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精神现象学下卷〔德〕黑格尔 >

第5部分

精神现象学下卷〔德〕黑格尔-第5部分

小说: 精神现象学下卷〔德〕黑格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的自然的那个方面。这个环节丧失了。。。。。。。。。

    那时候它还具有的无规定性和天赋与能力上偶然的差别。它现在是两性的特定的对立面,而两性在其自然性之外同时又取得了它们在伦理规定上的意义。

    但两性差别以及两性的伦理内容上的差别在实体的统一体里是始终不变的,而且它的运动正就是这个实体的持续的

    ①指“精神动物的王国和欺骗或事情自身”那一形态而言,参看本书中译本上卷第262页以下各页。——译者

 26

    02丙(乙)

    、精神

    形成发展。男性被家庭精神赶到共体〔社团生活〕里去,并在那里找到他的有自我意识的本质;于是,正如家庭之以共体为其普遍实体和持续存在那样,共体则反过来以家庭为它的现实性之形式原素,以神的规律为它的力量和证实。两种规律的任何一种,单独地都不是自在自为的,都不自足;人的规律,当其进行活动时,是从神的规律出发的,有效于地上的是从有效于地下的出发的,有意识的是从无意识的出发的,间接的是从直接的出发的,而且它最后还同样要返回于其原出发地①。

    与此相反,地下的势力却在地上得到了它的现。

    实;它通过意识而成为特定存在,成为有效活动。。〔Ⅲ。伦理世界之为无限或整体〕 所以,各普遍的伦理本质都是作为普遍意识的实体,而实体则是作为个别意识的实体;诸伦理本质以民族和家庭为其普遍现实,但以男人和女人为其天然的自我和能动的个体性。现在我们看到,伦理世界的这种内容就是以前那些无实体的意识形态所悬想的目的的实现;以前理性只视之为对象的东西,现已变成自我意识,而以前自我意识只在它自己本身以内所有的东西,现已变成客观存在着的真正现实。——观察〔理性〕以前所认识到的那种没经自我〔主体〕参与的、现成存在着的东西,在。。。。。。。。

    这里就是现成存在着的伦理,但这种天然的伦理,就其为一种现实而言,既是发现者所发现的既成事实,同时又是发现者自己创造的作品。——个人,在他为他的个体享受寻求快。。。。。。

    ①“最后”是指死的时候。

    黑格尔认为,个体死了就是了结了他作为公民的普遍生活而复归于家庭元素中。——译者

 27

    一、真实的精神;伦理12

    乐时,发现快乐是在家庭之中,而个人快乐之所以消逝的必然性①则在于他自己意识到自己是他的民族〔国家〕的公民;——换句话说,在于它自己意识到他的心的规律②。。。。是一切心的共同规律,他的自我意识是公认的普遍秩序;——这种自我意识就是德行③。。,德行享受它自我牺牲的成果,把它所企求的目的实现出来,即是说,把本质显现为当前现存着的现实;而德行的享受,就是过这种普遍性生活。——最后,事情自身④的意识就在肯定地保持和包含着那种空虚范畴的抽象环节的实在实体中获得满足。事情自身在诸伦理势力那里获得一种真正的内容,一种足以代替健康理性⑤曾想给予并想认识的那些无实体的诫命的内容;——并且从而获得一种内容丰富的、即在内容本身规定了的审查尺度——这种尺度当然不是用以审查规律而是用以审查创造出来的东西。

    整体是所有部分的一个隐定的平衡,而每一部分都是一个自得自如的精神;这精神不向其自己的彼岸寻找满足,而在其本身即有满足,因为它自己就存在于这种与整体保持的平衡之中。诚然,这种平衡之所以是有生命的平衡,是由于在它里面一方面产生着不平等而另一方面此不平等又由正义使之复归于平等。但是,正义既不是一种存在于彼岸的异己的本质,也不是象尔虞我诈、背信弃义、忘恩负义等等不配

    ①参看本书上卷239页以下。

    ②参看本书上卷244页以下。

    ③参看本书上卷252页以下。

    ④参看本书上卷262页以下。

    ⑤参看本书上卷279页以下。

 28

    22丙(乙)

    、精神

    称之为正义的某种现实,虽然这样的现实作为一种未经理解的关联和一种无意识的行动或无意识的不行动,有时也会偶然地〔并非有意地〕符合于法律公正。相反,正义既是保障人的法权的正义,既然迫使破坏〔整体〕平衡的自为存在亦。。

    即独立的阶层和个体重新返回于普遍,那么它就是民族的统治力〔政府〕,就是普遍本质所自我呈现着的个体性和一切个人所自我意识着的、自己的意志。——但是正义,既然也抑制那对个体日益取得优势的普遍,使之复归于平衡,它就同样是那遭受不公正待遇的个体的单一的精神而不是在他那里分裂成为一个遭受不公正待遇的个体和一个处于彼岸的本质;个人本身就是地下王国的势力,进行复仇的正是他的哀。。

    伦妮①;因为他的个体性、他的血缘将在他家里继续活下去;他的实体有着一个绵延不绝的现实。个人在伦理世界里可能被外加于其身的那种不公正,只是对他说来某种纯粹偶然发。

    生的事物而已。将这种不公正施加于个别意识、使之成为纯。。

    粹事物的那种势力乃是自然;这不是共体的普遍性,而是。。

    〔纯粹〕存在的抽象的普遍性;并且个别的人消除其遭受的不。。。。。。

    公正时所反抗的不是前者,而是后者,因为他并没遭受前者的不公正待遇。由此可见,具有个体血缘的意识,其消除这种不公正的办法,是把他偶然遭受到的偶发的事物视为他自己创造的东西,这样一来,存在、最后的东西,就也是他所。。。。。。。。。

