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

第669部分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669部分

小说: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发源地 4500 公里,距入海口 1100 公里。长江流到武汉,受龟蛇二山的约束,
形成天然的最狭窄河床地段,江面宽度仅 1126 米,并且长江两岸为堤墙所固
定,宽度变化很小,形成龟蛇镇锁长江之形势,真是一个天然的桥址。武汉
长江大桥工程,包括从汉口玉带门东站到武昌南站间 14 公里内的一系列工
程。它使武汉三镇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铁路枢纽,三镇公路干道也被连通。铁
路初从汉口爬升,以跨线桥跨过红寿路、解放大道、张公堤,通过汉水铁桥
飞跃汉水后,过汉阳新站,爬上龟山,到长江边,从汉阳岸的引桥跨过沿江
大道,从长江大桥正桥凌空飞跃长江,再从武昌岸的引桥跨过武昌沿江大道,
劈蛇山而下,在武昌上空以跨线桥跨过解放路、武昌路,逐渐下降接至武昌
新站,这一路,仅跨线桥就有 10 余座。
武汉长江大桥是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下层铁路是双线,上层公路宽
22.5 米,全桥总长 1670 米,包括正桥 8 墩 9 孔,其钢梁为联平弦跨连续铆
接钢桁梁,每联有 3 孔,每孔跨长 128 米,用 3 号桥梁钢制造的,梁高 16
米,用伸臂法从两岸相向架设,在 6 号墩上合龙。1 到 6 号及 8 号桥墩,实
验成功并首次应用了当时世界前所未有的新的结构和新的施工方法,即装配
式大型钢筋混凝土管柱结构(直径 155 厘米)和大型管柱钻孔法。7 号桥墩
则采用了直径 55 厘米的旋制钢筋混凝土管柱。在其中下沉管柱,封底后抽水
施工。另外,汉阳岸和武昌岸引桥分别为 17 孔和 12 孔,每孔约 17 米,形如
长廊。全桥工程用混凝土 95000 方,钢梁 21400 吨。
在正桥和引桥交界处,有两座宏伟的桥台,并且两岸桥台完全对称。桥
台共 8 层,高 35 米。桥台第一层大厅正中设有高的壁龛,中塑有一组建桥工
人群像,顶部悬挂花式大吊灯,与大理石镶嵌的屋顶相映生辉。在四层阳台
以上,有一扇长窗,从这里眺望长江,更有一种雄浑的感觉。桥台顶部在公
路面两边各有两个桥亭。4 个桥亭是具有民族风格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另外,
引桥面混凝土栏杆和正桥的铸铁栏杆也有多种民族风格的花样栏板装饰。这
是设计师们广泛收集了民间窗花剪纸的各种花草鸟兽图案而设计的,当你走
在桥面上,这些艺术品会给你一种美的享受。
在两岸的桥头处,种植了各种树木花草。武昌岸利用蛇山地形,在铁路
面布置了一个平台。这个宽敞的平台可供游人上下游览观赏,遥望长江。沿
宽阔的阶梯,下可通沿江大道的桥头花园,上可通公路路面。在平台中,有
一座象征武汉长江大桥首次采用管柱钻孔法的建桥纪念碑,碑上有毛泽东手
书“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题字。再向上,就是闻名于世的“黄鹤
楼公园”和“张公祠故址”了。这些历史人文景观和现代化大桥糅和在一起,
显得那么协调,那么相得益彰。

