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世界古代前期科技史 >

第24部分

世界古代前期科技史-第24部分

小说: 世界古代前期科技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间里有砖砌的火祭坛。房子一般都是用土坯砖盖成,房间内的地面抹泥 

  或铺一层土坯砖。院内的水井、排水道、洗澡的平台和门坎等是火烧过的砖 

  建成。有趣的是土坯或砖的长宽高的比例都是4∶2∶1。较早的土坯或砖的 

  尺寸是40×20×10厘米,较晚的多是30×15×7。5厘米。 

       卡利班甘除了有城堡和下城两部分外,在下城东边80米处还有一组建 

  筑,包括有四五个火祭坛。这组孤立的祭坛建筑可能也是为了祭祀用的。 

       在城堡西南偏西约300米处,发现了哈拉巴文明时期的墓地。 

        (5)■叉始罗 

       公元前17世纪,哈拉巴城市文明衰亡后,印度次大陆又重新从游牧经济 

                                                                       ① 

  向农业经济转化,到公元前10世纪中叶,城市第二次在南亚兴起 。■叉始 

  罗位于现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的东侧的比尔山,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 

  沿用到孔雀王朝时期,是北印度第二次城市兴起的代表。中国唐代高僧玄奘 

  西行求法时曾路过这个城址,在他写的《大唐西域记》中称之为“犍驮逻”, 

  并记有:“邑里空荒,居人稀少”,可见这座城址已成为废墟。■叉始罗最 

  初建成时的面积很难估计,从现在留下的小山丘看,南北长约1100米,东西 

  宽670米。这个早期城市没有什么规划,五方杂处,街巷曲折,只有一条正 

  街贯穿南北,约7米宽。房屋附近有下水道,表面用砖石覆盖,但没有发现 

  大型的排水系统。估计主要大街在雨季就是排水道,因为这条大街的地势比 

  周围的小巷都低。这个简陋的排水系统只适于排放雨水,而粪便和污水则倾 

  到在深挖的渗井里。不仅私人住宅有渗井,而且在公共小广场里也有当作公 

  共厕所的大渗井。小广场上还放置着用碎石砌起的垃圾箱。人们把垃圾倾倒 

  在这里,由清道夫运走。由于街道曲折,街角上往往埋有石柱以防止车马撞 

  上屋角。房屋的排列杂乱无章,发掘者很难判断这栋房子和另一栋房子的界 

  限。房子都是用碎石砌成,然后涂抹上泥浆,有时也刷上白粉。房间里的地 

  面多是土地,洗澡间的地面铺上碎石。院子里的地面间或铺上卵石。城里没 

  有发现水井,居民一定是从城外的塔姆纳拉河汲水。 

       ■叉始罗地处南亚次大陆的西北,远离恒河中下游最富庶的地带,它的 



①  Thakur,V。K:UrbanizationofAncientIndia,New Delhi,AbhinavPubli—cations,1981。 


… Page 87…

繁荣主要是由于它在对西方贸易中的枢纽作用。这个时期的新兴城市座落在 

恒河两岸或交通要道上,但对这些遗址至今还没有大面积的发掘,如果■叉 

始罗能代表印度北方的城市发展水平,可以看出,公元前10世纪中期的城市 

规划建筑水平还没有赶上印度河文明时期的城市。 

     从佛经文献的描述也可以了解当时的其它城市的布局。恒河中下游的城 

市往往是在两条主要大道的交叉点或者沿着河岸发展起来的,因此市区往往 

分为4个主要部分。这些大道是城市联系乡村的大动脉,也是宗教游行的必 

经之道。市场或者商业区往往在主要城门附近。城内大规律的建筑物不多, 

也没有雄伟的城墙和城堡。 


… Page 88…

                                  4。医学 



     医学是古印度颇受重视的学科之一。哈拉巴文化时期遗址中的一些卫生 

设施如浴池、下水道系统,说明那时人们已有了一些医学卫生知识。但因为 

当时的文字至今尚未能译读,所以我们对哈拉巴文明的医学了解不多。 

     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古印度最早的有关医学的文字记载是在《吠陀》之中。 

由于印度史学存在着年代学的问题,即现在存留的重要的古代印度医学文 

献,究竟是什么年代的著作,是争论已久的问题,直到现在尚不能解决。根 

据约利的研究,古代吠陀医学的重要历史文献是《阿达婆吠陀》,即《禳灾 

明论》。书中记有许多疾病的名称,如发烧、咳嗽、水肿、肺病等,并记载 

有一些治病的方法,其中有不少驱鬼的巫术迷信内容。《阿柔吠陀》是古印 

度的另一部很早的医学著作,书中巫术成分已不多见,提出躯干、体液、胆 

汁、气和体腔是人体的五大要素,与自然界中的地、水、火、风、空五大元 

素相对应。躯干和体腔是稳定因素,而体液、胆汁和气则是活泼因素,如果 

这些因素失调,人就生病了。这些论述成为古印度医学理论的基础。书中还 

记载有内科、外科、儿科等许多疾病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从文献上看,古代 

印度医学几乎全归婆罗门主持达数百年之久,而且很早就建立了医院收容病 

人。 

     佛教诞生后的医学可以参考包尔在一佛塔中发现的稿本。据研究,该稿 

本的年代可以定为公元前5世纪,赫恩雷于1897将其发表,从该稿本中可以 

看出,当时的印度医学已有完善的系统。 

     妙闻是现在所知道的古印度最著名的医生,他生活的年代大约在纪元 

