学佛至见性以后,并非就算功行圆满,譬如枪法纯熟之后,正需破敌,假如遇敌而不抵
抗,那末贼兵纵横,天下无太平之日。因此这时正需仗慧照的力量,逐步扫荡习气,并需借
一切人事来锻炼打磨,因为种种烦恼皆我练心之处,种种艰巨,皆我练智练力之处,而且也
只有在尘劳忧患之中,方能提高警惕,激发志气,正先哲所谓:“困于心,衡于虑,而后
作!”
    在观心过程中,要坚毅奋发,自强不息,常与自己习气斗争,见(见惑)为我执,解而
空之,情(思惑)为我爱,转而疏之,越不易化除,越要化除,常与自己逆,于有碍中忍得
过,方能进功。当观而得力时,中途必将发生心思格外纷乱的现象,或欲念横发,或心生烦
闷,这是由于第八识中所含藏的过去许多习气种子,被功夫迫急而翻动出来,正是进步的时
候,切勿怀疑,只要知道它是本空,不取不舍,沉着应付,(《圆觉经》说:“知是空华,
即无轮转。”)翻动愈烈,则去泥愈多,经过千百次的翻腾上下,自然证入不动。

           (六)另一个妙法——念佛
    学佛的方法虽多,但有当机与否,并无高下之别。由于我们烦恼习气,根深蒂固,全仗
自力,每觉不够,因此在这里再介绍一种最简捷、最圆顿的“持名念佛法门”。
    念佛的方法,是以深信切愿,执持“南无阿弥陀佛”的圣号,在行住坐卧中,绵绵密
密,摄心专注而念,欢喜时也念,烦恼时也念,无事时也念,做不用心事时也念。初行不免
打失,要记得即念。不劳分别考究,只贵净念相继,老实行持。久久念头澄澈,证入一心不
乱。
    一般人往往以念佛为迷信,那里知道一句佛号,是念念打破自己贪嗔痴迷信的有效办
法,迷妄若去,智慧自照,它的妙用决非局外人所能想象。在已学佛的同仁中,又往往以念
佛为浅近,不知佛法本来平等圆融,就在极平常处见功,若好高骛远,正是知见未忘。实际
上,真能念佛,念念无住,即是布施;不起贪嗔,即是持戒;不计人我,即是忍辱;不稍夹
杂,即是精进;一心不乱,即是禅定;明明历历,即是智慧。一句弥陀,不是大彻大悟的
人,不能全提,而钝根下愚,也无少欠。但能蓦直念去,自然水到渠成,全身受用。《大集
经》说:“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况且参禅修观,全仗自力,不是一件容易
的事,必须断尽见思烦恼,方能解脱六道流转的分段生死;而且在修持过程中,常有种种境
界发生,譬如浓云将散,日光忽露忽藏,倏忽之间,变化莫测,若不是真具道眼,难免不被
调弄而枉用功夫。念佛则因自力他力配合,只要一句顶一句,执持不失,妄念无处潜身,自
然一路平稳,没有障难。由于信真愿切,报尽横超三界,直往安养。这个法门的妙用,确是
超情离见,不可思议,各部经论一致赞扬,希望读者们能加注意。

      五  几种对佛教不正确思想的批判

      (一)佛法不同于哲学上的唯心论
    一般人总以为佛法是唯心论的,在这辩证唯物时代,已经失去它的存在价值。其实哲学
与佛法,有本质上的不同,前者的根本问题,在于研究存在与思维的关系,而后者则在于证
到真如实相,以解决生死为主题,原不必混为一谈,但人们既有这样误会,我觉得有申述一
下的必要。
    佛法说真俗二谛,就真谛方面讲,照而常寂,本无可说。就俗谛方面讲,寂而常照,无
法不备。我们研究唯心唯物,必先将“唯”字搞清楚。唯就是“为主”的意思,也就是第一
性和第二性的问题。佛法所说,根尘(物)和合方生六识(心),以及“心本无生因境有”
等说法,正说明人的认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物是第一性的,心是第二性的,是存在决定意
识的。不过就思想有其主观能动性的积极作用方面来说,佛法便有“唯心所现”的说法;但
佛法所说的这个“唯心”,正指出它唯是主观的妄想分别,教人不要上当,要彻底加以破
除。这就是佛法的唯心和西方哲学的唯心(夸大的观念论)绝对不同的地方。此外,佛法就
存在与思维关系的密切来说,而有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心物共说的教理和即心即物、心
物不二的说法,那末佛法又象是亦心亦物论。但因为心和物都是运动变化、生灭不停的假
相,而说“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中论》),那末佛法又是非心非物论。可见佛法
说心说物,原无定法,它的目的总在使人破除主观的分别执著而归到客观的真实,既一切不
立,又一切不废,空有齐资,纵横无碍。所以光说佛法是唯心论者,对佛法是不够了解的。

      (二)不是单纯的“劝人为善”
    也有人以为佛教无非是“劝人为善”而已。这一看法,实似是而非。诚然,佛法是讲究
为善的,因为它本来大无不包,细无不举。由于人们贪嗔痴慢、自私自利的思想和行为太多
太深,所以不得不用五戒十善来作对治。但问题在于佛不但劝人为善,更重要的是在教人为
善而要不住着于善,也就是说,为善要有大公无私的“忘我”精神,方能达到觉悟的目的,
否则虽有作用,终不彻底。这却不是一般人所能知道的了。

