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穿越架空电子书 > 落魄嫡女升职记 >

第241部分

落魄嫡女升职记-第241部分

小说: 落魄嫡女升职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不待霍韵说完,尚嬷嬷带着一众仆妇,见霍韵的箱笼一概给搬了来,向霍荣蹲福,道:“回老太爷,二姑奶奶的箱笼都在这了,我们夫人问,这要往那处宅子送去才好?”
袁瑶这是摆明了不容霍韵了,从尚嬷嬷的口气中,不难听出袁瑶这回是真气着,霍韵竟然这样伤霍榷的心。
“也罢,”霍荣叹了一气,“就送莲花塘胡同去吧。”
霍韵觉着委屈之余,又添了屈辱,“不,我不去,这里是我二哥的,她算什么东西,她就是看娘不在了,作践我,我要娘,我要见我娘。”
只顾着哭闹了,霍韵一时没瞧见霍荣阴冷下来的脸。
“那你就去吧,去了就同你娘一样,永远都别回来了。”霍荣道。
霍韵猛然抬头,瞧见霍荣脸上这副神色,倒吸了冷气一口,一时竟没了气力,跌坐在地。
自家的女儿,霍荣自然清楚,更清楚霍韵是不能留在京城的,到时尽害人害己了。
回了莲花塘胡同,霍荣就忙着给霍韵找外省的人家,可霍韵这样高不成低不就的,着实不好找,一时就耽搁了下来。
赵绫云听闻袁瑶定下了佑哥儿的亲事,找来说道:“你可给我留个儿子,我还想同你做亲家。”
袁瑶听闻,起先还有些不解,后来才恍然大悟,“可是有喜了?”
赵绫云娇羞地点点头,道:“我觉着这回定是个丫头。”
袁瑶笑道:“若又是个小子呢?”
赵绫云一点袁瑶的额头,“那你不是还有一个女儿嘛。”
“那了可要进宫同明贵妃娘娘说去,自见了我们馨姐儿,每回都直说这是她儿媳妇。”袁瑶道。
可不是,镇南王小团子如今每每出宫,定要来看他的王妃。
不过,这回赵绫云倒是灵得很,后来十个月过去瓜熟蒂落,果然真得个女儿了。
……
元朔三年,九月十七,太后忌辰,一年制满,品爵者终开怀畅饮宴请四座。
这一年来,胡丹虽被一分为三,北方的朔胡被赤尔干和东厥隔在外,不能来犯,不足为患。
在西南的赤尔干早投诚大汉,如今在边塞同汉人贸易,渐成马市。
只东南的东厥,依旧死性难改,不时来犯边境。
只是去年一年,大汉国孝而不能发兵讨伐,而让东厥越发变本加厉掠夺屠戮大汉边关百姓。
秋收在即,祯武帝当日下旨,锐敏王、骁勇侯萧宁率兵讨伐。
忠守王自荐前往协同作战,祯武帝准奏。
九月末,锐敏王和萧宁从张家口出击,东厥王闻讯,欲照搬当初胡丹汗王稽粥的声东击西之法,引锐敏王和萧宁往东厥腹地,其主力军则迂回偷袭张家口,不想碰上镇守张家口的忠守王,大败而归。
忠守王再立新功。
十一月班师回朝,忠守王声势再起,直逼锐敏王。
有人趁机再提立储,却被祯武帝当堂贬黜,并下旨谁敢再轻言立废,惑乱朝廷,定斩不饶。
一时人心惶惶,才得安宁。
只是忠守王心中不快,心思又乱动了起来。
元朔四年开春,大汉便已雷霆之势,在东厥来不及反应之时,就打了个措手不及,逼使东厥北逃,暂避朔胡。
此一战历时小半年,霍杙也得偿所愿在此战中立下功勋,得封为威武将军。
左辅王和右弼王晋封为亲王。
就是才出宫开府的八皇子,亦得封为郡王。
朝野上下无不欢欣鼓舞,忠守王借此机会奏请祯武帝御驾亲征。
