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梦幻与现实-未来主义与表现主义文学 >

第17部分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梦幻与现实-未来主义与表现主义文学-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自我——黑人琼斯。但这种自我恢复的企图失败了 (像扬克一样)。这是因为人类本身的原罪,它象征性地体现于那条绿眼睛的可怕的鳄鱼;而琼斯用最后一颗子弹打死这条鳄鱼则象征他杀死了自我 (因为自我即原罪)。剧本结尾处的求救与赎罪气氛更加说明了作者的原罪思想和宿命思想。

  《大神布朗》也以其通过假面探索人的无意识心理世界而著称。少女玛格丽特拒绝了威廉·布朗的求爱,而爱上了他的同学戴恩·安东尼。她为了掩盖自己畏缩、腼腆而柔怯的本性,戴上了一副表明勇敢的面具,那她所爱的原来也是有着面具的戴恩:戴恩冷嘲热讽、肆无忌惮、玩世不恭的面具下面掩藏的是热情而多愁善感的本来面目。七年以后,戴恩与玛格丽特已经结婚,戴恩在父亲死后,因经营不善而被布朗吞并了商号,布朗接替戴恩已故的父亲作了商号的主人。玛格丽特劝贫困潦倒的戴恩去找布朗帮忙,遭戴恩拒绝。但当玛格丽特提出要代替他去向布朗求助时,他答应了。于是戴恩进了布朗的绘图事务所工作。一晃又七年过去了,在这期间,戴恩始终在失望中玩世不恭地生活,最后在布朗的事务所死去。他临死前留下的遗嘱是:“把戴恩·安东尼留给威廉·布朗”。布朗从中若有所悟,戴上了戴恩的面具,于是玛格丽特依照面具把布朗当作戴恩来爱。为了达到以戴恩的替身来取代布朗的目的。最后,布朗竟宣布自己 (布朗)已经死了。人们也信以为真,但他们都认为是戴恩害死了布朗,于是叫来警察,打死了“戴恩”——戴着戴恩假面具有布朗。玛格丽特跪在布朗的尸体旁边,吻着布朗所戴的面具伤心大哭:“我的情人!我的丈夫!我的孩子!你永远不能死,除非我的心死啦!你会永远活下去!……永远在我的心底里!”她至此还把布朗当成了戴恩!

  这部剧本蕴含着深刻的心理分析。心理分析认为:人格面具是人的自我防御的一种手段,它常常是真正的自我的反面(如软柔者装作刚强、热情者装作冷漠等),但时间长了,人们会把真正的自我忘掉,而把假我——面具误作真正的自我。这种“误置”在《大神布朗》一剧中首先表现为布朗为了得到玛格丽特的爱而戴上了戴恩的假面,此后他就逐渐地变成了戴恩而消失了作为真正自我的布朗,这是戴恩通过将自身的形象移入布朗而进行的一种奇特的报复方式,因为这样一来,戴恩实际上通过化身为布朗而消灭了布朗,让布朗宣布他自己的死刑。但是,戴恩本来就是有两面性的,他是戴着面具(冷嘲热讽、玩世不恭)而赢得玛格丽特的爱的,也是戴着这个面具而化身为布朗的。因而他的真正的自我还要进行报复,这就导致了布朗——戴恩的化身的死。其次,玛格丽特把戴着面具的布朗当成戴恩来爱,这也是一种“误置”,她到最后都真的相信布朗就是戴恩。

  《悲悼》也是一部典型的心理剧,是对弗洛伊德性心理学说的图解。曼农将军在南北战争的战场上作战期间,他的妻子克里斯丁同船长白兰德发生了奸情。曼农回家后的当晚,克里斯丁与白兰德合谋将其害死。曼农的女儿拉维妮亚与弟弟奥宁出于对父母的爱而杀死了白兰德,克里斯丁闻讯后自杀。奥宁感到自己是杀母的凶手,但又认为这是因为姐姐拉维妮亚自己也爱上了白兰德,出于嫉恨交加而叫他杀死白兰德并进而导致了母亲的死。奥宁因此而连带恨上了姐姐。当拉维妮亚准备嫁给彼得时,他害怕拉维妮亚的恨的血统再由彼得遗传,把曼农家的怨怨相报无止境地继续下去,就写了一份详细纪录自己家族的悲剧家系,把它交给彼得的妹妹,也就是奥宁的情人。不料这份家系落入拉维妮亚之手,奥宁在神经锗乱中开枪自杀。于是拉维妮亚成为曼农家族中的最后一人。她感到死去的人的鬼魂在追着她,知道只有一死才能平静下来,于是把自己关在房中不见阳光与外人,一个人与死去的人的亡灵相守,直到还清孽债——她自己作为曼农家的唯一一个人也最后死去。