      (三)不是消极逃世
    “学佛是消极逃世的”,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实际上,人的身体既是物质,当然还得
以物质来维持生活。因此学佛的人,是照样穿衣吃饭,照样生产工作,而且应该有“一日不
作,一日不食”的劳动观点,不过就在日用生活上加上一个觉照,不做违法乱纪、自陷苦恼
的事,做到“不离佛法而行世法,不离世法而证佛法。”所以六祖说:“佛法在世间,不离
世间觉。”《法华经》也说:“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又说:“治世语言,资生业
等,皆顺正法。”不但如此。学佛的人,要处处不忘众生。《华严经》说:“若无众生,一
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这正是要联系群众,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点。《维摩诘经》说:
“为众生趋走给使。”又说:“负荷人生,永使解脱,”这又是佛法自我牺牲的服务观点。
可见学佛决不是消极逃世。至于大乘佛教四摄六度,悲智双运,入世救世,自度度人的精
神,更是人间佛教的光辉典范。同时,学佛的结果,定力坚强,自能履险如夷,增长胆力;
慧力明朗,自能观察微妙,应付宽绰。在人事日用上,在学问研习上,在服务群众、利益众
生上,都能得其大用,形成了伟大的、积极的、光明快乐、自在平等的人生乐趣。从前有人
说过:“学佛是在证悟到法性空寂,法相如幻,然后有事可做,然后可以做事!”真可谓一
语破的,恰到好处。谁说学佛与现实人生不相结合呢?
    不过学佛也有消极的地方,那就是对于世间一切声色货利,五欲境界,平平淡淡。不过
这种消极,正是准备大积极的一种手段啊!先哲所谓:“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四)不是神道设教
    佛法完全是一种纯理智的信仰,是活生生的讲理性实践的应用学问。它所说宇宙人生的
一切问题,完全是从实证的智慧中所流出,与愚昧盲从不可理解的邪说根本不同。其所说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平等观点,以及由意识的活动而自作自受的因果法则,更是与宗教
家创世主权高于一切的迷信说法完全相反。佛教的所谓佛和菩萨,是能以佛法来自利利人,
肯牺牲自己,为人民、为众生而服务,在不同觉悟程度上的人的代名词。可是由于千百年来
民间习俗的影响,一切愚昧无知、荒谬怪诞的邪道百神,无不附会于佛,这不但埋没了佛教
的伟大真理,也迷糊了世人对佛教的正确认识,我们不能不为佛教大喊冤枉。至于历来学佛
者本身的腐败、堕落,以身谤法,造成了社会一般人士对佛教发生不良的印象,这不是佛教
的问题,而是佛教徒本身应负的很大责任!

        六 结 论
    总结以上所述,可见佛法是正信而不是迷信,是入世而不是逃世,是无量而不是有限,
是利人而不单自利,所以能在这个世界上流行了二千多年,绵延不绝。自汉明帝时传入中国
后,声教之广,更是无与伦比,在文化、学术和思想界,莫不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佛法经、
律、论三藏,多至八千余卷,博大精深,穷劫莫赞!是我国伟大瑰丽的文化宝库。
    我觉得佛法既这样活生生地与现实人生相结合,假使不将它通俗地传播开来,广大群众
就不可能正确地认识佛法,因写此文,作一简单的介绍。此文第二章可说是佛法的宇宙观和
人生观,第三章可说是佛法的本体论和认识论,第四章可说是佛法的目的论和方法论,第五
章是杂论。读者若能因此生信,进而深探,将终身受用不尽!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C) 2006 骄阳网: oksun 导航:开心文学网》》哲学宗教》》佛教知识

开心文学网







学佛群疑
            圣严法师著
──────────────────────────────────
                
               目录 
    作者简历
    00 自 序
    01 信仰佛教一定要皈依三宝吗
    02 一定要看破红尘之后才能学佛吗
    03 学佛也须要知识和学问吗
    04 在家学佛有禁忌吗
    05 学佛是否必须放弃现有生活的享受
    06 什么是佛教徒的饮食观
    07 杀生的定义和范围是什么
    08 为何放生、如何放生
    09 佛教徒应以怎样的态度来赚钱
    10 佛教徒可以有感情生活吗
    11 佛教徒应该如何举行丧葬仪式
    12 如何做佛事
    13 居士可接受寺院的馈赠吗
    14 在家居士如何设佛坛
    15 在家学佛如何课诵
    16 消灾、延生是可能的吗
    17 加持的功用是真的吗
    18 大修行者能代众生消业吗
    19 持咒有用吗
    20 佛教相信在劫难逃、在数难逃之说吗
    21 如何使人相信三世因果
    22 佛教对于命相、风水的看法如何
    23 「念佛一声罪灭河沙」是真的吗
    24 带业往生等于逃债吗
    25 何谓念佛至一心不乱
    26 念佛的人见到瑞相怎么办
    27 临命终时见到瑞相就表示解脱吗
    28 如何辨明临命终时的魔境和接引
    29 什么是中阴身
    30 婴灵作崇之说有根据吗
    31 佛教对灵媒的看法如何
    32 佛教对神通、异能看法如何
    33 什么是五眼
    34 佛教的授记观念是什么
    35 佛是万能的吗
    36 成佛以后也要受报吗
    37 先度众生还是先成佛
    38 佛为什么要度众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