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世界古代前期文学史 >

第11部分

世界古代前期文学史-第11部分

小说: 世界古代前期文学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为主人建房筑屋, 

     我加大畜圈,我拓宽羊栏, 

     我和泥,我制砖, 

     我打地基,我盖房院, 

     我加固墙基, 

     我把最诚实之人的屋顶封严, 

     我使林荫大道笔直向前。 



     在接下来的长达二十四行的篇幅中,锄更把自己的功劳提到一个新的高 

度之上,即它不仅修建神庙,建设城市,还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它尽其所 

能地标榜自己如何使建筑工人、船工和园丁等得以养家糊口,享尽天伦之乐。 

最后锄主要述及它怎样使筑路工人和田间农工的休息得到了保障: 



     在河边在犁旁进行了劳作,在那里平整了道路, 

      (并)在岸边建起了塔楼, 

     劳动者白天在田间劳作, 

     晚上在地里过夜, 

     在我修建的塔楼中, 

     他们像在富丽堂皇的城市中一样得到休息, 

     在他们制作的水囊中,我为其注满了水, 

     我把“生命”装入其中, 

      (而)你,犁,却侮辱我(说):“挖沟,挖沟,还是挖沟”, 

      (当)我在无水的荒原, 

     挖出甘甜之水时, 

     那些久盼甘泉之人便在我的沟边得到满足。 



     当锄完成了它的长篇巨论后,犁再也没有进行反驳,这场争论便以大神 

恩利尔判决锄获得胜利而告结束。根据苏美尔的神话,是恩利尔本人创造了 

锄,以便于人类使用。 

      (2)《冬与夏的争论》 

     这是苏美尔寓言中篇幅较长者之一,对研究古代苏美尔的农业具有较高 


… Page 37…

  的史料价值,其内容涉及到古代农业实践的许多方面。其内容梗概如下: 

       风神恩利尔决定创造各种树木和农作物,在地上建立繁荣和富庶。为此 

  目的,他创造了两个神,即埃美什(夏)和恩腾(冬):它们是两兄弟,恩 

  利尔为它们分别指派了各自的任务:恩腾使母羊和山羊生育小羊羔,使母牛 

  和小牛繁殖,使奶油和牛奶增多;在平原上,它要使野山羊、绵羊和驴心情 

  愉快;他要为天空中的鸟在地上建立巢穴;他要为河中之鱼在芦苇丛中创造 

  产卵场所;在椰枣树林和葡萄园中,他要使蜂蜜和葡萄酒丰产;这些树无论 

  种植在哪里,它都要使其结出果实;他要用绿色装扮园圃,使植物繁茂及使 

  农作物在垄中生长,等等。埃美什则负责创造树木和田地;加宽牛棚和羊栏; 

  在农田中,他丰富产品,装扮大地,他把丰收带进千家万户,他使粮仓堆积 

  如山;他建立城市和居住区,在大地上建屋筑房,在山巅建立神庙,等等。 

  完成了使命后,两兄弟决定到尼普尔的“生命之屋”,给其父恩利尔送去酬 

  谢的礼物。埃美什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野生动物和家畜、各种鸟和植物作为礼 

  物,而恩腾则选择了贵金属、宝石、各种树木和鱼等作为贡品。但到达“生 

  命之屋”的门口时,嫉妒心很强的恩腾开始与其兄弟争吵,两位反反复复地 

  争执不休,最后埃美什向恩腾所宣称的“农神”的地位发起挑战。两兄弟来 

  到了恩利尔大神庙埃库尔之中,展开了各自的陈述。恩腾向恩利尔抱怨道: 



       父王恩利尔,你赋予我管理运河之权,我使河水丰沛, 

       我建的农庄一座连一座,粮仓堆积如山, 

       我使农作物在垄中生长, 

                   ① 

       我像阿什南 ,和善的少女一样,使其茁壮成长, 

       现在,埃美什,…,不知道田地之事, 

       争夺我的…臂…膀…… 



       埃美什反驳的内容目前还不太清楚,恩利尔对两兄弟的争执判决如下: 



       普天之下的生命之水由恩腾掌管, 

       农神——他生产一切, 

       埃美什,我的儿子,你怎么能与你的兄弟恩腾相提并论! 



       恩利尔的判决不容更改。埃美什跪在恩腾面前,向他祝福。恩腾——忠 

  实的农神战胜了埃美什。 

        (3)动物寓言 

       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留下了许多内容生动、思想深刻的动物寓言。与《锄 

  与犁的争论》等长篇相比,多数的动物寓言只能算短篇,或只保留下残片。 

  这些寓言反映的主题思想涉及面较广,一个最常见的主题是反映动物贪婪的 

  本性。例如有两则苏美尔寓言反映狗的贪婪:其一,驴在河中游泳,不会游 

  泳的狗紧紧地抓住驴不放,但嘴里却说:“你一上岸,我就吃了你。”其二, 

  一条狗去赴宴,但当它看见另一边有骨头时,便离席而去,并且说:“在我 

  现在所去的地方,我将得到比这更多的食物。”另一个常见的主题是表现某 

  些动物的胆小、怯懦及骄傲自大。这在一则关于狐狸的寓言中刻画得淋漓尽 



① 阿什南(Ashnan ),谷物女神。 


… Page 38…

致: 