  在这些作品中,奥尼尔都将性欲当成人物真正自我的实际内容,而将假面当成他的伪装。性被认为是造成悲剧的根本原因。奥宁杀死白兰德的真正动因是他的恋母情结,而拉维妮亚杀死白兰德的真正动因则是她也爱白兰德,但又得不到他,于是要消灭他。

  侧重于表现人的潜意识世界、人的两面性的作品还有 《发电机》、《无尽期》等,在此我们就不一一介绍了。

  3。彻悟以后的解脱

  在奥尼尔的早期作品中,他把人的悲剧根源归结为命运,在他的中期作品中,悲剧的根源变成了人的主观心理,尤其是性的欲望。但尽管人总是逃脱不了悲剧性的命运,却依然在那儿抗争,或与命运抗争,或与自己无意识、生物本能抗争,表现出他们的激情、意志,不甘失败,不愿服输。

  后期的创作似乎发生了变化。后期的作品中抗争的因素少了,更多的是彻悟以后的悲凉、默认、宁静,奇怪的是:这种彻悟又恰好表现为梦与醉(不清醒)。奥尼尔似乎在暗示:人只有在梦与醉中才是真正清醒的。前期作品中与命运所作的外部的斗争以及中期作品中与命运所作的内部的斗争都消失了,人们进入了醉境与梦乡,向往死亡,不再挣扎,安于悲剧,达到了大彻大悟。

  奥尼尔的后期作品主要是《月照不幸人》、《送冰的人来了》和《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月照不幸人》写杰米在母亲去世之后拼命酗酒,想以此早日结束自己的生命。他与自己的佃户的女儿、粗鲁的姑娘乔西幽会,而乔西的目的则是通过勾引他而夺取佃庄。两人有一次在月光下幽会时,杰米吐露了他在护送母亲遗体的火车上与妓女鬼混的劣迹,而乔西也向他坦白了自己的真相,最后,醉鬼杰米在乔西的怀里沉沉进入梦乡,而乔西则为他祈祷:“愿你带着你的希望,在睡眠中尽快离开这个世界。”人醉后的梦乡和乡村月亮的宁静喻示着:只有在醉乡和梦境里才是大彻大悟、平静如水。《送冰的人来了》写一群无家可归的酒徒,成天喝得醉醺醺的,他们不断地保证明天开始决不再喝,过一种新的生活;但过后总是照喝不误。这是一种自我欺骗,人们只有靠了它得以活下去。有一天,推销员希克曼来了,规劝大家不要再以等待明天来麻醉自己,而应马上投入行动。但听了他的话去行动的大伙儿第二天又都爬回来了,因为在现实中他们找不到出路;而且他们还听希克曼自己说出了杀妻的疯狂行为。于是众人更是恍然大悟,大家重新沉入醉乡,求得在麻醉中解脱。

  总之,奥尼尔后期的作品是一种彻悟以后的解脱,这种所谓的“解脱”、“彻悟”,实际上就是认识到悲剧的不可抗拒之后进入梦乡,坠入沉醉,放弃抗争和清醒的理智,从而换得宁静,解除痛苦,就如《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引的莎士比亚的名言:“人生如梦,我们渺小的一生在梦中开始,在梦中完结。”这是一种悲观主义还是一种乐观主义?在此,悲观主义与乐观主义似乎都已不能加以概括,它超越了单纯的悲观和乐观,或者说它是悲到极点以后的乐观,是一种凉入肌肤的“乐观”。奥尼尔认为这是更高级的乐观主义,因为“一个人只有在达不到目的时才会有值得为之生、为之死的理想,从而也才能找到自我。在绝望的境地里继续抱有希望的人,比别人更接近星光灿烂、彩虹高挂的天堂。” (《尤金·奥尼尔评论集》)。

  这是不是我中国哲人能说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呢?

