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世界古代后期政治史 >

第28部分

世界古代后期政治史-第28部分

小说: 世界古代后期政治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中220户是从外部掠来的韩秽人,110户是本族民户百姓。守墓奴以户为 

  单位,说明有自己的家庭。他们大约耕种一小块土地,从事照管墓地的劳役。 

  守墓奴没有任何人身自由,并且世代为奴。这时也有债务奴隶,法律规定欠 

                                                   ② 

  公私债务到期不能偿还者,没其子女为奴 。 



② 《三国志·魏志·高句丽传》:“其国中大家不佃作,坐食者万余口,下户远担米粮鱼盐供给之。” 

① 《三国志·魏志·高句丽传》:“无牢狱,有罪诸加评议,便杀之,没入妻子为奴婢。” 

① 好太王碑是公元414 年长寿王为他死去的父亲广开土王移葬于就山陵时凿建的墓碑,现保存在吉林省集 



安县通沟,碑文共1800 余字。 

② 《周书·高句丽传》:“若贫不能备及负公私债者,皆听评其子女为奴婢以偿之。” 


… Page 97…

       国家统治机构在这时进一步强化。原来的五个部落组织已不复存在。新 

  起的奴隶主贵族分内、东、西、南、北五部,其中内部是王族,地位最高。 

  地方分设州县,大城设“傉萨”,一般的城设“处闾近支”,各级地方政权 

  都有统兵的将军和辅佐地方官的僚佐。文武官员都听命于国王。国王、各级 

  官吏和人民的服饰都有严格规定。统治者用极其残酷的法律镇压人民。对叛 

                                                                 ③ 

  逆罪先用火刑,然后斩首;对盗窃罪的处罚也十分严酷 。 

         (3)百济 

       百济在朝鲜半岛的西南部,地处汉江下游,土地肥沃,宜于农业,是半 

  岛上最先种植水稻的国家。百济国大约形成于公元初期,是以马韩部落联盟 

  中的百济部落为中心建立起来的。马韩的北部邻近乐浪郡和带方郡,百济部 

  落在马韩北部。百济最初的政治中心在慰礼城,不久又移至汉山城 (京畿 

  道)。征服马韩各部落后,百济强大起来。公元4世纪初,百济消灭了带方 

  郡中国政权,与高句丽接壤,从此又不断和高句丽进行战争。 

       百济对马韩各部落的征服,促进了奴隶制的发展,战俘常常被分赐给将 

  士作家庭奴隶。有些奴隶可能被强迫在王室经营的武器制造、木器、纺织等 

  手工业部门劳动。被征服部落受着奴隶式的剥削。他们必须向国家交纳布 

  帛、丝麻及稻米等实物税。百济奴隶主还残酷剥削村庄农民,征发15岁以 

  上的男子从事服军役和从事繁重的徭役。 

       沉重的剥削和压迫激起奴隶和村庄农民的不断反抗,他们或武装起义, 

  或大批逃亡,使统治阶级受到重大打击。公元399年,百济阿华准备进攻高 

                                                                 ① 

  句丽,“大征兵马,民苦于役,多奔新罗,户口衰减”。逃亡数目常常达 

  到几千人和几千户。 

       百济在和高句丽的长期战争中,常吃败仗,被迫一再向南迁都。公元474 

  年迁都熊津 (忠清南道公州),公元538年又移都泗沘 (忠清南道扶余)。 

  并一度改国号为南扶余。5、6世纪以后,百济又多次遭受新罗的攻击,国势 

   日趋衰落。百济曾依靠中国南朝各代的政权和日本来对抗高句丽和新罗。7 

  世纪中叶,百济在新罗和唐朝的夹击下灭亡。 

         (4)新罗 

       新罗位于朝鲜半岛的东南部,是由辰韩部落联盟中的斯卢部落(即新罗 

  部落,又称新卢)发展而成的。斯卢由六个有血缘关系的氏族组成。传说当 

  朴赫居世作部落领袖时,斯卢强盛起来,此后部落首领的职位便由朴、昔、 

  金三个拥有特权的家族世袭继承。 

       辰韩地区“土地肥美”,约在公元2、3世纪时,农业已较为发达,“宜 

                                                       ① 

  种五谷及稻,晓蚕桑,作缣布,乘驾牛马。” 辰韩还是当时著名的产铁地 



③ 《周书·高句丽传》:“其刑法,谋反及叛者,先以火焚,然后斩首,籍没其家。盗者十余倍征赃。” 

① 《三国史记·百济本纪》。 

① 《三国志·魏志·东夷传》。 


… Page 98…

  区,马韩、州胡(今济州岛)、倭、人都来这里买铁,铁还用作交换媒介。 

  4世纪,新罗贵族用武力统一了辰韩各部落,建立了以庆州为中心的新罗国。 

  此时,百济和高句丽不断进行战争,新罗利用自己举足轻重的有利条件,乘 

  机扩张领土,形成三国纷争的局面。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新罗以战俘为奴,用于生产。国王往往把奴隶连同 

  财物和田庄一起赏赐给有功的大臣。在王室和贵族田庄上劳动的可能有一部 

  分奴隶,大部分可能用作家庭仆婢。此外还有一些罪奴和债务奴隶。被征服 

  部落的地位和奴隶相差不远。 

       直至5世纪初,新罗国王还不是世袭,仍由贵族推选。起初,国王常将 

  被征服的部落分赐给斯卢六氏族,六部贵族遂成为新罗的统治集团。为了巩 

  固贵族的特权地位,公元5至6世纪,新罗统治集团确定了被称为“骨品制” 

