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燕山夜话 作者:邓拓 >

第33部分

燕山夜话 作者:邓拓-第33部分

小说: 燕山夜话 作者:邓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遮盖“先锋派”的音乐“理论”的空虚,他们故意装模作样,宣称要抛弃传统 的音乐创作规律,而依照数学方法创作新音乐,甚至还要采用“量子力学的方法论”, 或者用谁也不懂得的什么“新的数量记述方法的情报理论”来作曲。在这种“理论”指 导下,他们又创造了所谓“图形乐谱”。

  那末,什么是图形乐谱呢?天晓得。他们随便在纸上乱画了一通,就算是乐谱了; 而演奏者则“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或当时偶然的冲动随意演奏”。并且,当他们演 奏的时候,既可以不用任何乐器,也可以随便用破瓶子、纸盒子、木箱子、洗脸盆以及 任何东西当乐器;既可以不必有人配合歌唱,也可以随便念咒、呻吟、发出任何莫名其 妙的声音。

  这一切证明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极端空虚和无聊。在那里,生活本身就充满 着欺骗、胡混、死一般的沉寂,反映到文化艺术上当然也是这样。对于这种现象,不可 能有别的解释。虽然也有人引用古代希腊的毕达哥拉士的话,说“世界是个音乐”,来 为“无声的音乐”等档的出现进行辨解,但是,这显然是徒劳无功的。尽管这位希腊的 数学家发明了直角三角形的著名定理,然而,他在哲学思想上相信灵魂和轮回的学说, 被后人称为神话人物,他对于宇宙现象的解释有许多是不科学的。何况他所说的“世界 是个音乐”。意思无非是认为自然界存在着和谐的天籁,这同所谓“无声的音乐”又有 什么相干呢?

  西方资产阶级的音乐界自欺欺人的音乐理论。“音乐创作,音乐演奏以及对音乐欣 赏的水平,已经降落到难以想象的地步了。在这个时候,代表无产阶级和一切劳动群众 的心声和时代呼声的人民音乐,必须更好地去完成它的光荣伟大的历史任务!

  燕山夜话(三集)  你赞成用笔名吗?

  写文章不署真姓名,而用笔名,这本来是很平常的事情,过去许多作者都曾经这样 做,现在仍然有许多作者这样做,这又有什么问题呢?

  问题在于有的同志不赞成使用笔名。其理由是:写文章应该采用严肃的态度,认真 负责,郑重从事;而不应该抱着随便乱写,不负责任的轻率态度。为了表示严肃的态度, 文章的作者就必须写出真实姓名,以示负责;而使用笔名则是不严肃的不负责的一种表 现。

  写文章确实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决不允许轻率不负责任的随便乱写。但是,写文章 要采取负责的态度,这是一回事;可不可以使用笔名却是另一回事。如果说,使用笔名 便是不负责的表现,这就不尽然了。

  一个作者对于他自己写的文章,是否抱着严肃负责的态度,这是一个重要问题。然 而,这不能够仅仅根据他使用笔名与否来做判断。我们曾经见过,有个别政治上极端不 负责任的作者,抄袭别人的文章,却署了他自己的真实姓名。你难道能够因为他写了真 实姓名就认为他是一个好作者?显然,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以片面的观点来看待这个问 题。

  历来许许多多严肃认真的作者,他们往往使用各种各样的笔名。中国古代的许多作 家,几乎都有别号或笔名。例如,唐代的诗人杜荀鹤,有时署名为九华山人;宋代的文 人黄庭坚,有时署名为八桂老人;元曲大作家关汉卿,有时署名为己斋叟;明代大学者 王夫之,有时署名为一飘道人,时至今日,人所共知的鲁迅、茅盾、老舍等档都是笔名, 他们岂不都是严肃认真的作者吗?可见一个作者的态度是不是严肃认真,与他们用不用 笔名简直没有多大关系。

  当然有人会说,过去那许多作者使用笔名,都是因为受了环境的限制,不得已而为 之。特别是国民党反动派的政治迫害,经常威胁着许多进步作者的生存。在当时的黑暗 统治之下,许多作者使用笔名是情有可原的。现时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自己成 为社会的主人,再也不受什么威胁和迫害了,还有什么必要再用笔名来写文章,而不写 真实姓名呢?

  这种说法,乍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其实也不然。笔名的作用是颇为复杂而微妙 的。著名的《唐诗三百首》的编者孙洙,偏偏不用真实姓名,而用了“蘅塘退士”的笔 名,谁能解释其原因何在呢?假如说那是封建时代的事情可以不论,那末,即便我们今 天有了这样优越的社会制度,仍然没有完全取消笔名的理由。正如现在人们虽然都知道 茅盾便是沈雁冰、老舍便舒予,如此等等,可是,我们仍然没有理由要求他们取消茅盾、 老舍等笔名,而无论在任何和任何场合,都一律只用沈雁冰、舒舍予等本来的姓名。

  如果这些著名作家的笔名和本来姓名已经没有多大差别,他们不管用的是什么名字 都是完全负责的;那末,现在许多新的作者使用笔名或真实姓名,不也是一样都要负责 任的吗?

