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穿越架空电子书 > 落魄嫡女升职记 >

第89部分

落魄嫡女升职记-第89部分

小说: 落魄嫡女升职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包民家的低头一看,镯子虽有些细,可成色好,再掂量掂量,分量不轻,心里直道,这榷二奶奶果然是知趣的人。
因着霍榷,如今再大再好的东西袁瑶也有,只是袁瑶明白财不露眼的道理,故而只选这等符合她身份,别人又挑不出错来的东西送。
虽说抄手游廊上也有火盆,可四处通敞着那里比得上屋里暖和的,袁瑶进了屋子迎头就是暖气,寒气就去了三分。
袁瑶摘了雪帽,脱了鹤氅便随包民家的往东次间那头去。
只见霍夫人穿着棕红大滚灰鼠风毛锦缎对襟的褙子,拿着手炉,神色安逸得坐在炕里边,听着坐炕绣墩上的两位应该是霍荣姬妾的夫人说话。
袁瑶上前福身,“儿媳袁氏给太太请安。”
霍夫人这才抬头,见袁瑶这身打扮,暗暗点头,贤淑雅净又不是喜庆,便道:“你双身子,不要拘于这些虚礼,往后你就不要到我这里来立规矩了,我不少你一人来服侍的,保重身子就是大孝了。”
袁瑶可不敢将霍夫人这话做真,便插科打诨道:“太太,您好歹也给我服侍一回了,再嫌弃服侍得不好了,打发了我去,那里有头回就找由头打发人的,我可不服。”
包民家的也上前来凑趣道:“奴婢也觉着是太太偏心了,
霍夫人大笑道:“好个不知好人心的。好,今儿你们谁也不许动,就让她伺候我一回了,我要嫌弃得她心服口服去。”
屋里的人便都笑了。
袁瑶又蹲一福道:“谢太太。”
罢了霍夫人让袁瑶坐西侧那头的炕上,指着那穿赭石色短袄的妇人道:“这是刘姨娘。”
那刘姨娘人老珠黄,看年纪似乎比霍夫人还要大上不少,只见她听了霍夫人的话便起身给袁瑶蹲了一福,袁瑶方才起身还礼,却被霍夫人按下了。
霍夫人又指着那穿烟黄色褙子的妇人道:“这是左姨娘。”
这王姨娘就有些傲气了,也不动只向袁瑶点点头。
袁瑶也不以为意,也回以点头,只是霍夫人的就瞥了她一眼,可最后也没说什么。
霍夫人最后指着那穿青灰棉袄的夫人道:“这是窦姨娘。”
窦姨娘手持念珠,神色是三个里头最为和善的,起身向袁瑶蹲了一福。
霍夫人点点头,又和袁瑶说起话来。
说话间,外头丫头报:“杙大奶奶,榷大奶奶,官姨奶奶来了。”
帘栊从外头掀起,最先进来的是王姮,就见穿着大红方领滚灰鼠风毛边的金丝绣百子百花百祥纹比甲,里头是宝相花对襟的立领夹衣,头上是一整套的鸽血石、珊瑚嵌翠云片的头面。
就王姮这一身的隆重,不说被她抢了风头的,身为长嫂的宋凤兰,就是霍夫人瞧着都觉着扎眼得很。
袁瑶赶紧从起身站一边,让宋凤兰该让领着她们向霍夫人见礼问安。
罢了,宋凤兰该让坐了袁瑶原先的位置,王姮就坐了炕边靠墙那一溜的椅子上,馆陶阳则站宋凤兰身边。
