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

第625部分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625部分

小说: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用错了。
总起来说,比较、分析汉字中常见的形近偏旁,掌握其笔画的差别所在,
就可以举一反三,以简驭繁,避免写错别字,这比一个个地死记硬背要有效
得多。

汉字的形体演变

汉字的历史,从早期零散的原始字算起,大约已有五六千年。从能够比
较完整地记录语言的甲骨文字算起,汉字形体的演变大体上经历了这样五个
历史阶段:甲骨文、金文、篆书(包括大篆和小篆)、隶书、楷书。
甲骨文甲骨文是“龟甲兽骨文字”的简称,是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殷
王朝都城旧址,也叫殷墟)的一种用金属刀子刻在龟甲兽骨上用来占卜的文
字,也叫“甲骨刻辞”或“卜辞”,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汉字。它的字形
特点是图画的意味非常浓厚,有些字看上去像比较抽象的图画。由于甲骨文
字是我国早期的古老文字,所以它的文字还没有完全定型,具体表现在:(1)
繁简无定。在甲骨文里,常有一个字有几十个形体的。如“羊”字就有四十
多个繁简不同的异体。(2)造字方法无定。甲骨文的造字方法比较原始,又
很灵活,例如“牢”字,有“牢”、“ ”两种写法,像牛羊圈在圈里,只
要把在圈里豢养家畜的特点表示出来就行了,不管里头是牛还是羊。(3)方
向和部位不定。同一个字,甲骨文可以正写,也可以反写、倒写,结构比较
自由。如“卜”字。合体字的方向和部位同样无定,如“明”字。(4)行款
无定。甲骨文里,大字和小字并列,每字不限于一个统一的面积,形体繁的,
占的面积大,字形简的,占的面积就小。甲骨文书写以行为原则,但并不严
格,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书写的都有,行款尚未完全定型。
金文金文是吉金文字的简称,是殷周时代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青铜
是铜和锡的合金。古人称铜为金,因此叫作金文。也叫作“钟鼎文字”,这
是因为钟是乐器、鼎是烹饪器,都是常见的用器,因而就用钟鼎来代表一般
铜器,以前也有把金文叫作“钟鼎款识”的,“款”是刻,“识”是记,合
起来就是“款识”。金文在形体上跟甲骨文非常接近,但比甲骨文整齐匀称,
形体渐趋划一,结构渐趋齐整,笔画一般比甲骨文粗肥、圆转,异体字仍然
较多。
篆书篆书包括大篆和小篆两种。大篆也称“籀文”,这种文字是春秋战
国时代通行于秦国的文字,本是西周晚期周宣王时创新的一种字体,也就是
《史籀篇》上的文字。现存的石鼓文就是这种字体的代表。大篆和金文相近,
但有所变更,字体多重迭,结构渐趋整齐,笔画更加线条化。小篆是秦并六
国后通行于全国的标准字体。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书同文字”的政策,
由丞相李斯等人整理文字,改定字体。具体做法是:先参照当时各地流行的
简体字,把大篆加以简化而成小篆,然后以小篆作为标准。废除了那些与秦
文不合的异体字。从而统一了全国的字体,小篆去掉了大篆中繁杂重复、迭
床架屋的部分,不仅简化了汉字,而且还淘汰了不少异体字,对汉字的定型
化、规范化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小篆用圆转匀称的线条来转写古文字的曲线,
粗细一致,形体整齐,不但转化了古文的形体,并且确立了汉字的符号性,
把汉字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隶书隶书产生于秦代,起初只是小篆的快写,是当时老百姓手头上写的
民间手头字体。小篆固然比它以前的字体简易些,但它那粗细一样、圆转弯
曲的长线条,并不实用。秦王朝统一中国后,政务繁忙,官府里经办普通文
书的小官吏们应急求快,便采用民间的手头字体,把小篆简化,于是产生了
隶书。早期的隶书称为秦隶,跟篆书非常接近,实际上就是写得潦草一些的
小篆。隶书因为书写方便,到了汉代,一种新的、更简单、更容易写的汉隶

代替了秦隶,从此,隶书就代替了篆书,成为一种正式的字体。隶书的产生,
是汉字形体演变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它把小篆圆转匀称的线条改为方折平
直的笔画。字体结构由长方变为扁平,从而使字形平直方正,同时又改变了
少数偏旁的形体,这可以说是汉字一次重要的简化,从此方块汉字完全失去
了象形意味。从小篆到隶书的变革,叫做“隶变”,隶变是古今文字的分水
岭,从此使汉字的发展走上了点画化、符号化的道路。
楷书楷书也叫“真书”、“正书”,是东汉末年开始通行的字体,一直
通行到现在,已经有 1800 多年的历史了,它的形体是直接由汉隶演变而来。
至此,汉字字形基本定型,并一直沿用至今。汉代还出现了草书。草书有章
草、今草和狂草。章草始于东汉章帝,是一种草率的隶书。今草是从章草演
变而来的,字与字之间笔画可以相连,这种字体从东汉末年一直流传到现在,
一般所说的草书,便是以今草为代表。到了唐代,今草又发展成为狂草,狂
草是一种字与字笔画相连的非常潦草的字体,它的优点是书写快速,但又难
以辨认,没什么实用价值。魏晋时代又产生了以楷书为基础,又吸收了草书
一些笔法的字体,叫“行书”。行书不如楷书那要工整,也不像草书那样潦
草,容易辨认,书写便利,普遍为人们所采用,所以在社会上广为流传。