霍榷等人自然又劝谏,可祯武帝一来觉着蛮夷已不足为惧,二来,他也想青史铭记一笔他的文治武功。
所以在同年九月,祯武帝御驾亲征,忠守王自荐为直驾侍卫将军,一路保护祯武帝的安全。
战事起先还真如祯武帝预料的那般,祯武帝所率之军,所向披靡,令东厥军四分五裂,四处逃窜。
大汉军不觉有些轻敌了,不知不觉中祯武帝便深入至东厥与朔胡交界处。
这时,朔胡忽然参战,杀的祯武帝猝不及防,频频败退,逃逸途中还不慎被追兵所伤,加之又因误食病畜,一时不容乐观。
最后是锐敏王拼死护驾,和萧宁接应,这才将祯武帝护送回大汉。
这一战功过得失,祯武帝一概不论,只记恨朔胡趁人不备,令他颜面尽失去,誓要同朔胡势不两立。
这日后,祯武帝不惜穷兵黜武,同朔胡和东厥连年征战,倒置国库日渐空虚。
为持续战争,祯武帝苛敛暴征,影响民生巨甚。
内廷和锐敏王早有劝谏,可祯武帝却一意孤行,又因当年所受的伤不时发作,令祯武帝身子日渐消弱。
元朔七年,佑哥儿满十岁。
锐敏王因心灰意冷,而决定再四处游历。
霍榷听闻后,将佑哥儿送到锐敏王身边,只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袁瑶虽有不舍,但到底心里也是认同霍榷的做法。
只是袁瑶没想到,佑哥儿这一走竟是两年。
锐敏王一走,朝中忠守王独大。
就在忠守王以为皇储非他莫属之时,也不知从何处听得的消息,知道了有密建太子之事,忠守王一时焦头烂额的。
霍杙劝道:“如今朝野上下有目共睹,那密旨中除王爷还会有谁?”
忠守王却不敢大意,道:“密旨若是近年所立,本王自然不惧,只是这密旨早年便有,那时废太子还在,谁能说那里头就一定是本王?”
樊安过近前道:“那王爷以为?”
忠守王揉揉眉心,“如今父皇龙体有恙,且一日不如一日,眼看就要天崩了,密建太子是本王倒也就罢了,若不是……”
樊安过上下齿一咬,发狠道:“那王爷就先下手为强。”
在设计霍榷一回后没多久,樊安过就“被”致仕了,就连儿子樊啻亦因贪墨舞弊而被夺了差事,如今这些年他们父子赋闲在家,瞧着跟忠守王的人,混的风水水起,自然艳羡不已,故而越发殷勤地给忠守王献计献策,甘为出头鸟。
忠守王自然明白樊安过的意思,只故作不懂道:“先下手为强,如何先下手为强?”
樊安过却先对霍杙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也该是用之北靖王一时的时候了。”
当年宋凤兰死后不足一年,霍杙便娶了北靖王郡主宋有美为妻。
这北靖王的父亲老北靖王,正是当年监守自盗,对国库库银偷梁换柱,事后再栽赃陷害给袁瑶父亲。
也因为老北靖王死的及时,祯武帝查明真相后,正要昭他进京审问,他却一蹬腿去了,累及他儿子小北靖王被召进京,虽不知当年老北靖王的事,却也不能再离京了。
在封地便罢了,到了京城,这么个无权无势的王爷,就算是宗亲日子也不好过的,便有心巴结依附。
小北靖王头一眼看上的锐敏王。
可锐敏王谁敬重他北靖王是长辈,却从不提携。
一来二去,小北靖王就对锐敏王歇了那心,改投忠守王麾下。
为表诚意,还将女儿宋有美嫁给,他以为是最得忠守王重用的霍杙做填房。
如今既然要孤注一掷的先下手为强了,小北靖王自然也得出一份力了。
“但只这样还不能万全。”忠守王道。
樊安过道:“王爷担心的是御林军和锦衣卫?”