袁瑶等都就位了,方要去坐王姮的下首,就听霍夫人道:“海棠坐我身边来,今儿我可是专要你服侍的,你可别想躲。”
没想到霍夫人会叫她乳名,袁瑶愣了下,又蹲了福,笑道:“是,太太。”
宋凤兰最是会看人眼色,见袁瑶得了霍夫人的喜欢,便假装起伤心道:“太太你可不能喜新厌旧的,见着新弟妹,就把我们都给撩开手了。”
霍夫人笑了,一直用手隔空点她,“这还有争风吃醋的。”
这时丫头重新上茶,袁瑶上前接过给霍夫人的那盏,道:“那是大奶奶不知道这里头的缘故了。”
宋凤兰又一副好奇的模样道:“这里头还有缘故?”
袁瑶道:“是太太偏心,就觉着两位大奶奶服侍的才好,我今儿才来,太太就找由头打发我,我不服气,太太就说让我服侍一回,回头把我嫌弃个心服口服的,不让我不敢再到太太跟前跟两位大奶奶争宠的。”
宋凤兰立时笑得咯咯的,对霍夫人道:“那太太你可得使劲儿抱怨,看她以后还敢不敢在您跟前讨巧的。”
一屋子人都笑了,只王姮一人在旁冷眼看着。
直到霍夫人用了早饭,带着袁瑶她们往寿春堂去,霍荣的那些侍妾们这才散了去。
就在霍夫人屋里的那会子功夫,宫嬷嬷也打听清楚了方才霍夫人介绍的那三位姨娘。
那刘姨娘原是霍荣通房,从小伺候的情分,虽如今人老珠黄了,霍荣也不曾亏待过她。
而那左姨娘身份最是显贵的,竟然曾经霍荣麾下的将领,如今宁武关总兵左於的妹妹,也是长君伯夫人独女霍静夫家的姑母。
瞧着关系,就是袁瑶听着都觉着乱的。
最后那位窦姨娘就简单了,是霍杙生母官氏的陪嫁。
到寿春堂,一一给霍老太君问安,霍老太君对谁都不冷不热的,唯独对官陶阳亲热些。
除了官陶阳在霍老太君伺候着斟茶倒水的,袁瑶等就跟在霍夫人身边帮着摆早饭。
袁瑶瞧了一眼霍老太君的饭食,竟然大早上的就吃红烧肉和水晶蹄髈。
再看其他人都习以为常的神色,便知霍老太君平时也是这样的,一时也就不做声了。
最后一道是清炖老鸽,才放下,就听王姮咦了一声,“我今儿早还说想吃松仁鸽脯的,就发人拿钱到灶上去让她们做去,说是不好买非要我多拿些钱来才够,我是钱给了回头却拿了两只鹌鹑来给我。我只当这大冷天的东西不好釆买,就忍下了。”
王姮哼了声,对宋凤兰道:“大嫂,我自然是比不得老祖宗的,可也不带这样糊弄人的吧。”
自王姮膝上好些后,就开始不断地找宋凤兰管家的不是,袁瑶是知道的。
只是这些个鸡毛蒜皮的,那里就能撼动得了宋凤兰的。
要么什么都别做,要么瞧准时机一击必中,让人连反击的机会都没有,不然打蛇不死反受其害。
听了王姮的话,宋凤兰面上立马就阴了下来,但还是扯出了笑来,“大弟妹别恼,我就这叫那些个越发没了王法的东西来问个清楚。来人叫宋婆子来。”
宋?袁瑶看了看宋凤兰,叹道,这回王姮怕是捅着马蜂窝了。
作者有话要说:昨天向亲们请了假,那明天不休更了,(*^__^*) 嘻嘻……