         狐狸对它的妻子说:“过来!让我们用自己的牙齿摧毁乌鲁克城, 

     它就好像是一棵韭葱!让我们把库拉波城捆绑在双脚上,它就好像是一 

    双草鞋!”但当它们还没有出城600加尔 (约2英里)远之时,城里的 

    一群狗对着它们吼叫:“吉米—图玛尔,吉米—图玛尔(可能系狐狸妻 

    子之名)!”这些狗从城里向它们发出威胁的吼叫。结果,这只狐狸和 

     它的妻子便倒转了脚跟。 



     还有的寓言称赞弱者以智慧战胜“强者”的凶残,并进而说明后者的愚 

蠢。这方面比较典型的例子是苏美尔最长的动物寓言之一《狮子与母羊》: 



     一头狮子逮住了一头无依无靠的母山羊。(母山羊对狮子说):“放开 

我,我将给你一头绵羊,我的一个伙伴。” (狮子回答说):“如果我让你 

走,(首先)你得告诉我你的名字!”(然后)母山羊回答说:“你不知道 

我的名字?我的名字叫 ‘你很聪明’!”(就这样)当狮子来到了羊圈之时, 

它咆哮道:“现在由于我已来到了羊圈,我将放开你!”(而)母山羊却从 

篱笆的另一边(?)回答道:“你已经放开了我!你(真的)那么聪明吗? 

我不会给你 (我许诺过的)绵羊,就连我也不会呆在这儿了!” 



     在这则寓言中,母山羊利用了狮子刚愎自用、喜欢听阿谀奉承之言和贪 

婪的弱点,使狮子上了当,自己很轻易地便逃脱了它的魔爪。还有些寓言的 

主题可能旨在揭露一些现实的社会问题。一只猴子给他母亲的信较有特色: 

致路莎路莎,我的“母亲”说! 



     因此猴子先生说: 

      “乌尔是南那神的可爱之城, 

     埃利都是恩奇神的繁荣之城; 

     但我在这里却只能躲在音乐大厅的门后, 

     我只能吃垃圾;但愿我不会因此而生病! 

     我甚至尝不到面包,我甚至尝不到啤酒。 

     快给我派一名特别的信使——紧迫!” 



     这则寓言中的猴子显然是用于娱乐活动的,它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反 

映了下层人要求改善地位的呼声。 

     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留下的寓言故事非常丰富多彩,它们是古代美索不 

达米亚人智慧和文化发展的重要体现之一,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 

美索不达米亚的社会发展状况 



                              8。谚语与格言 



     谚语与格言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智慧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此之前, 

先是希伯来人,后是古埃及人享有人类最早的谚语和格言创作者的美誉,但 

随着苏美尔—巴比伦文学的得以重见天日,这一桂冠很自然地就落在了苏美 


… Page 39…

  尔人和巴比伦人的头上。苏美尔人的谚语和格言集大部分,即使不是全部, 

  也要早于古埃及人几个世纪。现存的苏美尔—巴比伦谚语和格言集有相当一 

  部分是用双语言刻写的,即以苏美尔文刻写,字里行间附有阿卡德文的翻译, 

  也有一些是只用巴比伦方言刻写的。刻写的时期有的是公元前一千年代,有 

  的则在公元前二千年代初。但许多谚语和格言在成文以前,肯定早已在口头 

  文学中存在很长时间了。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谚语和格言的基本特征是,其内容所涉及的主题范 

  围非常广泛。一般说来,一个民族的谚语和格言的产生和形成是以该民族的 

  文化背景、社会环境和民族习性等诸多因素为基础的,是他们对长期的生产 

  和生活经验的高度和精辟的总结和概括,因此它们反过来也必然能如实地折 

  射出该民族在一定历史时期或社会发展阶段的文化特征、社会政治和经济发 

  展状况及日常生活习俗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的谚语和格 

  言也同样如此。苏美尔—巴比伦的谚语和格言之内容或所反映的主题思想大 

  体可概括如下; 

       首先有大量的谚语和格言是反映穷人和富人生活的,它们已经反映出社 

  会等级差别的意识。例如: 



       有钱人可能很快乐, 

       有大麦之人可能同样很快乐, 

       但一无所有之人可能高枕无忧。 



       这段文字一方面反映出富人过着享乐的生活,但却要常常担心其财产被 

  盗或遭抢劫,受此煎熬夜不成眠;另一方面反映出穷人虽一无所有,却也有 

  其独特的享受,即可以安心地进入梦乡。但这种诙谐的谚语的背后,无疑也 

  隐藏着穷人的无奈。下面这组格言生动地反映出了穷人的处境: 



       穷人活着不如死了好, 

       如果他有面包,便没有盐, 

       如果他有盐,便没有面包, 

       如果他有肉,便没有小羊, 

       如果他有小羊,便没有肉。 



       穷人连最基本的生活资料都不具备,过着缺衣少食的生活。最具讽刺意 

  义的是,贫穷的工匠买不起自己所制作的物品,有这样一句格言可资证明: 

                           ① 

       裁缝总是衣衫褴褛 。 

       其次,反映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人的政治观念和社会制度的谚语和格言, 

  也为数不少。例如: 



       人民没有国王 (犹如)羊群没有牧人; 

                                                  ① 

       人群没有头领 (犹如)河水没有管理者; 

       劳动者没有监工(犹如)田地没有扶犁人; 



① 参见S。N。克莱默《历史始于苏美尔》,第119 页。 

① 原文为“运河管理者”。 


… Page 40…

                                                  ② 

       房屋没有主人 (犹如)女人没有丈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