忠守王不语。
樊安过又道:“锦衣卫那几人不足畏惧,御林军才是关键。只是御林军也不都是铁板一块,只要能打开一缺口便足以,到时王军直入皇宫,何愁大事不成。”
“那你有何良策,从御林军中打开一缺口?”霍杙问道。
樊安过一抚他的长须,道:“听闻亲军都尉府的左统领马启荣那小子,有意娶一妻室。”
众人一听都不解,霍杙还笑道:“这小子早年堕马不能人道,谁不知道的,如今还想娶妻?谁愿嫁他守活寡的。”
樊安过一派高深莫测的模样,道:“你妹妹愿意。”
“霍韵?”霍杙愣,后摆手,“她怎么可能会愿意。”
樊安过欺近霍杙道:“她不愿意也得愿意。”
一直不语的忠守王道:“这是将马启荣拉拢过来的好机会。”
“没错,”樊安过又劝说,“再说了,她又不是你的胞妹,她可是和威震侯同一母,她今后死活又与你何干,助王爷成大事才是要紧的。”
霍杙道:“不是我顾忌她,而是我爹绝不会答应的。”
樊安过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他不答应你想‘法’让他答应就是了,日后王爷成事,恢复他镇远公的品爵,他只会赞许你当初所为。”
“没错,就这道理。”霍杙深以为是。
半月后的一日,霍榷休沐,接到佑哥儿的书信,说就要回京,一家团聚了。
霍榷高兴,拿着书信往后院去给袁瑶瞧,让她也高兴高兴。
这两年,袁瑶虽嘴上不说,但霍榷知道,妻子十分挂念佑哥儿,不然每每佳节或佑哥儿的生辰,不论什么袁瑶都会预留佑哥儿的一份,总期盼着儿子会突然回来。
还未进上房,就听屋里他们母子三人在说话,十分热闹。
檐廊下侍立的丫头早就瞧见霍榷了,掀起帘栊,往里回道:“侯爷来了。”
霍榷进屋,往东次间去,就见袁瑶坐东边炕上,已八岁的馨姐儿一块,俨哥儿在做西边炕沿。
见霍榷进来,都忙着往西侧处让,俨哥儿和馨姐儿都往炕里头靠窗处坐。
霍榷落座东侧炕上,道:“说什么呢,老远就听到你们乐。”
袁瑶不禁掩嘴笑。
俨哥儿性子一如小时,斯文安静,如今长大了些,就成了年少稳重了,就听他道:“娘说妹妹如今八岁了,是大姑娘了,应该打扮起来了,不然还是一假小子的样,小心镇南王嫌弃了。娘好不容给妹妹整了一身袄裙,妹妹愣是找不到腰系腰带了。”
霍榷听罢,看了眼女儿整个一团圆的身子,坐坑上肚皮立马折出两道肉褶子来,点点头,“这的确是不好找。”
袁瑶笑得越发止不住了。
馨姐儿就不依了,撒娇地扑霍榷身上去,“爹。”
霍榷最是宠女儿了,立马就道:“女儿那是你不知道,找得着腰的,出门比比皆是,找不到腰那才是能耐,满京城都难找出一个来的。”
“侯爷,为老不尊。”袁瑶笑嗔道。
馨姐儿一听她爹又哄着她玩了,伤心了,抓起炕桌上的小点心,就狂吃。
俨哥儿见他喜欢的酥米糕子,就要全部进馨姐儿嘴里,忙道:“腰,腰,再吃下去就真找不到腰了。”
馨姐儿一甩头,道:“腰什么腰,我不要了,我从背直接到臀,我乐意,我给娘省尺头。”
俨哥儿看看她肚皮,“可你省的这点尺头,还不够贴补你日益见长的衣宽。”
馨姐儿生气了,但还不忘把最后两口酥米糕子给吃完,然后站起来一跺脚,肉爪一指,“霍仕,以后别跟人我说同你是龙凤双生,我没你这样的哥哥。”
俨哥儿点点头,“你放心我绝不说,就是说了别人一瞧我,那是纤腰一把,再瞧你,腰都不知道在什么地方,说你是我妹妹,谁信。”
馨姐儿听了气得直握肉爪,“娘,今后小点不要送我院里去了,我就不信我勒不要出小蛮腰来。”
俨哥儿又点头了,“这就对了,娘往后妹妹的小点送我屋里去。”
袁瑶拿指头一戳儿子的小腰,“你还纤腰呢,有你这么算计妹妹的点心的吗?”
霍榷也老早瞧出来了,这看似斯文稳重的小儿子,实则腹黑得紧。
“好了,好了,都别吵了,来瞧瞧,佑哥儿来信了。”霍榷将信一扬。
俨哥儿和馨姐儿立时就不吵,齐声道:“大哥?大哥这回到哪里了?可是又瞧见什么新闻了?有没给捎带什么好玩好吃的回来?”
袁瑶也是一副迫不及待地模样,“佑儿可好?说什么时候回来?”
霍榷不急不忙地一一给他们回答了。
袁瑶听说佑哥儿今年回来,鼻头竟有些泛酸。
就在一家子高兴时,如今已成了管事娘子的青梅进来回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