前。现在广为流传的《妙闻集》则是公元11世纪时修订过的著作,其中掺入 

许多后人的东西。但在公元5世纪时,《妙闻集》就被看作是很古老的著作, 

可见其成书年代是很早的。据《妙闻集》记载,人身有骨300,腱90,关节 

210,肌肉500,血管70,体液3种,分沁物3种,感觉器官9种。《妙闻集》 

中还记载了研究解剖法的具体方法。 

      《妙闻集》提到蚊子和疟疾,提到发现老鼠行动异常,有死鼠便应搬家, 

似乎已经知道了疟疾与蚊子,鼠疫与老鼠之间的关系。 

     古代印度的外科比希腊外科还要发达。《妙闻集》中详细记载了医生做 

外科手术时应准备的各种外科器械,其中有刀类、烧灼器、杯类、锯、灌洗 

器、剪、钩、镊子、套管针、导管、窥器、探子、缝合针等。古代印度能实 

行的外科手术有痔瘘的手术、扁桃体切除术、难产时取胎术等。成形手术也 

是古印度的特殊贡献,其他民族直到中世纪后期才开始应用。成形术中的鼻 

成形术最为发达,这可能是由于削鼻在印度是一种刑罚,也是复仇的手段, 

所以需要安装假鼻。在《妙闻集》中说,医生拿一片树叶,按削去的鼻子大 

小裁好,然后在颊上照样切下一块皮来,随即将此块组织安在鼻根上加以缝 

合,然后在鼻孔内放人两管以便呼吸。 

     虽然由于《吠陀》文献的年代难以确定,但我们还是可以知道古代印度 

人有比较好的卫生概念,此外,外科技术相当发达。古代印度医学是否与两 

河流域医学有关系,也是学术界争议已久的问题。从目前的资料来看,印度 

医学在远古便创始了,其医学思想大部分是按照自己民族的习俗发展而成 

的。 


… Page 89…

                                  5。手工业技术 



       古代印度的手工业比较发达,其中制陶、金属加工、玉石装饰品的加工、 

  玻璃珠饰的制作等技术都是很有特色的。 

        (1)制陶 

                                       ① 

       印度次大陆的制陶业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已生产陶器。最早的陶 

  器都是手工制作的,陶胎中羼和了草和稻壳,烧制温度较低。按照陶质的不 

  同可分为粗陶、泥质陶和表面磨光的陶器。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类型比较少, 

  只有直壁的碗,贮藏罐、盆和瓶,纹饰也较简单,只有印上去的篮纹或斜格 

  纹。 

       前哈拉巴文明的陶器已采用轮制,陶器表面多是暗红色,绘有黑色和白 

  色的纹饰,纹饰包括几何纹和植物花叶和少量的动物纹。 

       哈拉巴文明的陶器多是红陶,陶土经过淘洗,属于泥质细陶。绝大部分 

  陶部采用了轮制成形,从器型规整的程度来看,估计已采用了快轮制陶。还 

  有一部分是手工制作的。烧制温度已相当高。哈拉巴文明的陶器中有彩陶, 

  多是在红陶表面绘上黑色图案。图案以简单的水平弦纹、圈点纹为主,也有 

  人和动物的图案。 

       在印度阿文明衰亡到恒河平原城市兴起之前这个阶段,印度次大陆的文 

  化遗迹可以按陶器为标准分成三大系,也就是赭陶文化,彩绘灰陶文化和黑 

  红陶文化。赭陶文化分布于旁遮普与雅木拿—恒河平原河,时间大约在公元 

  前2000年到1600—1500年,也就是说它历经印度河文明的繁盛与衰落。赭 

  陶文化的陶器表面很粗糙,烧制温度不足,呈赭色。陶器外壁和边缘往往印 

  有纺织品的纹路,推测是借助于纺织品手工成形的。 

       彩绘灰陶文化与赭陶文化的分布有所重叠,但范围更广,向恒河—雅木 

  拿河间地伸展得更远。彩绘灰陶大部分是轮制出来的,胎质细腻、火候均匀。 

  出现的年代大约在公元前800—400年。 

       黑红陶的分布极广,出现的时间也长,在哈拉巴文明的遗址就已见到。 

  哈拉巴文明衰落后,在印度西部和恒河流域保存下来,一直持续到早期历史 

  时期。黑红陶的特点是内黑外红,容器的口沿部呈黑色。经过实验,这种黑 

  红陶的烧制方法已经搞清楚了:首先在陶坯内外壁都涂上一层褐红色的颜 

  色,陶坯晾干后是倒着扣放在窑室中加垫,窑室的顶部封埋一层锯末。在烧 

  窑过程中,陶器的口沿和内壁接触不到空气,变为黑色,而容器的外壁接触 

  了空气,变为红色。 

       公元前6世纪印度北方出现了黑精陶文化。黑精陶是一种质地细腻、表 

  面抛光的黑色陶器,敲打起来声音清脆,类似金属,陶土里含有大量的铁。 

  它的发源地在恒河两岸,从贝拿勒斯到帕特拿。英国考古学家阿尔钦认为从 

  制造工艺和造型上推论,黑精陶是在彩绘灰陶的技术上发展起来的。也有的 

  学者认为最早的黑精陶的出土地点都与黑红陶文化衔接,而且两种陶器有很 

  多共同的形态,因而黑精陶很可能是从黑红陶技术上发展而成的。无论如何, 

  黑精陶的出现标志着制陶技术的突破性的进步。 

       虽然古代印度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陶器面貌不尽相同,但总的来看制陶 

  技术是不断进步的,而且有些制陶技术是印度文明中独有的,并一直使用到 



①  Gaur,R ·c: Potteries in Ancient India,Sinha,1969。 


… Page 90…

今天。 

    模制成形是印度次大陆最早采用的陶制品成型的方法之一。原始社会的 

人们用藤条编的篮子作为陶器成形的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