  现在的新作者发表文章的时候,几乎无例外地都把自己的真实姓名告诉了报刊的编 辑部。这就是说,无论署什么名字,作者都是负责的。但是,正因为这个缘故,有的同 志更加坚持己见,认为使用笔名已经毫无意义了。殊不知在现时条件之下,使用笔名还 是有若干正当理由的。

  谁也不必讳言,有些人看文章的好坏,是以作者有没有名声和名声大小来做判断的。 这使作者本人有时也很苦恼。署一个笔名就省去这种麻烦,说好说坏只看文章如何了。

  更重要的是,我们常常遇见许多作者,有些学习和研究初步心得,但是还不很成熟, 用他的本名写文章发表,似乎反而觉得不够郑重,用一个笔名发表就比较好。好处表现 在两方面。一则在作者方面,既不必考虑万一意见有错误会发生什么不良影响,又可以 对自己发表的意见大胆负责。二则在读者方面,对于这种意见如果有不同的看法,更可 以毫无顾忌地提出自己的见解,甚至于发表某些批评和商讨的文章。

  由此可见,写文章用笔名的,只要作者完全负责,就决无坏处,反而有好处。那末, 请问你赞成用笔名吗?

  燕山夜话(四集)  编余题记

  这一集又选了三十篇,重复编校,现在付印了。

  在前三集出版以后,远处的读者来信渐多,据说,外地报刊有的转载了《夜话》的 某几篇;也有的只采用了其中若干主要的材料,另行编写,而未转载原文。这些读者都 热情地把剪报寄来,使我直接了解到更多读者的意见和要求,对于改进《夜话》的内容 很有帮助。

  许多文章中提出的观点和论证,得到朋友们的赞同,这固然是令人兴奋和鼓舞的; 但是,有时听到个别不同的意见,却也使自己有所启发或警惕。特别是当别的作者发表 了不同意见的文章,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我觉得都不应该把不同的意见,“顶回去”, 而应该让读者有机会充分地研究不同的意见,做出他们自己认为正确的判断。

  有的同志问我:为什么近来有个别问题,分明有不同的意见,却不见你们正面交锋, 互相辨驳呢?这种态度你以为是正确的吗?

  我认为这是涉及如何正确看待百家争鸣的原则问题。多听听各种不同的意见,只有 好处,决无坏处。如果听到一点不同的意见,马上就进行反驳,这样做的效果往往不大 好,甚至于会发生副作用。正确的方法应该首先让别人能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真正 做到百家争鸣。即便有的意见在你看来是十分错误的,也不要随便泼冷水,读者自然会 辨别是非。假若一时弄不清是非,那又何必着急呢?至于有些问题根本难断谁是谁非, 就更不要操之过急了。也许有的问题提出来,又搁下去,经过多数人慢慢研究,原先不 同的意见慢慢地又可能一致起来。因为是非终究有客观的标准啊!

  还有一些读者大概没有看到《夜话》已发表的全部文章,他们来信所提的问题,实 际上已经讲过了,恕我不再重复。

  马南邨 一九六二年七月二十三日

  燕山夜话(四集)  共通的门径

  读书,做学问,进行研究工作,到底有什么窍门没有?这是朋友们在谈论中提到的 一个问题。

  记得有一次《夜话》的题目是《不要秘诀的秘诀》,中心意思是劝告大家不要听信 什么“读书秘诀”之类的东西。直到现在,我的这个意见仍然没有改变。因此,本来不 想再谈这个问题。

  但是,近来仍然有许多读者来信,要求多讲些学习方法。他们说:“不一定要什么 秘诀,指出一点门径就好。”为了答复这个要求,现在另外提出一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有的读者也许以为我喜欢看古书,所以来信要我“开列几本古书,作为学习的入门。” 这是一个很大的误会,我不主张大家以古书为入门。古书要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读的, 否则越读越要糊涂。而且即便有了一定条件能读古书,也不可陷在古书堆里拔不出来。

  明代有一位学者曹于汴,在他所著的《共发编》中就曾经说过:“古人之书不可不 多读,但靠书不得,靠读不得,靠古人不得!”这个见解很对。曹于汴的为人处事,也 正表现了他的这种独立不阿的精神。他在明代万历年间举进士,官至左佥都御史,力持 正义,终为魏忠贤那一伙奸臣所不容,那是必然的。

  当然,这样的读书态度并不只曹于汴一人。从来有学问的人都懂得:“尽信书不如 无书”。何况于盲目地靠读古书,那能够解决什么问题呢?

  其实,无论读书,做学问,进行研究工作,首先需要的本钱,还不是什么专门问题 的知识,而是最一般的最基本的用来表情达意和思考问题的工具。这就是要学习和掌握 语言文字和一般逻辑的知识。

  如果一个人不会正确地运用语言文字,就很难谈到做学问、进行研究工作等等问题, 这是非常明显的。不能设想,一个文字不通的人,怎么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又怎 么能够通晓各科知识呢?

  如果一个人连一般的逻辑都不懂得,当然就很难进行正确的思维,很难对自己接触 的客观事物进行科学的概括,更不可能进行科学的判断和推理了。事实证明,有的人正 是因为缺乏逻辑的基本训练,常常说了许多不合逻辑的十分荒谬的话,自己还不觉得它 的荒谬,甚至于还自鸣得意。也有的人因为不懂得逻辑,对于别人不合逻辑的荒谬言论, 竟然也不能觉察它的荒谬,甚至于随声附和,人云亦云。

  根据这两方面的情况,所以我一直认为,如果自己要研究什么学问的话,最好想想 自己是否学会了语言文字和一般逻辑。如果不会,就必须先把语言文字和逻辑常识学会, 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功。

  这个基本功学会以后,还要不断地练习,越练越熟,当然就越善于读书,越会做研 究工作。没有练好基本功以前,并不是完全不能做专门的学问,只是效果可能不会很好。 但是,也不必等到基本功完全练好了,然后才去做专门的学问,尽可以同时并进,双管 齐下。

  当着自己掌握了一定的基本功,能够独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