汉字形体演变的规律

汉字的形体演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结构、一是笔势(即笔画
姿态)。从甲骨文到楷书,它的结构虽有变化,但变化不大,如“明”由“日”
和“月”两个偏旁组成,数千年没有变化。而汉字的笔势则随着新字体的产
生而屡经变化,如“日”的笔画姿态,从甲骨文到楷书,每种字体都有变革。
文字是交流思想的辅助工具,为了适应需要,人们要求有方便、简易的文字
工具,以便于书写和学习,于是人们就对文字的形体进行简化。汉字形体演
变的总趋势是简化,文字要适应社会的需要,必然要遵循由繁到简的规律。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有计划、有步骤地简化汉字是符合汉字自
身的发展规律的。

印刷体

楷书字体有手写体和印刷体之分。印刷要求阅读时明晰,手写要求行笔
方便,二者要求不同,因此才有印刷体和手写体的分别。
唐代以后出现雕版印刷的印刷体,雕版印刷是把字刻在整块木板上制成
印版印书;明代以后的活字印刷,用单个字粒来排成印版印刷,这种单个字
粒称活字;现在使用铅合金的活字,叫铅字,形成用于印刷的楷书字体。
(一)类别
楷书的印刷体主要有如下几种:
1.楷体楷体又称正楷体、活体,和毛笔手写字体基本相同。因为这种字
体盛行于清朝,在日本叫它清朝体。楷体字形端庄自然,常用于通俗读物、
小学课本、儿童读物,以及零件印刷品,如名片、请帖、帐簿、介绍信等。
2.宋体宋体也称老宋体,又称普通体、白体(相对黑体而言)。因为它
是明朝时兴起来的,日本叫它明朝体。这种字体竖粗横细,鲜明端正,在印
刷中是最普遍的一种字体,适用于报刊、图书中的正文和注释等。
3.仿宋体仿宋体是模仿宋版精本雕刻的字体,所以又称真宋体。这种字
体笔画细,字迹秀丽。在杂志、古书中用它来排正文的较多。
4.长仿宋长仿宋是仿宋体的变形,但较仿宋体细长,有立体感。常用于
排印诗词文集,还用于排印古籍书。
5.黑体黑体又称粗体、方体(方头体)、平体。黑体字形粗壮醒目,排
在文章中表示重要内容需重点阅读,刊物中突出重点文章也使用黑体。
除以上字体在书刊中常见之外,在报纸、杂志中的标题字,还采用一些
新的变形字体,如长宋体(牟体)、扁宋体、扁黑体多种。我们在印刷物上
见到的就是以上那么几种印刷体,多少年来,我国印刷用字的字形基本上没
有什么改变。这种情况与当代信息激增、文化繁荣的趋向还有不够完全适应
的地方。例如,为了更多地传播信息和知识,各种报刊都力求在原有的版面
上增添更多的内容,于是标题多了,字号小了,对印刷体的要求就更多样了。
因此,设计出各种新颖的印刷新字体,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字号
印刷体根据大小编号。我国原有七种字号(七号字太小,只有排五号字
的公式中用七号来做占角字,或在一些必须用小号字的较特殊的印刷物上)。
后来由于书刊、报纸和广告上的需要,又逐渐增加了一些字号,如八号(不
常用)、初号、特号和特大号等。

新材料工程

材料工程的历史意义

材料是从原料中取得的生产产品的原始物料,包括人类在动物、植物或
矿物原料上转化出来的所有物质。材料不仅是劳动的对象,同时又是人类在
生产过程中创造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支柱。材料的发展史过去是、现
在是、将来也永远是与人类的进化史紧密相连的。目前人类正处在跨出地球
之路的起点,不难想象:制造火箭、宇宙站、控测仪器等对材料的要求将会
达到何等高的程度……。
材料能为人类制造形形色色的有用器件。历史学家曾用材料来划分人类
进化史的时代,石器时代、陶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因而得名。
人类的祖先告诉我们:他们用石头、骨骼、木材、兽皮等原料来制造工具和
武器、建造住所、缝制衣服、加工用品的时代叫做石器时代。后来,他们发
现容易塑造的粘土加热变硬,可制造陶器而进入了陶器时代。可见,人类凭
借自己的智慧发展到能将天然材料改造加工为人工材料,恰恰是人类从一个
时代进入另一个时代的里程碑。
人类的进化史与材料科学的发展息息相关,以材料科学为基础的科学技
术都已成为人类进化史上各个阶段的重要标志。从“钻木取火”到“炼金术”,
从“蒸汽机”到“电子技术”,从“计算机”到“宇航登月”,这些在人类
进化史上各个阶段的标志,已经载入了史册。现阶段的人类历史发展证明,
材料是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材料科学
与信息科学、能源科学并列为现代人类文明的三大基础和支柱。而信息、能
源却又依赖着材料而发展。信息、能源的创新又使材料的生产和利用达到更
高的水平。各种新型材料伴随着高科技的涌现,导致某些产业部门的变革,
对世界经济和社会结构产生重大影响,从而使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阶段推
进!
然而,材料科学的发展经历了非常艰难的年代。一代代的科学家们前赴
后继,谱写了改造大自然的伟大篇章。举例来说,从人类学会“钻木取火”
的那一天起,就梦想用一开就亮的方法照明。这个美梦却困扰了人类几百万
年。直到1821 年,英国科学家戴维(H.Davy1778~1829)和他的助手法拉第,
根据弧光放电原理制成了电弧灯。又经过美国的斯达尔、俄国的罗德金、英
国的斯万等为电灯实用化提出各种实验方案,最后,在 1881 年由爱迪生在进
行了 7895 次实验,试用了 1600 多种矿物和金属材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