  希望,在遥远的天边外—— 《天边外》简介“海洋”与“陆地”是两个极富生命情调的意象,这是因为:人类的生命离不开陆地与海洋。奥尼尔的《天边外》(1920)作为他的成名作,就是以探索人与陆地、与海洋的关系而显示了他对人类命运的殷切关注。

  主人公罗伯特是一个长在农村的青年,富有诗人气质的他厌倦于陆地上生活,幻想着:“大海代表着世上一切神秘的东西。”他决定离开陆地投入海的怀抱,随舅父去远航,探索生命的奥秘。但他却一心倾慕着哥哥安朱的意中人露斯。临行前他向露斯告别并表白了自己的爱。露斯接受了他的爱,但表示要他留在陆地,继续在故乡的田庄里务农。罗伯特为了爱情而放弃了出海的计划。然而安朱却因为露斯的移情别恋而沮丧之极,在一番思想斗争之后,决心成全弟弟的婚姻,自己随舅父出海远航。5年以后,罗伯特并没有获得幸福,他去不掉心中牢固的“海洋情结”,沉浸在对海洋的幻想中,不善经营田园,负债累累。经济的危机导致了家庭关系的破裂,女儿生病而死,露斯已不再爱他。在无法解脱的矛盾痛苦之中,罗伯特心力交瘁,染上了肺病,奄奄一息。而此时他的哥哥却在外面经商发了大财,趾高气扬地衣锦还乡。露斯见到旧日的情人后惊喜交加,发现自己爱的原来不是罗伯特,而是他的哥哥安朱。于是她又一次移情别恋,使病入膏盲的罗伯特绝于失去了最后一丝生命的希望。罗伯特抱病离家,爬过山头,在金色的晨光中眺望向往已久的“天边外”——海洋,大声欢呼:“我最后得到幸福了——自由了——自由了——从农庄解放出来了!”他第一次感到了“自由”,摆脱了陆地的重负与烦恼,扬起灵魂的风帆,向着梦魂萦绕的“天边外”远航。

  这部戏剧表现了人生的迷惘和命运的神秘。罗伯特的悲剧是由什么造成的?是由闭塞的农村(陆地)么?如果他当初不是为了露斯,坚持远航,他的命运就会好么?作者把罗伯特的希望称为有象征意义的“天边外”,是否在暗示他的希望虽美好却太遥远,可望而不可即呢?

  失去了归宿的现代人—— 《毛猿》试析

  《毛猿》创作于1921年,是奥尼尔的代表作之一,在思想与艺术上都鲜明地代表了奥尼尔创作的风格。剧本的情节大致如下:

  主人公扬克是一艘远洋邮轮上的司炉工,他与他的工友们整天被关在底舱锅炉房里,在炉膛口干着非人的沉重劳动,炉膛口十分黑暗、闷热,空气令人窒息。他们住的前舱也像一个铁笼子,所有的一切包括床都是铁做的,天花板压得他们直不起腰。总之他们生活的环境完全像铁笼子,加上他们身强体壮,白天干活时全身煤黑色,所以活像动物园中的猿。扬克是他们当中最强壮、最乐观的一个,他为自己的强壮体魄而骄傲,为自己是机器的主人而骄傲。与别人不同的是:别人都埋怨生活艰苦,认为自己是“生活在地狱里”,个个丧气得很,大骂头等舱中的贵族、资产阶级;而扬克却与众不同,他认为自己比头等舱中的贵族资产阶级强得多,他大骂他的工友们是 “笨蛋”,他说:“等舱里的那批笨蛋跟我们有什么相干?我们比他们更像人样,是不是呢?当然是!我们这些人,不论哪一个都能一举手就把他们一帮收拾干净。把他们哪一个放在这炉膛口上打一班,会怎么样?就得有人用担架把他们抬下去。那些家伙不顶事,他们只不过是臭皮囊。”在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