上海杨浦大桥

1993 年 10 月 23 日,世界上最大跨径的斜拉桥——上海杨浦大桥正式通
车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为这座象征改革开放、走向世界的大
桥题写的“杨浦大桥”四个遒劲的大字,分别镶嵌在东西两座巍峨而高耸的
桥塔上。
自 1991 年 4 月 29 日上海杨浦大桥打下第一根桩开始,7800 多名建设者
们开始了对一个个技术、科研难题展开攻坚战。在大桥进入关键设计阶段时,
亚洲开发银行向杨浦大桥提供了两笔共 1.64 亿美元的贷款,显示对中国改革
开放的信心。不到两年,1993 年 4 月 8 日,杨浦大桥主桥钢梁就胜利合龙。
屹立在黄浦江上的这座世界第一斜拉桥终于把黄浦江两岸的浦西宁国南路渡
口与浦东的歇浦路连接了起来。杨浦大桥主桥安装工程量与南浦大桥相比要
大一倍。南浦大桥只有中跨合龙,杨浦大桥不仅有中跨,还有两个边跨合龙。
这三点合龙都比南浦大桥大。在边跨合龙中,建设者还大胆首创了尾段强制
合龙法,为主桥钢梁合龙节省了一个多月时间。所以,大桥主桥从 1992 年 6
月 29 日开工以来,不到一年就完成了合龙。
作为联接上海浦东浦西的交通枢纽的杨浦大桥,全长 7658 米,其中主桥
长 1176 米,为双塔双索面叠合梁斜拉桥结构,主跨径达 602 米。桥塔两侧各
有 32 对 256 根彩色拉索将主桥面凌空拉起,蔚为壮观。主桥下净空 48 米,
主桥面宽 30.35 米,设有 6 条车道,日通行能力达 5 万辆机动车。仅用两年
零 5 个月就建成的杨浦大桥,建设时间比南浦大桥缩短了 20%,工程质量却
胜过了南浦大桥,创造了桥梁施工的奇迹。南浦和杨浦大桥的设计者是上海
市政工程设计院的国家级设计大师林元培总工程师,亚洲开发银行专家组评
价说:“杨浦大桥,代表了世界桥梁工艺的一个杰出的进步。”
斜拉桥,这是当今世界桥型中最新、建桥技术难度最大的一种。它是将
桥面用许多根拉索直接拉在桥塔上的一种桥梁。自瑞典建成世界上首座斜拉
桥(183 米的跨径)之后,斜拉桥就以其造型美观,结构强度高,节约材料
以及跨越能力大而受到各国建桥业的青睐。我国目前已建有 70 余座大小不等
的斜拉桥,其中大跨径斜拉桥占了一半,且在品类和造型上多姿多采。因此,
中国建设南浦和杨浦斜拉桥时,已经储备了领先于世界的跨世纪的技术能
力。1989 年 12 月,重庆市建成跨越嘉陵江混凝土单桥单索面斜拉桥——石
门大桥,它不仅以桥塔两侧跨径分别达到 200 米和 230 米而闻名,更以它的
单侧伸臂长度达到了 226 米而成为当时的世界之最。此前,上海还建成了第
一座单塔单索面斜拉桥——上海恒丰北路立交桥,解决了桥梁抗扭等一系列
理论问题。尔后,又在广州建成了世界最宽桥面的(35 米)双塔双索面斜拉
桥。故而,中国在短短 5 年中就建成了南浦、杨浦两座领先于世界的大桥是
不奇怪的。
这样,世界叠合梁斜拉桥目前的排序,第一为杨浦大桥,第二为 1986
年加拿大弗雷塞河安娜雪丝桥,主跨 465 米,塔高 154.3 米,第三为印度胡
格利河二号桥,它经历 10 年才合龙,主跨 457 米,塔高 122 米,第四为主跨
423 米,塔高 150 米的南浦大桥。世界上建造斜拉桥最多的中国,自 1973 年
建成第一斜拉桥——主跨 76 米的四川云阳桥,到如今建成主跨 602 米的杨浦
大桥,再一次把斜拉桥的世界纪录提高到一个新的数量级,这是一次全能型