  的等级制度。整个社会分为若干骨品(即社会阶层的等级),某一家族永为 

  某一骨品,被剥削的奴隶和村社农民不列入骨品。朴、昔、金三家王族是最 

  高的“圣骨”,垄断了王位。大小贵族属于不同的“真骨”,担任相应的各 

  级官职。这时还有一种决定国家大事的“和白”(国王与贵族的会议)会议 

  制度,只有国王和高级骨品的贵族才能参加。各骨品之间互不通婚,婚娶在 

  同一骨品内进行。 

       公元5世纪以后,新罗的政权机构已初具规模。智征王(公元500—514 

  年)、法兴王 (公元514—540年)和真兴王 (公元540—576)三朝为了实 

  现中央集权,制定了复杂的官僚体制和等级森严的爵位制度,军事组织和地 

  方行政系统也大体完备。在新罗贵族中有一个军事集团,叫“花郎”,是氏 

  族亲兵制的残余。花郎由青年勇武的贵族组成,推选产生。人数不等,由几 

  百人到几千人,是新罗统一战争中的一支重要军事力量。 

       从6世纪开始,新罗在对百济和高句丽的战争中得到很大胜利。6世纪 

  中叶真兴王在位时,新罗占领了汉江流域和洛东江流域的大片肥沃土地,往 

  北扩张到咸镜南道。公元562年,又收复了日本在半岛南端的据点任那。与 

  此同时,新罗的社会经济也获得了较大发展。水利兴修规模扩大,铁制农具 

  逐渐普遍,人力挽犁被牛耕取代。手工业和商业也随着农业的进步发展起 

                                                                          ① 

  来。生产关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禁止奴隶殉葬和开始释放奴隶 ,社会 

  开始向封建制过渡。新罗统一朝鲜的政治、经济基础已初具规模。 



                        3。公元前3世纪至1世纪的越南 



       越南位于印度支那半岛的东部。在地理上可以分为北、中、南三个部分。 

  北部是红河三角洲。中部绵亘着长山山脉,南部主要是湄公河三角洲。在10 



① 《三国史记·真兴王本纪》:“王赏以良田及所虏二百口。斯多含三让,王强之。乃受其生口,放为良 



人,田分与战士,国人美之。” 


… Page 99…

  世纪独立之前,越南为中国古代的“交趾”、“越裳”。越南是一个多民族 

  国家,以越族为主,还有芒族、苗族、傣族、土族等60多个民族。越族的 

  祖先原是中国百越的一支雒越,约在公元前几世纪迁移到红河流域,后来和 

  南来的印度尼西亚人混合,形成现代越族(京族)。越南北部是雒越人活动 

  的中心地带,约在公元前3世纪,雒越人的原始社会趋于解体。 

       传说雒越部落联盟由15个部落组成,以文郎最为强大。公元前3世纪 

  下半叶,居住在西北山区的瓯越族首领蜀泮,战胜了文郎部落,建立瓯雒国, 

  自称安阳王,迁都古螺(遗址在河内郊外20公里)。在安阳王时代,瓯雒 

  迅速强大。关于“瓯雒国”的社会状况,《水经注》益州叶榆河条引《交州 

  外域记》留有简单的记载:“交趾昔未有郡县之时,土地有骆田,其田从潮 

  水上下,民垦食其田,因民为骆民。设骆王、骆侯主诸郡县。县多为雒将。” 

  骆田可能是部落的公有土地,一般在海滨,潮退后耕种,雒民以平等身分耕 

  种共有的土地。骆王可能指部落联盟的领袖,雒侯、可能是部落行政首领, 

  雒将则负责军事。从上引材料和安阳王修建首都古螺城看,瓯雒已经有了固 

  定的统治中心,大概处在国家成立前夕的军事民主制时代。 

       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中国。不久,用兵岭南。公元前214年,在原 

  百越地区设置闽中 (福建)、南海 (广东)、桂林(广西北部)、象(广西 

  西南与贵州南部)等郡。秦军在南进战争中受到了西瓯和南越的顽强抵抗。 

  次年,秦始皇迁徙了50万人戍守五岭,与越人杂居,中原地区的先进生产 

  技术和生产工具被带到南方,促进了当地的开发。 

       秦汉之际,秦在南海郡的地方官赵佗,乘乱兼并桂林郡和象郡,于公元 

  前207年称王,建立南越国,以南海番禺(今广州)为统治中心。赵佗向南 

  发展,与瓯雒进行战争,到公元前180年,瓯雒服属南越。赵佗将瓯雒人住 

  地分为交趾、九真二郡,派使者通过瓯雒的雒侯、雒将和蒲政 (家族族长) 

  进行统治,采取纳贡的剥削方式。赵氏政权统治下的瓯雒社会是家长制奴隶 

  占有社会,直接统治者是雒侯、雒将和蒲政等奴隶主。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于公元前111年派大将路博德率兵消灭了赵氏割据 

  政权,交趾、九真二郡的使者随即降汉。汉朝分其地为交趾、九真、日南三 

  郡,派遣太守管理。交趾、九真二郡的太守由投降的赵氏使者改任。各郡设 

  置都尉,统领镇守的军队。武帝又设交趾刺史部,驻守在麋冷(越南永富省 

  安郎),由部刺史监察各郡的官吏。郡下置县,交趾郡有10个县,九真郡 

  有7个县,日南郡有5个县。县可能相当于原来雒越的一个部落。三郡共有 

  22个县,人口约百万。汉朝虽派郡守、刺史进行统治,但各地的实际统治者 

  仍是原来的雒侯和雒将,汉朝的势力尚不能深入到瓯雒人的村社,“诸雒将 

              ① 

  主民如故” 。看来,瓯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