    愿意有的因而令人愉快的东西了。。。。。

    这样,伦理王国在它的持续存在里就始终是一个无瑕疵、

    ①衷伦妮(Erinye)

    ,希腊神话中的复仇女神。——译者

 29

    一、真实的精神;伦理32

    无分裂而完美纯一的世界。同样,它的运动也是由它自己的一种势力向另一种势力平静的转化,因而每一种势力其本身都包含着和创造着另一种势力。诚然,我们也看到伦理王国本身分裂成为对立的两种本质以及它们的现实;但它们的相互对立,毋宁说是它们的相互证实,而且它们的中项和原素就是它们的直接渗透,因为它们在证实中是作为现实的东西彼此直接接触到对方的。其中一个端项,亦即普遍的对本身有所意识的精神,跟它的另一个端项,跟它的力量和它的原素亦即无意识的精神之结合起来,是通过男人的个体性。与。。。。。。。。。。

    此相反,神的规律之达到它的个体化,或者说,个别的无意。。。。

    识的精神之获得它的特定存在,则是通过女性;以女性为中。。

    项,无意识的精神就从非现实升入现实,从既不认知也不曾被知的状态升入有意识的王国。男性与女性的联合统一,构成着整体的活动中项,并且构成着虽然分裂为神的规律和人的规律这两个端项而同时却又是它们两者的直接统一的那种原素;而且,原素这个直接统一,既把前面那两个联结(SchluAse)

    汇合为同一个联结(Schlus)

    ,又把现实的两个反对方向运动联合为同一个运动:一个是从现实降为非现实,是将本身分化为独立环节,是去经受死亡危险和死亡考验,即,是属于男性的、人的规律的下降运动,另一个是从昏暗升入日光,从非现实升入现实,升入有意识的客观存在,即,是属于女性的、地下规律的上升运动。

 30

    42丙(乙)

    、精神

    (b) 伦理行为;人的知识与神的知识;罪过与命运

    〔Ⅰ。伦理本质与个体性之间的矛盾〕 但在上述这个伦理王国里,既然还有对立,自我意识就还没有取得它的权利去以个别的个体性的形式出现。个体性在这个王国里,一。。。。。。

    方面只出现为普遍的意志,另一方面则出现为家庭的血缘;这。。。。。。。。

    样的个别的人,只算得是非现实的阴影。——这里还不曾有。。。。。。。。。。。。。。。。

    所行为;只有有所行为才是现实的自我。——行为(。。。。。。。。。。。。。。。。Tat)破坏着伦理世界的安定组织和平稳运动。在这个伦理世界里表现为伦理世界的两个互相证实和互相补充的本质之间的协调一致的东西,由于已有了行为,于是就变成两个互相反对的。。。。。

    本质之间的一种过渡,在这种过渡中,每一本质与其说表明自己在证实它自身和证实另一本质,倒不如说是在消灭它自身和消灭另一本质;——由于有了行为的缘故,和协一致就变成了悲惨命运的否定运动或永恒必然性,而这种否定运动,。。

    使神的规律,人的规律,以及两种势力以之为它们的特定存在的那两种自我意识,统统被吞没于命运的简单性的无底深。。。

    渊之中,——而在我们看来这就是向着纯粹个别的自我意识

 31

    一、真实的精神;伦理52

    的绝对自为存在的过渡运动。

    ①。。。。。。

    这种运动所自出的和它所依附的根据,是伦理王国;但。。

    是这个运动中的活动(TaAtigkeit)

    ,则是自我意识。自我意识作为伦理的意识乃是趋赴伦理的本质性的那种单一的纯粹的。。。。。。。。

    〔活动〕方向,换句话说,这个自我意识就是义务。

    在它那里,。。

    没有任意武断,没有冲突斗争,也没有犹豫不决,因为它已放弃了法律的制定与审核,相反,对它来说,伦理的本质性是直接的、毫无动摇的、绝无矛盾的东西。因此,这里既没有那种发生于情感与义务的冲突中的悲剧(daschlechteSchauspiel)

    场面,也没有发生于义务与义务冲突中的喜剧场面,——其实,从内容上说,义务与义务的冲突跟情感与义务的冲突原是同一回事;因为情感也同样可以被想象为义务,因为当意识退回于其自身,脱离了义务的直接的实质的本质性时,义务就成了形式的普遍物,可以同样适用于任何内容,象我们前面所见的那样。不过,义务与义务之间的冲突是喜剧性的,这是因为它所表现的矛盾是一对相反的绝对之间的。。。。。

    矛盾,即是说,矛盾的一方是一个绝对,而另一方又直接是这个所谓绝对或义务的虚妄(Nichtigkeit)。——但伦理的意

    ①在这一段里,黑格尔概述了“伦理行为”整节的大意。在古希腊和谐的伦理世界里,家庭与城邦社会本是相生相成的,但伦理行为(应从索福克勒斯的悲剧的情节来理解这里的伦理行为)打乱了这伦理秩序,神的和人的规律互相冲突,家庭和城邦互相对立。两种规律都屈服于命运。但是,命运的真理性,其体现者,乃是人,人从其在悲剧中的潜伏状态中作为现实的自我显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