的冠军纪录。
从杨浦大桥的桥塔形状上说,有许多独到的优势。杨浦大桥的桥塔是钻
石形的,两臂上举合一,比南浦大桥的花瓶形(或称 H 形,世界上许多斜拉
桥均用此形,如上面提到的加拿大的安娜雪丝桥,印度的胡格利河二号桥)
两臂分开,更有利于抗风、抗震。从结构上说,杨浦大桥的“箱形”梁比南
浦大桥的工字形,工艺要求高得多。另外,杨浦大桥的塔与索的预应力锚固
方法,更是桥梁最先的成功实践,为今后斜拉桥塔和索的锚固树立了典范。
在此还值得一说的是杨浦大桥的斜拉索,它也可数第一。其中最长的斜
拉索为 325 米,比南浦大桥斜拉索长 107 米,它也是中国最粗的斜拉索,由
301 根 7 毫米直径的高强度钢丝绞合而成,重约 33 吨。这种斜拉索预应力达
1200 吨,比南浦大桥的大 300 吨。它是上海浦江缆索厂的第四代优质产品,
结束了我国大桥钢索依赖进口的历史。斜拉索装上了防震装置。斜拉索过长,
在风的作用下抖动得很厉害。这种无休止的抖动,容易加速拉索的疲劳,缩
短其使用寿命。为此,上海市政设计院高级工程师王心方研制出了高阻尼橡
胶,安装后,有效地抑制了斜拉索的抖动。这一点,在国内桥梁界亦属首创。
另外,超长超重斜拉索的安装成功,是杨浦大桥主桥安装中的重点。全
桥共有斜拉索 256 根,总长度 2 万多米,总重量约 2900 吨,并拥有世界最长
最粗的钢索,其安装难度可想而知。建设者们大胆采用了卷扬机平稳牵引到
塔顶的方法。
杨浦大桥的建成,无疑标志着我国的建桥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这一辉煌成就已载入我国的造桥史中。杨浦大桥建成通车前夕,南浦和杨浦
两桥的总设计师林元培作为流派代表应邀赴美国参加了国际桥梁学术会议,
这表明,中国的桥梁技术在国际上的地位已确立,成为当今世界桥梁一大流
派。

布列塔尼半岛上的石阵

滨临大西洋的城镇卡纳克,是法国布列塔尼半岛上一块充满神秘色彩的
地方,来此寻幽访古的人络绎不绝。除了巨石砌成的古墓,最引人入胜的是
郊外一片片整齐排列的石阵。
卡纳克的石阵据说曾有 1 万根石柱,如今仅存 2471 根。石阵被农田、树
林和农舍分为 3 片:位于卡纳克城北 1 公里半处的莱芒尼石阵,以 12 根一排
向东延伸,最高的石柱露出地面部分达 4.2 米。再向北走,便进入卡尔马里
石阵,比起前者,这片石阵像个小弟弟。与卡尔马里石阵相邻的凯尔斯堪石
阵则更小些,长约 400 米。这些石阵远远望去,好像一队队正在接受检阅的
士兵。
长久以来,卡纳克石阵一直默默无闻,直到 18 世纪 20 年代才引起人们
的注意。从此各种推测纷拥而出,至今莫衷一是。
当地的人解释说,石阵诞生于公元前 56 年凯撒征服高卢时期。被罗马人
打败的卡纳克守护神科内利逃到城北的山坡上,用魔法将追赶他的罗马士兵
变成了一队队整齐排列的石柱。这一传说固然不足为凭,但在 18 世纪,不少
学者的确相信石阵是凯撒时代的产物。19 世纪初,考古学家在卡纳克周围发
现许多蛇崇拜的遗迹,这使人们产生新的联想:那一条条逶迤延伸的石阵或
许是蛇的模拟图形?到了本世纪,则有人甚至宣称它们是外星人访问地球的

飞船基地。
1959 年,专家们利用放射性碳元素日期推算法,测定石阵的出现大约在
公元前 4300 年前后,并确认卡纳克为世界上最大的新石器文化发源地之一。
本世纪 70 年代中期,英国人亚历山大·汤姆宣布了一个惊人的发现:石阵是
一个复杂的月亮望台。他说,古代天文学家每天在观测月亮时,随着月亮的
出没不断变换自己的位置,每一次都在新的地方竖起一根石柱作为标记,用
这种方法,他们掌握了月亮盈亏周期以及其他一些天文知识。80 年代初,英
法学者联合对汤姆的学说进行了核证,结果表明,石器时代的人类并不具有
这种高超的智慧。
尽管聪明的现代人绞尽脑汁,却始终难以了解古人思维的奥秘。卡纳克
的石阵就像埃及的金字塔一样,为人类留下了永恒的不解之谜。

复活节岛上的石像

200 多年前,1722 年的复活节日,荷兰伟大的探险家雅可布·洛吉文正
在大西洋海面航行。南美海岸远在 2000 英里之外,他们已经很久没有见过陆
地的影子了。突然,地平线上出现了一座任何欧洲人从未见过的岛屿。当他
们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