、15日的更新在这里

宋凤兰的娘家元国公府是开国元勋;得金书铁卷;世袭罔替。
可众所周知;其祖先在前朝之时;却是连姓氏都没有的奴隶。
前朝最后一任君王残暴不仁,致使民不聊生;大汉太祖也揭竿而起;元国公先祖投太祖麾下成义军军士。
在太祖长达近十年的征战中,元国公先祖骁勇善战,还曾在两次关键战役中救太祖于危难。
成大业后,太祖论功行赏,封其先祖元国公之余,还赐国姓——宋。
宋婆子是家生子;可她却能随主家姓氏,可知在元国公府时是多得主子倚重的奴才。
“怎么了?”霍老太君在官陶阳的搀扶下,拄着龙头杖从东次间的暖阁往堂屋这边过来了。
霍夫人只过去接过霍老太君,“就榷哥儿的大媳妇想吃点鸽脯,正好灶上没有,来您这看见有,就馋嘴了。”
大厨房那块错综复杂,霍夫人现在还不想去搅混那滩水,便有心息事宁人了。
霍老太君道:“又不值什么,要爱吃以后让多采买些回来就是了。”
宋凤兰松了口气,眼看着这就要算了的,王姮却是不放过的。
“可不敢了,就怕出了鸽子钱,得的又是鹌鹑。”王姮故意大声道。
霍夫人眉头动了动,霍老太君则不解得很,道:“什么鹌鹑?”
宋凤兰怕王姮添油加醋的,就赶紧回道:“就是榷大奶奶要吃鸽脯,她们一时弄不来就先用鹌鹑顶上应了急。”
王姮冷哼道:“我又不是非要吃不可,没有直说没有就是了,拿了我的鸽钱,却拿鹌鹑来滥竽充数,这不是欺负人吗?如果就今儿一回就算了,前个儿让丫头去取上等的燕窝,回来一看却是次等的,还说这已经是府里头最好的了,还有昨儿的清蒸桂花鱼也是不新鲜的,幸好我身边的嬷嬷眼尖,瞧着那鱼眼是陷下去的,只有不新鲜的死鱼才这样的,就没敢吃,不然今儿还不知会吃出什么病症来呢。就不知道只是我枫红院得了这样的,还是各家各院都这样的?”说着王姮还故意问了袁瑶,“二奶奶,你那里可也是?要是各院都这样的,这活鱼和死鱼的价钱那可差远了,可怜平日里公中的银子就这着给人中饱私囊了。杙大奶奶真是‘持家有方’呀。”王姮说到中饱私囊时,就直盯宋凤兰。
霍老太君老早就看王姮不顺眼了,且又偏心大房,就敲敲拐杖,道:“有事儿说事儿,阴阳怪气地做什么。”但就算再偏心,出了这事儿她也不好含糊着过了,就对宋凤兰道:“你去查,要真是有,也留不得这样欺主的东西留在府里了。”
宋凤兰面上早便气成猪肝色,原先好好的饭食,王姮也非要鸡蛋里挑骨,日日到灶上去打骂,闹得灶上的怨气冲天,宋婆子气不过就给王姮饭菜里下了料,也不是没有的。
可自从被下了料后,王姮反倒不闹了,宋凤兰知道后就睁一眼闭一眼了,没想王姮是隐忍着等今日秋后算总账的。
宋凤兰得了霍老太君的话,福身就要离开,王姮又叫住了她,“杙大奶奶,你方才也说了这些奴才是越发王法的,如今怕是杙大奶奶她们都不放在眼里了,不然怎么敢对杙大奶奶你阳奉阴违的,不如把她们带到老太太、太太跟前来,有老太太、太太在这镇着,不怕她们猖狂。”
王姮这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说宋凤兰会徇私。
霍老太君让宋凤兰独自去查办,就是想让宋凤兰赶紧去料理清楚首尾,维护宋凤兰这当家奶奶面子。
如今王姮却不识趣,不但叫破了宋凤兰的面子,让霍老太君面上也不好看了。
事到如今,宋凤兰也不好私下去办了,冷笑道:“榷大奶奶说的是,我这就让她们过来,当着老太太、太太面的问清楚了。”
等霍老太君一顿早饭用完,宋凤兰正好将所有人都带到了,那些个人袁瑶一个都不认得。
那个非常福态宋婆子最先随的宋凤兰进来,见着霍老太君和霍夫人便跪地磕头,“老奴叩见老太太、太太、榷大奶奶、榷二奶奶。”官陶阳被刻意忽略了,可也没人说这婆子就错了。
官陶阳在侯府虽得一声姨奶奶,但到底还是妾。
被如此刻意的忽略,难得的是官陶阳面上依旧淡淡的,让袁瑶不禁留了心。
在袁瑶观察旁人时,宋婆子已经把事情说了遍,顺便把事儿推给了一个叫黄婆子的身上。
宫嬷嬷在袁瑶小声道:“这黄婆子是老太太那时的老人了,如今隔三差五的,老太太还找她来说上几句家常的。”
袁瑶微微一笑,亦小声道:“看来这事儿推得的大有学问了。”
宫嬷嬷也了然地笑着点头。
不用说这黄婆子就被带进来问话了,黄婆子也是不认,把事儿又推给了一个桂明家的身上。
这下有扯出霍夫人来了,因桂明家的是霍夫人得用的人。
然后这桂明家的自然也把事儿往外推,一时间牵连颇广,几乎各房各院都粘上了关系。
袁瑶如今虽不用大灶上的饭食,可小厨房一切食材皆是大厨房调配过去的,因此也不可避免了。
王姮的枫红院更不能例外了,王姮一时也没想到。
袁瑶却瞧清楚这里头的门道了,宋凤兰是故意为之,牵涉得越广,对她越有利,正所谓法不责众。
最后是几个采买的出来顶了罪了,一顿板子下去,这日的晨省才算完了,各自散去。
幸好袁瑶在去正院时便用了一小碗碧梗米粥,和一些能吃得进去的点心,不然到这时候早便饿晕过去了。
王姮一计不成,自然不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